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6-3 12: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蜻蜓又称蜻蛉,是一种益虫,水中的蜉蝣和摇蚊等类幼虫是它的主要食物。中医也用其入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称其有“强阴止精”的作用,是中医补益类的虫药。宋代药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一书中,对晴蜻蜓的习性和种类作了详尽的记述,并列出当时药用蜻蜓的品种。书中云:“蜻蜓旧不载所出州郡,今所在水际多有之。此有数种,当用青色大眼者良。其余黄赤及黑色不入药。”苏颂所说的青色大蜻蜓,全体呈绿色,复眼巨大,又名“马大头”、“绿蜻蜓”,是入药蜻蜓中的上品。
《日华子本草》:“入药去翅足,炒用良,”“壮阳,暖水脏。”《名医别录》载:“强阴止精。”《陆川本草》载:“治肾虚阴痿。”《本草纲目》曰:“蜻蛉大头露目,短颈,长腰軃尾,翼薄如纱。食蚊虻,饮露水。……古方惟用大而青者,近时房中术,亦有用红色者。”
据史料载,明代朱元璋的八世孙朱厚骢做了嘉靖皇帝后,多年无子,须发早白,遂广集天下长生不老药入宫庭。方士邵之节和陶仲文从宋代张君房所编纂的道家经典《云笈七签》中的滋补方药中,取精集萃,并采用“炉鼎升炼”的炼丹术,制成了号称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药”献上,取名“龟龄集”—取灵龟长生不老之意。嘉靖皇帝服后,果然身体健康,连续生了数子。龟龄集遂成为天子的“御用圣药”。龟龄集处方严谨,配方合理、炮制奥妙、工艺独特。在28种中药中,用了鹿茸、海马、麻雀脑、制山甲、蚕蛾动物和虫类药,其中也有补阴强精的大蜻蜓。以龟龄集处方制成的龟龄集酒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的“御用圣酒”,至今已有450年历史。乾隆皇帝多次盛赞“龟龄集乃补酒至尊”。该酒所用药方195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级保密处方。具有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蜻蜓是中医男科常用的虫药之一,多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遗精、早泄、滑精、腰痛、癃闭、水肿、不育等疾病。中医有“五脏之伤,穷必极肾”之说,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倦过度,房事不节等因素,损伤精气,而出现肾虚的证型。如肾阳虚衰,气不行水,则水湿内聚,而为饮为肿;下元亏虚,命门火衰,则发为阳痿、五更泻泄;肾气亏耗,封藏无权,固摄失司,易致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劳伤日久,真阴亏虚,虚火上越,心肾不交,而出现遗精、盗汗;精气亏虚,则精液清冷不育或精弱难以摄卵成孕。蜻蜓益肾气而强阴精,与何首乌、蚕蛾、淫羊藿、沙苑子等配伍,阴得阳助而化源无穷。
阳痿、遗精、早泄都是男科临床常见的疾病,除补肾养元外,疏肝解郁亦是大法之一。中医有男科有“因郁致痿”和“因痿而郁”之说。寻常草木金石之品,常常难以通经络以开阳道,化郁滞而畅气机。借虫类药通补兼施,取其飞升走降之习性,故有兴阳起痿之功。蜻蜓、九香虫、蜈蚣、黑蚂蚁等虫药,能携诸药直达病所,使宗筋的气血畅达而痿去阳兴阳。
现代临床应用经验:蜻蜓入药治疗阳痿,临床医家多有报道。国家级名老中医石春荣曾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一书中,系统的介绍了祖传秘方“蜻蛾展势丹”,其组方为:大蜻蜓(青大者良,红者次之,余更次之。去翅足,微火米炒)20对,原蚕蛾15对,大蜈蚣5条,露蜂房、生枣仁、酒当归、炒白芍15克、炙首乌各20克,丁香、木香、桂心各6克,砂仁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或为散,每服10克,每日2~3次,空腹以少许黄酒送服。功能;益肾兴阳,养阴柔肝,展势起痿。适用于: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伴精神紧张,恐惧不安,郁闷焦躁,腰痠尿频者。并系统的介绍了本方的方证分析,认为考阳痿病机,可分虚实两端。虚者,肾精亏损,命火衰微,化源不足,致宗筋失养而成痿,治重补益;实者,肝气失于调畅,督脉失于温通,气血难达外势,亦可致宗筋失养,治重通调。证诸临床,纯虚纯实证少见,大多为虚中夹滞、滞虚相杂之证,治当通补并行。蜻蜓展势丹中大蜻蜓强阴、止精(《别录》),壮阳、暖水脏(《日华》),功擅补肾益精,治阳痿遗精(《中国药用动物志》);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使交接不倦〈《纲目》〉,大能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遗精、白浊(《中药大辞典》)。二者共为主药,取虫药走窜之性,入肝经畅达宗筋以展其势,用血肉有情之体,入任督二脉通补阴器以强其本。辅以露蜂房、大蜈蚣之飞升走降,解肝脉气血郁闭,使宗筋血气畅达。丁香、木香、桂心、砂仁辛温香窜,既可疏肝解郁,畅达宗筋之滞,又可温通阳明,强壮宗筋之体。佐以生枣仁、酒当归、炒白芍、炙首鸟益精养血,润养宗筋,既强阴器之根蒂,又能补偏救弊,协调阴阳,防前药之辛燥。确属虚实兼顾,通补并行之妙剂,可展势起痿。
大连市中医医院石志超教授曾于1989年在《浙江中医药杂志》第1期撰文,系统介绍祖父国家名老中医石春荣老的“蜻蛾展势丹”,方用大蜻蜓与蚕蛾、露蜂房、蜈蚣、炙首乌等中药配伍,治疗肾督亏损,宗筋失畅虚中夹滞、滞虚相杂之不举之症;既可疏肝解郁,又可温通阳明,补偏救弊,协调阴阳,临床应用,屡获佳效。石志超教授亦有治阳痿早泄的“蜻蜓汤”,方用大蜻蜓4只,肉苁蓉12克,锁阳12克,桑椹12克,,每日两次服用,有较好的疗效。
原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樊友平教授临床应用以蜻蜓、蜈蚣、全蝎等为主要药物组成的科研验方“八卦金丹”治疗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获得较满意疗效。
现代蜻蜓入药,多选昆虫纲蜻蜓目蜓科大蜻蜓以干燥成虫入药。全国各地有产。蜻蜓味咸性温,归肾经;功能益肾壮阳,强阴秘精;主治肾虚阴痿,遗精,肾虚喘咳等。临床多用内服,研末每服3-6克;或入丸剂。
在人类食用的昆虫中,蜻蜓以其高蛋白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而被青睐。在受中医药文化影响的日本,蜻蜓被视为具有解热、消炎、止咳作用的食用昆虫。主要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常焙干研粉内服,小儿每日食用5—6只,成人每日食用10只。对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用之疗效亦佳。除内服外,蜻蜓亦外用于烫火伤。方用蜻蜓焙成干粉后,调香油后涂创面,可促使创面的愈合。从中医的药理来说,蜻蜓性味微寒、无毒,不论内服外用,都是补益性的良药。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蜻蜓含蛋白质53.26%、含有25种氨基酸、且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特别高,维生素A、B1、B2、D、E等含量极为丰富,微量元素锌、铁、锰、硒、钼等总含量是冬虫夏草的1.6倍,矿物质钾、钠、磷及生物钙等含量超过牛排,还含有酮类、脂类、甾醇、苷肽及核酸、特殊物质蜻蜓素、保幼素、甲壳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