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中医院张 宝 金 徐 宝 山
吴茱萸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吴萸茶。性 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属气味俱厚 之药。功能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主治脘腹冷 痛、胁痛、疝痛、脚气肿痛、呕逆吞酸,食积泻痢。 本品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挥发油等。功能 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异常发酵,对大肠杆菌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有扩张血管、健胃、收缩 子宫的功能,此药不仅用于内服,而且在临床各 科“内病外治”法中应用亦很广泛。
一、儿科疾病
1、小儿腹泻
张氏口每次用吴萸6克、 肉桂5克、木香5克、丁香4克,地榆4克,共为细末敷脐部,每天一次,连用2~4天泄泻 可愈。
李氏用止泻膏(苍白术、茯苓、车 前子、诃子、苡米各10克,吴萸、丁香、胡椒、 山楂各1克,共研细末,加适量麻油调成膏) 每次用花生米大小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 药一次,总有效率为95%。
严氏用吴萸粉20克,加适量醋调成糊,外敷脐及脐周,复盖 到下脘、天枢(双)、气海,上盖塑料布,并以胶 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治疗96例,敷一次 而愈者37例,敷2次而愈者21例,敷3次而 愈者5例,治愈率为96 .9%。
尤氏将丁香30克,荜芨10克、胡椒5克、肉桂、吴萸各5 克,前车前子20克,炒后共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0.1~0.9克,置脐眼,胶布 固定。每1~2天换药一次,共治疗小儿泄泻 321例,用药1~2次者221例(占68.6%),用药3~4次好转92例(占28.7%),总有效率 97.5%。
韩氏用吴萸2克,丁香、木香各 1.5克,肉桂、苍术各3天克,共为细末,食醋调成糊状,敷脐部,以胶布或伤湿膏严封,每日换药一次,共治疗200例,用药1~2次而 愈者188例(占94%)。
孙氏用覆止泻散 (川椒、吴萸、肉桂、小茴香、干姜各等分,共研 细末),治小儿泄泻,每次用3克装小纱布袋内,敷神阙穴,绷带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共治疗212例,用药1-2次而愈者131例 (占61.8%),用药4次好转者51 例(占 24%),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85.9%。
刘氏用吴萸3000克,公丁香760克,胡椒200 克(黑白皆可用),干姜、小茴香各120克,黄 连800克,共为细末,每次用5克,上药一料 可供1000人次所用。用法是:用凡士林将药 面调匀为软膏,敷在患儿脐部,用胶布固 定(在敷前需将脐部洗净)。 一次不愈者,24小时后换再敷。
黄氏用敷脐法治疗小儿腹 泻6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把小儿腹泻分 为热泻、寒泻两类,热泻用1号止泻散:苍术、 黄连、黄芩、吴萸等量,共研末,贮瓶备用,用 时取药末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神阙 穴,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3次为 一疗程。
我院用自制暖脐膏配以针刺方法, 治疗小儿腹泻300例,治愈率达90%,用法是 每次用暖脐膏二贴,选取神阙、中脘、关元、命 门、天枢等其中两穴贴敷,穴位每次轮换选 用,24小时更换一次。暖脐膏的药物组成: 吴萸60克,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 香、香附各20克,木香60克,乳香、没药、母 丁香、肉桂、沉香各30克。
2.喘症
纪彩氏用吴茱萸敷涌泉穴治 疗小儿喉喘鸣效佳,具体用法是:吴茱萸10 克,研极细末,醋调敷于双侧涌泉穴(可摊至 整个脚心),48小时除掉,5~6天后产生疗效,大部分喉喘鸣病人一剂而愈。个别病儿 如有轻度症状,可在7天后重复治疗。
3.腿足痉挛症
我院用吴茱萸粉末垫足 下,治小儿腿足部痉挛症11例,2次而愈者8 例,4次而愈者1例,症状减轻者2例,具体 做法是:做双层鞋垫,中间夹上吴萸粉末,垫 于足下,48小时更换一次。
二、五官科疾病
1.口部火症
《外治寿世方》治疗口疮及 咽喉肿疼,用吴茱萸12克,醋调敷两足心,又 治妊娠目鼻咽喉口诸病(多属热症),用吴茱萸 15克研末醋调敷两足心,用布包好过一昼夜, 如觉发热即愈,《良方集腋》治疗舌烂或咽舌生 疮,用鲜地龙10条,吴茱萸15克,共研和匀 加入麦面少许,醋调涂两足心,绢束之立效。
2.口疮
(1)取吴茱萸125克,研为细末, 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绷 带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治疗口疮患者38例, 治愈27例,显效6例,无效3例。(2)取黄连 或黄连叶、吴茱萸各20克,大黄40克,南星30 克,共研为末,用醋调成糊状(冬季醋要加温), 敷于两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治疗口疮73例,3天内治愈者67例,3天后好转 者6例。(3)取吴茱萸、细辛各10克,肉桂2 克,共研为末,用醋调匀,取蚕豆大一粒,敷于 双足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 次,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均获治愈。
3.慢性咽炎
取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 用盐水调匀,敷于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 日换药一次。
4.小儿口角流涎
取吴萸12克,胆南星4克,共研细末,临睡时先将双足洗净擦干, 用陈醋将上药调成糊状,制成厚饼,敷贴于涌 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包紧,每次敷贴24 小时,治疗100例均获治愈。
三、外科疾病
龚氏0用桂萸膏敷脐,对阑尾切除术后 肠功能的恢复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表明肛 门排气功能明显提高。其方法是:肉桂、吴萸 各等份共为细末,过20目筛,将适量凡士林 加热,药末渐倒入调匀成膏即可。徐氏1用 制宣化膏治疗尿潴留及前列腺肥大症,有效 率分别为83%及90%,其药物组成:大葱带 须去青100克,吴萸10克,小茴香20克,胡 椒10克(也可用花椒代),白酒适量,调成糊 状敷脐部。
四、妇科疾病
徐氏)用痛经外敷散治痛经,药物组成 及用法: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各50克,水 煎2次,使药液浓缩,再取乳香、没药各50 克,溶于95%适量乙醇中,将以上二药混合, 烘干,研成细末,并加樟脑3克,经前3天,取 药粉5克,用黄酒调成糊状并敷神阙穴。每 月治疗一次,疗效观察:病程3月~17年,单 用外敷者60例,治愈52例,有效6例,无效2 例。
五、内科疾病
赵氏2介绍治疗高血压症,将吴茱萸研 末,醋调敷涌泉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 或隔日一次,对高血压有一定效果,为洽疗早 期,轻型不稳定性高血压增加了新法。
六、传染性疾病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王 氏 ( 3 :A. 取吴萸片9 克,冰片2克,共研为细末,用米醋调糊状敷 於双足涌泉穴,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B. 取吴萸9克,虎杖根4.5克,犁草6克,胆 南星3克,共研为细末,1~5岁用药粉6克,6 ~10岁用9克,11~15岁用12克,15岁以上 者用15克,用米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双侧 涌泉,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治 疗50例,疗效显著。沙氏用吴茱萸9克, 虎杖5克,地丁6克,胆星3克,共研末,用时 取6~15克加醋调成糊状,敷双侧涌泉穴,上 盖以塑料薄膜再加纱布,胶布固定,治疗16 例急性腮腺炎患儿,2~3次均治愈。
此外,用吴茱萸调成软膏,涂于患部尚可 治疗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等。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吴茱萸在内病外治 法中应用非常普遍,具有独特疗效,无论是单 味使用或是复方,在临床各科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该大力加以研究提高和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