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回复: 3

乌药

[复制链接]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发表于 2024-4-17 0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Wū Yào

别名 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归经 归肺、脾、肾、膀胱经。

性味 辛,温。

注意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功能主治 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各家论述

1.《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

3.王好古:理元气。

4.《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5.《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6.《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7.《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8.《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l,滞中带补也,《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

9.《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

10.《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11.《本草述》:按乌药之用,耳食者本于寇氏'走泄多'一语,以为专于辛散而已,如海藏谓其'理元气',何以忽而不一绎也?如止于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数能节,症结能消,头风虚肿之可除,腹中有虫之可尽,妇人产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疗,小儿积聚蛔虫及慢惊昏沉之可安,即《日华子》亦谓其功不能尽述者,是其徒以辛散为功乎?盖不等于补气之剂,亦不同于耗气之味,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使止以疏散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谓能理气乎?丹溪每于补阴剂内入乌药叶,岂非灼见此味,于达阳之中而有和阴之妙乎?达阳而能和阴,则不等于耗剂矣。香附血中行气,乌药气中和血,离血而行气,是谓之耗,不谓之理,盖气本出于阴中之阳,达于阳中之阴也。

12.《本草新编》: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13.《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优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复方

①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②治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③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④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⑤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⑥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济生方》四磨汤)

⑦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⑧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⑨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⑩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⑾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⑿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黄色)。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⒀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⒁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⒂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⒃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例如台乌药净末用一两,青黛用五分)。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三钱,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乌金散。12:32(560),1958)

⒄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⒅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⒆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⒇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5: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药治惊风、泻痢

乌药,性味辛温,为行气、散寒、止痛之要药。常用于胸腹胀满,气逆喘急,经行腹痛,疝气,膀胱虚寒,小便频数等症,此乃用之常也。

师云:用药如用兵,善者出奇制胜,乌药之奇,可治惊风、血泻血痢。

慢惊风,小儿常见之疾也。多由脾虚肝乘所致,常见于久病脾虚消化不良者,或一些严重慢性病的后期,临床表现为神情倦怠,懒言少语,大便色青或下痢,抽搐无力,时抽时止,面色萎黄者。此病本虚标实,自然培土而兼抑木。乌药宽中顺气,入脾爽滞,开郁疏经,寓泻于补,故能用之。

近年来,吾等用乌药100g(烧存性),合朱砂10g为末,分装成10袋以备用。用治小儿高热、惊厥、惊风、发搐住院及门诊患儿60多例次,皆收立竿见影之效。世人见之,无不交口赞曰:“真神药也。”

乌药何以治血泻血痢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涩甚为肠,微涩为内,多下脓血。”

可见血泻、血痢有肝盛乘脾者,其本在肝;有脾虚肝乘者,本质于脾也。治疗重在调和肝脾。乌药开郁散结,疏畅经气,自能调肝;宽中顺气,入脾爽滞,故为调理肝脾之佳品也。经云:“气为血之帅……”。本品理气而活血,气顺血自归经,故于血泻、血痢而宜。

我等用乌药250g(烧存性),生大黄50g,延胡索50g,甘草25g共为末,每15g一袋备用,服时盐汤下。疗腹痛、泻痢近100人次,每人仅用3~6袋,腹痛即止,泻痢自停,屡用屡效,无不交口言欢。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5: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药八大应用

乌药自唐代《本草拾遗》开始入药,因其功效甚广,在诸多疾病中均配伍应用。乌药用处广泛,主要因其有两大特色。其一,通行上下,无处不到,《本草述》说“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而《本草新编》则谓其“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可见其通彻上下之能。其二,达阳之中有和阴之妙,既调气又调血,气血同治。由于本品通行上下,气血同调,故用之颇广,然归纳其功效,实则行气开郁止痛与温中散寒而已。广而言之,其有以下八大应用。

气滞身痛

乌药开郁行气止痛,通行上下,兼调气血,故对于气滞所致诸痛最有效验。如《慎斋遗书》中说:“凡浑身走注疼痛,皆为气滞血凝,有痰勿作痰治,只行气行血,而痛自除。”书中之香附散,即以本品与香附相合,治疗气血凝滞,浑身胀痛,六脉有力者。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药顺气散,治疗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血晕,瘫痪,语言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噫,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用本品配伍麻黄、陈皮、白僵蚕、川芎、枳壳、甘草、白芷、桔梗、干姜等,共为细末,姜枣汤下三钱。此证中年妇女患之者多,查体多无异常发现,但周身酸重疼痛不舒,自觉有气上下攻冲,或在腹中,或在胁肋,或在四肢,或在背膂,以手按之则呃逆声出而略减,少时复作,多伴有易怒多忧,诸药不易见效,而乌药顺气散治之效佳。此方气血并调,表里通达,配伍巧妙,故能取佳效。而另有一方可以与此方媲美,即木香流气饮,读者可以一试,便知其妙。

脘腹胀痛

乌药辛温开通,中走肝胆脾胃,上行于肺,下行于肠,能宣导气机,顺结气,散冷气,善治寒郁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如《赤水玄珠》之乌药顺气散,以本品与香附、沉香、砂仁、橘红等行气药配伍,治疗七情郁结,脘腹胀闷,痞塞疼痛。《岭南卫生方》小乌沉汤,以本品配伍香附、甘草,治疗寒凝气滞,心腹刺痛。若由于情志抑郁,出现脘腹胀闷,胸胁不舒,纳呆不食,呃逆声声,肠鸣矢气者,则以本品配伍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即《医方集解》之五磨饮子。再有六磨汤,也属于此类。另现在应用甚广的成方四磨汤,以本品与人参、槟榔、沉香相伍,源出《杏苑生春》,功能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有报道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腹胀,消化不良,腹部膨隆效果满意。而《医宗金鉴》所载加味乌药汤,由本品名方并与砂仁、木香、香附等配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很好。笔者临床喜用百合乌药汤,此方在《医学三字经》中名百合汤,由百合一两、乌药三钱组成,治“治心口痛诸药不效,亦属气痛”。据陈修园自述乃“余从海坛得来”。本方治疗各种胃痛效果颇佳,可以作为解痉止痛药应用,用药比例以10:3最佳。

疝气疼痛

疝气一症,《医学传心录》曰“七般疝气,病在厥阴”,大多与肝经有关,一般为寒凝肝脉,气滞不行所致。本品入肝经,性辛温,不唯行气止痛,又能温肝散寒,故治疝气效佳。如《孙天仁集效方》治疗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煎空心热覆即效。又如《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用本品配伍茴香、木香、高良姜、川楝子、槟榔等。《景岳全书》之暖肝煎,治疗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疼痛,用本品与小茴香、肉桂、沉香、当归等同用。笔者在临床上遇有寒疝之证,一般以上两方加减化裁,或加入荔枝核、橘核以增效。

妇人腹痛

乌药善温肝寒,行气滞,止疼痛,达阳而和阴,故对于妇人肝郁血滞寒凝所致气血不和之痛经、平素及产后腹痛,均有疗效,常与当归、香附、芍药、川芎、木香、元胡等同用。如《医宗金鉴》治痛经之加味乌药汤(原出《济阴纲目》),以本品配伍元胡、炙甘草、木香、香附、榔片,治疗气滞寒凝之痛经;而寒凝血瘀为主的痛经,则以《本事方》琥珀散治之,以本品配伍刘寄奴、香附、莪术、丹皮、肉桂、元胡、当归、芍药等。笔者常以此二方辨证治疗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腹痛,均能获效。对于产后腹痛,本品也可治之,如《类编朱氏集验方》以本品与当归为末服,治产后腹痛。《本草切要》则以本品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治疗胎前产后血气不和之腹部胀痛,皆有效。

气厥头痛

《本草纲目》载,本品善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以本品配伍川芎,等份为末,每服二钱,葱姜汤下。

小便数及白浊

本品味辛性温,不唯能上达于肺,中治于肝胆脾胃,按《本草从新》之说,又能“下达膀胱与肾”,因而具有温肾散寒,除膀胱冷气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膀胱虚冷所致的小便频数或遗尿白浊。《本草拾遗》云其“主……膀胱肾间冷气”,《本草纲目》谓其可“止小便数及白浊”。如《孙真人海上方》治遗尿方,即单用本品研末米汤服。临床常用名方缩泉丸,由本品配伍益智仁、山药而成,治疗肾阳不足,膀胱虚冷所致的小便频数,或小儿遗尿、白浊等证。如果加用菟丝子、桑螵蛸、炙麻黄,效果更佳。

涎涕清稀

涎涕清稀,时时流涎或流涕,多由于肺胃肾虚寒所致,本品治疗小便频数,有温阳固涩之功,国医大师朱良春将缩泉丸移治肺寒或肾阳虚弱之涕多如稀水,或咽部时有渗清涎而久不止者,取缩泉丸之三味药加入辨证方中,可以大大提高疗效,也是对中医异病同治的一种灵活应用。

结石绞痛

运用乌药解痉排石,是朱良春的经验。朱良春用乌药30g、金钱草90g煎服治疗结石引起的绞痛,屡收显效。他还特为指出,乌药常用量为10g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g始佳,轻则无效。《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载有一则典型案例:某男性患者,一年前突发肾绞痛,经检查为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经治疗后缓解,此次又复发作急性肾绞痛,汗出肢冷,急用乌药30g、金钱草90g,水煎服,药后半小时减轻,4小时后服二煎,药后半小时腰腹绞痛即止,次日排出绿豆大结石2块。后用金钱草60g,海金砂20g,芒硝4g,鸡内金9g,甘草梢5g,服20剂,又排出结石3块。经B超复查,已无结石。该病例急性肾绞痛,用乌药、金钱草药后半小时痛减,5小时后即止,疗效可谓如桴击鼓。

乌药常用量为5~10g,急性绞痛可以用至30g。本品有香燥耗气之弊,气血虚而有内热者不宜服用。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5: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药量大能够温里行气止痛

乌药属于理气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临床常用于寒凝气滞诸痛证与下元虚寒之遗尿、尿频等。笔者用于痛经,疗效明显。

蔚某,女,19岁,2012年12月3日因痛经来诊。

数年来,患者有严重的痛经,常于月经来临前腹痛甚,有时昏厥,伴恶心呕吐,经他医治疗后明显好转,月经色黑,基本规律,月经周期5~7天。现经前小腹胀而冷,易于汗出,怕冷明显,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色淡,经前乳房胀,二便调,纳眠均可,咽中有痰,不易咯出,末次月经11月28日,舌苔薄黄略腻,脉可。处以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还有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白芍、枳壳、甘草、桔梗、桂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g,乌药20g。

6剂,煎服,嘱于下次月经来临前7天服用。

2013年1月8日反馈,按要求服上药后,2012年12月24日月经至,无任何不适,对疗效甚为满意。

笔者在该案中应用乌药的重要指征就是“小腹胀而冷”,因乌药不仅能够理气消胀,而且能够温里散寒以治腹冷。
  
临床用于痛经时,需要注意乌药的用量,量大方能达到止痛之功,其用量多在20~40g,最大量可用至60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