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3

半夏

[复制链接]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发表于 2024-4-11 13: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Bàn Xià

别名 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归经 归脾、胃、肺经。

性味 辛,温;有毒。

注意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己。
2.成无己: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以除烦呕,辛入肺而散气,辛以散结气,辛以发声音。张元素:半夏,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

3.《汤液本草》:半夏,俗用力肺药,非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小柴胡中虽为止呕,亦助柴胡能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也,又助黄芩能去热,是又为足阳明也。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故用此有各半之意,本以治伤寒之寒热,所以名半夏。《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位,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涎曰嗽,无涎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也。

4.《本草会编》: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难,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乃禁用之药。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皆能生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则翘首待毙矣。

5.《纲目》: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洁古张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朱氏云,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又《和剂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滑润也。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伤打扑皆主之。惟阴虚劳损,则非湿热之邪,而用利窍行湿之药,是乃重竭其精液。

6.《本草经疏》:半夏,柴胡为之使。辛温善散,故主伤寒邪在表里之间,往来寒热。苦善下泄,邪在胸中,则心中坚,胸胀咳逆;邪在上焦,则头眩;邪在少阴,则咽喉肿痛。《别录》亦谓其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逆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亦皆邪在上焦胸中之所致,故悉主之也。中焦者,足太阴之所治也,有湿有热,清浊不分则肠鸣,湿热胜则自汗,入足太阴故并主之。辛能散结,故消痈肿。脾家湿热,则面色痿黄,实脾、分水、燥湿,则前证俱除,面目因而滑泽矣。辛温有毒,体滑性燥,故堕胎也。半夏,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其所最易误而难明者,世医类以其能去痰,凡见痰嗽,莫不先投之,殊不知咳嗽吐痰,寒热骨蒸,类皆阴虚肺热,津液不足之候,误服此药,愈损津液,则肺家愈燥,阴气愈虚,浓痰愈结,必致声哑而死。若合参术,祸不旋踵。盖以其本脾胃家药,而非肺肾药也。寒湿痰饮作嗽,属胃病者固宜,然亦百之一、二,其阴虚火炽,煎熬真阴,津液化为结痰,以致喉痒发咳者,往往而是,故凡痰中带血,口渴、咽干,阴虚咳嗽者,大忌之。又有似中风,痰壅失音,偏枯拘挛,及二便闭涩,血虚腹痛,于法并忌。犯之过多,则非药可救。7.《本经逢原》: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栝萎、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栝萎、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8.《药征》:余尝读《本草纲目》半夏条曰,孕妇忌半夏,为其燥津液也。不思之甚矣。古语有之曰,有故无殒,此证而用此药,夫何忌之有。妊娠呕吐不止者,仲景氏用干姜人参半夏丸,余亦尝治孕妇留饮掣痛者,与十枣汤数剂,及期而娩,母子无害也。

9.《本草经读》:今人以半夏功专祛痰,概用白矾煮之,服者往往致吐,且致酸心少食,制法相沿之陋也。古人只用汤洗七次,去涎,今人畏其麻口,不敢从之。此药是太阴、阳明、少阳之大药,祛痰却非专长,故仲景诸方加减,俱云呕者加半夏,痰多者加茯苓,未闻以痰多加半夏也。张寿颐:半夏味辛,辛能泄散,而多涎甚滑,则又速降,《本经》以主伤寒寒热,是取其辛散之义,又治心下坚满而下气者,亦辛以开泄其坚满,而滑能降达逆气也。咽喉肿痛,头眩咳逆,皆气逆上冲,多升少降使然,滑而善降,是以主之。胸胀即心下之坚满,肠鸣乃腹里之窒塞,固无一非泄降开通之效用。止汗者,汗出多属气火上逆为病,此能抑而平之,所以可止,固非肌腠空疏,卫气不固之虚汗可知。后人止知半夏为消痰主将,而《本经》乃无一字及于痰饮,然后知此物之长,全在于开宣滑降四字,初非以治痰专长,其所以能荡涤痰浊者,盖即其开泄滑下之作用。《本经》主治,皆就其力量之所以然者而诠次之。至《别录》主治,大率皆与《本经》同义,惟多痈肿痿黄两症,盖痈肿仍是脉络之结滞,痿黄又多湿热之不通,此能主之,亦犹是开泄之力。悦泽面目,则外敷之面脂药也。俗本医书,皆谓半夏专治湿痰,贝母专治燥痰,此其说实自汪?庵开之。究之古用半夏治痰,惟取其涎多而滑降,且兼取其味辛而开泄,本未有燥湿之意,惟其涎莶甚,激刺之力甚猛,故为有毒之品,多服者必有喉痛之患,而生姜则专解此毒。古无制药之法,凡方有半夏者,必合生姜用之,正取其克制之义。而六朝以降,始讲制药,且制法日以益密,而于此物之制造,则尤百出而不穷,于是浸之又浸,捣之又捣,药物本真,久已消灭,甚至重用白矾,罨之悠久,而辛开滑降之实,竟无丝毫留存,乃一变而为大燥之渣滓,则古人所称种种功用,皆不可恃,此所谓矫枉而过其正。或者又疑古书之不可信,不亦冤耶。古书每谓半夏善治风痰,说者辄以辛能散风作解,遂谓治大人中风,小儿惊痫,皆其法风搜风之功。其实半夏泄降,惟积痰生热,积热气升,而内风自动者,此能降气开痰,则风阳自息,决非可以发散外感之风。

10.《本经》:生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11.《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12.《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13.《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14.《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15.《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16.《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1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复方

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紊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一斤,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补缺肘后方》)

⑾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八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侯。(《卫生家宝方》省风汤)

⒀治目不瞑,不卧: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灵枢》半夏秫米汤)

⒁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⒂治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半夏(洗)五钱,草乌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问病机保命集》玉粉丸)

⒃治喉痹肿塞:生半夏末搐鼻内,涎出效。(《濒湖集简方》)

⒄治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肘后方》)

⒅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末半夏,鸡于白和涂之,水磨敷。(《补缺肘后方》)

⒆治小儿惊风:生半夏一钱,皂角半钱。为末,吹少许入鼻。(《仁斋直指方》嚏惊散)

⒇治重舌木舌,肿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纲目》)

(21)治诸瘘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调涂孔内,一日二次。(《外科小品》)

(22)治外伤性出血: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3)治蛇伤:鲜半夏、鸭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伤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5)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26)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27)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28)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29)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30)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31)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32)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33)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 鼻内,涎出见效。

(34)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临床应用

①治疗呕吐

用姜半夏制成1:1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各种呕吐,临床上可代替"爱茂尔"应用,有人认为其镇吐作用比"爱茂尔"强两倍多。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疟疾

生半夏2钱,捣烂置于胶布上。于疟疾发作前3~4小时贴于脐部,可控制发作。

③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生半夏1~2钱,葱白2~3根,共捣烂,揉成团(亦可用生半夏捣细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时。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计72例,多数治疗2~3次见效。

④治疗鸡眼

半夏研末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治疗30余例未见复发。

⑤治疗牙痛

生半夏1两,捣碎,置于90%酒精3两中,浸泡1日后即可使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液塞入龋齿洞中,或涂擦痛牙周围。治疗100余例,95%以上患者均有效果。

⑥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用时先用双氧水洗涤外耳道,然后滴入药液数滴,每天1~2次。据10例观察,对急性中耳炎效果较好,一般1~2天见效,1周内可治愈。

⑦预防和减轻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中毒反应

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呕吐是常见的毒性反应,往往迫使治疗中断;如于口撮锑剂同时加服法半夏粉与甘草粉,则有预防或减轻中毒反应的作用。每口服锑剂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据12例观察,一般服药期间都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欲正常;仅4例有轻微不适:略感恶心呕吐,或短暂的腹痛或腹泻,均不影响工作。

⑧治疗矽肺

据144例各期患者的初步观察,对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观检查除个别病例的血清粘蛋白下降和血矽增高外,其它检查(如X线摄片)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例对肝功能有不良影响,尿中出现红细胞,故应用时应紧密注意肝肾的毒性反应。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给药,剂量一般为每日7钱。治疗持续1~10个月不等,大多在3~5个月左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中药生半夏的临床合理应用

向家华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安全合理使用生半夏。

方法:笔者通过两年来我院114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生半夏通过煎煮后并无刺激咽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适用于汤剂。

结果:生半夏用于汤剂无毒,禁用中成药丸、散制剂。

结论:生半夏在治疗降逆止呕、化痰镇咳等病症中疗效明显高于制半夏,生半夏与其它药合用比使用制半夏疗效更明显,更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生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温化痰,降逆止呕,消痞化结Ⅲ。临床上很少使用生半夏,一般通过生姜、白矾经过泡制后入药。处方中常有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之别。半夏为临床常用之品,笔者通过我院两年来114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证实以生半夏取代制半夏入汤剂疗效更好,同时能省略炮制,减少工艺,节约成本。

1半夏有毒,适用汤剂

“生半夏确实有毒,曾有人取生半夏末三分,加入冷水30mL搅匀,立即服下。2min后相继出现舌如针刺样麻木,喉部牵制感,刺激性咳嗽以及喉部似有抓挠之感,延及胸部,但均能忍受。约1h后各种不适感逐渐消失☑”。我国古人将生半夏的毒性归纳为“戟人咽喉”“令人吐”“熟令人下”。临床使用时通过煎煮后,其刺激咽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或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还进一步证明:生半夏的毒性成分不耐热,不溶或难溶于水,止呕和镇咳的有效成分能溶于热水2”,因此,生半夏通过热水溶解后,消除了毒副作用,确保了临床安全。笔者因病多次试验取生半夏30g与其他药同煎,加500mL,煎煮30min左右,取汁200mL,分3次服用并无麻舌喉咳嗽等刺激性不良反应。因此,笔者认为生半夏水煎服无毒,适用于汤剂,临床上使用生半夏取代制半夏,不但能提高疗效,也省略了炮制加工环节。

2半夏生用,疗效明显

“生半夏煎煮内服,疗效好,无毒”。制半夏毒性虽去,但疗效差于生半夏。例如在降逆止呕、化痰镇咳、辛开泄痞等病症中使用生半夏效果明显高于制半夏;与生半夏配麦冬还能生津润燥,化痰止咳,起到消除生半夏辛辣刺喉的作用;与养阴药参以少量的生半夏可达到养阴而不腻膈的日的;以降浊使用生半夏30g和中生半夏15g,先煎煮生半夏20~30min后再与其他药同煎,则麻舌喉等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临床疗效更明显。

笔者根据两年来对我院114例患者临床使用生半夏及其配方的临床观察,认为生半夏与其他药配伍比制半夏与其他药配伍相比疗效更好。例如生半夏与干姜人参等配伍治中虚胃寒呕吐;与黄连橘皮等药合用治痰热犯胃(或胃热呕吐)、与黄芩、黄连配伍治胃热呕吐:与栀子黄连芦根配伍治湿热霍乱之呕吐;与人参甘草大枣等相配伍能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与他药合理配伍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川等临床用药疗效观察生半夏疗效明显高于制半夏疗效。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9: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半夏临床外用举隅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 刘天骥 潘新有

半夏性温味辛,为祛痰要药,温可通,辛能散,故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不仅用于寒痰喘咳等症,且可治疗由痰所致之瘿瘤、痰核之疾。尤生半夏性猛力大,外用治疗顽疾沉疴,收效甚捷,举例如下。

1寒哮

生半夏30克,白芥子、元胡各10克,细辛、葶苈子各5克,诸药研为细末,生姜汁适量调匀,分摊于6块塑料薄膜或敷料上贴于肺俞、定喘、丰隆穴(均双侧)。一般每次贴敷4小时左右。10天1次,每年伏天贴3次,连贴3年为1疗程.主治寒哮痰多,痰白稠或清稀量多。

病例 王×,女,42岁,1989年11月29日初诊。述其3天前受凉感冒后咳嗽、气喘、痰白稀薄量多,诊为寒哮(素有宿疾6年)。遂子小青龙汤加味,嘱其明年伏天贴药治疗。于次年伏天贴药3次,至冬则痰少喘轻,连贴3年后诸症全消而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寒哮为寒痰留饮内伏于肺,冬季感受寒邪,外邪引动伏饮,寒痰阻塞气道,故喘促、哮鸣、痰多。生半夏温化寒疾,量大力专,丰隆穴能顺气化痰,取药物、除穴双重作用,与寒哮病机契合,故疗效可靠。近几年来用此方治寒哮百余例,疗效显著。

2肩凝症

生半夏15克,白芥子、细辛各10克,乳没各6克,诸药共为细末,陈醋适量调膏贴于肩髃、肩醪、膈俞、阿是穴。每次贴3~4小时,10天贴1次,每年伏天贴5次,连贴2年为1疗程。主治肩凝症属寒痰凝结者,患处凉痛,受寒后疼痛加重。

病钢 海x,男,54岁、1991年5月6日初诊。述其右肩关节酸胀沉痛,遇风或受凉后加重已10年余,遍服中西药不能根治。刻诊:右肩关节凉痛,触之酸胀沉着,功能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诊为肩凝症,遂用上药如法贴敷。复诊时疼痛、凉感减轻,继贴2次后,疼痛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伏天又贴敷5次。当年冬季虽受寒而肩痛未作.1年后随访肩痛痊愈,功能活动正常,

按;肩凝症系寒皮凝于肩部致经络阻塞,痰瘀结聚。究其因寒我乃病之本,而经洛下通马病之标。故重用生半夏,配白芥子、细辛散寒化痰,佐以乳没活血通络止痛,故取效迅速,顽疾可除。

3瘰疬

生半夏30克,生南星、白芥子、三棱、莪术各15克,甘遂,细辛各10克,麻油1斤,黄丹180~240克(春夏量稍大,秋冬应小量)。按一般黑青药热制后摊贴,一般7~10天1换,连贴2~4个月,
病例 薛×,女,9岁,1986年4月9日初诊。查:古颈部有3个蚕豆大肿块,推之可动,界线清楚,色常不痛。诊为瘰病,西医以颈淋巴结核予以抗痨药治疗无效,遂改用上青贴之,2贴后肿块消其大半。共贴膏2月,肿块消散而愈。3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瘰病为痰浊凝结,聚而威核。故用生半夏化痰散结为主,配以南星、白芥子温化寒痰,三棱,莪术化瘀开结以助结块消散。因瘰疡为顽痰结聚,故应缓图收功。

4痰核

生半夏30克,甘遂15克共为细末,陈醋适量调青贴于患处,2日换药1次,连贴10次为1疗程,1般2个疗程可消。

病例;赵x,男,49岁。1991年6月3日初诊。述其右腘窝处1鸡卵大肿块年余,西医诊为胭窝囊肿,主张手术切除,患者不愿手术,故求治于中医。查:右窝1鸡卵大肿块,界线清楚,推之可动,触之有囊性感,诊为痰核。遂用上药如法贴敷。8次后,肿块消其一半,共贴治2个疗程,肿块消散而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痰核由疾湿凝聚而成。生半夏化疾散结,疾化结开而肿块消。然痰之形成是由水湿所聚,故逐水为治痰之本,可杜绝生痰之源,因此配用甘遂以逐水消爽.李时珍云其:“痰之本,水也”阐明了逐水消痰之理。

5跌打损伤

生半夏30克研极细末,陈醋适量调糊敷患处,包扎固定,B换药1次,一般2~4次可愈。主治闪挫伤筋及跌打损伤表皮未破者。

病例 苏×,男.43岁,1985年3月2日初诊。述其1天前被小手扶拖拉机碰伤右足,疼痛难步。查,右原关节至脚面青紫肿胀,表面有擦伤痕迹,触之疼痛难忍。遂用上药贴敷患处,日换药1次。次日,疼痛减轻,肿胀稍消,继用2日后肿消痛止而愈。

按:半夏辛散温通,非唯化痰,祛瘀消肿之功亦不可轻忽。本方配陈醋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扭伤等症效果满意,且简便价廉。笔者曾用本方治疗软组织损伤60余例,轻者1次即忿,重者4次告愈。

6  口疮

生半夏、生南星、生吴茱萸各等份,共为细末,酷调贴敷双足心(涌泉穴)。每穴1次用药3克,日换药1次。

病例 李x,男,16岁,1993年6月9日初诊。述其舌尖糜烂疼痛3天,经服维生素B₂等及外撒冰硼散无效。查:舌尖及舌左边各有1绿豆大溃疡面。舌尖红,无苔,脉弦细。诊为口疮,属阴虚火旺所致。遂用上药于睡前贴双足心,展起除去。用药3天溃疡愈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口疮多由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所致。本方对虚火上浮疗效较佳。方中半夏、南星味辛而散浮游之火,吴莱萸降逆下气,引火归元。《肘后方》有半夏、鸡蛋清调涂治痈疽及乳疮的记载。验之临床,三药网用,散虚火,降逆气,对阴虚火旺型口疮及小儿鹅口疮确有良效。余用此方治疗口疮90多例,均疗效满意,尤其小儿其效更速。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3: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高手用生半夏的经验心得

生半夏历来视为剧毒,要店把它列为二类毒品而严加限制使用。

对于孕妇,根据《本草纲目》85种妊娠禁忌要的记载,生半夏更在禁用之列。

其实,这些都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和现代要理试验都表明:生半夏入汤剂常规煎服是无毒的,也不会引起堕胎,在内服汤中限制使用生半夏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01

汉代张仲景是重用生半夏的典范。

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生半夏的共有43方,其中内服汤剂为37方,广泛地运用于外感病、内科杂病和妇科病中,取其燥湿化痰、下气降逆、和胃止吐、辛开泄痞等功能。

论其用量,仲景是重用的祖师。

在用生半夏的内服汤剂37方中,最常用的量为“半升”,计26方占70%;用量最重的为“二升”,计1方;其次为“一升”,计4方;其它用量有6方。

考古学证明东汉时一升为今200毫升,半升为100毫升

王xx,男,46岁,务农,1981年12月6日就诊。

患者咳嗽气喘反复发作已2年,今年入冬以来发作较重,咳嗽频频,喘息气短,喉间痰鸣,咯痰SE白,量多而稀,呈泡沫状,胸闷不舒,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尤以夜间为重。

纳谷减少,二便如常,舌苔白微腻,质淡红,脉弦滑。

前医曾用清肺化痰如银翘、桑皮、瓜蒌之类前无效。

此属寒痰伏肺,即仲景所谓“支饮”、“心下有水气”,拟温肺散寒、化痰降气,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4.治疗泌尿系结石:制半夏15g,机内金、附子(先煎)、木通各10g,瞿麦15g,滑石(包煎)、金钱草、海金沙(包煎)各30g。诸要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服,每日1剂顿服,并饮水500ml,然后进行大量患侧单腿跳跃运动,每日1次,治疗3天,休息2天,再进行第2疗程。

5.治疗眉棱角痛:用清半夏18g,生姜10g,沉香5g,水煎服,每日1剂。

6.治疗流涎:取单味法半夏20g,水煎服,日1剂;或法半夏20g加入辨证方中。尤对青壮年流涎效果好。三、生用加外用:

1.治疗小儿腹泻:将生半夏捣烂研极细末,患儿就诊时,取适量要末,用白酒调湿,敷于双侧天枢B处,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2.治疗头癣:生半夏15g,斑蝥5g,共浸泡在200ml白酒中,1周后用酒涂擦患处,每日2~3次。

3.治疗流行新腮腺炎和Ru腺炎:用生半夏研细末,与机蛋清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必要时可辨证配用汤要内服。

4.治疗产后尿潴留:将生半夏15g左右及大蒜2瓣,加水少许,共捣烂为糊状,敷于脐中及关元B,以胶布覆盖,用热水袋热敷其上方,觉热气入腹,即有便意。如有灼痛,可先将热水袋去掉。一般l~2小时即可见效,小便自解后,可继续保留1小时左右。

5.治疗外伤出血等外科病:治疗刀伤出血,可取半夏根经鲜用,捣碎外敷;或用生半夏末撒布伤口。治疗瘀斑,用生半夏末醋调糊,涂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斑痕疙瘩,用生半夏末、三七末各等分,调匀密贮,每取适量,醋调敷患处,每日1~2次。治疗机眼,先用温热水洗净患足,泡软其角质,用刀片轻削去上层角质层,然后取生半夏末撒堆其上,胶布封贴。

此外,半夏粉可治疗癫痫。方法:秋天采挖鲜半夏若干,浸入冷水中半个月,每日换水1次,去除上浮之泡沫,然后置沙锅内煮沸,立即取出以冷水冲洗淘净,连续煮沸3次,晒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半夏粉1g。视病请及年龄,每日2~3次,每次1~2粒,连服1~2年。

处方:净麻黄10克,桂枝尖10克,生半夏20克,细辛6克,干姜6克,五味子5克,杏仁泥10克,炙紫菀12克,白芥、苏子各10克,莱菔子10克,焦三仙各15克,炙甘草6克,3剂。

服要后一剂见效,3剂竟愈。3月后追访未复发。

案二:重症恶阻

郑x,女,24岁,务农,已婚。

患者因呕吐不止一月,而于1983年4月30日入院。

入院时月经停止2月,经查小便妊娠试验为阳新,证实怀孕。

患者一月前开始恶心呕吐,继则日重一日,曾在当地卫生院服中要数剂及西要输液、VB6等治疗无效,遂至剧烈呕吐不止,食入即吐,饮水亦吐,甚则吐出黄绿SE酸苦之水,脘部不适,时时气逆作泛,有时脘部隐隐作痛。

面SE黄白,两目凹陷,呈轻度TUO水貌,身体消瘦,肌肤干燥,经神倦怠,四肢无力,近日来卧床不起。

舌苔薄白、尖微红,脉弦滑。

因恶阻较重,日久不愈,身体日渐衰惫,西医曾建议终止妊娠。

此属素体中虚气郁,孕后胎气壅遏上逆,引动冲胃之气上冲无制,日久有音伤之象。急拟镇降冲逆、和胃安胎。

处方:生半夏30克,代赭石细末60克,砂仁

付xx,女,31岁,务农。

患者因剧烈呕吐一日5次,而于1983年6月18日入院。

患者以往经常有呕吐病史,入院时呕吐剧烈频繁,先吐食物和清水黏痰,继吐黄SE酸苦之水,一日5次,头昏且痛,脘部痞闷不适,气逆作呕,心慌肢酸无力,小溲微黄,大便如常,舌苔薄白而腻,脉濡微数。

西医诊断为神经新呕吐。此属暑湿内蕴,胃失和降,急拟芳香化浊,和胃降逆。方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味。

处方: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生半夏20克,白蔻

何xx,男,35岁,务农。

患者因经神失常发病2周,于1983年5月4日入院。入院时经神科诊断为经神分裂证,中医诊断为癫症。

患者因请志不遂,思虑抑郁过度,心脾气结,气郁痰凝,上蒙清窍,以至头昏如蒙,发时神识不清,如痴如呆,平时神请淡漠,目光呆滞,寡言少语,问之不答,胸闷太息,不思纳谷。

舌苔白腻中根厚,脉象弦滑。

拟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味。

处方:生半夏30克,云茯苓15克,广陈皮10克,柴胡10克,制香附12克,枳壳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远志10克,焦三仙各10克,甘草5克。

3剂后去归、芍、柴胡,加胆星10克,云木香10克,太子参15克。连服9剂,恙请逐渐好转,问答已正常,神志、经神已复正常,诸证向平,病请基本痊愈。

于6月12日出院,嘱出院后戒忧思,并继续服要调理。

后世认为半夏有毒,于是矾制半夏,姜制半夏应运而生,有些临床医家倡导使用生半夏,有一些医家畏惧生半夏如狼虎,见到前人种种实验汇报,我也去年曾经把姜半夏60g煎出液以及要渣子一次新全部服下,无任何感觉,内心终不能释怀。路子还是自己走才知道深浅,于是做了这个生半夏体验的汇报。

体验半夏首先要认清旱半夏才是正品半夏,市场上水半夏居多,类似小圆锥形的皆是水半夏,价格低廉,不是正品。接近椭圆形的才是旱半夏,所谓切片半夏,因为丧失了形状,无法区分半夏品种,我都不选择。只选择比较完好的椭圆形的生旱半夏作为实验品。

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常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肺系疾病。针对小儿常见的肺系病证,我科充分发挥中医要特SE,在二陈汤的基础上拟定科室协定处方,在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半夏是古老而常用的温化寒痰要,其新味辛温,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被制成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品种使用。一般认为本品有毒,多内服,用量3g~10g,不宜生用。但是在临床上,特殊应用半夏可收特殊功效。

一、生用加重用

1.治疗癌症和其它肿块:中医治疗癌症可尝试从痰瘀互结论治。对脑瘤,用生半夏30g~50g(先煎1小时),配生地黄50g,僵蚕、地龙各10g,党参20g,苍术、茯苓各12g,蜈蚣2条,水煎服,随症加减。对肺癌,用生半夏30g(先煎1小时),生地黄25g,随症加入太子参、赤芍、丹参、麦冬、桃仁、五味子等,煎服。无特殊症状时,可用生半夏60g,生地黄30g,鲜枇杷叶200g同煎2小时,每日1剂,分3次服,常服。治疗肿块,可用生半夏、生地黄各50g,水煎2小时,分3次服,日1剂。也可配白芥子、胆南星、浙贝母、炮穿山甲、白术、当归等

2.治疗多囊肝、多囊肾:用生半夏50g(先煎),加入随症方中内服。或用单味生半夏50g,水煎2小时,分3次服。均为每日1剂。

二、重用

1.治疗三叉神经痛:用姜半夏30g~60g,川芍10g~30g,僵蚕10g,全蝎6g,生姜l0g~30g组成基本方,可酌加白附子、川牛膝、姜黄、大黄、蜈蚣等味,水煎服,日1剂。

2.治疗失眠:用炙法半夏30g~60g,配百合、合欢花、茯苓、石菖蒲组方,先用净蜜炙法半夏后加入它要同煎30分钟,取汁300ml,徐徐咽下。

3.治疗腰肌劳损:制半夏30g,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用开水吞服3g,每日3次。一般l剂即可见效。

一、新味功效

半夏,别称名地文、守田、水玉,属于天南星科植物。其味辛,新温;归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半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因生半夏有毒,所以临床上使用的是生半夏炮制品。生半夏常用的炮制品有三种,分别是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

二、经典名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经典方二陈汤为理气化痰的基础方,原方由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组成,方中因陈皮、半夏取年份陈久者为佳,故名二陈汤。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变化出多种方剂,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歌诀: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三、民间故事

关于半夏的来源,民间还有着这样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白霞的姑娘因生活所需,常在田野里割草剜菜。有一次,她在田野里挖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经,想拿它充饥,就试着在嘴里咀嚼。谁知吃下后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不仅很快呕吐止住了,就连久治不愈的咳嗽竟也好了。

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要和生姜一块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竟然屡治屡效。但这种植物块经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有一天,白霞又在河边清洗这种要,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要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写成“半夏”了。

四、儿科应用

实验日期:2月26日晚上

生旱半夏直接口尝的体验:

取一粒较小的生旱半夏的一半,放进口中细嚼,咽下,不久即可感到喉咙有轻微针刺样感觉,并不难忍受。大约一小时此感觉消失。实验两次,都是如此。生半夏直接口服确实刺机咽喉,古今认识都正确。

但是临床上没几个人直接给患者生吞半夏粉末的,都是入了煎剂来使用,所以直接吞服生旱半夏有刺机新感觉,这个结论临床意义不算大。

生半夏120克煎剂的体验:

取生半夏120克,用粉碎机粉碎(旱半夏个头比较大),入锅煎煮三个小时。按照内经的指示,用白布绞取汁液。观察到汁液接近Ru白SE,粘滑,口尝味道涩淡,略微带有酸味(是不是要农硫磺熏制导致?),先口服二分之一(即六十克生半夏煎出液),半个小时以内无任何感觉,也不刺机咽喉。看来久煎生半夏煎出液对于咽喉无刺机新。

半夏煎出液静置时间久了就会接近凝结,像果冻一样。一个小时后服下剩余要液,所有半夏煎出液服用完毕。

半夏要渣子的口尝体验:

由于半夏粉碎不完整,煎煮后有一些颗粒仍然较大,口尝发现内部尚未煮偷,这次煎煮时间有三个小时,可见完整半夏若入汤剂,内部必然不熟。口尝中心这一发白的部分,刺机新仍然存在,这说明半夏如果颗粒完整去煎煮,会造成一部分要材浪费。

睡觉时候感觉较平时安稳,呼吸深而长,心率较平时较低,大概安眠作用即是如此。

我坚持不睡着,躺在床上,心中恐惧,我会不会中毒?于是起床披衣,翻阅相关资料,没有人讲解过口服一百克生半夏煎剂是否会中毒。没有资料,我还是继续睡觉吧。

躺在床上又想起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半夏非重用不足以为功》,作者也是常常使用一百克以上,想到这里我安心了一些。慢慢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无任何不适。实验完毕。

结论:

一,生半夏直接口服,确实有较为强烈刺机新,但是这个新质临床意义不大,因为没几个医生要求患者直接口服生半夏。

二,120克生半夏煎出液,安全无毒。生半夏可以直接进入汤剂。

三,120克生半夏煎出液有较为强烈的安神作用,表现为呼吸变深长平稳,心率稍微减慢。并且这个效果可以持续数天.甚至在白天,呼吸和心跳都较平时平稳.内经的半夏秫米汤应该是一张好方子,值得研究推广。

四,生半夏完整颗粒直接进入汤剂,三个小时也煮不偷(非高压锅),再煮两次也煮不偷,造成一部分要材浪费,建议打碎后再煮。但是打碎后又会造成粘锅,所以建议打碎后包煎,再挤压出汁液服用,要材利用率会提高,还是内经见解老到!

疑问:生半夏煎出液(临床意义存在于此)新质并不燥烈,反而比较滋润。生半夏煎出液口感很像大米粥上面漂浮的“米油”一样滑润,并且我服用了120克生半夏煎出液之后,口中津液感觉较平时增多。所以我认为生半夏新质不燥,姜制半夏,矾制半夏才是导致半夏新质燥烈的原因,我对于120克半夏又进行了两次煎煮,煎出液都不再润滑,制半夏都是如此多次煎煮漂洗后搀加辅料制作成的,润滑成分流失巨大,新质自然燥。

所以我认为生半夏煎出液,新质润滑,并且还可以增加津液。制半夏丧失了这种润滑成分,才是半夏“燥”的根本。还是建议恢复生半夏的广泛使用,真实体验的人多了,对半夏“燥”的认识或许会改变。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因半夏新喜音凉,且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夏天过半,天地间一音生,不再是纯阳之气用事,故得名半夏。半夏作为一味燥湿化痰要要,在小儿肺系疾病中应用广泛。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味充满诗意的中草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