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0

半夏散

[复制链接]

6385

主题

18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63
发表于 2024-1-16 2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顔文强

半夏散[1]:“凡压死、缢死、溺死、魇死、产后晕绝,此名五绝;右可用半夏一味为末,如豆大,吹纳鼻中,须臾即活。”[2]

本方出自《仙传外科秘方·卷十》。文中言这是用于治疗五绝(即五种猝死)——压死、缢死、溺死、魇死、产后晕绝的奇方。“压死”即被高空坠落的重物所伤致死,“缢死”即上吊死亡,“溺死”即落水淹死,魇(yǎn)死指因惊恐或情绪突然失常等导致离奇昏迷死亡,“产后晕绝”即生产后晕倒。

方中所用草药——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别名水玉、和姑、守田、野芋头、白鞋子、羊眼等,今以半夏为正名。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引《礼记》阐释其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3]半夏作为药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颐痈者,冶半夏一,牛煎脂二,醯六,并以鼎,□□□如□(糜),以傅(敷)。”[4]半夏分布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历史上作为道地药材产区多有变动,“自陶弘景以青州(今属山东)半夏为第一后,宋、元、明、清均多以齐州、鹊山(今属山东)等地所产半夏为质量最优者。清末、民国时期湖北、湖南、安徽所产质量突出,有逐渐取代山东半夏的趋势。”[5]今四川、湖北、贵州、安徽等地所产的质量较佳,为道地药材。对于半夏性能,《神农本草经》曰:“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欬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6]《名医别录》也记载:“(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7]李时珍言:“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渭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8]《景岳全书》:“味大辛微苦,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有毒。其质滑润,其性燥湿降痰,入脾胃胆经。生嚼戟喉,制用生姜。下肺气,开胃健脾,消痰饮痞满,止咳嗽上气,心痛胁痛,除呕吐反胃,霍乱转筋,头腹胀,不眠气结……杀蜈蚣蜂虿虫毒。”[9]这就是说,生半夏性微寒、味辛,可以化痰降浊、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熟半夏则是指制过的半夏。由于生半夏黏腻性很强,入喉会闭塞喉咙引起呕吐,偏性较大。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为了降低其毒性,先用清水浸泡7天以上,然后再用甘草、明矾、石灰等泡浸,期间量的多少还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以于华光老师编著的《常用中草药的加工炮制》一书中介绍的“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为例,其过程如下:

姜半夏:亦称姜夏。将半夏筛去灰屑,除去杂质,分出大小,分别放入缸内洗净。取出后,去掉污水,换上清水,将半夏放入缸内浸泡,水面应高出半夏2~3厘米。按照不季节,春夏季天气温热,泡2~3天即可;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泡4~5天即可,每天换水2~3次,泡至水清为止。取出后,按8%的比例,即每100公半夏,用甘草8公斤,生姜8公斤,分别捣碎切片,用布袋装好生姜与甘草,将布袋口扎紧,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后,再将半夏放入锅内,一同煮开后,再煮2小时左右。至半夏不麻舌,透心为止。取出半夏后,去掉水,再换上清水,取明矾5公斤(比例为5%)溶解后拌均匀,加入半夏,一同煮沸后,再煮15分钟左右。取出半夏,放在筛中,晒至7~8成干,再用硫磺在陶器缸内燃烧,利用其烟进行消毒。然后将半夏装入缸内,盖紧,闷2天,待回潮后,铡成薄片。不能铡片的小个半夏,可以直接阴干,过筛,筛去灰末即成。[10]

经过如此费时费力的长时间炮制后,虽然半夏偏性减少了,但其疗效却因此大大降低:其临床上止呕降气的功效已不太明显了。而古人炮制半夏的时间都较短,而且比较简易,如用清水浸渍清洗(生半夏)或用生姜浸泡半日(姜半夏)等短时间的简单操作,只要除去半夏过黏的浊性即可,这样半夏降下通瘀的迅捷之力才能得到保存。如《刘涓子鬼遗方·卷二》记载:“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11]李东垣在《脾胃论·卷下·论饮酒过伤》中也指出:“半夏,姜洗七次,焙干。”[12]我们知道,药物治病就是以偏纠偏,生半夏的化痰之功靠的就是其降浊清利的偏性,今天大部分炮制半夏的方法显然有些矫枉过正了。那为何简单炮制的半夏有如此神效?一是半夏辛味较重,辛能通散;二是药用部位是半夏的块茎,茎有通达之性,且半夏生长于沼泽或溪边等阴湿之地,其燥湿通气的本能尤佳。第三,半夏为圆形,其质地滑腻,更增其趋下降浊之力。第四,半夏生于农历五月,为夏季中部,接近夏至,故有交通阴阳之能,其名“半夏”得义于此。《本草乘雅半偈》曰:“月令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之时矣。以纯乾决尽,至姤而一阴见,故主阴阳开阖之半,关键之枢,如半欲开,半欲阖,半欲开阖者,莫不从令,训释主治,先人详悉题药矣。”这就是说,半夏有吐故纳新、布新除旧之能,当然侧重于吐故和除旧。综合诸药象而论,半夏主要对应于人体胃肠之气,其性向下。

该方采用半夏治疗压死、缢死、溺死、魇死、产后晕绝乃是因为这五绝猝死都是气息闭塞所致。我们知道,肺脏通于鼻窍,鼻腔又通于咽喉与胃气,半夏研末纳于鼻孔内,可以借助其药气的辛温升散之力开启肺气的运转,进而再徐徐带动胃气、心气等其他脏器的抟搏流通,使得猝死者苏醒。文中的“须臾”是一会儿之意,形容时间短暂,也足见半夏的神奇疗效。当然,这里的生半夏,而且是外用,也比较安全。《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用于治疗失眠,主要借半夏的交通阴阳之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