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名家医案

[复制链接]

6282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少章:神经性耳鸣耳聋从痰火闭窍论治

区少章,男,1900年4月出生,广东省南海县九江乡人。1978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的称号,1980年批准为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并先后当选为广州市第七、八届人大代表,曾任广东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治疗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著有《治疗乙型脑炎回忆录》、《治疗麻疹经验》、《治疗小儿肺炎经验》、《治疗腹泻经验》、《小儿发热的辨证与治疗》、《儿科四诊纲要》等一些医案共十多篇,曾在《新中医》等杂志及院内刊物发表。

访某,男,13岁。初诊:1976年1月12日。一周前因发热、咳嗽、有黄痰4日而住院,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炎。入院后经用庆大霉素、中药银翘散加减等药物治疗3日后热退。热退后自觉左耳听力逐渐下降,现完全不闻人言。现仍少许咳,有黄痰,头痛。二便正常。诊查:神清,精神好。舌苔黄、厚腻,双脉弦滑。五官科检查:外耳道充血。辨证:痰火闭窍。治法:清肺、除痰、通窍。处方:石菖蒲3g,茯苓12g,竹茹9g,钩藤9g,菊花9g,栝蒌皮9g,干莲梗9g,花粉9g,木通5g,薏苡仁9g,桑叶9g,日一剂,连服3剂。二诊:1月15日。病孩服上方药3剂后,耳聋减轻,仍少许咳,少许痰。舌苔较前薄,脉弦滑减。仍需清肺、除痰、通窍。处方:木通6g,枇杷叶9g,莱菔子6g,花粉9g,栝蒌仁9g,杏仁9g,菊花9g,桑叶9g,钩藤12g,干莲梗12g,夏枯草9g,石菖蒲3g。日一剂,连服4剂。病孩服上药后,耳聋消失,听力恢复。两个月后随访,听觉正常。

按: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少阳脉络于耳,而肺之结穴又在耳。若老弱与久病而至耳聋,多属体虚失聪,治在心肾;少年或暴病引起耳聋,多属痰火闭窍,治在肝肺。薛一瓢曰:“金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故热证耳聋皆为肺金受铄,治主清肺,不可泥于少阳一经。”今病孩发热之后骤然耳聋,且有咳嗽、痰黄、头痛、脉弦滑,是肝肺之火上升,清肃失降,痰阻脉络,气闭不通所至。所以宜清肝肺之火,兼与化痰、通窍为治。若此例误诊为肝肾虚而至耳聋,投以补剂,则肺络之热壅塞难出,聋成痼疾矣。(区庆端整理)

参考文献:

董建华,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五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341

6282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友生:益气聪明汤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四例

万友生,男,1917年出生,江西省新建县人。江西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曾任卫生部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内科、伤寒温病、热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著作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万友生医案选》等。

案1:曹某,男,41岁。1992年6月29日初诊。右耳鸣日夜无已月余。舌苔花剥白黄腻,脉弦细缓。投以益气聪明汤:升麻15g,葛根30g,赤芍15g,生甘草10g,蔓荆子15g,黄柏l0g,党参30g,黄芪30g。4剂。7月3日复诊:耳鸣基本止息,守上方再进5剂以资巩固。

案2:陈某,女,32岁。1992年6月3日初诊。耳鸣月余,伴白带多,神疲肢倦,纳少乏味,脉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5g,葛根30g,蔓荆子15g,黄柏10g,赤芍15g,甘草10g,党参50g,黄芪50g,白术15g,茯苓30g,陈皮15g,山药30g,生薏苡仁30g,扁豆15g。5剂。6月26日复诊;服上方后,耳鸣即止,自觉舒适,因而停药。现白带转黄,守上方加减以调理之。

案3:陶某,女,38岁。1991年9月30日初诊。患耳鸣年余。现耳鸣阵作,伴右侧头部麻木沉重感如压,右半身麻,颈项不适,神疲,肢重乏力,口淡乏味,纳少,稍多食即脘胀腹痛,大便结,粪色黑,面色晦暗,两颊黑斑密布,脉细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5g,葛根50g,赤白芍各30g,甘草l0g,蔓荆子10g,黄柏10g,党参30g,黄芪30g,防风15g,焦白术15g,茯苓30g,山楂30g,六神曲10g,麦芽30g,鸡内金15g。10月14日二诊:服上方至今,右耳鸣减轻,颈项不适好转,守上方再进。11月21日三珍:服上方至今,耳鸣及后脑沉重均大减,右上肢酸麻感减轻,两颊黑斑亦减退,仍守上方再进。11月28日四诊:继进上方后,现髙枕睡右耳已不鸣,仅有气闭感,脚力增强,仍守上方再进。1993年1月4日五诊:继进上方后,耳鸣已止,闭气亦不明显,饮食、睡眠正常,惟右半身仍麻,守上方加减以调理之。

案4:郑某,女,60岁。1991年5月21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始于1984年一次看电视后,眩晕呕吐不能食,3日后自愈,后几年未再发作。至去年7月间复发如前,睡了1日自愈,上班坐汽车后发生耳鸣不休。今年4月又发作,但眩晕较前轻微,而耳鸣则加重,至今未已。每日除早上轻微外,余时耳鸣不断。白带多,疲倦乏力,大便结,口苦口干渴喜冷饮,舌苔微黄,脉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0g,葛根3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10,黄柏10g,蔓荆子10g,党参30g,黄芪30g,知母15g,洋参丸4粒。5剂。5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耳鸣止,口苦除,大便日二行,软烂小成形,便前腹痛,便后痛止,手指掌部红疹瘙痒。守上方加山药、莲子各20g,白癣皮、刺蒺藜各15g。再进7剂。6月10日三诊:耳鸣消失已半月有余,大便减为日一行,手指掌部痒疹亦消失,守二诊方去白癣皮、刺蒺藜各15g。再进7剂。

按:《证治准绳》载益气聪明汤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蔓荆子、黄柏、党参、黄芪八药组成。具有聪耳明目的作用,善冶耳鸣耳聋。汪讱庵为之方解说:“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此方功能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证,尤其对耳鸣有良效,这可从上述四例治验获得证明。

参考文献

万友生.万友生医案选

6282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2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福养:神经性耳鸣耳聋从痰、瘀、虚、肝火论治

本节收录了耳鼻咽喉科著名专家蔡福养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医案七例。其中肝郁痰火壅一例,治以清泄肝火,理气化痰;阴虚火旺上扰清窍案一例,治以耳聋左慈丸加减;心脾两亏耳窍失养案一例,治以归脾汤加减;肝火上扰耳窍失聪案一例,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肾精亏虚耳窍失聪案一例,治以耳聋左慈丸加减;气血瘀滞耳窍失聪案一例,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1、肝郁痰火壅闭耳窍案

高某,女,47岁,农民。1981年10月7日就诊。耳鸣不止,时而头痛3日。其人生性刚烈,素嗜辛辣。近日情志不遂,与人口舌相争,郁怒于心,百思不解,夜卧失眠,不二日骤起耳鸣,如潮如雷,声大无休,头昏头胀,间而头痛,听声不清,心烦急躁,坐卧不宁,欲怒不发,胸胁胀痛,得嗳稍舒,饮食少思,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月经先期而至,色红量多。检查:双侧耳膜正常,听力测试示轻度感音性聋,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滑。辨证:肝郁化火,气郁生痰,痰火上扰。治则:清泄肝火,理气化痰。方药:聪耳芦荟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芦荟12g,当归12g,大黄(后下)6g,栀子12g,制南星12g,柴胡10g,青皮10g,石决明15g,生白芍15g,甘草3。每日1剂,水煎服。礞石滚痰丸,每服20粒,每日2次。复诊:服药3日,痰火势减,肝气略舒,坐卧安宁,大便畅利,耳鸣稍息,胁痛已和,经量渐少,舌红退减,苔腻转薄,脉弦。拟疏肝清热,化痰降逆。牡丹皮12g,栀子12g,柴胡12g,枳实10g,黄芩10g,当归15g,生白芍30g,麦芽15g,生龙牡各20g代赭石15g,枣仁1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服药5日,耳鸣熄止,听觉渐聪,饮食增加。惟有时仍有长思短叹,郁闷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去牡丹皮、黄芩、代赭石、生龙骨、牡蛎,加香附12g,石菖蒲10g,陈皮12g,予以思想开导。四诊:继服5剂,诸症皆愈。为善其后,嘱服逍遥丸,每日服2次,连服1个月,以疏理肝气。

按:肝为刚脏,其性主升,宜条达而不宜郁滞。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易上扰清窍,致耳窍壅闭,聋鸣所由作矣。此例患者生性刚烈,怒伤肝,肝郁化火,火动生痰,痰火上蒙清窍发为耳鸣。故蔡氏治以清肝降火,理气化痰。以聪耳芦荟丸重折肝火,涤痰降逆;次以丹栀逍遥散疏理肝气,兼清余火;辅生龙骨、牡蛎、代赭石降逆熄鸣,枣仁宁肝安神;枳实、黄芩理气清热,清疏肝木;麦芽既能和胃助运而实脾,又能理气疏肝而解郁,故实为疏肝和胃实脾之佳品。合方疏肝理气而解郁,清热降逆而消痰,宁志安神以熄鸣,用之能使气顺火降,痰清鸣休而疾可愈矣。

2、阴虚火旺上扰清窍案

李某,女,64岁,市民。1981年5月18日就诊。耳鸣,头昏1个月余。素患咳喘之疾,1个月前又因操劳过度而发耳鸣,其声若蝉,无休无止,夜间尤甚,头昏不清,咳嗽,吐黄粘痰,腰膝无力。曾在某院诊治,历服补肺润肺,止咳化痰类中药数剂,诸症不减。近日耳鸣头昏益甚,心烦失眠,口干而渴,午后微觉身热,因其苦于耳鸣嘈杂,故来应诊。检查:双侧耳膜正常,听力检查基本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耳鸣。辨证:肾精亏虚,虚火上炎,扰乱清窍。治则:滋肾益精,降火熄鸣。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药10g,山茱萸肉10g,泽泻12g,牡丹皮10g,茯苓12g,五味子10g,磁石20g,知母12g,黄柏10g枣仁15g,生龙骨、牡蛎各15g,栀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服药3剂,病人喜而告曰:服首剂药后约1小时许,顿觉身轻神慧,头清鸣减,烦躁转安。药尽,病愈大半,唯咳嗽吐痰不减。上方去栀子、生牡蛎,加桑白皮10g,贝母10g,麦冬10g,杏仁10g。三诊:药服6剂,诸症皆瘥,咳喘休作。为善其后,嘱服六味地黄丸1个月,以杜病源。

按:肾藏精,主耳。肾精充沛,耳窍得养,则听觉聪敏。若恣情纵欲,劳倦过度,年老体衰,则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易致耳鸣。《医林绳墨》曰:“其或嗜欲无节,劳伤过度,水竭火胜,由是阴不升而阳不降,无根之火妄动于上,则耳中噌噌有声焉。”本例年逾花甲,肾精已亏,又因操劳过度,肾阴暗耗,致虚火妄动,发为耳鸣之疾。前医见咳治肺,虽润肺而不及本,故屡治不瘥而虚火益甚。治以滋阴补肾降火,使阴复火降而诸症自消矣。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为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栀子助知母、黄柏清降虚火;磁石益肾聪耳止鸣;助以生龙骨、牡蛎潜阳止鸣;五味子、枣仁养心安神。全方合用,共奏补肾填精,潜阳降火,安神利窍之功。

3、心脾两亏耳窍失养案

李某,女,18岁,学生。1982年9月5日就诊。素体偏弱,加以高考复习,饮食、休息不佳而发耳鸣,虽历经调治月余仍不愈。鸣声如蝉,昼夜不止,稍劳则甚,蹲下站起时头晕眼花,耳鸣更甚。自觉耳内有空虚、冷风吹拂之感,纳差腹胀,倦怠乏力,懒言语怯,健忘失眠,欲静厌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淡。检查:双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耳鸣。辨证:心脾两虚,清阳不升,耳失温养。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2g,当归15g,茯苓12g,陈皮10g,龙眼肉15g,酸枣仁15g,远志10g,升麻6g,磁石15g,甘草6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服药3剂,耳鸣大减,耳内空虚、发凉感消失。余症有所好转,守方继服。三诊:守方出入15剂,耳鸣熄止,诸症皆瘥。嘱服归脾丸,每日1次,连服月余,以善其后。

按:《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古今医统》亦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脾乃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而藏神,脾实心旺,气血上充于耳则耳窍静谧,司听灵敏。若劳倦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致气血不足,耳失濡养,神失静谧,易发耳鸣。本例患者即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故以归脾汤重振脾气而化生气血,养益心神而复其静谧。助以升麻升举清阳;酸枣仁、磁石安神熄鸣;易木香之燥,换陈皮以斡旋脾气,促其运化之能。合而共奏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熄鸣之功。

4、肝火上扰耳窍失聪案

宋某,男,40岁,郑州百货公司干部。于1976年3月4日来诊。主诉:耳鸣,耳聋已半年。在某医院用新针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在症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小便黄,脉细数。证侯分析:耳与肝胆脉络相通。若肝胆化火,火邪上扰,壅结耳窍,故耳鸣耳聋;肝火上逆则头痛面赤;肝胆火旺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黄,舌质红,小便黄,脉弦数。辨证:肝胆蕴热,上扰清窍所致。治则:清泻肝胆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胆草、木通、当归各9g,甘草6g。每日1剂。3月11日就诊:耳鸣、耳聋减半,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黄,舌质红,小便黄等均消失。再服6剂。3月18日三诊:耳鸣耳聋转愈,自觉听力基本恢复。换服龙胆泻肝丸,每日2丸,早晚各服1次,连服用10日,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5、痰火上壅耳窍失聪案

夏某,男,31岁,中学教师。于1976年7月8日就诊。主诉:两耳如蝉鸣,有时闭塞,胸闷,痰多,口苦,苔薄黄。脉弦滑。证候分析:痰火上升,壅塞清窍,故耳如蝉鸣,甚则气闭而聋;湿痰中阻,则胸闷痰多;湿郁化热则口苦,苔薄黄,脉弦滑。辨证:痰火上升,壅塞清窍所致。治则: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方药:二陈汤加味。陈皮、半夏各9g,茯苓12g,黄芩、黄连各6g,石菖蒲18g,柴胡9g,川芎9g,香附12g。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1周。7月15日复诊:两耳蝉鸣减轻,胸闷痰多,口苦,苔薄黄消失,再拟方涤痰丸:青礞石、沉香各6g,大黄、黄芩各3g。以利痰火下降,而不扰于上。配合通气散(柴胡6g,川芎12g,香附18g)以助疏肝理气,通达耳窍,嘱患者再服6剂。7月22日三诊:耳鸣痊愈。停药观察半年,无复发。

6、肾精亏虚耳窍失养案

钱某,男,31岁,干部。于1977年7月4日来诊。主诉:在某医院确诊为左耳神经性耳聋,用新针疗法和注射胎盘组织液,结合服中西药治疗半年余,听力仍不见恢复。现在症状,左侧耳聋,有时头晕目眩,腰痛,遗精,舌质红,脉细弱。证候分析:肾开窍于耳,主藏精。若肾精不足,不能充养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甚则头晕目眩;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疼;肾阴虚损,虚火妄动,干扰精室,故遗精;脉细弱为肾精亏耗之证。辨证:肾精亏损,虚阳上浮所致。治则:补肾益精,滋阴潜阳。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黄18g,山药、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g,五味子6g,磁石30g,生牡蛎、生龙骨各15g。嘱其服10剂再诊。7月16日复诊:耳聋减轻,头晕、目眩、腰酸、遗精均消失。药中病所,守方不变,继服10剂。7月28日三诊:听力已复。再拟方,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日服2次,共治15日,以善其后,后访无复发。

按:《明医杂著》:“耳鸣证或其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皆称肾虚。殊不知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郁甚则闭塞矣。若遇此证,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寓意草答治耳聋》:“滚痰丸一方,少壮用之多有效者,则以黄芩、大黄、沉香之苦,最能下气,而礞石之重坠与磁石之用相仿也。”耳为五官之一,位于人的头部,下与脏腑经脉相通。如《内经》:“肾开窍于耳”,“耳与肝胆脉络相通。”所以其病变多由肝、胆、肾三经所致。肝胆二经以实火上扰或湿热,化生痰浊,蒙蔽清窍而致的耳聋、耳鸣较多,治法以清泻肝胆湿热,祛痰降浊为主,使实火不致上扰,痰浊不致上蒙。肾经病变则以阴精亏损,虚阳上浮,结于清窍为多见,治则以滋阴潜阳为法,使虚阳不得上浮,精得以填补。方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7、气血瘀滞耳窍失养案

李某,男,36岁,工人。1983年11月13日就诊。双侧耳聋十余日。素体康健,旬前下班后骑车归家,途中骤然头昏失志,脱车摔倒于地,待志意转和,遂觉听力失能,隔世绝声,时而头痛。曾在当地医院诊治,不效。后经省某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耳聋”,无医而归,辗转数日,就诊于愚。耳鸣不止,声高而尖,如机器内动,心烦失眠。诊断:耳聋。辨证:气血瘀滞,耳脉受阻。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黄10g,桃仁6g,红花6g,川芎12g,柴胡10g,赤芍12g,枳壳10g,怀牛膝20g,丝瓜络15g,路路通15g,石菖蒲15g,栀子10g,甘草6g。复诊:服药10日,听力改善,大声谈话已能闻及,头痛渐止,耳鸣、失眠如前。上方加磁石20g,枣仁15g。三诊:继服10日,听力大增,一般谈话即可闻知,唯有时听而不清,耳鸣已止,睡眠良好。照方继服。四诊:调治月余,听力基本复常,恢复工作。

按:《医林改错》曰:“耳孔内有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挤靠管闭,故耳聋。”又曰:“耳孔通脑之道路中,苦有阻滞,故耳实聋。”《内经》有曰:“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恶血者,瘀血也。故若跌打瘀阻清窍,落高坠地,损伤筋脉,血行不畅,留而生瘀,瘀阻耳窍,则听神受闭而闻声失用矣。治疗之法,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使血脉畅利,瘀血以行,而窍闭自开,听神复聪。本例治用血瘀逐瘀汤活血行气而化瘀,加丝瓜络、路路通、石菖蒲以通络开窍,栀子、枣仁清心安神,合磁石而有熄鸣之巧用。因药证合拍,故取效桴鼓。

参考文献

蔡福养.蔡福养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