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3|回复: 11

威灵仙

[复制链接]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发表于 2024-2-23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Wēi Línɡ Xiān

归经 归膀胱经。

性味 辛、咸,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各家论述

1.《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2.《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3.《本草衍义》:治肠风。

4.《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5.《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6.《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7.《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8.《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9.《海上集验方》: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10.《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李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次之病,气妆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11.《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其日久积瘕、痃癖、气块及折伤,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12.《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13.《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着《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喎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复方

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验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⑤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⑥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瑶经验方》)

⑧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纲目》)

⑨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普济方》化铁散)

⑩治癖积:威灵仙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⑾治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⑿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刺痛,是其验也。(《摘元方》)

⒀治肠风病甚不瘥: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圣济总录》灵仙散)

⒁治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义》)

⒂治便毒:威灵仙、贝母、知母各-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如不散再服。(《痈疽神秘验方》威灵仙散)

⒃治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卫生易简方》)

⒄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圣济总录》)

⒅治渚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纲目》)

⒆治牙痛:威灵仙、毛茛各等量。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选编·五官科》)

临床应用

①治疗腮腺炎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天3次,连服3天。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③治疗丝虫病

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33例普查阳性病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④治疗关节炎

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⑤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

先取2.5x2.5厘米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⑥治疗扁桃体炎

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诸骨鲠喉,均有效果。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厘米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著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⑦治疗骨鲠

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1~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浅有关。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㈠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㈡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㈢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单味味入药述略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宁在兰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cnsisOsbeck的根。历代本草书及民间称呼有能消、葳灵仙、葳苓仙、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老虎须、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须公、芝查藤根等别名。

性味 辛、咸,性温,有小毒,入膀胱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

临床多用于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疲积聚、破伤风、扁桃腺炎、诸骨鲠咽等病症。近年来,还发现其治疗肺部疾病,如咳喘、慢性支气管炎;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尿路感染;五官科、妇产科的一些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有关其单味单方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在古代本草书及现代临床报道中时有所闻。兹将收集到的有关威灵仙单味人药治疗疾病的资料简述于下。

一、单味内服法

1、内科病症

(1)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治肤气人腹,胀闷喘急,用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2)腰腿痛: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方名放杖丸(《集验》)。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于庆平氏也报道,取单味威灵仙,阴干,研末,每服一汤匙,酒送服,不能饮酒者可以开水送服,疗效极佳。

(3)噎膈: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之。吐出宿痰愈。(《唐瑶经验方》)

(4)大肠病(慢性痢疾):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5)疟疾:治疟疾,威灵仙,以酒--钟,水一钟,煎至-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时人曾田琦氏等(2)根据闽南地区民间用中药治疗疟疾的经验,以动物做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对照组(甲)小鼠红细胞疟原虫感染度为309.8%,用威灵仙根茎煎剂治疗后,小鼠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降为142.1%,明显低于甲组(P<001),其对疟原虫抑制率为54.13%,与青蒿作用不相上下。

(6)胃痛:古书《摘元方》中有以威仙灵为主的配方治疗“男妇气痛不拘久近”的记录。王健氏等报道(3),以威灵仙单味治疗胃脘痛效果良好,方法是:威灵仙20g,水煎频服。

(7)积聚:治癖积,威灵仙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2、外科病胆石症、慢性胆囊炎:陆焕清氏等报道,以单味威灵仙,每日用量为60g分2次水煎,治胆石症120例,临床治愈60例,好转44例,无效16例,有效率达87%,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并用威灵仙注射液对家兔进行实验,发现能使家兔的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也能使家兔的奥狄氏括约肌明显松驰。耿宝琴氏等也报道,根据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有效的经验,他们实验研究威灵仙水煎液和醇提取液对动物胆道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均能促进大鼠肝胆汁分泌。醇提取物能促进麻醉犬胆汁分泌及松弛犬总胆管末端括约肌,并直接松弛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对抗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收缩反应。充分说明了威灵仙对胆囊及胆道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作用。

3、其他临床科疾病骨鲠症: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圣济总录》)。此外,还有报道,取鲜威灵仙根一斤(500g)切碎,煎煮半小时后过滤取汁适量,与红糖一斤(500g)、白酒二两(100g)搅匀,再熬10分钟左右,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一次,连服5天,小儿用量酌减。用于丝虫病的治疗效果不错。

4、内服毒副作用《开宝本草》云:威灵仙“味苦,温,无毒”。《本草纲目》及《珍珠囊》等本草书也未记载威灵仙有毒。但《本经逢原》则指出:“苦辛,温,小毒。”。

《中药大辞典》也指出:威灵仙有毒。内服用量为6~10g。

根据临床报道,多用量在20~30g之间,重用者可达50~60g。《本草纲目》载:“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张振东氏报道一例,久患肺结核,因腰腿痛一次用威灵仙达120g,并与黄酒兑服,引发腹痛、呕吐、腹泻,3小时内大便30多次,终因威灵仙过量中毒,低血容量休克,抢救无效而在服药当天死亡。

潘从军氏也报道,某42岁男子,因肩凝症,自购威灵仙150g,分2次水煎加酒服,引发胃出血,此外,威灵侧茎叶毒性更大,《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记载:“铁脚威灵仙,全株有毒。中毒症状:茎叶的水液与皮肤接触引起皮肤发泡溃疡;误食引起呕吐、腹痛、剧烈腹泻,类似石龙芮的中毒症状。”故不可误服,尤其是民间运用时,更当小心。

二、单味外用法

1.治痔疮肿痛:方出《外科精义》,用法是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笔者曾用于临床治疗痔疮肿痛、肛裂等肛肠病,配加地榆、槐花、苦参等,疗效确比单用后药为快而好。

2.治小儿龟头炎:威灵仙30g,水煎温洗,日洗4~6次。贺伟峻氏(以此法治疗小儿龟头炎1例多方治疗未效者,取得3日内痊愈的效果。

3.治骨刺疼痛:梁锡宗氏报道,将威灵仙焙干,研粉,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消毒纱布上,再将涂在药糊的纱布敷在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20天为一疗程治疗骨刺疼痛临床效果很好。朱云海氏则将5~10g的威灵仙捣碎,用陈醋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于热水中~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治疗足跟疼痛89例,结果痊愈76例,占85.4%,好转11例,占12.4%,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8%。吕长青氏也报道2),以威灵仙100g,放人食醋1000g内浸2~4小时,再煮沸15分钟,待稍温时浸泡患处20分钟,最后再用力按摩患处,临床疗效也不错。

4.治急性乳腺炎:周志生氏报道(13)将威仙灵研末,以米醋拌成糊状,半小后贴敷患乳,随干随换,治疗急性乳腺炎,一般1~3日内可愈。

5.治牙出血、乳蛾(扁桃体肿大)、鼻出血:蒋立基报道,取鲜威灵仙一小扎(干品则用温水浸透),洗净,捣烂,加红糖半匙,继续捣烂如泥,作成蚕豆大的药饼,敷贴于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上,治疗牙衄、乳蛾、鼻衄等均其效。

6.治颈淋巴结核:谢义伦氏等报道,用威灵仙鲜根,洗净砸破,除去根中硬基,捣烂成泥状,取3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15mm大小圆孔,将孔对准内关穴位(男左女右),或贴在患处,在孔内放适量已捣烂的药膏,再盖一层胶布,固定24小时后将药渣取下,可见敷药处起一小泡,用生理盐水洗净,针头挑破水泡,或抽出内液,涂以龙胆紫或消炎药膏,包扎。以此法治疗颈淋巴结核50例,治愈47例,有效3例。

7.治小儿尿频:张若芬氏等报道(16)取威灵仙30~60g,加水500~1000ml,煎熬浓缩至200~500ml,外用熏洗前阴,药温适度,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后2次加温药液后使用。治疗小儿尿频症56列,结果治愈47例,好转5例,无效4例。

《南京民间药草》载:威灵仙鲜根“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安徽药材》载:威灵仙“捣敷眉心治白喉”。

此外,还有报道,用鲜威灵仙洗净捣汁,将消毒棉花捻成条状,一端浸药汁后塞入患侧鼻孔达上鼻道,治疗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会厌炎及角膜溃疡,每日3~4次;

以鲜威灵仙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患眼对侧内关穴上,以胶布复盖固定,再揉按穴位半分钟,约40分钟后去掉药,可治麦粒肿及结膜炎;

以鲜威灵仙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或醋浸密封浸泡3天,取浸液涂患处,或醋调敷,可治流行性腮腺炎肿痛,1~3天内症状消失;等等 。

简要讨论:《海上集验方》指出:“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轻捷,手足温暖,并得清凉。”《本草经疏》更云:“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都说明了威灵仙能治多种病的机理所在,总由其性温而味辛,走窜而不留邪,去湿而活血,故单味也可治疗多种疾病。

各地民间也有许多用法,故得威灵仙的内服治病从单一风湿痹痛而走向全身各个系统之以积滞不通的病变,如喘息、结石、诸痛等。只是在服用时注意掌握用量,不要过剂,以30g以内为好。考威灵仙的用法,无论是单方应用或是配方使用,历代多作内服,然其性温而味辛,有走窜攻邪之作用,通经活血之效能,并且浸透之力较强,能通行十二经脉,故对于因气血凝滞的一些体表痛症、肿症也能取得相应的疗效,这也许就是它治疗骨刺疼痛、颈痛、痔疮肿痛的原理所在。

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Anemo-nin)、白头翁内酯(Anemonol)等成分,对真菌及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抗菌抑菌作用,加上它良好的活血散瘀作用,通透力又强,故治疗一些体表感染性病症,如乳腺炎、腮腺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等,效果很好。

内服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取得了相当的疗效。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寻找一些新的中药制剂,不失为解决西药不足或缺陷的一个重要途径。发泡疗法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作用原理大约与体表经络穴位的刺激、调整机体内在抗病力、整顿内外的平衡等有关。

民间及中医多应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来进行。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具有这一特殊功能,故以之作为发泡剂治疗多种疾病也情在理中。用此法再借威灵仙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功能,故用于淋巴结核、白喉、扁桃体炎、结膜炎等有着一般药物难以收到的效果。本品毒性不大,应用前途可观。至于用威灵仙治疗小儿尿频症,大概该症系过敏性疾病,或夹有轻度炎症刺激。以威灵仙的消肿、利水、止痛、抗炎的作用,自然也会对该症有一定的作用。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威灵仙:内服可止胃痛、外敷可治骨刺,配伍可排结石、外洗可愈脚气

导读:威灵仙是我临床喜用的良药之一,但多用来治风湿类病。本文应用其治结石病、胃痛、脚气等也取得良效,实属难得的经验之谈。

临床用药话灵仙

作者/马沂山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

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癥瘕积聚,诸骨鲠咽。

《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

《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痛风走注”。

《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历代对威灵仙的药用功效论述颇多,临床常用于治疗痹证、痛风,总以祛邪止痛为功。

笔者多年来治疗上述诸证,使用威灵仙每收良效。遂查阅方书,灵活变通使用,扩大其治疗范围,不论单味药使用,或是配伍组方作主药运用,都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且内服外治均可。

一、威灵仙治疗结石病

根据威灵仙走窜消克,消除诸骨鲠咽的性能,笔者临床用于治疗结石病,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患者。

对患泌尿系结石而服排石汤疗效不佳时,每于方中伍用威灵仙20~30g,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病案一

如患者李某,男,42岁,患左输尿管结石,腹痛难忍。B超示左输尿管上端一0.3cm×0.7cm大小的不规则强回声光团,左肾盂中度积水。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并不完全性梗阻。经用西药解痉止痛无效,患者非常痛苦,邀余诊治。

选用药物

即予处方威灵仙30g,桃仁15g,枳壳15g,金钱草15g,水煎去渣温服,1剂未尽,腹痛即止。

继服上方2剂,结石从小便排出,B超复查已无结石征象。

据笔者经验,配威灵仙治疗胆系结石,可收到较好的排石止痛效果。

二、威灵仙治胃痛

根据威灵仙有散癖积,通经止痛的功效。余常用单方威灵仙治疗胃脘痛。方用威灵仙30g~50g,水煎去渣取汁300ml,加红糖适量顿服,用于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每收良效。

病案二

如患者王某,女,64岁,素有胃气虚寒病史。因食生冷食物后致胃脘痛,嗳气,恶心呕吐,头出汗,手足不温,舌淡苔白稍腻。

选用药物

处方以威灵仙50g,如上煎服,约40min后,胃痛渐止,诸症消失。

嘱继服用上方5剂,威灵仙用量改30g,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再复发。

三、威灵仙治疗脚气病

前人曾有用威灵仙治疗脚气的论述,余多年来用于临床,对脚气、脚汗多、脚臭异常等效果良好。

病案三

如患者姜某,男,32岁,患脚气病3年余,多方治疗但收效短暂,不能根除,脚气病反复发作。平时脚痒脱皮,伴脚汗多,脚臭异常。

选用药物

给予处方威灵仙100g,葛根30g,白矾10g。水煎留盆内温洗,每次浸泡足部30min,1日2次,每剂药用2~3d。

使用3剂后,脚痒脱皮明显减轻,足部出汗减少,已无异常脚臭。继用3剂后,脚气病痊愈。随访2年半未再复发。

四、威灵仙治疗骨质增生

威灵仙不但对脚气治疗效果满意,笔者亦常用威灵仙研细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于骨质增生、骨刺部位。

病案四

如患者赵某,女,46岁,拍X线示右足跟部骨刺,行走时疼痛加重。使用上方,将威灵仙制剂涂于布上,包于患处固定,每日换1~2次。

治疗20余日后,疼痛逐渐消失,行走如常。

此方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可用于各部位骨质增生、骨刺所致疼痛。

威灵仙为临床功效显著,用途广泛的一味中药。同属植物作威灵仙使用的有七八种之多。临床使用以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效果最好。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黄褐色,表面棕黑色,有细纵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与木部易脱离。气微弱、味微苦,以条匀、皮黑,肉白坚实者为佳。

据现代药理研究,威灵仙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及铁线莲白甙,尚含多种齐墩果酸类化合物。药理实验有解热、抗痛风及抗组织胺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加尿酸盐的排出。

现代临床研究用于治疗腮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病,也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丰富,威灵仙的用途将更加广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总结研究。

本文摘自《河南中医杂志》(2001)丨作者/马沂山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医应用威灵仙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介绍

威灵仙温通病络治疗肝硬化

威灵仙逐痰饮,消症积,温行软坚活络,温阳通络止痛。凡风湿痰瘀阻经络脏腑的多种病证,不论单用、复方,或外用、内服,投之均较好疗效。肝硬化患者瘀血出血倾向尤显突出,如蜘蛛痣,皮肤黝黑。肝硬化患者全身血液血流高动力循环,如门脾静脉高压扩张,深浅静脉曲张怒张。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温通病络畅循环为其首一。肝硬化患者都有腹胀食少,便秘积粪等消化吸收障碍和消化道的高压同存。威灵仙走窜消克,通肝胆胃肠为第二。病人“三焦不治”水泛,腹腔组织潴水进入“肝肾综合征”期。威灵仙温通病络,消“肾脏风壅”腹水宿水,为其三。顽固性腹水常伴感染或黄疸黑疸,威灵仙温通腹腔“冷脓宿水”,抗菌通利肝胆为其四。

病例1:吕某,男33岁。1991年7月初诊。患肺结核服利福定等抗痨药3个月后出现食少,困倦加重,皮肤巩膜黄疸。两胁窜痛,肝区叩压触痛。颈胸部蜘蛛痣20多个。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TBil110umol/L,DBil68umol/L,ALT250U/L,AST200U/L。肝肿大,脾厚4.5cm,门静脉内径1.6cm,脾静脉内径1.0cm。诊断:代偿期肝硬化,主证阴虚湿热。处方:威灵仙30g,甘草、石膏、玄参、麦冬、葛根、山楂、麻黄、杏仁各15g。威灵仙通病络消症块,软肝缩脾退黄疸。每日1剂,服完10剂黄疸渐退,困倦胁痛好转。后将前方改为2日1剂,又连续服完35剂,肝功能正常,脾肝回缩。其后年间或稍有困倦腹胀不适,即取前处方1-2剂服之即解。随访至2004年患者一直正常工作。

病例2:陈某,男,49岁。1993年5月初诊。困倦腹胀,尿少,大量腹水,肚脐外凸,双下肢水肿过踝,皮肤黝黑,舌胖肿齿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总蛋白58g/L,白蛋白33g/L,球蛋白25g/L。肚脐缩水变形,脾厚5.5cm,门静脉内径1.7cm,脾静脉内径1.1cm。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证脾肾阳虚。处方:威灵仙50g,麻黄、杏仁、附子、桂枝、白术、莪术、黄精各15g,大枣50g。每日1剂,25剂服完腹水消尽。后改为2日1剂,原方不变,坚持又连服50多剂后停药。其后年间出现腹胀胁痛困倦,或双下肢肿胀,嘱患者自采自备威灵仙、鸡屎藤各100g(或鲜品各250g)、大枣100g煎服有效。随访10余年,患者仍能从事家务农活。

威灵仙治疗金属性黄疸性肝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中医院(833000) 孙燕辉 顾茂民 孙燕萍 李新河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味辛咸,微苦,有小毒,归膀胱、肝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削骨鲠散痹积。我们将威灵仙应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举例如下。

如李某某,男,28岁,2003年9月16日初诊。急性起病,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口苦,乏力,嗑睡,恶心,纳呆,发热,夜寐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体温:37.8℃,血常规正常,查B超示:肝大,脾大,余未见异常。爱莫能助检查示:TBil83.3umol/L,DBil43.8umol/L,ALT48U/L,AST23.8U/L。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处方:威灵仙9g(烘干研粉)与1个鸡蛋搅匀,植物油煎食,每日3次,连服7天。9月22日二诊,身目黄及小便黄明显好转,待查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肝功能示:TBil23umol/L, ALT83U/L,AST79U/L。连服12天,诸症均消,复查肝功能已正常,随访3个月无反复。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威灵仙可促进胆汁分泌,并能使奥狄括约肌松弛,具有利胆退黄作用,故能取得疗效。

威灵仙治疗胃脘胀痛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071000) 赵秀君

威灵仙,性辛温,味咸,功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临床治疗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关节不利。笔者在临床上,以威灵仙合生姜为主治疗胃脘胀痛,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
例1:刘某,女,47岁,2002年2月4日初诊。患者因年轻时暴饮暴食而患慢性胃炎,每遇寒而胃脘胀痛剧烈,发作时兼有胃部不适,嘈杂泛酸,嗳气频作。做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诊断为胃脘痛。用威灵仙15g,生姜3片,水煎,每剂煎水20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服5剂症状消失。

例2:陈某,男,21岁,2003年1月10日初诊。因气候寒冷,饮食不洁而突发胃痛,伴恶心欲吐,不通进食,行针灸足三里、中脘、上脘后,疼痛略减,随即服用威灵仙15g,3片,2剂水煎,2天后胃痛消失。

解痉重用威灵仙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325000) 董飞侠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性猛善,通行十二经脉,临床主要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威灵仙含白头翁醇、皂苷等,具有镇痛、松弛平滑肌作用。笔者临床应用威灵仙于支气管痉挛所致咳嗽,环咽肌痉挛所致梅核气、输尿管尿路结石所致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此举病案3则,以示一斑。

例1:咳嗽。王某,男,12岁,2001年11月15日初诊。因气候突变后患者出现咳嗽吐痰稀白,胸闷气喘,口淡不渴,恶寒无汗,头颈胀痛,肢体酸楚,四末不温,纳少乏味。体形肥胖,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滑。此乃外寒内饮,发为咳喘之证。治宜外散风寒,温化痰饮,拟威灵仙加小青龙汤。处方:威灵仙10g,麻黄6g, 桂枝3g,白芍9g,细辛1g。干姜3g,五味子5g,半夏6g,甘草5g。每日1剂,服3剂后复诊:咳嗽气喘好转,头痛身痛症减,食增,仍照原方服3剂而愈。

例2:梅核气。张某,女,48岁,2000年8月2日初诊。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咽中如有物梗阻10余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品质性病变,伴有胸闷心烦,夜寐稍差,偶有恶心,咯吐湿痰。舌淡红、苔白,脉滑。证属痰气郁结。治宜化痰散结,方拟威灵仙加半夏厚朴汤。处方:威灵仙10g,半夏9g,厚朴6g,茯苓10g,紫苏叶6g,生姜3片。水煎,分4次服,日3次服,夜1次,服3剂而愈,未再复发。

例3:输尿管结石。黄某某,男36岁,2003年5月12日初诊。患者诉右侧腰腹部剧痛1天。1天前在上班时突然右腰腹部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内侧,伴尿中带血,少腹胀痛,微热口渴,即到我院查B超。提示: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见0.7cmX0.6cm的强光团。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中下段见0.7cmX0.5cm的桑椹状致密影。舌淡红,苔薄,脉弦。中医辩证属石淋,治以理气排石,选用威灵仙加四逆散治疗。处方:威灵仙15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5g,金钱草10g,石韦10g,鸡内金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腰腹疼痛明显缓解,微热、口渴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药已取效,照上方再进3剂,服至第2剂时突然腰腹剧疼并放射至会阴部,后排尿见如大豆大的结石排出,嗣后腰腹疼痛缓解。B超、X线腹部平片均未见结石影。
体会:威灵仙应用重在辩证加减,在辩证基础上加用威灵仙,取其缓解平滑肌痉挛之作用,结合现代药理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环咽肌痉挛、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故右止咳嗽,治梅核气,促进排结石。

威灵仙治疗中风后痰多

河北省邯郸市兴铸管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中医科(056017) 韩峥

威灵仙,辛、咸、温。归脾、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笔者用单味威灵仙煎服,试用于中风后痰多患者,效果颇佳,与它药合用可使祛痰作用明显增强。
例1:李某,男,70岁,2003年4月5日初诊。1年前患脑血栓,留下语言不利后遗症,并痰涎较多,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舌暗,苔白厚腻,脉弦。威灵仙30,分2次煎服。用药后10天痰涎明显减少,语言较前清晰,舌苔厚腻明显减轻。

例2:张某,男,63岁,2003年4月16日初诊。患脑血栓5年,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涎水常自流出,伴乏力喜卧,舌淡暗、苔白厚腻,脉滑,血压135/90mmHg。辩证:气虚痰瘀,经络不通。以补气祛痰,化瘀通络为治。予站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60g,当归、地龙、半夏、茯苓、石菖蒲各15g,陈皮、胆南星、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川牛膝30g,甘草6g,水煎服。服药10剂,前症减轻,但痰涎仍较多,前方加威灵仙30g,治疗5天痰涎较前减少,继服10剂,痰涎明显减少,诸症明显减轻。后多次用威灵仙与它药合用于中风后痰多患者,使祛痰作用明显增强。

中风患者多经络郁阻不通,水湿不化而生痰涎。威灵仙,因其辛温走窜而通经络;因其咸,入膀胱经,使痰涎从膀胱而走,用其治疗中风痰多患者效佳。

威灵仙善治外伤性食管炎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032200) 郭建山

威灵仙,味辛苦,性温,归膀胱经,有被动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能,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诸骨鲠喉之症。笔者每遇外伤性食管炎患者,即以威灵仙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开水浸泡或煎煮。晾曝微温时产,当茶少量频饮,每日1剂。

冯某某,男,38岁,2001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诉就餐时不慎将枣核吞入,咽下时感胸部正中刺痛难忍,随即呕出鲜血数口,继而吞咽及空咽剧痛。X线钡餐造影示食道中段有少量钡剂滞留,无充盈缺损。诊断:外伤性食道炎。予以威灵仙30g,绵白糖100g。遵医嘱服用,3天后症状消除而病愈。

威灵仙为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药,而将其应用于外伤性食管炎,因其具有解除食道平滑肌痉挛和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加之绵白糖味甘性凉,缓急止痛,故能取效。

威灵仙治疗外伤所致神经损伤

江苏省江都市工贸公司医务室(225200) 张学华 张群

临床中常见因跌扑或暴力冲击等因所致的肢体组织损害,引起局部组织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肌肤麻木,或痛感迟钝而不消失。笔者以重用威灵仙为主药,用量多在20-50g,配当归、地龙、红花、鸡血藤为基本方药。上肢加姜黄、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狗脊、桔梗;腰部及下肢续断、桑寄生、川牛膝;血瘀加乳香、没药;肢体伸屈不利,运动障碍明显加伸筋草;气虚加生黄芪,均收良效。

如治陈某某,男43岁,2001年4月6日初诊。因下雨路跌扑损伤左臂部,局部肌肤麻木,痛感迟钝,伸屈行走不利。诊断为臂上皮神经损伤。经治疗数月未见明显疗效。处方:威灵仙30g,地龙10g,红花10g,当归12g,鸡血藤20g,续断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伸筋草15g,甘草6g。水煎早晚分2次服。局部配合红外线理疗。服药5剂诸症状明显改善,守方10剂,病获痊愈。

又治张某某,男,38岁,2002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数月前因暴力冲击右上肢臂部,局部损伤瘀肿,经中西医骨伤科治疗后,局部肌肤仍有麻木感,上肢不通自行抬起。处方:威灵仙30g,当归12g,地龙10g,红花10g,鸡血藤20g,姜黄15g,桑 枝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路路通15g,甘草6g。前后服药15剂,局部麻感消失,上肢活动恢复正常。
《药品化义》谓:本品主治“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药理分析有抗利尿、抗组织胺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损伤,亦可收修复损伤组织之功效。

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结石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医院(264200) 赵玉屏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诸骨鲠国、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石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程某某,女,34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右上腹部疼痛难忍。,痛连肩背,呈阵发性,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结石。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性情急躁易怒。症见:右上腹疼痛,口干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胆湿热。处方:威灵仙30g,郁金30g,柴胡15g,海金沙30g(包煎),金钱草30g,延胡索15g,黄芩10g,枳壳10g,厚朴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天后胀痛明显减轻,便秘溲赤症状缓解。继用威灵仙30g,郁金30g,柴胡15g,海金沙30g(包煎),金钱草3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服。继服10天后,经B超复查结石已消失。仍以威灵仙30,每日水煎服,连服1周以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治疗呃逆

姜玉华

威灵仙乃抗风湿之佳品,应用灵仙饮治疗呃逆,收到良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用法:威灵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钟,每日1剂。

如王某某,男,54岁,工人。2002年6月12日初诊。患者于2天前出现呃逆,呃声连续有力,有时食道中、下段似有噎塞感,曾服用香砂养胃丸等药,无明显好转。舌质淡红、苔白而润、脉弦。即用威灵仙30g,黑芝麻20,蜂蜜30g,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呃逆止,诸症消失。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威灵仙味辛咸、性温,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威灵仙、黑芝麻、蜂蜜相配伍,治疗呃逆似有噎塞感之症,有和胃降逆之功,故获良效。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通乳有效

仝宗景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为祛风止痹痛之常用药。笔者将此药用于通乳,多获捷效。现举例如下。

病例1:王某某,女,29岁。于9日前顺产一男婴,产后乳汁不行。前攻用“下乳涌泉散”3剂乏效,遂邀余往诊。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胸闷胀痛,两乳房肥大而乳汁甚少,舌淡红苔厚腻,脉沉弦滑。此乃痰湿阻滞乳络之证也,法当化痰通络为治。处方:瓜蒌30g,半夏6g,陈皮10g,茯苓15g,桔梗6g,升麻6g,威灵仙10g,黄酒30g,与水同煎服。上方服3剂后,胸闷胀痛大减,乳汁明显增加。将上方中威灵仙增至15g,又3剂,而乳汁充沛。

病例2:靳某,女31岁。于8日前生一男婴,产程较长,失血较多,产后乳汁不足,两乳房胀痛,食少倦怠,舌淡脉沉弱。证属气血两虚,化源不足,兼乳络阻滞。法当补益气血兼通乳络。处方:炙黄芪30g,党参15g,当归24g,川芎6g,升麻6g,炒王不留行12g,穿山甲6g,猪蹄1枚(先煎代水)。上方服6剂,精神食欲转佳,乳汁不见增多。细诊之,舌苔黏腻,两关脉有滑象,且患者身体肥胖,乳房肥大,证乃气血两虚,谈湿阻于乳络,于方中去王不留行、穿山甲、加入威灵仙5g,连服3剂,乳汁增多,又服6剂而乳汁大增,基本够婴儿食用。
通乳之法,历来习以补气血与疏肝理气二法分治,前者主虚,后者主实。若细究之,远不止此两端。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产妇营养丰富,形体肥胖,虽乳房发育正常,但乳汁不足,其中痰湿作祟者十分常见。此时用化痰利湿之法,每获佳效。威灵仙,其性善走窜而通经络,且消痰水,是一味通乳良药,用之对证,其效尤速。至于威灵仙的用量,体壮壅盛者,用10-30g,体弱挟痰湿者,于扶正方中加3-5g即可,并注意中病即止,免伤正气。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治疗少精无精症

近年来,笔者对于一些在辩证基础上应用补肾填精、振奋肾阳中药,但收效缓慢,后在方中加用一味威灵仙,收效迅速。兹举2例说明之。

例1,陈某,男,31岁。25岁婚后一直不育。查精液,镜检活精子偶见,活动度无,检查患者阴茎发育正常,无静脉曲张,无其它情况,前列腺液常规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弱,诊为肾阴不足,精髓不充。处方:仙茅9g,淫羊藿15g,山茱萸18g,续继12g,韭菜子12g,肉苁蓉15g,菟丝子1g,枸杞子15g,当归12g,鹿角胶15g。服15剂后复查,报告精子无,活动度无,后于方中加入威灵仙15g,服药7剂后化验精子数量增至20×10 9/L,活动度30%。再服7剂,复查精子增至60×10 9/L,活动度60%,上方加减服2月余,1年后其妻生一子。思其可能为浊瘀壅滞之故,赖威灵仙宣导通络,开瘀疏郁,通壅达络,配以大剂补肾之品,而收功。

例2,刘某,男,29岁。婚后 3年一直未育,其妻检查一切正常,患者精子数量低于10×10 9/L,活动度严重不良,服补肾填精之品未见效,察其体质偏瘦,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滑,此乃先天肾精不足,肾阳不振,精液不能气化所致。处方:熟地黄12g,生地黄12g,炒知母、炒黄柏各9g,山茱萸15g,枸杞子12g,天冬12g,砂仁9g,威灵仙15g,蜂房12g。服15剂后复查精子量100×10 9/L,活动度90%服药2个月而告愈,后获知其妻生一健康女婴。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云南省江川县中医院(652600)杨家贵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功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笔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威灵仙内服外搽治疗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效果颇佳,现举例如下。

例1:李某某,男,38岁。2002年3月2日初诊。因发热,左耳下腮部漫肿疼痛2天就诊。诊见:左耳下腮部漫肿,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痛剧,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红,咀嚼不便,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9℃,白细胞10.8×10 9/L,淋巴0.48,血淀粉酶320U/L,尿淀粉酶1400U/L。予以内服疏风清热,散结消肿之柴胡葛根汤:柴胡6g,葛根12,黄芩6g,连翘6g,石膏15g,牛蒡子12g,桔梗9g,浙贝母9g,僵蚕6g,威灵仙9g,甘草3g。外搽威灵仙浸泡液(取威灵仙适量加1/2米醋,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备用),每2-3小时1次。经内服3剂,外搽3日而愈。

  例2:王某某,4岁。2004年4月7日初诊。因发热、双耳下腮部漫肿疼痛3天就诊。诊见:双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头痛,咽部红肿,食欲不振,尿少黄赤,舌戏苔黄,脉滑数。体温39.6℃,白细胞13.2×10 9/L,淋巴0.42,血淀粉酶460U/L,尿淀粉酶1800U/L。予以内服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普济消毒饮:黄芩6g,黄连3g,连翘6g,板蓝根15g,升麻6g,牛蒡子15g,马勃9g,桔梗9g,僵蚕9g,夏枯草12g,石膏20g,威灵仙12g,甘草6g。外搽威灵仙浸泡液,每2-3小时1次。经内服4剂,外搽5日而愈。
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引起的时行疾病。笔者经多年临床验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乞滞,诸实宜之”之威灵仙,内服外搽治疗痄腮,每获良效。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善治急性腰扭伤

福建省长泰县医院(363900)陈智慧

威灵仙,性味辛、温,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及诸骨鲠喉等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常以威灵仙为主药,自拟“灵仙归牛汤”治疗急性腰扭伤46例,均获显效。现简介如下。

药物组成及用法:威灵仙20g,当归尾10g,牛膝15g,牛蒡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如治王某某,男,43岁,干部。因搬物不慎,腰部扭伤1天就诊。刻诊: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舌体红、苔薄白,脉弦。检查:见患者腰部僵硬、两手撑腰、腰背部肌肉紧张、不能主动活动,左侧腰大肌压痛明显、无红肿,腰骶椎拾物试验阳性。X线腰椎正、侧位片检查未见明显病变。诊为急性腰扭伤。予灵仙归牛汤:威灵仙20g,当归尾10g,牛膝15g,牛蒡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病告痊愈。

7824

主题

26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2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桃仁临床配伍举隅

王 洪

威灵仙味辛、咸、微苦,性温,归膀胱、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以活血祛瘀、通络、消肿之功,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咳嗽

龚某,男,20岁。患者于20余日前不慎感冒,当时症见咳嗽,头痛,咽痛,鼻塞,恶寒发热。曾到别处就诊,服中药数剂(具体处方不详),诸症渐消,惟咳嗽不减。初诊:自觉痰阻于咽中,咳嗽,痰稠色白,咽痒,胸闷,大便4日未解,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浮。辩证分析:患者年轻体壮,故外感之邪虽迁延20余日未除,然邪未传里,其病位仍须责之于肺。肺气失于宣降,上逆而见咳嗽,咽痒;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失宣肃,殃及大肠而便秘;肺气失司,气滞于胸,又患者入久病,气滞则血不行,故胸闷。辩证当属风寒犯肺,余邪未尽而肺失宣降之证。处方:炙麻黄10g,杏仁12g,炙甘草10g,枳壳12g,荆芥15g,射干15g,茯苓15g,桃仁12g,威灵仙30g。服药2剂后复诊,大便得通,诸症日减。继以原方改桃仁9,威灵仙20,2剂而愈。

此方以三拗汤宣肺止咳,加枳壳以行气,荆芥解未散之表邪,射干祛痰利咽,茯苓健脾利湿。用桃仁、威灵仙者,盖《医学入门*本草》谓桃仁:“兼主上气咳嗽,喘急,胸膈痞满……”,且桃仁质润多脂,有润肠通便之效;而李东垣则谓威灵仙:“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主治秘要》还云其可“去太阳之气,复其宣降。桃仁活血行滞,尚可合枳壳以行气活血宽胸。威灵仙也可并荆芥以宣散表邪。故对于久咳而邪未传里之症,在辩证的基础上加桃仁、威灵仙两味,常能效捷而愈。

2.慢性咽炎

李某,男,45岁。患慢性咽炎数年,近来因烟酒过度,嗜食肥甘,于1日前开始出现咽痛,口苦,似有物阻于咽中,自觉咽中痰黏难出,心中烦躁不安。视其咽部红肿而颜色偏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黄腻,脉滑。辩证当属中、上二焦湿热内蕴之证。湿热之邪上阻于咽而出现上诉症状。处方:青蒿15g,黄芩12g,茯苓15g,陈皮15g,枳壳12g,滑石30g,生甘草5g,竹茹10g,全瓜蒌20g,浙贝母10g,桃仁9g,威灵仙20g。服药3剂复诊,诸症明显减轻。视其咽部红肿大消,咽后壁仍有少量淋巴滤泡,舌红苔微黄腻,脉滑。仍以上方去滑石、生甘草再加党参6g,芦根15g,服药4剂后,诸症已去八九,嘱其再进1剂,未再就诊。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历来为临床难治之顽疾。此患者因饮食失节而复发咽炎,治疗时除以蒿芩清胆汤加清热化痰散结之全瓜蒌、浙贝母外,尚需要考虑患者久患此病,遵“久病成瘀”、“久病入络”之古训,可知患者多有血瘀气滞之病机,视其咽部可见红肿而色偏暗,故加入桃仁、威灵仙两味。桃仁味苦、甘,李东垣《用药心法》谓其:“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威灵仙“其性好走”(朱丹溪语),且“通十二经脉”(《海上集验方》),可通经络,导瘀滞,消喉痹。两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导滞之功。如此,使血行则气行,经络通而瘀滞除,诸症自消。

3.老年便秘

冷某,女,56岁。患者长期便秘,大便经常六七日一行。自觉头晕目眩,腰背酸软冷痛,遇寒加重,夜尿频多,诊其舌淡苔白,脉沉缓。辩证当属命门火衰,津液不足之证。治当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处方:肉苁蓉20g,怀牛膝12g,当归15g,泽泻10g,升麻6g,枳壳12g,熟附子(先煎)15g,黄芪15g,桃仁9g,威灵仙20g。服药5剂后复诊,大便已恢复正常,一日一解,但仍觉腰膝微冷痛,小便清长,继投之以真武汤,3剂而愈。

老年人便秘常因肾虚津枯而致,此患者即是一例。故以济川煎合熟附子以补火益肾,润肠通便,用黄芪升举清阳。桃仁质润多脂,可润肠通便,威灵仙“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腰膝冷痛”(《开宝本草》),合熟附子以温阳通络,与桃仁同用则可增强通便之功。又老年人常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则易致瘀,桃仁、威灵仙合用,还可以活血行滞,以使瘀去而新生。
综上可见,桃仁、威灵仙配伍治证虽多,然二者不外乎发挥祛、通、消等三大功效。至于配伍用量,因二者皆有耗气伤阴之弊,故对虚证或久服之人,其用量应稍小,且可于方中稍加益气养阴之品(如党参),以制其弊。对于体质壮实或虚象不显者,虽可加大用量,以促其功,但也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