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2

三叉神经痛屡发三年,四味药显奇效!

[复制链接]

7672

主题

263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66
发表于 2024-11-30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运用夏度衡教授经验方四味芍药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白芍、牡蛎各30g,丹参、甘草各15g。

加减:

胃火盛加葛根、生石膏各30g,黄芪、蒲公英各20g,蒲黄10g;阴虚火旺加生地黄20g,鳖甲、牡丹皮、栀子各10g;有瘀者加赤芍、桃仁各10g;肝火旺盛加龙胆草、黄芩各10g,夏枯草20g。

水煎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

曾某,男,60岁,农民,1997年3月1日初诊。右侧额颊阵发性刺痛、掣痛,屡发3年。发则蹙额皱眉,双目紧闭,以手捂头,痛苦难耐。日发数次,每次持续数10秒,痛止如常人。刷牙漱口,洗脸吃饭或张口过大,皆能诱发。曾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以及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等中药罔效。诊时伴口苦,且口苦愈重则病愈重,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淡红、苔黄腻,脉弦。右太阳穴为扳机点,触之则发,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排除它因引起。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为偏头风。证属肝阳化风,肝胆湿热,瘀血阻络,治以四味芍药汤加味。处方:牡蛎、白芍、丹参各30g,甘草15g,黄芩、苦参各10g。2剂,水煎服。

3月5日复诊:药后痛势减,仅晨起洗脸及夜间睡前仍有发作,胃脘隐痛,余症除。药已对症,但苦参苦寒伤胃,故添新症。遂去苦参,仍以上方加减又服5剂收功。

体会:

四味芍药汤是夏老据三叉神经痛内风为患、久病入络的特点,确立动用静药治法之验方。方中牡蛎平肝潜阳;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佐丹参和络通络,全方具有平肝潜阳、和络通络、柔肝缓急止痛之功,用以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如桴鼓。

文源    《新中医》1999年第31卷第2期

7672

主题

263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8: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的顽疾,此方用后从未复发!

导读:对于三叉神经痛,山东名老中医于鹄忱在长期临证中自创治痛缓急汤,疗效颇佳,推荐大家参考。

三叉神经痛,即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历时十几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疼痛。以单侧发病为多见。对该病的治疗,山东名老中医于鹄忱,在长期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自创治痛缓急汤,疗效颇佳。

方药组成:

白芍30~50克,甘草10克,川芎30克,牛膝30克,柴胡10克,僵蚕10克。

加减:对于该方的应用,于老认为,对因风热而诱发伏邪者,加姜黄、生大黄;对湿热内蕴者,加白蔻、杏仁、薏苡仁、黄芩等;对风寒诱发者则加附子、细辛之属,随证选用,不可偏颇。

病例:

单某,女39岁,农民。1986年12月22日初诊。5年前患右侧三叉神经痛,间断发作,经多次治疗未果。

症见右面颊阵发性抽搐痉挛,表情痛苦,苔薄白,脉弦,属小肠、少阳经肌表之发作性疼痛。投上方8剂后疼痛止,痉挛除,2年后获悉未见复发。

于老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善于治疗内、妇、杂病,对三叉神经痛,主要从缓急止痛、活血通络、祛风舒筋入手,选以芍药、甘草、川芎、牛膝、僵蚕,更以柴胡疏少阳之经气,可谓切中病机,故能药到病除。

对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疗效亦佳。

文源    《名中医治病绝招》

7672

主题

263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0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医胡天雄:三叉神经痛,用三虫二白一草汤!

胡天雄,1921-2014,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学术代表著作有《素问补识》、《诊余漫记》、《马王堆医术考注》等。

此方药物即具于方名中,甚便记忆。三虫即僵蚕、蝉衣、全蝎;二白即白附子、白芍;一草即甘草,全方具祛风解痉止痛作用。

余初拟此方为治学院卫生科会计陈某面神经痉挛,愈紧张则面部肌肉掣颤愈甚,患者为女性,时下又重外在美,为此痛苦不堪。适余有事过卫生科,为处此方,五剂大效,十剂愈。以养血药巩固疗效。

后遇三叉神经疼痛患者多人,经年累月痛苦不堪,投此方亦效,《别录》谓白附子“治面上百病”,当为此方主药。血虚脉弱者,当先服调补气血药,不可拘泥。

附:三虫二白一草汤:蝉蜕5克、僵蚕10克、全蝎5克、白附子1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