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48岁,5月7日初诊。发病过程:患者外阴瘙痒反复5年,奇痒难忍,痛苦万分。在多间中、西医院治疗症状反复,未能治愈。月经正常。辅助检查:性激素及妇科彩超未见异常。2年前在外院局部活检,病理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变伴白色病变。医生考虑白色病变范围较大,建议手术治疗。患者非常抗拒手术,慕名前往求诊。
患者自发病以来急躁易怒,纳眠可,二便常。舌暗,苔薄白,脉沉弦弱。末次月经4 月19 日,5天干净,量中。
妇科检查:外阴大小阴唇,阴蒂及肛周皮肤明显增厚及粗糙,病变范围的皮肤白色变,右侧大阴唇中部2个小溃疡灶,未见出血,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未及异常。为排除外阴恶性变,动员患者病灶取组织活检,病检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变伴白色病变,未见恶性病变。
中医诊断:阴痒(外阴硬化性苔藓)。
证属:肝郁肾虚夹瘀。
治法:滋养肝肾,理气化瘀止痒。
处方:女贞子25克,熟地10克,白芍、白鲜皮各15克,白术、当归、防风、淮牛膝各10克。服药7 剂,至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温服。
外治处方:苦参25克,蝉蜕15克,胡麻仁30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后下),当归25克,素馨花10克,炙甘草15克。7剂,煎煮浸泡外阴,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5月15日二诊:药后患者自述急躁易怒消失,情绪稳定,外阴瘙痒有改善,睡眠好转。妇检:外阴溃疡痊愈,粗糙的皮肤及色素有所改善。由于患者居住外地,上方去素馨花,加菟丝子30克,给予60余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法同前。外用药守上方,用法同上。
7月25日三诊:外阴瘙痒消失,睡眠正常。妇检复查:外阴大小阴唇,阴蒂及肛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未及异常。阴道镜检查:外阴皮肤未及异常。再予上方加减巩固内服治疗月余,水煎服,每日1剂,服法同前。
随访:至今年3月16日复诊,治愈3年多,病无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外阴瘙痒灼痛伴烦躁易怒,为肝气郁滞,舌暗,苔薄白,脉沉弦弱为肾虚血瘀,故诊为阴痒,证属肝郁肾虚夹瘀。
治疗经验:本方中女贞子、熟地补肾滋阴,白芍、白鲜皮、白术、当归、牛膝温肾健脾渗湿、行气养血;防风祛风止痒,全方诸药共奏理气疏肝,活血化瘀、祛风止痒之效。在内服药的基础上配合外阴白斑方煎水外用,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当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胡麻仁、素馨花滋养肝肾、理气通络;防风、蝉蜕祛风解表、胜湿止痒。全方诸药共奏滋肾清肝,理气化瘀、祛风止痒之效。煎药外洗能直接作用于外阴病灶部位,直达病所,内服药物后期以方药缓图巩固,故取得较好疗效。本病治疗应着重调理肝、肾、脾,同时遵循“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整体与局部、补虚与泻实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阴硬化性苔藓与情志关系密切,故治疗中调畅气机尤为重要。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故顺肝气之条达,开其郁遏,需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而补肾;而女性无论胎产、先天、情志、房劳,致使气血不足,外阴营养不良,均可致白色病变。血虚之为病,血脱色白,夭然不泽。故养血需补养,气血充足,经脉荣养,外阴滋润,瘙痒干涩无存。临证中需注重配合滋肾养血、活血通络、杀虫止痒之外治熏洗方药,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