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 09: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梅丸治疗泄泻(慢性肠炎)
泄泻(慢性肠炎)
郭某某,女,51岁,演员。2001年5月3日初诊。
有5年之久的慢性肠炎病史,大便稀溏,多伴白色黏液,每日3~5次,曾在本市及外地多所医院诊疗,不断服中西药物,但一直未能治愈。查其形体偏瘦,形寒肢冷,心烦口渴,欲冷饮,神惫,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弦而虚。诊为泄泻(慢性肠炎),证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治当寒热并用,扶正祛邪。用乌梅汤,处方:乌梅10克,黄连10克,黄柏6克,当归10克,细辛3克,炮姜10克,炮附片10克(先煎),蜀椒4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水煎服。服10剂,大便减少至每日1~2次,欲将成形,前药继服10剂,大便成形,每1~2日大便一次,所有临床表现均消失。2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本例泄泻(慢性肠炎)已达5年之久,如症见形寒肢冷为寒;口渴心烦,大便带黏液,舌红,苔黄,则属热象;神惫,脉虚,表示正气已虚。故辨证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治疗取乌梅汤,以附子、干姜、蜀椒、细辛温阳而散寒邪,黄连、黄柏清热,乌梅止泻生津,当归补血养肝,党参扶正益脾胃。上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取得良效。
【现代应用选录】
休克型肺炎:杨氏治疗黄某,男,59岁。感冒3日,继之寒战胸痛,住入某院内科,经多项检查,确诊为休克型肺炎。诊见:形寒肢冷,汗出尿少,口干心烦,脉滑数无力。证属风寒之邪,深入厥阴,正虚邪实。急以乌梅丸酸苦泄热,辛甘化阳,扶正祛邪。处方:乌梅、川椒、黄连、黄芩、当归、制附子,甘草各10克,干姜、桂枝各6克,细辛3克。
二诊:服3剂后,寒战除,汗出止,尿量多,继续调治后痊愈出院。(杨家茂.乌梅丸治哮喘、肺炎:四川中医,1988,(12):24)
按:乌梅丸尚用于下列系统及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循环系统: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脉管炎、心绞痛、雷诺氏综合征等。辨证要点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气血失调,症如形寒肢冷,口渴心烦,心悸,眩晕,胸闷胸痛,或见肢体疼痛,舌红,苔黄,脉弦硬,久按则虚。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高热等。辨证要点为邪入厥阴,寒热错杂,症见形寒肢冷,心烦口渴,喘咳,咯痰,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弦滑无力。
运动系统:腰肌劳损症、踝关节扭伤肿痛等。辨证要点为寒热错杂,正虚邪实,症如畏寒肢冷,心烦口渴,神惫,周身关节疼痛,舌淡红或红,苔黄,脉弦而虚。
泌尿生殖系统:慢性肾炎、男性不育症、乳糜尿、遗尿、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睾丸痛、遗精等。辨证要点为厥阴寒热错杂、正虚邪实,症如形寒肢冷,心烦口渴,多见水液代谢障碍或精液不能固摄,以及肾不能作强。
精神神经系统:癔病、神经性头痛、巅顶痛、血管性头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腹痛、奔豚气、中毒性脑病、癫痫、乙型脑炎后遗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等。辨证要点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症如形寒肢冷,口渴烦躁,呕吐,神志失常,或见某些部位疼痛,舌淡红或红,苔黄腻,脉弦滑无力。
寄生虫病:蛔厥、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感冒夹蛔虫)、钩虫病、胆囊鞭毛虫症、血吸虫病、肠道滴虫等。辨证要点为寒热错杂、正虚邪实,症如四肢厥冷,口干心烦,呕吐,吐蛔,便蛔等。
妇科: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人流后阴道流血不止、带下病、慢性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阴吹、房事后会阴疼痛、妊娠恶阻、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子宫脱垂等。辨证要点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有经带胎产诸病。
儿科:小儿腹泻或痢疾、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等。辨证要点为儿科疾病出现寒热夹杂、正虚邪实者。
五官科:牙痛、眼球疼痛、化脓性中耳炎、复发性口疮、胬肉攀睛、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慢性咽炎、青光眼、慢性扁桃体炎等。辨证要点为五官科疾病出现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者。
其他:荨麻疹、不明高热、脱肛、胆汁性肝硬化继发肝肾综合征、糖尿病、夜半寒栗症、寅时脑门凉症、破伤风、跌打损伤、感染性休克、息肉及肿瘤等。
乌梅丸的应用,仲圣原主治厥阴上热下寒、蛔厥、久痢,而现代临床应用,不拘外感杂病,举凡寒热错杂,肝胃不和虚实互见,阴阳乖逆,气血不调等疑难病症,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上述乌梅丸的应用范围及病机即为乌梅丸证总的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病情缓者用丸剂(成人每次20克左右,每日2~3次,儿童酌减),病情急者宜汤剂(汤剂不用蜜及苦酒),治疗蛔虫症忌香甜滑臭之物,尤不宜甜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