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等分。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崩中漏下等证。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妇女月经与冲任二经有关。“八脉系于肝肾”,冲任是否正常,决定于肝肾精血是否充足。
肝藏血,司疏泄,月经能够应时而至,有赖肝能应时疏泄。由此看来,这里实指肝血不足而言。血虚血滞,月经不能应时而至,于是或前或后,参伍不调。
脐腹作痛有两种可能,一是血虚引起脉络挛急,一是血滞以致脉络不通。漏下崩中,则因血滞胞宫,血不循经使然。
本方是由《金匮要略》胶艾汤化裁而成,是补血调经方之基础。
方中熟地黄滋阴养血,填精补髓;白芍养血和营,补益阴津,二药滋阴养血,调补肝肾,是为血虚而设。
白芍不仅益阴,并具柔肝解痉作用,经脉挛急而痛,得此可以消除。
此证血虚与血滞同时存在,若无行血药物,显然与其病机不符。
故用当归、川芎助其行血。川芎为血中气药,可行气活血;当归既可增强熟地黄、白芍补血功效,也可增强川芎活血力量,二药是为血滞而设。
四药用量相等,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成为至平至稳养血调肝之方。
临证之际,可视病情调整剂量。若欲补血,重用熟地黄;若欲调经,重用当归;若欲柔肝止痛,重用白芍;若欲增强活血力量,重用川芎。
如将熟地黄换成生地黄,即变补血而为凉血;如将白芍换成赤芍,即变滋阴柔肝而为凉血行瘀。
因证而施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成不变必将影响疗效。
学习此方须弄清以下三点:1、使用此方补血,有其一定标准。脾虚则血的化源不足,应当着重补气健脾;生血功能障碍,应当恢复造血功能。
(可用党参30g,晒参10g,黄芪50g,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5g,砂仁15g,炒麦芽20g,阿胶20g,巴戟天20g,肉从蓉20g,杜仲15g,山茱萸15g,菟丝子20g,南山楂20g。水煎服。)
均非本方所宜,此方只能用于失血性血虚。
吴昆尝谓:“草木无情,何以便能生血?所以谓其生血者,以当归、芍药、地黄能养五脏之阴,川芎能调营中之气,五脏和而血生耳。若曰四物便能生血,则未也。师云:血不足者以此方调之则可,若上下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则四物禁勿与之"。
指出失血太多也非本方所宜。
2、用于调经应该结合气滞、血瘀、偏寒、偏热予以加减,注意不可滥用。
张石顽谓:“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非调补真阴之的方。专事女科者则以此汤随证漫加风食痰气药,所以近代诸汤,祖四物者纷然杂出,欲求足法后世者,究竟不可多得”。
3、用于崩漏更应慎重,瘀血引起血不循经,才可使用此方加阿胶、艾叶等止血药,否则不可妄投。
应用:
此方以调经止漏较为多用,经水过多或胎漏下血,减川芎、当归之量,加阿胶、艾叶止血,或加人参、黄芪益气摄血;产后下血淋漓不止,再加炮姜炭。
经行腹痛,气滞者,加乌药、香附、青皮;血瘀者,加红花、桃仁、延胡索;气滞血瘀并存者,则并加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