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回复: 1

青蒿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6-3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Qīnɡ Hāo

别名 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归经 归肝、胆经。

性味 苦、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备注 (1)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古方多单用之。

2.《本草新编》: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无不宜也。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又青蒿之退阴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独退骨中之火,即肌肤之火,未尝不共泻之也,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又青蒿最宜沙参、地骨皮共享,则泻阴火更捷,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

3.《本经逢原》:青蒿亦有两种,一种发于早春,叶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水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一种盛于夏秋,微黄似地肤子,为少阳、厥阴血分之药,茎紫者为良。

4.《重庆堂随笔》: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又清肝、胆血分之伏热,故为女子淋带、小儿痉痫疳NI神剂,《本草》未言,特为发之。

5.《神农本草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6.《唐本草》:生挼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7.《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8.《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9.《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10.《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11.《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

12.《本草新编》:退暑热。

13.《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14.《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复方

①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②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③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④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⑤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⑥治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⑦治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如常酿酒饮。(《纲目》青蒿酒)

⑧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⑨治少阳疟疾,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弦,偏于热重者:青蒿三钱,知母二钱,桑叶二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花粉二钱。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⑩治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饼,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⑾治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⑿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⒀治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⒁治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⒂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⒃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⒄治蜂螯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⒅治金疮扑损:㈠青蒿捣封之。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08: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退虚热药之青蒿用药经验:清退虚热用青蒿,阴伤骨蒸劳热疗

青蒿

【性用概要】又名蒿、草蒿、野兰蒿。为菊科草本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茎叶。其味苦,性寒。入肝、胆经。具有清退虚热,清热解署,清胆截疟,凉血止血之功。因本品苦寒芳香,苦寒清热,芳香发散,能使阴分伏热外透而出。故不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之发热不退、夜热早凉,或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皆为常用要药。因其能清暑截疟,故常用于暑温外感之发热无汗以及疟疾寒热往来等症。取其凉血止血之功,常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紫斑等症。凡大便泄泻及出汗多者慎用。

用法:水煎服,不宜久煎:用量:9一15克,大剂量可用至40克。

【临证配用】

青蒿-鳖甲

青蒿芳香,清热透络,能引阴分伏热外出;鳖甲咸寒,滋阴退热,能“入络搜邪”。两药相配,有滋阴清热透热作用。对温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耗伤所致的低热不退、夜热早凉诸症有很好疗效。对杂病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亦为常用要药,方如青蒿鳖甲汤。

青蒿-黄芩

青蒿清透少阳,黄芩清利胆腑。两药相合。清透并行,有清胆除热之功。用于暑热之邪干犯少阳之寒热如疟、热多寒少、口苦咽干等症。方如蒿芩清胆汤。

青蒿-滑石

青蒿清热解暑,又能透邪外出,《医方集解》谓其“能从诸药入肌而解热”。滑石祛暑利湿,引热下行.,两药相配,清透与清利相合,则暑邪自解、湿邪自去。用于暑温外感所致的发热无汗、头昏口渴等症。方如清凉涤暑方。

青蒿-柴胡

两药皆能清透少阳邪热,皆有发散退热作用;然柴胡偏于升散,则有泛浊之弊;青蒿偏于芳化,则有化浊之利相合有退热化浊之功。常用于邪在少阳所致的寒热往来、热重寒轻以及热邪在表发热不退等症。如阴虚低热不退者,可用青蒿与银柴胡相配,以奏清退虚热之功。

青蒿-桂枝

青蒿苦寒芳香,既清且透,善清蕴伏之邪热。兼能芳香醒脾;桂枝辛温发散,能温通经脉,调和卫气而解肌;二药相配,清透与发散调卫合用,共奏透达表邪、解肌退热之功,用于表证无汗或汗出不透所致的久热不退等症有很好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