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回复: 2

经方:赤小豆当归散

[复制链接]

7688

主题

26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030
发表于 2024-8-15 08: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痛羞明,白睛红赤,如鸠鸟之目,伴有口、舌、咽部和前后二阴生疮溃烂及皮肤红斑结节的病症,称为“目赤如鸠眼”,亦称“狐惑”。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

【组成】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两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方寸匕为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约为2.74毫升),日三服。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方义】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

【应用】

1、腹膜炎,赤小豆需要发芽。

2、痔疮,赤小豆无需发芽。

【各家论述】

1. 郑钦安 《医理真传》:“病人既先血后便,是湿热蕴酿已在大肠,而不在脾胃,大肠血液为热所伤,失其常度。当大便欲出,气机下行,而肠中之血,不啻若沟渠之水,得一团土草以赶之,而流行不已也。此方重在赤小豆,以清肠中之湿热,又佐以当归活血行气之品,自然病可立瘳。”

2. 倪海厦

狐惑:“第一个是胆,当有胆结石或者是胆汁太浓,没有办法排出去,胆堵塞住了,时间一长,胆破掉了,破掉了以后变成腹膜炎。我们身体内会产生一薄膜,会把这些炎症包住,固定在一个地方,我们用手摸上去,烫的,旁边是冷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盲肠炎,失治,来不及处理,结果阑尾破掉了,变成一块,这就是脓以成。脓还没有成的时候,病人都会有剧痛,持续的痛。里面的压力太大,压力不断的增大,就会破,所以,痛并不是发炎,而压力造成的。

在没有破又快要破的时候会很痛,破掉后压力没有了,就不痛了,你以为是病好了,实际上没有,脓以成。这个时候,就要用赤豆当归散,我们叫排脓汤。……两味打在一起,打成绒绒的,用浆水服,这个浆水应该是米汤,这两个打绒的当归赤豆散不难吃。赤小豆除湿,当归除了补血以外,最主要是活血。……遇到腹膜炎的时候,赤小豆要发芽,跟当归打成泥,当成生菜沙拉用,不能煮,煮了就没有力量”

下血:“也是大便里面带血,血先出来,再看到大便,近血。近血分二个,一个是外痔,一个是内痔,区分的方式是,外痔很痛,内痔不痛,若内外痔都有,痛也有,痛一定有,有时不痛。最大的区分在哪里呢,内痔,必然下血的时候,血哗的一下,喷出来,我们叫血溅,喷出来的,内痔。外痔的时候,看不到血,但是你拿卫生纸一擦就看到血,外痔这两个都是先血后便。

赤豆当归散,……当散剂的时候,赤豆是去湿去热,所以赤小豆在消炎,当归呢润肠。……如果这个病人是有便秘,那又有痔疮,导致当归不够力,因为当归只是润肠而已,加大黄芒硝下去,那他可以顺利出来,这样子的话,保持大便很软, 通过肛门速度很快,就可以治好它了……可以加槐花上去。“、”

【处方】赤豆 50克 当归 5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

如果患者有便秘,再配合调胃承气汤一起服用。 方剂如下:

炙甘草 10克 大黄20克、芒硝10克、 栀子10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3. 上方加败酱草、大黄两药,奏清热、解毒、泻热之效。四药配合,较一般清热利湿之剂,活血化瘀、解毒排脓、清热利湿之效更显。

4. 胡希恕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此即一般的痔疮出血。先血后便,也下血,到大便的时候,先下来的是血,血之后才是大便。血在肛门,即痔漏之血,故叫近血。近血者,近于外,近于肛门。这个病不要紧,一般用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也可以做汤,我也常用,常用赤小豆当归散、当归芍药散这两味方药。痔疮者,总是湿热为患。”

浆水

张仲景祖籍位于河南南阳,南阳浆水的做法:以小麦、绿豆或红薯为原料。比如,小麦做浆水的方法:是将小麦面粉和成面团后,放在清水中用双手不停地抓挪,将面筋挪出,这时取上面的液体放置1~2天后发酸即得。

《金匮玉函经二注》载:“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

《金匮要略辑义》注:“浆水能调理藏腑,而共为治疮脓已成之剂。”

槐花与槐实

国槐的金药树之称,正是因为槐树的槐角(槐实)、槐花(花蕾与花朵)、槐枝均可入药用。槐角、槐花、槐枝均可清热凉血解毒而用于治痔,是它们药效上的共同点。

《神农本草经·槐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创,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生平泽。 ”

《本草纲目》:“槐花味苦、色黄、气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所主之病,多属二经。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在中唐时期刘禹锡所辑《传信方》中,活灵活现地记录了一则用槐枝外洗治痔疮速愈的案例:“硖州王及素有痔疮,充西川安抚使判官,乘骡入骆谷,其痔大作,状如胡瓜,热气如火,至驿僵仆。邮使用槐枝浓煎汤,先洗其痔,更以艾灸,至三五次,忽觉热气一道入肠中,大泻,先血后秽,其痛甚楚。泻后痔消,登骡而驰也。”


7688

主题

26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03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08: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小豆当归散--清热解毒,排脓活血

赤小豆当归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赤小豆30g 当归15g 上2味为散,每服3—6g,温开水送下,日3次服。 注:临证根据需要亦可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活血,祛瘀生新。 (主治]狐惑病,身无热,心微烦,默默欲卧,目赤涩痛, 眵泪脓血,视物昏花,脉虚数;痔疮、便血,先血后便,血色鲜 红,大便不畅;或便脓血,腹不痛,无里急后重,舌苔黄腻, 脉数.

(临证加减}

1.狐惑病,若湿热较重,酌加龙胆草、生薏苡仁、焦山栀、 土茯苓等。

2。肛门疮疡、痔疮、便血等症,酌加槐花、金银花、紫花 地丁、桔梗;若便血日久不止者,可酌加炒椿根白皮、侧柏炭、 紫草炭;若湿热偏重者,可酌加黄柏、苦参、知母等。[金匮要略 方义]

3.痔疮且热重者,加马齿苋、槐花、地榆、黄芩等。若未 愈可再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c10,;630]

4.赤小豆冰片调敷治疗软组织损伤:将赤小豆磨成极细末, 每lOOg加人工。5g冰片粉混匀密封。用时将粉末用水调成糊状, 然后均匀地摊在纱布或麻纸上,厚约0.5cm,每工2小时或24小 时换药1次。[陕西中医,1980,ts,:18]

5.当归注射液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注射5%当归液5 ~--20ml,于敏感点或神经节(干)注入;或静脉注射10%当归 液80~--150ml,或静脉注射25%当归液80~-..100ml,重症者再加 大剂量,静推或静滴;或以静脉注射10%当归液lO~-,20ml,或 静脉注射25%当归液5~10ml,动脉推注。均每日一次,每周6 次,4周为一疗程。[新医药学杂志,1977,cu,:35]

6.当归粉治疗带状疱疹:每次口服当归粉0。5---lg,每4— 6小时一次。[中华医学杂志,1961,《5,:317]

7.当归注射液等治疗牛皮癣:取2%当归注射液4ml,2%普 鲁卡因4ml,混合注入穴位,每日工次。[中医药学报,1981,c+,;34"1

8.赤小豆当归散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用赤小豆、当归各30g。 水煎服,药渣傍晚再煎后,兑温开水全身洗浴,每日工剂。灼热、 潮红明显者加银花、连翘;疼痛甚者加皂角刺;瘙痒甚者加荆芥、 蝉蜕;渗液较多者加苍术、川连.[棚c中医杂志,1988,《3,:28]


9.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先以常用 的上颌窦冲洗法,将窦腔内脓液全部洗出,排出窦腔内存留的液 体,将黄连、当归浸剂5~8ml注入(每lOOml含黄连、当归各 20g),每周1一2次。仲华医学杂志,1975,《2,;132"] 】】

10.狐惑病辨证施治:一谓胃虚寒,治宜温养脾胃,清热解 毒,方用甘草泻心汤。二谓热毒上犯,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散 邪,方用普济消毒饮。三谓湿热内蕴,治宜清肝利胆,泻热利 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导赤散。四谓热盛血瘀,治宜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方用赤小豆当归散合茵陈蒿汤加味。外用①苦参 50g,水煎洗外阴部;

②雄黄15g,熏或少许涂肛门;③El服喉 症消炎丸。[辽宁中医杂志,1984,c5,:28]

11:加味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便血;基本方为赤小豆30一 60g,当归、连翘各30g,升麻lOg。便秘加桃仁、牛膝;热毒偏 盛,肛门灼痛加银花、赤芍、红藤;气虚无力,肛门下坠加党 参、白术、黄芪。

12:赤小豆治疗血肿及扭伤:将赤小豆磨粉,加凉水调敷患 处,24小时后除去,若未愈可再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clo,:630]

13.赤小豆(炒干人醋中,如此七次)二合,升麻、薏苡 仁、黄芪各七钱半,人参、白薇、瞿麦、当归、黄芩、猪苓、防 风、炙甘草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三钱,空腹粥饮调下,日三次 (昼二夜一)。治干湿疥,名赤小豆散。[证治准绳]

14.赤小豆(炒熟)、生地、黄芪各一两,赤芍、白蔹、桂 心各半两,当归(微炒)、黄芩各七钱半.为细末,每服二钱, 食前槐子汤调下,治久痔,名赤小豆散。[证治准绳]

15。赤小豆、薏苡仁、甘草各等份.水煎、食远服。治胃痈 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肌肤甲错,无咳嗽,咯吐脓 血,脉洪数者,名赤小豆薏苡仁汤。[医宗金鉴工

(原文]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 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3)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乾) 当归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语注解工

①无热:谓无寒热,是无表证的互词。

②鸠眼:鸠,鸟名,《说文》“鸠,鹘鸠也”,俗称斑鸠,其目珠色赤。此处以之喻患 者之目色. .

⑧四眦:眦(zi音自),即眼角。四眦,指两眼内外眦。

④浆水:浆,酢也。《本草纲目》称浆水又名酸浆。嘉谟云:“炊粟米熟,投冷水中, 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此法现已少用.

(经义阐释] 本条论狐惑病成脓的证治。“无热”、“汗出”提示病不在表,“脉数”, “微烦”是里热已盛,心神受扰;“默默但欲卧”与第10条“默默欲眠”相类,乃湿热内 郁所致;“目赤如鸠眼”是热入血分,血中之热随肝以上注于目之故,说明湿热邪毒不得 化解,有成脓之征兆;如血分热毒壅遏日久,则血瘀热腐而脓成,可见面目两眦发黑,脓 成之时,病势已集中于局部,对脾胃的影响减轻,所以“能食”。

根据近代临床观察,本病初期少见眼部症状,往往经二、三年反复发作才出现,故 对“初得之三、四日”、“七、八日”等语不可机械地理解,而应活看。本病的眼部症状 可见目赤肿痛,畏光,视力减退,甚可形成前房积脓,最后可致盲。 本病的成脓部位可以在眼部,结合《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赤小豆当归散治近 血的记载看,成脓亦可发生在大肠下端的肛门处,上下部位有异,成脓机理相同,本方 均可适用,取其渗湿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之功。 (方药评析] 方中赤小豆有渗湿,和血解毒,《神农本草经》称其“排痈肿脓血”;当 归活血,祛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尤怡称本方为“排脓血除湿之良剂也”。 (文献选录) 尤怡: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热盛于里也;无热汗出,病不在表也; 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者,肝脏血中之热,随经上注于目也。经热如此,脏热可知,其为 蓄热不去,将成痈肿无疑。至七八日目四眦黑,赤色极而变黑,则痈尤甚矣。夫肝与胃, 互为胜负者也。肝方有热,势必以其热侵及于胃,而肝既成痈,胃即以其热并之于肝,故 日若能食者,知脓已成也。且脓成则毒化,毒化则不特胃和而肝亦和矣。赤小豆、当归, 乃排脓血除湿热之良剂也。 再按此一条,注家有目为狐惑病者,有目为阴阳毒者,要之亦是湿热蕴毒之病,其 不腐而为虫者,则积而为痈,不发于身面者,则发于肠脏,亦病机自然之势也。仲景意 谓与狐惑阴阳毒,同源而异流者,故特论列于此欤。(《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病者脉数,谓病狐惑之人脉数也。数主疮主热,今外无身热,而内有疮热, 疮之热在于阴,故默默但欲卧也。热在于阳,故微烦汗出也。然其病初得之三、四El,目 赤如鸠眼者,是热蕴于血,故眦络赤也。七、八El四眦皆黑者,是热瘀血腐,故眦络黑 也.若不能食,其毒尚伏诸里;若已能食,其毒已化成脓也。故以赤小豆排痈肿,当归 调疡血,米浆和胃气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李衫日:经云:脉数不止,而热不解,则生恶疮,今脓成何处?大率在喉与阴肛,盖 积热生虫,亦积热成脓,是亦恶疮之类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净) 陆渊雷:脉数为热,今无热,汗出而微烦,但欲卧,是热不在表,而在于里也。目 赤眦黑,皆里热所致,热何由生,生于疮疡之化脓也。脓已成,则病势集于局部,不复 散漫于脏腑,故见其能食,可以知其脓成。(《金匮今释》) .

(临床应用}

(1)治疗前列腺肥大:据报道,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治疗前列腺肥 大7例,均获良效。 病案举例:蔺某,男,64岁,工人。1988年9月7日就诊。患者自诉便浊5月余, 加重3日,症见小便不通,少腹胀急,疼痛拒按,表情痛苦,烦躁不宁,不思饮食,口 味秽臭,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急则治其标,先予导尿1500毫升,尿液检查 脓球+。肛门指诊:前列腺肿大如鸡卵,质地光滑,中央沟消失。诊为前列腺肥大,证 属湿热瘀阻膀胱,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赤小豆、败酱草各30g,当归20g, 大黄15g。服5剂后小便即通,便后有少许混浊物,口和欲食,胀痛缓解。原方继服25 剂,诸症皆平。

(2)治疗近血:据报导。用加味赤小豆当归汤治痔血37例,肛裂23例,止血有 效率达85%,服2—4剂,即获捷效。 方药组成:赤小豆30~60g,当归、连翘各30g,升麻lOg。加减:便秘加桃仁、牛 膝;热毒偏盛,肛门灼痛,加银花、赤芍、红藤;气虚无力,肛门下坠,加党参、白术、 黄芪。 . 病案举例:徐××,女,41岁。便血2天,色鲜红,便时射血如红线,肛门灼痛,大 便偏干,大便化验;红细胞++++,隐血++++。外科检查:肛门l点处有浅在性 裂纹.舌苔薄黄、质红嫩,脉平。证属肛门瘀热,迫血妄行.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止血: 升麻、桃仁、甘草各lOg,赤小豆60g,连翘、当归各30g。服药1贴,当晚未见出血,大 便成形,已解2次,唯觉头昏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此属失血后气血不足之象,拟 八珍汤5贴以善其后。 林××,男,42岁。大便反复出血已3年,近日便血又作,先血后便,色鲜夹瘀块, 肛门肿胀,痔核突出,行动艰难,口微干,大便偏干,头昏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 弦。外科检查:内痔Ⅱ’。证属下焦湿热,热伤血络,兼有气虚血瘀之象。治宜清热利湿, 益气活血止血。加味赤小豆当归汤:升麻lOg,赤小豆60g,当归、连翘、太子参、红藤 各30g,银花、赤芍各15g,黄柏6克。服药2贴,大便通畅,粪外微带鲜血,3贴后未 见血迹,痔核缩入肛内,已无胀痛,苔白,脉平,原方去黄柏、红藤、桃仁,加白术10g, 再进3贴。

(3)治疗痹证:据报导,胡××,女,67岁。退休工人。1988年儿月8日就诊. 患双足关节痛1年,服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天麻杜仲丸等罔效,于前月15日右膝 关节刺痛,红肿灼热,服白虎加桂枝汤、三妙散,疼痛有增无减,膝之外侧不可重按,步 履需扶杖,口苦干,小便黄,舌红,边黯、苔黄滑,脉弦滑数.证属湿热痹阻,瘀凝脉 络。治宜清热除湿,行瘀止痛.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赤小豆24g,当归、丹参、苡仁、 桑枝各15g,元胡9g,鲜忍冬藤30g。服8剂,右膝肿消,尚有微痛,屈伸不利,舌红、 苔黄,脉弦滑。以原方去元胡,加鸡血藤12克,以活血舒筋,继进7剂而愈。

(4)治疗赤白带下1例:谌××,女,51岁。工人。1986年6月12日就诊。阴 道流赤白粘液2年,服完带汤、丹栀逍遥散,内补丸等方,带下时多时少。近月病情加 重,赤多白少,稠粘气臭,每日换纸2次,小腹疼痛,不可重按,小便短黄,舌质红、苔 黄滑厚,脉滑数。证屑湿热化毒,下蕴胞宫。治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用赤豆当归散 加味:赤小豆、金银花、败酱草各20g,当归、苡仁、贯仲、冬瓜仁各12g。服10剂,阴 道仅有少量赤白粘液流出,去贯仲,加条参、炒山楂各9克以补脾健胃,继进工O剂,带 止体健。

(5)治疗瘾疹1例:周××,女,50岁。患者周身风疹瘙痒已四月余,时好时发. 诊时见,周身风疹,瘙痒难受,活动则剧痒,虽寒冬腊月而喜用凉水淋浴,过后又瘙痒 不止,饮食、大便均正常,小便色赤,舌红苔薄而黄,脉浮有力。此属风热瘾疹,拟清 热解毒,凉血散血之法,用“赤小豆当归散0.加味:赤小豆30g,。当归15g,连召15g,土 茯苓、忍冬藤、生地各20g。3剂后,症状大有好转,风疹基本消失。再进3剂,嘱其禁 酒及辛香燥热之品,至今已二月余未复发。

原文) 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16)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湿热性便血的证治。便血,出血在先,大便在后,出血部位 多离肛门较近,故称之为近血。其证见大便下血,血色鲜红,腹痛,大便不畅,舌苔黄. 腻,脉象濡数。近血的形成,是因湿热蕴结于大肠,损伤脉络所致。此即《素问.生气 通天论》所谓“肠游为痔”,后世称之为“脏毒”、“肠风”,治用赤小豆当归散清利湿热, 活血化瘀。远血与近血,有虚实寒热之分。其远近的含义,后世医家皆认为是出血部位 距离肛门的远近。临床所见,出血部位距肛门远(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便血以 柏油样黑粪为主,亦有暗红色血便,且多为血便混杂而下,很少见“先便后血”。出血部 位在肛门或距离肛门近(直肠)的便血,为便后滴血或射血,或便前射血。所以临证不 能局限于远血近血,辨证当从出血颜色,全身症状,舌苔脉象加以考虑。 (方药评析) 赤小豆当归散方中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当归活血祛痰,引血归经;浆 水清凉解毒,清热除湿。三药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效,使湿热去,则下血止。 (文献选录] 程林:此《内经》所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 五脏,为肠澼下血之属,故用当归以和血脉,赤豆以清脏毒,与黄土汤不侔也。《梅师 方》云:热清下血,或食热物发动,以赤小豆为末,水调服。则知此方治脏毒下血,黄 土汤治结阴下血,有霄壤之分也。(《金匮要略直解》) 尤怡:下血先血后便者,由大肠伤于湿热,而血渗于下也。大肠与肛门近,故曰近 血。赤小豆能行水湿,解热毒,当归引血归经,且举血中陷下之气也。(《金匮要略心 典》) 唐宗海:近血者,即今之脏毒、痔疮,常带脓血者是也。何以知之,观仲景用赤豆 当归散而知之矣。狐惑有脓者,赤豆当归散主之。赤豆发芽是排其脓,则知先血后便,亦 是脏毒有脓,其用赤豆,亦以排脓,即所以行血也。(《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7688

主题

26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03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08: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小豆当归散专治“皮肤疖肿”!

导读:赤小豆当归散出自《金匮要略》,本方是皮肤疾病常用的经方之一,我们往期分享过冯老应用本方治疗湿疹的经验;本期为大家分享欧阳卫权教授应用本方的经验。

方证辨证要点

1.本方证属阳明病证

2.诸疮有痈脓恶血者

皮肤病辨治心法

《本草纲目》谓赤小豆:“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故各种皮肤痈疽疮疡、丹毒发背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毛囊炎、疖、淋巴结炎、蜂窝织炎丹毒等皮外科感染,不论内服、外用,皆有施治之机会。

白塞综合征(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出现眼结膜、生殖器溃疡,或严重者消化道溃疡化脓,可以试用。

脓疱型或结节囊肿型痤疮,本方常用。

医案实录

许某,男性,31岁,2007年5月18日初诊。

臀部发疖肿3天,疼痛甚,坐立不安。自用鱼石脂软膏外涂未效。现左臀部见-红肿高突之疖肿,约鸡蛋大小,中心脓头尚未破溃,周缘红肿明显,肤温高,压痛明显。无寒热,口干不苦,大便偏干。舌质略暗,边尖红,苔中根部黄厚,脉滑稍数。

四诊合参,臀部红肿疼痛、肤温高、口干,舌边尖红,苔黄,脉滑数,提示阳明里热。故此为热毒内蕴,气血壅滞而化腐成脓,治疗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予赤小豆当归散合散毒仙丹加减:当归15g,赤小豆45g,金银花60g,蒲公英30g,甘草15g,乳香6g,白芷10g,皂角刺12g,2剂。外用四黄散(院内自制药)水调外敷周缘红肿处,留出中心脓头。

二诊:药后疼痛大减,大便通畅。疖肿处中心脓头已破溃流出黄稠脓液,周缘红肿亦明显消退。前方调整:当归10g,赤小豆 30g,金银花25g,甘草10g,乳香3g,白芷5g,川芎5g。再服3剂而愈。

【按】本案臀部疖肿,红肿疼痛甚,病情虽急但简单,治疗以当归赤小豆散合散毒仙丹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服数剂而愈。散毒仙丹方见《串雅全书》一书,为治疮疡初起非常有效之方,"临床常用之。散毒仙丹,药用:金银花、生甘草、当归、蒲公英各一两,黄芩、乳香各一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