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admin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复制链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证崩漏,补摄得痊
  侯妇年三十余岁,月经无定期,或提前,或错后,或1月两行,头昏心烦。1次在持重劳动后,忽然面色鲜红,头昏心悸不能支持,自汗不止。随后月经成块而来。色紫量多,头昏心悸更甚,面色转为(白光)白。遂请祝医生诊治,祝曰:“经崩脉虚体质素差,有虚脱之危险,应予急救。于是以参附补益强心,龙牡潜阳,阿胶、棕炭、贯仲以止血。再以培益补血之品。别直参12克(先煎),黄厚附片16克(先煎),生龙骨24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酸枣仁、黄芪各18克,阿胶(烊化)、陈皮炭、贯仲炭、生白术各12克,大熟地18克,龙眼肉、淮山药各12克,炒麦芽15克。服药1帖后,经崩减轻,血块亦稀,心烦渐减,脉稍有力。以前方加山楂肉9克,当归身12克。再服2帖,血块已稀,心亦不悸不烦。以后月经淋沥不断。此脾虚不能摄血,改以归脾丸,日服12克而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带增多,子宫下坠
  李妇年五十余岁,白带较多,身体衰弱,四肢无力,时自觉腹中不舒,一月后,下腹部如有物重坠,自检阴中有物外挺。腰部酸痛,小溲频数,不能行路。请中医诊治,医曰:“此病属于子宫下坠,老年妇女患此为多。”用补中益气法,如参、芪、升、柴等药。原属对症,但病深药浅,虽服二十余帖,并无效果。遂清祝医生诊治,祝曰:“治病方药均可。惟药力不足,即于方中加附子等药。处方:黄芪、党参各18克,炒白术16克,陈皮9克,升麻6克。柴胡9克,黄厚附片18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桑螵蛸12克,淮山药9克,炙草6克,当归、金樱子、菟丝饼各12克。服药10帖后,少腹坠胀已轻,后在原方中加人参12克,再服10帖。少腹不胀,子宫已不下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儿科
  祝医生曾谓:“小儿为稚阴稚阳,易虚易实,钱仲阳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余不敢苟同。”又曰:“即使小儿系纯阳之体,须加以爱护,不能以凉药伤之。”
  疳臌
  疳病,小儿患此者较多,良由乳食不节,饮食失常,蕴蒸生虫,疳病发生,久而不愈,则生疳臌。祝师视疾病情况,先用温运杀虫破坚,以冶其标,继以温中益阳佐以杀虫祛疳,以治其本,常获效。
  黄幼,年方2岁,体质尚可,由于家长偏护,任其杂食,以致不能消化,积聚腹中生虫,久成疳臌,身体日渐消瘦,家人以其虚也,为其乱投补品,驯致不吃正食,反爱偏食,甚至墙粉、烟头、烟灰之属,莫不爱好。腹部胀满。按之膨膨然而坚硬,低热连绵。形瘦色(白光),家人甚忧之。某医曰:“此小儿疳病也,因不早日延医服药,故救治为难。现病情非常棘手,欲去低热而用甘寒养阴,有碍疳积,若攻坚,不独伤气破血,更伤阴分。”勉用青蒿、鳖甲、胡黄连、鸡内金之类以塞责。药后热度不退,便觉胃腹隐痛,泛泛作恶。乃另易他医曰:“汝儿所患之病诚为疳积重症,颜面瘦削,乍白乍黄,低热不退,腹坚硬不软,肚大青筋,头发如穗,病邪已深,荣血枯搞,此即所谓败症,甚难医治。”以七味白术散法,曾服多剂,亦无丝毫效果。家人甚恐,似此顽疾久延不愈,必有性命之优,于是请祝味菊医生为其诊治,祝一诊即曰,“此为疳臌也,肝脾皆已肿矣,疳积之病,虽怕低热,而用养阴之剂,更使其坚硬难消,复伤脾阳。此医之处方,尚属中肯,奈手段太小耳。”祝师又曰:“能服余药,不中途易辙,当尽力为小儿救治。若听信他言,朝三暮四,当敬谢不敏也。”处方:带皮槟榔12克,芜荑、炙全蝎各6克,胡黄连2.4克,使君子9克,炙甘草5克,黄厚附片(先煎)9克,活磁石(先煎)30克,炒茅术9克,带皮苓18克,川桂木、淡干姜各5克。
  患儿家长认为剂量太大。将原方分5次服下,2小时服l次,服后肠中雷鸣,隐痛逐减,烦躁亦止,继服3贴,病情大减,脉象转缓,腹围减小不硬,低热得退,胃纳张馨,面色红润,渐如常人。再服2贴,减去槟榔,全蝎改为3克而痊愈。弟子问祝师曰:如此疳臌重症,肝脾肿大,发形如穗,确属败症,吾师单刀直入,克奏肤功,请有以教之。”师曰:“病儿初服养阴清热软坚之品,当属无效,另医从健肝杀虫入手,未可厚非,七味白术散法,虽有白术党参之健肝,鸡内金、胡黄连、使君子之杀虫。而无槟榔全蝎之功,此积之不易消除,其尤甚者,用党参而不用附子,缩手缩脚,病不能减,余用扶阳之附子,走而不守,尚能面面俱到,此疳臌之能愈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疹
  祝师曰:“医麻疹也要辨症,不能以疹为热毒成见,横于胸中,大汗壮热不退,方须用凉药,如竹叶石膏之类,其它如颜面及鼻上均未见疹,俗称白面痧子,即为中寒,温药可用,附子肉桂一温即出,痧子初起,未见热象,宜忌辛凉,桂枝葛根为主药,卫气闭时,可用麻黄”。
  曾幼,年4岁,发热头昏不退,已经3日,鼻塞,喷嚏,眼羞明流泪,声音晰哑,咳嗽不爽,倦怠思睡,颜面略有疹点,胸闷烦躁不安,小溲短黄,舌苔薄腻,脉象浮数,专家以小儿内蕴胎毒,外受风热,用辛凉之剂2贴,不仅无效,反而发热增高,咳嗽气急,痰不易出,烦燥无汗。祝师诊治曰:“无恐也。”用辛温之剂,予以外透。川桂枝、葛根各6克,生麻黄3克,光杏仁9克,活磁石(先煎)30克,黄郁金9克,陈皮6克,陈枳壳、生薏仁、姜半夏、苏叶各9克。病人家长略知医,因其药辛温而畏惧。祝曰:“君何惧之有,麻疹郁闷不出,肺气闭塞,如再不外透,则病变百出。用辛温透达,汗一外出,则汗出疹显而病退矣。”于是先服1剂。汗出溱溱,痧子外出,颜面上身及四肢点点外显,咳嗽即爽,气急亦平,小儿喃喃作语,思欲饮食,举家欢欣,再服2贴,热退咳减痰活而愈。
  何幼,年4岁,体质素弱,近日染麻疹,热度不高,大便溏薄,医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全身疹点已隐,颜面鼻部始终未见痧子(中医名为白鼻痧子)。此时小儿四肢无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咳嗽气急,痰不易出。再请医为其诊治,此时痧子不出,咳嗽气急,大便溏薄,确属险症,用辛凉加辛温与和中之品以塞责,药后毫无效果,病儿精神更加不振,不能坐起。转请祝师诊治。一诊即曰:“痧子未透而回,而身体日渐衰弱,病势颇重,其重在于虚弱易脱也。”如今之计,救虚脱为主,佐以和中化痰疏透之品,尚可挽回。甚惧旁言掣肘,不能成其功也。黄厚附片(先煎)9克,人参(先煎)6克,活磁石(先煎)30克,葛根、川林枝各6克,姜半夏、橘皮、黄郁金、莱菔子(包)各9克,广木香6克,炒枳壳9克,生薏仁12克。家属考虑热药对病情不利,将此方分4次服之,2贴后,手足温和,泄泻减少,痧子再现,大便不溏,患儿能坐起思食,再服3贴,胸闷舒。气急平而愈。
  弟子问师曰:“生等阅读儿科医书不少,皆以小儿为纯阳之体,麻疹为内蕴胎毒,外受风湿而成,未见有用附桂人参之属以挽痧子危亡病例者”。祝曰:“不能人云亦云。吾亦非独创。不过善于掌握辨证论治耳。”此案一出,时为三十年代,其时沪上儿科名医徐君,亦心悦诚服与祝交流经验数次。该医为之倾倒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由于徐君之吸收经验,常用附子治虚弱麻疹,同行者学习者不少,而祝附子之名,亦传闻遐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证咳喘
  钱女,年方4岁,骤患咳嗽痰多气急不得卧。请专科诊治曰:肺为痰浊所阻,气机抑塞,实非轻症也。用葶苈子、沉香、莱菔子等泻肺理气化痰之品,病情未减,而反增重,另医诊治,呼吸48次/分,脉搏132次/分,热度反低,休温36℃。于原方加麻黄、党参,未见效果。束手无策。邀请祝师诊治,祝曰:“药尚对症,惟剂量较轻,不能达到病所,吾当尽力为儿挽回生命。”处方:黄厚附片(先煎)9克,蜜炙麻黄、葶苈子各3克,川桂枝4克,白芍6克,活磁石(先煎)30克,顶沉香(后下)2克,白芥子4克,莱菔子(包)、川贝母各6克,白杏仁9克,炙苏子(包)6克,姜半夏9克。1剂后病女咳嗽较爽,痰能吐出。气急渐平,能卧。再服一剂,手足俱温。呼吸亦平。以后去葶苈、沉香,再服3剂而康。
  祝医生医治内科各病,以温药为主,外科亦不脱离此种方法,尝曰:“阴疽之病,皆由自身阳弱和感受寒凉得之,外受寒邪,理应温散,用辛凉苦寒,甚至甘寒,邪留不去,日益加重,如阴疽平塌无头,边缘由软转硬,由阳虚所致,旷日持久,预后多凶。阳气者,若天与日,若得其所,则阴寒痰湿,一扫而光,气血旺盛,血行流杨,则病斯愈矣。”祝又曰:“依余之经脸,疮疡症中脓血浓厚之与清稀、气味之正常与腥臭,在诊断上亦至为重要,结肿成囊,疼痛有时,脓易成者为吉,疮部平塌,漫肿无头,不红不高,久不作脓者为逆,脓已溃,红白相间,无恶秽之气,皆属正候,即为阳气充旺,气血两调之佳象,唯有合并症,大致有无妨碍,已溃脓水清稀,气秽腥臭,肿痛不消,形体日削,阳气衰惫,气血虚弱,脾虚不能运化精微,属于逆症,余必用温阳之剂,补气益血,使阴霾消散,阳气来复,由阴转阳,病入佳境,至若平塌者变红,患处肿起,脓出稠粘,胃纳必馨,此为病转危为安之关键。如因头昏口于,面上升火,误认为阴虚火旺,咨用甘寒,其不败事者鲜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张君年30余岁,体质一般,住于低洼之地,经常受著水湿浸,为日既久,左足胯部生硬块一个。始则有蚕豆大小,逐渐发展有鸡卵大,边缘不清,不红不肿,左下肢呈痉挛状,不能屈伸,手触患处,痛不可忍,行路维艰,面容晦暗枯萎,不思饮食,每日下午低热37—38.5℃左右,已一月有余,经医治未见小效,心中繁乱,日坐愁城,不能起立,动则疼痛更剧,硬块如铁板一块,自思此系一极恶之病,恐不起矣,思虑越多,病乃愈重,其友介绍一疡医为其诊治,诊毕即曰:“此病为寒湿交阻,瘀血内结,经络失和,故身不能动作耳,用活血化瘀,去湿通络之品,如当归、赤芍、桃红、红花、丹参、丝瓜络、防己之属。”临行时告病人曰:“服此药数贴后,当可好转。”病人信其言,即服药4贴,但毫无效果,心中更急,正在一愁莫展之时,其友邀请祝医生诊治,病人详述病之经过,并递前医之方,祝阅后即曰:“诊断尚属中肯,似用药太轻而不能中的,故病情无进步也,依余之见,首宜温阳化湿,活血化瘀次之,附子为阴疽必用之药,以温热鼓舞气血之流行,帮助正气之恢复,然后再活血化瘀通利经络,则疗效指日可待也。”病人大喜曰:“诚如君言,能使吾脱离病魔之苦,诚为幸事,不过吾系阴亏之体,服前医之药已觉头昏口干,附子为大热之品,其可服乎。”祝师曰:“对症用药何所惧也,不听吾言,当敬谢不敏了。”病人曰:“由君决之,吾当照方服之。”处方:黄厚附片(先煎)、大熟地各18克,川桂枝、生白芍、麻黄各9克,活磁石(先煎)30克,白芥子、炮姜各9克,党参18克,当归、炒白术、茯苓、炙甲片各9克,黄芪20克。服药2贴,自觉患处有热感,硬块略松,又2贴后,疼痛减轻一半,硬块己软,胃纳转馨,精神渐振,再照原方服6贴而病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温又托,疡症无忧
  李君年四十有五,左腿阴冷牵引疼痛,5天之后,恶寒发热,迁延不退,左腿痛楚又增,肿起包块一个,按之硬中有软,逐渐增大,红肿焮热,上午热度37.5℃,下午39.5⒊以上。有针刺感,重症面容,食欲不振,四肢软弱无力,不能行路,邀请疡医诊治,一诊即曰:“此病为热炽血瘀,病毒不轻,属于疔类,有走黄之危。”用清热败毒之药,如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赤芍、天花粉、紫花地丁、黄芩之属,服药3贴,毫无效果,反致患处边缘不清,红肿而转硬,行动更难,口淡无味,饮食少进,形神萎弱,医曰热毒已清,可毋惧有疔疮走黄之危,前方既效,不须更改,仅于原方中略改一、二,但病人心中颇为不解,即对疡医曰:“吾全身颇为不舒,饮食日少,倘再迁延,将不起矣,何况红肿虽减,而反僵硬,不能动作,疼痛不止,将为之何!”疡医只得安慰。并嘱其服2剂后再设法等语。适李之友人前来探视,见其病情严重,建仪应请有见识之医生力挽危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邀请祝医生前来诊视:脉息沉细而弱,面容(白光)白,语言音微,阳气耗伤,阴霾弥漫,患处红肿,淡而坚硬,低热上下,均非佳兆。病人甚恐曰:“吾日夜均惧疔疮走黄,多服凉药误事,请祝医生竭力救治,当终身不忘。”祝曰:“汝病虽重,尚可设法,希听信吾言,勿轻易改变宗旨为要。”处方:黄厚附片(先煎)12克,黄芪、党参各20克,当归、炒白术、桔梗、川芎各9克,活磁石(先煎)30克,淮山药9克,西砂仁(后下)6克,茯苓9克,炙甲片6克,川桂枝、炒白芍各9克。病人一见方颇有难色曰:“服如此重药,是否疔疮走黄乎,吾甚胆怯。”祝曰:“汝服多剂凉药,毫未胆怯,致使病入膏肓,如惧药不服,岂能转危为安?”再经亲友相劝,服药3贴,即有卓效,患处僵硬转软,转动稍便,情神振作,饮食能进,自揣可得重生,于是再邀祝师诊治,病情大有起色,一派悲伤之状,为之一扫。笑曰:“幸逢名医如祝君者,真使吾起死回生也。”祝为之再处方如下。黄厚附片(先煎)12克,黄芪20克,别直参10克,当归、白芍、川芎、白芥子各9克,大熟地12克,活磁石(先煎)30克,炙甲片6克,皂角刺9克,枯梗12克,淮山药9克,炒白术12克。
  此药连服3贴,精神大振,胃口奇香,晦暗之色渐清,言语甚为有力,患处疮口出脓,色黄白粘腻,局部消毒,脓出已清,逐渐收口,以后用温补之药,调理而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湿疹皮肤疾患,祝医生亦用温药,鼓舞正气,流畅血行,通腑化湿,屡建奇效。
  有钱君者,年三十余岁,平素嗜酒与膏粱之品,大便经常秘结,为日既久,湿浊内蕴,血行不杨,胸腹部皮肤出现疙瘩,颜色鲜红,搔痒甚剧,只得用手搔破,皮破出血,始能缓解,以后蔓延全身,辍转反侧,不能入眠,心甚苦之,疡医诊为湿热蕴久化热,入于血分,发为湿疹,用清热化湿凉血之药,如生地、赤芍、龙胆草之属,服药2贴,湿疹较淡,搔痒未减,疙瘩硬结,精神萎顿,不思纳谷,心中烦闷,自思湿疹系属小恙,为何不见效果?经西医用针药亦乏效,后由友人介绍祝医生诊治,但心有不释:祝君以用温药治内科取胜,外科皮肤病非其所长。另请疡医善治皮肤病者,亦用凉血清热之剂,仍不见起色,不得已,始决心请祝医生医治。处方。黄厚附片(先煎)9克,活磁石(先煎)30克,漂苍术、酒军各9克,海风藤15克,白鲜皮、地肤子各12克,生姜皮9克,生薏苡仁、苦参各12克,荆芥9克,陈枳壳12克,谷芽9克。服药2贴,湿疹未化,疙瘩硬鼓,搔痒不减,自信力丧失,彷徨无计,思之再三,仍请祝医生诊治。曰:“温药能治湿疹乎,而用大热之附子,我大惑不解。”祝曰:“汝寒凉多服,阳气受戕,气血凝聚,故用温法耳,大便一畅,湿化则病去,阳气来复,病即可愈。”病人照方服之,4贴后,大便通畅,湿疹隐退而愈。
  弟子问师曰:“湿疹大多用清化之法,失子用温导燥湿何也,又以附子为主,服后湿疹未滋蔓难图,而反消失隐没,其故何在?请有以教我。”师曰:“湿疹之为病,肠胃湿浊引起者居多,病人服凉药太过,阳气受折,病发不愈,用附子以鼓舞阳气,帮助气血流通,苦参、海风藤为治湿疹要药,大黄以导便,使病毒下行,其他药达其相辅相成之效。故是病愈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 采 众 方
  祝味菊医生常论中医之治疗疾病,除增加人体正气力量以鼓舞其自然疗能外,就是博采众方以治病,不论药之寒热温凉,如有效果者,均应采用,因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有特效药,多年来是累积宝贵药物经验,而作为有效药,张仲景医方,为余所习方,温药为附子,肉桂,凉药为石膏,知母,补药如黄芪、人参,攻药如大黄,芒硝,按病用之,用后辄效其他唐宋之方,千金外台,局方等亦不断使用,颇有满意之收获。
  生 姜
  生姜最为祝医生所常用,普通散寒一般例子,已见于杂志中,不再赘述,祝认为生姜有散血寒之作用,
  例1 有沈姓妇女,年二十余岁,身体虚弱,面色皓白少血色,产后一周,少腹疼痛,或轻或重,忽隐或显,四肢无力,不能起床,与床褥为伴,极为消沉而痛苦,邀某医诊曰:产后恶露未尽,故有此症,倘有活血之品当可全愈,用药如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党参、枳壳、木香,之属,腹痛而胀,全身乏力,仍亲床褥,口淡无味,亲朋来探视或曰:此为痨病初起,倘旷日持久,将变生不测,各举医生诊疗,其中一亲介绍祝医生诊治,祝诊曰: “病人阳虚,复受寒凉,阴血凝聚,腹痛连绵,此为蓐劳,病人闻蓐劳二字,心中戚戚然,忧形于面,询祝可有早愈之法,祝曰:病已较久,未成坏症,无恐也,能与余配合,定可速愈。,病人甚喜,祝以温阳理气活血之法:黄厚附片(先煎)l2克,煨姜,广木香各9克,活磁石(先煎)20克,川楝子、延胡索、陈枳壳各9克,姜半夏12克,桃仁9克,当归,炒白芍各12克。 2帖后,病情有好转,体力虽虚弱,面容少华,祝医乃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之法,当归,生姜各ls克,羊肉30克。共同煎汤,待肉熟后去滓饮汤。病人日速愈之法即此汤耶,甚感腥味难以下咽,祝曰,请勿小视,生姜辛能散寒,当归温能活血,二味均有益阳气之功,更有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血有卓效,历代对此病用之颇多,誉称力张仲景羊肉汤,希耐心服之,指日脱离病魔纠缠,非难事也,病人如法服之, 5贴后,腹痛逐减,呕吐渐除, 胃口反大增,面容华色,起床行走,精神为之一振。怡信此方佳妙。
  例2 应君五十余岁,哮喘有十余年之久,医药杂投,有谓冬令夏治,贴膏药散宿寒,又于冬令调理,服补药等等均鲜效果,此类病人赴祝医生诊所求治者不少,应君亦趋前求治,祝据其病史,断为阳气不足,痰浊内阻,用温化之法病渐缓和,遇天寒又发,如此发作不息,祝认为哮喘为阴阳俱虚,痰浊为崇,肺分泌痰涎愈虚,则阴愈虚,阳虚用温,阴虚不能用甘寒始克有济即效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之法。补阴用血肉有情之品,处方如下,生姜30克,绵羊肉一具,洗净在水中浸二小时,再加黄厚附片so克,生麻黄15克,鹅管石30克。共同煎煮,俟肉烂后去滓,分3天食完,间歇3天,再服如上法病人觉胸腹有热感,痰易出,哮喘大为轻减,精神得振,发后再服,逐渐向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 辛
  此药味极辛。而梗枝又细,故取名细辛。
  无论头项胸肺腹部皆可用来止痛。有人谓细辛药性猛烈,不宜多用,辛不过五之说,祝氏认为应随症而定多少,不能胸有成竹也。哮喘初起,咳嗽寒痰、气喘不得卧,泛泛作恶,不欲饮水,祝师用仲圣小青龙汤法,其阳气虚者,加附子、磁石。陈君患哮喘有年,秋风一起,病即发矣,用小青龙汤中之麻黄,细辛、姜半夏、川桂枝、生白芍、白芥子、远志,炙甘草,黄厚附片(先煎)、活磁石(先煎)、干姜,五味于同捣。哮喘缓和,痰曷出,胃纳馨气平能卧,病人甚喜。另一例为马君。因受寒湿较重,上及肩胛,下达肘部,手臂既不能上举,又不可下垂,动作维艰,痛苦万状,祝师诊曰:寒湿入于经络,非重用辛温之剂不可,于是以细辛配合附子为方,炙细辛d克,黄厚附片(先煎)18克,川羌活15克,川桂枝12克,川独活,当归、生白芍,油松节各ls克,丝瓜络、制南里各12克,鸡血藤20克,威灵仙12克。连服8帖,疼痛减,再服5剂,手臂能活动如常人。
  细辛与全蝎、竹节白附配合,治一剧烈之头痛,孙妇年四十余岁,患头痛多年,经临即发,多医罔效,遇一时医曰:余常以川芎茶调散治头痛,药到病除,月经期患此病,加当归,芍药之品,当无往而不效,其处方为川芎、荆芥、防风、薄荷、生甘草、羌活,白芷、当归、白芍,因诊为头痛风热上冲,惧细辛之辛热而不用,结果适得其反服药4帖,毫无效果。请祝医生诊治,祝曰:阳虚上凉,经期较甚,每于此期头痛发作。余意为风寒之邪。
  阻气血之流行,适值经临互为因果耳,处方:细辛、竹节白附、全蝎、活磁石(先熏),川芎、白香芷、蔓荆子、乌药,川桂枝,防风、炙姜蚕,病人见方有难色曰:如此辛热活血祛痰之品,前医皆谓余阴虚风热,服此热药其何以堪,颇虑头痛未已,又生他病,是否可用万全之方,祝曰:有斯病则用斯药,何惧之有,古人云:药不瞑眩,则厥疾勿瘳也,倘用无足轻重之方,病不能愈矣。病人不得已,将全剂分半煎汤而服,觉无不良反应,始将全剂服下,稍觉头痛减轻,次日再服1剂,痛为之逐减,以后每日蹑原方1剂,8日后,头痛不作,心情颇为喜悦。笑曰:余之宿疾可从此全愈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