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半夏汤:半夏15g,生姜24g。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痰饮,呕吐,胸痞痰多,苔腻不渴。
《金匮要略》用此方治"诸呕吐,谷不得下。"可见本方是以呕吐为其主证。
呕吐原因甚多,此方所治,属于痰饮停聚于胃,上逆作呕。
故原书谓“呕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饮邪故也。”
何以知为饮邪内停?从胸痞痰多,苔腻不渴知之。
方中半夏痰降逆作用较强,用治痰饮呕吐,效果颇佳。
佐生姜温胃涤饮,降逆止呕,不仅能够增强祛痰降逆之功,又能制半夏毒性。
是一结构简单而又有效的古方。
本方生姜改为干姜,即半夏干姜散。《金匮要略》用治"干呕、吐逆、吐涎沫。"温中散寒力量较小半夏汤强。
若将生姜改为生姜汁,即《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汤。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
长于涤饮散结,降逆作用不及小半夏汤。
应用:
1、《杨氏家藏方》玉液汤(即本方),"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也。"
是湿聚成涎,随少阳三焦上逆,阻于眉棱所致。用此方祛痰降逆,其痛自消。
2、《方函口诀》云:"此方为呕家之圣药,就中最宜水饮之呕。水饮之证,背七八椎处如手掌大冷者是也。眩晕证用此方百发百中。"
指出所治之呕,是因水饮引起,所治眩晕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