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4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珍珠母
应用
1.眩晕 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面颊燥热,以珍珠母15~30g,制女贞、旱莲草各9g,水煎服。
2.失眠 心悸、失眠,予珍珠母15g至30g,远志10g,酸枣仁9g,炙甘草4.5g,水煎服。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彭述宪治肝火扰心,神不守舍,失眠多梦,甚至彻夜不寐,舌红苔黄,脉弦数,以生珍珠母30g,钩藤15g,合欢皮12g,水煎,睡前半小时服。《医醇剩义》治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然,起伏而又延久不愈,左关独弦数,余部平平者,予甲乙归藏汤:珍珠母24g,龙齿6g,柴胡.3g(醋炒),白芍4.75g(酒炒),丹参、柏子仁、夜合花各6g,沉香1.75g,红枣十枚,夜交藤12g(切),煎服。
3.高血压 珍珠母12g,牡蛎9g,贝母、龙骨、石决明各9g,共研末,每次9g,冲服。
4.癫痫《广西药用动物》记载,珍珠母6g,生代赭石9g。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g,开水送服。《妙方神医》录:珍珠母15g,水煎半小时,取汁,入碎小麦30g,同煮。
5.胃、十二指肠溃疡 以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净后冷却过筛。每服1~2g,白天每小时1次,每日12~14次,4~8周为1疗程。陈会甫治疗溃疡病,用珍珠母20g,配栀子、白芍等药,研细末,每次6g,一日3次,饭前1小时服用,痛甚加倍服之。10天为1疗程,一般2~6个疗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42例,治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12例资料不全。或用珍珠母煅后研细末服,每次3~4.5g,治胃酸过多。
6.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 用海珠喘息定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7.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60g,苍术24g,人参3g。水煎,日服2次。
8.中心性视网膜炎 用明目饮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107例,140只患眼的治疗分析,出院时与入院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入院前视力最差者仅能看到手动。经治疗后,视力恢复到1.0,或视力表提高6行以上,黄斑区水肿消失,达临床治愈标准91例,120只眼。无效者两例2只眼,按病例数统计治愈率为85%,有效率为98.1%,按病眼数统计,治愈率为85.5%,有效率为98.5%。明目饮由珍珠母24g,决明子10g,夏枯草9g等药组成。视网膜水肿加车前子、泽泻等,视网膜渗出及陈旧性病灶加丹参、红花等,日1剂,水煎服。
9.烧伤、烫伤 珍珠蚌壳2份,麻油(或植物油)1~2份,凡士林1份,将麻油、凡士林加热至150℃使熔化,加入经煅烧的珍珠蚌壳细粉,搅拌至凝,用于烧烫伤。
10.臁疮 先用雷弗奴尔液清洗疮口,将部分珍珠层粉撒于疮口底部,部分与少许四环素膏混匀,把疮口填满,避沾水,裸露。
(三)按语
珍珠母味甘咸,而微寒,对肝火上亢,风阳上扰的头痛、眩晕,血压偏高者,乃必用之品,因其咸能降火,寒能清肝潜阳,与天麻、钩藤、地龙等同用,收效较佳。本品入肝、心二经,肝藏魂,心藏神,故凡心神不宁,烦躁失眠者,在辨治方中加用本品,多收佳效。惟贫血,体气虚寒者慎用。以其质重,一般用量为30~45g,收效始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