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0

脑病复杂, 抓住关键很重要 —— 颅脑水瘀证

[复制链接]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发表于 2024-6-1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也是总司人体各个身体机能的指挥官。脑病错综复杂,症状各异,然而诸多脑病确有同一成因,即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于脑窍,该如何治疗?看看张学文先生的文章吧!

颅脑水瘀证是指以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脑窍为主要病机,以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脑病。

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症状表现多端,且一般疗法难于奏效之特点。可见于中风、解颅(脑积水)、老年性痴呆、脑瘤、脑外伤综合征等多种病变过程之中。

“颅脑水瘀”的观点是以《金匮要略·水气篇》指出的“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为依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及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形成的。

这一观点的形成对脑病特别是难治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病因病机

颅脑水瘀证成因颇为复杂,常见者有肾精不足、元气不充、清窍失养,加之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或兼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致气滞、血瘀、水停而成;或源于跌打外伤,颅脑受损,气血凝滞而成水瘀互见之证。

其病机总属气血流通不畅,以致脑脉瘀阻,或络破血溢,最终导致瘀血内留,水津外渗,水瘀互结于颅内,脑窍闭塞,脑神失养,神机不运而变证丛生。

《素问·调经论》曰:“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而《血证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水为先天阳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后天胃气所化之阴汁”,生理上二者“相济相养”以“相依而行”,病理上“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也”,“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故水瘀互结乃为导致诸多脑病之病机关键所在。

2证候表现

颅脑水瘀为患,常有如下三类表现:

➀ 神明失主:表现为头胀头痛,痰涎壅盛,眩晕呕吐,神志恍惚,健忘失眠,甚或神识不清,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或发为癫痫,抽搐阵作;或见傻哭傻笑,失认失算,行为怪异或见语言颠倒,词不达意等。

➁ 肢体失用:表现为肢体麻木肿胀,重滞无力,筋惕肉瞤。或手足颤摇不已,或肢体强直、痿软,或半身不遂等。

➂ 七窍失司:表现为语言謇涩,甚或失语,舌根强硬,口眼歪斜,饮水呛咳,口角流涎,目多流泪,鼻多流涕,目光呆滞,视物昏花或视歧,耳鸣耳聋;亦可见二便失禁,自遗不晓。

此外,若病在幼儿,由于水瘀内停,脑窍不通,还可见头颅膨大畸形,颅囟增宽,头面青筋暴露,双目下视,叩头犹有破壶之声等。

颅脑水瘀证多舌质黯红或淡紫、青紫,舌体有瘀点、瘀斑或舌体胖大有齿印,舌下脉络粗张屈曲,色紫黯,舌苔水滑或苔腻,其脉象常见滑、弦或沉细涩等。

3辨证论治

脑窍贵在清灵通利,故治则为醒脑通窍,活血利水。在颅脑水瘀证治中,纯化瘀则水不去,单利水则瘀不散,唯有化瘀利水同施才是正治。

我们据此认识,遂拟出通窍活血利水方,以治颅脑水瘀诸病证。

基本方如下:丹参15~30g,川芎10~12g,赤芍10~12g,桃仁10~12g,红花6~10g,益母草15~30g,川牛膝10~15g,茯苓15~30g,麝香0.1~0.2(冲服),血琥珀6~10g。

缺麝香时可用白芷10~12g,冰片0.1~0.2(冲服)代替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此方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入丹参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加茯苓、益母草以利水活血化浊,加川牛膝以补肾、活血利水,且引血引水下行。诸药借麝香走窜之力,共奏醒脑通窍,活血利水,升清降浊之功。

临证应用时,可根据病情,灵活化裁。



对于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或伴有脑水肿者,宜将麝香易为石菖蒲10~12g,以防麝香辛香走窜迫血太过,再加三七粉3~4g(冲服),水蛭6~9g,以行血止血,祛瘀生新;

兼阴亏者加白茅根15~30g,利水而不伤阴,且有益肾止血之功;

痰涎壅盛者加竹沥水10~20ml,胆南星10~12g,天竺黄10~15g涤痰开窍;

血压增高且见躁扰不宁、面色红赤者,加灵磁石30~40g(先煎),钩藤10~15g(后下),天麻10~15g,羚羊角3~6g(另煎兑服),以平肝潜阳;

脑水肿严重者,加大益母草、茯苓、川牛膝用量,以增强活血利水之功效;

如有便滞或便秘者,加适量生大黄以加强泄下排毒,活血止血作用。

该方药引用葱白、黄酒、生姜、大枣,不可忽视。



对于缺血性中风病,无论是急性期或康复期均可用本方稍事加减。

若脉象沉缓无力者,兼有气血虚弱之象,宜加黄芪20~40g,鸡血藤15~30g,以益气养血通络。



对于中风后遗症伴有脑萎缩、脑积水或老年性痴呆者,因其水瘀互阻脑窍日久,已使脑髓不足,宜酌加益肾填补精髓之品,如鹿角胶6~9g(烊化),桑寄生15~30g,山萸肉10~15g,鹿衔草30g等。

经治中风病66例(CT检查示:脑出血19例,脑梗塞47例,伴脑萎缩19例),按全国中医学会与卫生部原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1986年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基本痊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9%。

对改善言语謇涩、㖞僻不遂的疗效尤为显著。



小儿解颅病(脑积水),因先天禀赋不足,水瘀互阻脑窍发病。原方宜加鹿角胶6~10g(烊化),桂枝6~10g,石菖蒲6~10g,淡黄酒30~50ml为引,以增强化瘀利水、通阳开窍之效。

近年来治疗21例,基本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对于颅脑外伤所致的颅内血肿或继发性颅内高压症,以及脑外伤所致的脑积水,原方宜加三七粉3~4g(冲服),水蛭粉0.5~1g(冲服),苏木10~12g,炮山甲6~10g,以增强活血破瘀之效。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癫痫、脑肿瘤等症均可由此方随证加僵蚕、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入络剔邪、祛风化痰、散结止痛,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