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回复: 0

中医急救方法探析

[复制链接]

6441

主题

191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407
发表于 2024-1-16 2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代二庆


近年随着自然灾害和人类突发疾病的频繁发生,急救医学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为世所重视,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如“非典”、冰雪灾害、海啸、汶川大地震等)发生之际,急救医学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经受了考验。急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具有多学科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发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慢性病急性变,各种急性创伤的初步处理,以及抢救垂危重症病人生命的一门专业。

在中医古藉中虽无急救医学之名称,但其相关内容却博大精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源远流长,上溯先秦,下迄明清,在历代医藉方书、民间单验方中都包含了大量急救医学内容。古代中医急救方法是原始的、朴素的,但却具有极大的原始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立下了不朽功勋。

古代中医急救方法,内容丰富,一些独特的手段和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且极具奇思妙想,不少治疗方法至今还有相当的临床价值,对促进后世医学和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继承、发掘、整理古代中医急救方法,运用于急症医学,具有现实意义。现就有关资料,仅论及中医文献中的几种主要急救技术与措施,冀引起对中医急救相关内容的重视。

1 原始的心肺复苏术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一节明确记载了心肺复苏术及疗效观察指标、注意事项等。“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宜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叟,可少桂枝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

这段文字较为详细平实地描述了古代人工心肺复苏法的操作过程∶一人足蹬患者肩部并挽头发,使颈部平直而使气道通畅,一人以手压按胸部并频繁做按压动作(胸外心脏挤压法),一人按摩并曲伸患者上下肢,以助胸腹式呼吸(拉臂压胸式、屈腿压腹式人工呼吸法),这与现代医学心肺复苏技术的ABC三部曲的操作过程有一定相似处。其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按压的频率虽没有确切描述,但“数动之”一句表明,应当满足胸外心脏按压(60~80次/分)和人工呼吸(12~16次/分)的需要。规定的复苏所需的时间为“一炊顷”(约半小时到I小时);抢救有效的标志是“气从口出,呼吸眼开”;并明确提出,刚复苏时还不能停止抢救,“犹宜引按莫置”以维持有效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同时对自主呼吸恢复后的调治也极为重视,当病人呼吸恢复、两眼睁开后,可以给予桂枝汤和米粥清汤,一则通达阳气,二则濡养胃气,来巩固效果,提高成功率。

此法于1700多年前发明,据记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呼吸方法,对现在心肺复苏法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2 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或点滴人大肠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即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蜜煎方,食蜜七合,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另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猪胆汁方,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灌肠法不受患者吞咽功能和胃十二指肠功能影响,吸收较快,药效易发挥作用,尤其是那些对食管、胃刺激较大的药物,可减少其副作用。近年来许多医院在救治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患时,已先后采用以大黄为主药的不同方剂煎液进行保留灌晒,并收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血中尿素氮、加快肠道内毒素排泄速度等的效果""。使这一古老的方法拓展了用途,赋予了新的意义。

3灌服小便及热汤法

用小便特别是童便治病在中医古籍中不乏记载,孙思邈首先倡导了灌服小便救治创伤卒死病人的方法。《千金要方》中载有∶“凡被打损血闷抢心,气绝不能言,可擘开口,尿中下咽即醒,眼开与热小便两升。……张死人口令通,以暖热汤徐徐灌口中,小举死人头,令汤入腹即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曰∶“小便性温不寒,饮之人胃,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及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血,浊者为气,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阴走血,治诸血病也。”

尿疗法在日本、加拿大、中国、印度都有采用,借用人体代谢排泄物之尿治疗疾病而发挥显著的疗效,有广泛的报导。至于其科学根据,可能与现代口服补液和静脉输液有近似处。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尿的成份,并从中提取了有价值的物质,尿液95%是水分,据现代研究证明,起作用的物质在另5%中。尿中除含有代谢废物外,其余则为有机、无机成分等千余种微量物质,还含有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电解质、溶菌酶等有用物质,如何将这5%中的有用物质提取制备成人们易接受的制剂是很关健的。尿密酶针剂是从尿液中提取制备的一种生物酶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对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尿中是否还含有救治昏迷、休克病人的其它成份尚不得而知,从现代文明卫生的角度看,灌服小便难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这一方法的精髓依然在启示人们利用现代化手段、高新科技工艺,多途径、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各种尿制剂。

4搐鼻开窍法

搐鼻开窍法是中医特有的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它是应用芳香开窍的药物制成粉末吹入鼻孔,使鼻腔粘膜受到药物的刺激而引起喷嚏,从而达到使昏厥病人苏醒的目的。《金匮要略方论?杂疗方》载卒死宜“薤捣汁灌鼻中。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吹皂荚末鼻中,立效”。《医宗金鉴》有注∶“管吹内鼻中,谓将鸡冠血或合热酒含在不病人口内,以苇管或笔管插入病人鼻孔中,使气连药吹之,其药自能下咽,气通噤自开也"。《千金要方》所拟仓公散“矾石、皂荚、雄黄、藜芦,取药如豆大,内竹管中,吹鼻得嚏,则气通便活。”张仲景所谓“卒死”当指各种疾病所导致的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甚则气息微弱欲绝的"假死",与现代医学中"猝死"(心跳骤停)的概念是不同的。由此看来,取嚏开窍仍是主要目的,宣通气机、通利关窍,以救其卒然之厥。

现代医者在古代开窍法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活血通络之中药鼻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应用具有行气化痰、祛瘀通络、开窍醒神功效之脑通滴鼻剂可明显降低中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对缺血中风起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许多药物都可经鼻黏膜吸收入血而发挥治疗作用,许多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已接近100%。国外不少研究显示∶经鼻黏膜给药吸收一定时间后,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比静脉注射给药高,这为鼻腔给药治疗脑部病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5 针灸救急

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两汉时期,就有关于针灸诊治急症的记载。春秋时期名医扁鹊用针刺及熨法取三阳五会(百会穴)成功抢救了虢太子的“尸厥”,三国名医华佗针刺“脑空”治愈了曹操的“头风”证。急症起病突然,处方煎药缓不济急,《铜人针灸经》序曰∶“针艾之法,旧列王官之守,人命所系,日用尤急。”《神灸经纶·说原》认为∶“风寒卒中,危在须臾,用药有所不及,灸得其要,立可回生,医家见效之功,莫过于此者。”孙思邈多强调以针灸治急症,以汤药治缓病,曰∶“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学者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望病毕瘥,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初得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比煮汤熟已觉眼明,岂非大要?"艾灸不仅限于中风急症,且可以应用于一切紧急情况,"学者凡将欲疗病,先须灸前诸穴,莫问风与不风,皆先灸之。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千金翼方·中风下》)。

对于卒死亡阳见四肢撒开而逆冷,大便失禁者,古人多重视阳气的温煦化生作用,先取温酒灌入口中,再用艾柱灸其上脘、中脘和关元穴等,固复阳气,回阳救逆。

急症针灸证治源远流长,古今名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治疗脱证常艾灸神阙、百会,针刺涌泉、内关;治疗神昏常针刺人中、内关、百会、涌泉等穴;治疗胸痛常用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各种腹痛常用内关配足三里。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从理论到实践对急症的防治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众医家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之时,创造发明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急救方法。危急病症往往仓卒发生,急救现场不可能具备种种优良条件,而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就地及时实施抢救,中医简单易行的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中医急救诸法不仅有科学性,更有实用性。

但是要想真正创建现代中医急救医学学科,以下问题需要重点解决∶①三个指头一脉枕和耳闻目睹的现象诊断技术,仍是中医诊断的看家功夫,对临床现象的判定处理缺乏客观化、数字化的标准和配套设施。在分秒必争面前,医者经验反而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②急救技术体系没有形成现代化程序,缺乏控制疾病阶段性变化及可以重复验证的有效手段。③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中医急救药品研制队伍。众多急救药品、急救方法作用机理尚未阐明。④中医急救药生产原料来源受限,不少稀珍药材如大海捞针,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寻找替代品,以及对某些有效方剂物质成分的精提等,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而且中医源远流长,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危重疾病皆有赖于祖国传统医学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和宝贵经验濒于失传,急待我们继承,整理,发扬,提高。

因此,发掘和研究古代中医急救疗法,在临床广泛开展中医急诊工作,提高对危急重症的急救能力与水平,刻不容缓。同时,中医急症救治中独特的手段和方法有着深邃的科学内涵,它对于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