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20 2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医应用威灵仙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介绍
威灵仙温通病络治疗肝硬化
威灵仙逐痰饮,消症积,温行软坚活络,温阳通络止痛。凡风湿痰瘀阻经络脏腑的多种病证,不论单用、复方,或外用、内服,投之均较好疗效。肝硬化患者瘀血出血倾向尤显突出,如蜘蛛痣,皮肤黝黑。肝硬化患者全身血液血流高动力循环,如门脾静脉高压扩张,深浅静脉曲张怒张。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温通病络畅循环为其首一。肝硬化患者都有腹胀食少,便秘积粪等消化吸收障碍和消化道的高压同存。威灵仙走窜消克,通肝胆胃肠为第二。病人“三焦不治”水泛,腹腔组织潴水进入“肝肾综合征”期。威灵仙温通病络,消“肾脏风壅”腹水宿水,为其三。顽固性腹水常伴感染或黄疸黑疸,威灵仙温通腹腔“冷脓宿水”,抗菌通利肝胆为其四。
病例1:吕某,男33岁。1991年7月初诊。患肺结核服利福定等抗痨药3个月后出现食少,困倦加重,皮肤巩膜黄疸。两胁窜痛,肝区叩压触痛。颈胸部蜘蛛痣20多个。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TBil110umol/L,DBil68umol/L,ALT250U/L,AST200U/L。肝肿大,脾厚4.5cm,门静脉内径1.6cm,脾静脉内径1.0cm。诊断:代偿期肝硬化,主证阴虚湿热。处方:威灵仙30g,甘草、石膏、玄参、麦冬、葛根、山楂、麻黄、杏仁各15g。威灵仙通病络消症块,软肝缩脾退黄疸。每日1剂,服完10剂黄疸渐退,困倦胁痛好转。后将前方改为2日1剂,又连续服完35剂,肝功能正常,脾肝回缩。其后年间或稍有困倦腹胀不适,即取前处方1-2剂服之即解。随访至2004年患者一直正常工作。
病例2:陈某,男,49岁。1993年5月初诊。困倦腹胀,尿少,大量腹水,肚脐外凸,双下肢水肿过踝,皮肤黝黑,舌胖肿齿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总蛋白58g/L,白蛋白33g/L,球蛋白25g/L。肚脐缩水变形,脾厚5.5cm,门静脉内径1.7cm,脾静脉内径1.1cm。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证脾肾阳虚。处方:威灵仙50g,麻黄、杏仁、附子、桂枝、白术、莪术、黄精各15g,大枣50g。每日1剂,25剂服完腹水消尽。后改为2日1剂,原方不变,坚持又连服50多剂后停药。其后年间出现腹胀胁痛困倦,或双下肢肿胀,嘱患者自采自备威灵仙、鸡屎藤各100g(或鲜品各250g)、大枣100g煎服有效。随访10余年,患者仍能从事家务农活。
威灵仙治疗金属性黄疸性肝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中医院(833000) 孙燕辉 顾茂民 孙燕萍 李新河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味辛咸,微苦,有小毒,归膀胱、肝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削骨鲠散痹积。我们将威灵仙应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举例如下。
如李某某,男,28岁,2003年9月16日初诊。急性起病,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口苦,乏力,嗑睡,恶心,纳呆,发热,夜寐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体温:37.8℃,血常规正常,查B超示:肝大,脾大,余未见异常。爱莫能助检查示:TBil83.3umol/L,DBil43.8umol/L,ALT48U/L,AST23.8U/L。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处方:威灵仙9g(烘干研粉)与1个鸡蛋搅匀,植物油煎食,每日3次,连服7天。9月22日二诊,身目黄及小便黄明显好转,待查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肝功能示:TBil23umol/L, ALT83U/L,AST79U/L。连服12天,诸症均消,复查肝功能已正常,随访3个月无反复。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威灵仙可促进胆汁分泌,并能使奥狄括约肌松弛,具有利胆退黄作用,故能取得疗效。
威灵仙治疗胃脘胀痛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071000) 赵秀君
威灵仙,性辛温,味咸,功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临床治疗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关节不利。笔者在临床上,以威灵仙合生姜为主治疗胃脘胀痛,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
例1:刘某,女,47岁,2002年2月4日初诊。患者因年轻时暴饮暴食而患慢性胃炎,每遇寒而胃脘胀痛剧烈,发作时兼有胃部不适,嘈杂泛酸,嗳气频作。做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诊断为胃脘痛。用威灵仙15g,生姜3片,水煎,每剂煎水20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服5剂症状消失。
例2:陈某,男,21岁,2003年1月10日初诊。因气候寒冷,饮食不洁而突发胃痛,伴恶心欲吐,不通进食,行针灸足三里、中脘、上脘后,疼痛略减,随即服用威灵仙15g,3片,2剂水煎,2天后胃痛消失。
解痉重用威灵仙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325000) 董飞侠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性猛善,通行十二经脉,临床主要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威灵仙含白头翁醇、皂苷等,具有镇痛、松弛平滑肌作用。笔者临床应用威灵仙于支气管痉挛所致咳嗽,环咽肌痉挛所致梅核气、输尿管尿路结石所致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此举病案3则,以示一斑。
例1:咳嗽。王某,男,12岁,2001年11月15日初诊。因气候突变后患者出现咳嗽吐痰稀白,胸闷气喘,口淡不渴,恶寒无汗,头颈胀痛,肢体酸楚,四末不温,纳少乏味。体形肥胖,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滑。此乃外寒内饮,发为咳喘之证。治宜外散风寒,温化痰饮,拟威灵仙加小青龙汤。处方:威灵仙10g,麻黄6g, 桂枝3g,白芍9g,细辛1g。干姜3g,五味子5g,半夏6g,甘草5g。每日1剂,服3剂后复诊:咳嗽气喘好转,头痛身痛症减,食增,仍照原方服3剂而愈。
例2:梅核气。张某,女,48岁,2000年8月2日初诊。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咽中如有物梗阻10余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品质性病变,伴有胸闷心烦,夜寐稍差,偶有恶心,咯吐湿痰。舌淡红、苔白,脉滑。证属痰气郁结。治宜化痰散结,方拟威灵仙加半夏厚朴汤。处方:威灵仙10g,半夏9g,厚朴6g,茯苓10g,紫苏叶6g,生姜3片。水煎,分4次服,日3次服,夜1次,服3剂而愈,未再复发。
例3:输尿管结石。黄某某,男36岁,2003年5月12日初诊。患者诉右侧腰腹部剧痛1天。1天前在上班时突然右腰腹部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内侧,伴尿中带血,少腹胀痛,微热口渴,即到我院查B超。提示: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见0.7cmX0.6cm的强光团。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中下段见0.7cmX0.5cm的桑椹状致密影。舌淡红,苔薄,脉弦。中医辩证属石淋,治以理气排石,选用威灵仙加四逆散治疗。处方:威灵仙15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5g,金钱草10g,石韦10g,鸡内金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腰腹疼痛明显缓解,微热、口渴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药已取效,照上方再进3剂,服至第2剂时突然腰腹剧疼并放射至会阴部,后排尿见如大豆大的结石排出,嗣后腰腹疼痛缓解。B超、X线腹部平片均未见结石影。
体会:威灵仙应用重在辩证加减,在辩证基础上加用威灵仙,取其缓解平滑肌痉挛之作用,结合现代药理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环咽肌痉挛、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故右止咳嗽,治梅核气,促进排结石。
威灵仙治疗中风后痰多
河北省邯郸市兴铸管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中医科(056017) 韩峥
威灵仙,辛、咸、温。归脾、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笔者用单味威灵仙煎服,试用于中风后痰多患者,效果颇佳,与它药合用可使祛痰作用明显增强。
例1:李某,男,70岁,2003年4月5日初诊。1年前患脑血栓,留下语言不利后遗症,并痰涎较多,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舌暗,苔白厚腻,脉弦。威灵仙30,分2次煎服。用药后10天痰涎明显减少,语言较前清晰,舌苔厚腻明显减轻。
例2:张某,男,63岁,2003年4月16日初诊。患脑血栓5年,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涎水常自流出,伴乏力喜卧,舌淡暗、苔白厚腻,脉滑,血压135/90mmHg。辩证:气虚痰瘀,经络不通。以补气祛痰,化瘀通络为治。予站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60g,当归、地龙、半夏、茯苓、石菖蒲各15g,陈皮、胆南星、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川牛膝3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10剂,前症减轻,但痰涎仍较多,前方加威灵仙30g,治疗5天痰涎较前减少,继服10剂,痰涎明显减少,诸症明显减轻。后多次用威灵仙与它药合用于中风后痰多患者,使祛痰作用明显增强。
中风患者多经络郁阻不通,水湿不化而生痰涎。威灵仙,因其辛温走窜而通经络;因其咸,入膀胱经,使痰涎从膀胱而走,用其治疗中风痰多患者效佳。
威灵仙善治外伤性食管炎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032200) 郭建山
威灵仙,味辛苦,性温,归膀胱经,有被动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能,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诸骨鲠喉之症。笔者每遇外伤性食管炎患者,即以威灵仙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开水浸泡或煎煮。晾曝微温时产,当茶少量频饮,每日1剂。
冯某某,男,38岁,2001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诉就餐时不慎将枣核吞入,咽下时感胸部正中刺痛难忍,随即呕出鲜血数口,继而吞咽及空咽剧痛。X线钡餐造影示食道中段有少量钡剂滞留,无充盈缺损。诊断:外伤性食道炎。予以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遵医嘱服用,3天后症状消除而病愈。
威灵仙为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药,而将其应用于外伤性食管炎,因其具有解除食道平滑肌痉挛和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加之绵白糖味甘性凉,缓急止痛,故能取效。
威灵仙治疗外伤所致神经损伤
江苏省江都市工贸公司医务室(225200) 张学华 张群
临床中常见因跌扑或暴力冲击等因所致的肢体组织损害,引起局部组织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肌肤麻木,或痛感迟钝而不消失。笔者以重用威灵仙为主药,用量多在20-50g,配当归、地龙、红花、鸡血藤为基本方药。上肢加姜黄、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狗脊、桔梗;腰部及下肢续断、桑寄生、川牛膝;血瘀加乳香、没药;肢体伸屈不利,运动障碍明显加伸筋草;气虚加生黄芪,均收良效。
如治陈某某,男43岁,2001年4月6日初诊。因下雨路跌扑损伤左臂部,局部肌肤麻木,痛感迟钝,伸屈行走不利。诊断为臂上皮神经损伤。经治疗数月未见明显疗效。处方:威灵仙30g,地龙10g,红花10g,当归12g,鸡血藤20g,续断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伸筋草15g,甘草6g。水煎早晚分2次服。局部配合红外线理疗。服药5剂诸症状明显改善,守方10剂,病获痊愈。
又治张某某,男,38岁,2002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数月前因暴力冲击右上肢臂部,局部损伤瘀肿,经中西医骨伤科治疗后,局部肌肤仍有麻木感,上肢不通自行抬起。处方:威灵仙30g,当归12g,地龙10g,红花10g,鸡血藤20g,姜黄15g,桑 枝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路路通15g,甘草6g。前后服药15剂,局部麻感消失,上肢活动恢复正常。
《药品化义》谓:本品主治“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药理分析有抗利尿、抗组织胺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损伤,亦可收修复损伤组织之功效。
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结石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医院(264200) 赵玉屏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诸骨鲠国、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石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程某某,女,34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右上腹部疼痛难忍。,痛连肩背,呈阵发性,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结石。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性情急躁易怒。症见:右上腹疼痛,口干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胆湿热。处方:威灵仙30g,郁金30g,柴胡15g,海金沙30g(包煎),金钱草30g,延胡索15g,黄芩10g,枳壳10g,厚朴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天后胀痛明显减轻,便秘溲赤症状缓解。继用威灵仙30g,郁金30g,柴胡15g,海金沙30g(包煎),金钱草3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服。继服10天后,经B超复查结石已消失。仍以威灵仙30,每日水煎服,连服1周以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