|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5 2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炎通便方
【来源】 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 消炎通便紫银藤,公英甘桔赤白芍,
枳壳丹皮丝瓜子,桃仁归尾番泻叶。
【组成】 金银花60克,活血藤(即红藤)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丝瓜子15克,桔梗10克,炒枳壳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当归尾10克,桃仁泥10克。另用番泻叶10克,泡水(兑药汁中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2剂,日夜频服。便通则去番泻叶。本方可连续服3~5剂,至便通,痛止,腹中和,饮食如常则停服。
【功效】 清热散结,行气破滞,活血消瘀,泻火败毒。
【方解】 湿热火毒酿成肠痈,外寒热,内腹痛,上呕逆,下便闭,乃气血瘀滞,肠道阻塞。故方用苦辛性寒之紫花地丁散热解毒,治一切痈疽无名肿毒;用甘平之蒲公英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用色红味苦之活血藤(正名赤藤、红藤、省藤),治肠痈,祛风止虫;用苦辛甘温之当归尾养血生肌,排脓止痛;用苦酸微寒之赤、白芍活血脉,散恶血,消痈肿疝瘕;用辛甘微寒之牡丹皮破积血,疗痈疮,泻血中伏火;用苦平微甘之桃仁泄血滞,去血痞,通大肠血秘;用甘平之丝瓜子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消肿滑肠,治疝痔痈疽;用苦辛而平之桔梗升提气机,养血排脓,治肠鸣腹痛;用苦酸微寒之枳壳消胀破气,利膈宽肠,消痰,散癥结;用甘平之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消肿解毒以消炎止痛解毒;再加轻苦、微寒之番泻叶以通大便。如饮食与药物服后都呕吐而出,宜另用吴茱萸、黄连、半夏、陈皮、藿香、川椒、厚朴、生姜等辛温大热之品,以散逐中上二焦之寒湿痰饮,加一味大苦大寒之黄连作司道以降逆止呕。但此药初服切忌大口吞咽,只可点滴频饮,待几分钟后,才可少量吞服。为此逐渐增加将此药服完后,则中脘痰饮寒积消除,再服消炎通便方。如腹痛甚者,可按上述穴位针刺,其痛当时可缓。
【主治】 肠痈(阑尾炎)。
【加减】 若腹痛紧者,先用针灸以止其痛。
针灸止痛法: 针穴: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委阳。 先针右下肢, 后针左下肢, 留针15分钟至30分钟。 患处及天枢穴用梅花针叩打, 可以止痛。
呕吐药难入者,先止其呕。便闭不通者,先通其便。
止呕降逆方:如呕吐不止,药难入腹者,即先用下方。
淡吴萸10克,炒黄连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炒川椒5克,厚朴10克,生姜3片。
水煎频服,每次只服一酒杯。缓缓吞下,呕止则服消炎通便方。
【附记】 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先用流质,后用半流质,不可骤用坚硬食物,切记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