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回复: 1

泽泻

[复制链接]

6387

主题

188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75
发表于 2024-2-22 1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Zé Xiè

归经 归肾、膀胱经。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备注

(1)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朮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可资参考,故临床应尚须注意。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复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⑾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泽泻散)

⑿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圣济总录》泽泻汤)

⒀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⒁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临床应用

泽泻叶治风疾、难产,乳汁不出等症;泽泻实治风痹消渴,益肾气,除邪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6387

主题

188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7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2 1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泽泻,5种用法,常用于高血脂、脂肪肝、中耳积液

泽泻是咱老百姓经常遇见的植物,但不一定认识,以为就是野草,其实泽泻有很多药用价值,下面就介绍一下,特别适合咱离医院、药店远的、买药不方便的老百姓用,买药方便的还是去买药为好。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中医认为,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能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现代研究表明,泽泻有利尿作用、脂肪肝治疗作用、降血脂作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泽泻具体治疗作用介绍如下:

1、泽泻茶

原料:泽泻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用途: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2、泽泻菖蒲茶

原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通窍。

用途:中耳积液。

3、泽泻健腰茶

原料:泽泻5g、茯苓3g、杜仲3g、牛膝3g、干姜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泽泻、茯苓、杜仲、牛膝、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

功能:除湿强腰。

用途:腰痛;水肿。

4、泽泻清暑茶

原料:泽泻5g、茯苓3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行水胜湿。

用途:暑月霍乱吐泻不止、头晕。

5、重用泽泻治脂肪肝

王某,男,48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患者痰多易咯,头晕,乏力,纳差3月余。平素喜食肥甘醇酒,缺少运动。刻诊:形体肥胖,痰多,乏力,易疲倦,纳差,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正常。血脂中甘油三酯4.25mmol/L,胆固醇3.45mmol/L。腹部B超示:脂肪肝。血压:125/80mmHg。

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痰饮证。治以祛湿化痰,健脾疏肝法,方选《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处方:泽泻4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当归6克,川芎12克,赤芍6克,陈皮12克,半夏6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服药后自感咯痰较前明显减少,头晕减轻,精力增加,大便好转,查舌体大,质淡,苔薄,脉弦弱。上方去当归,减川芎为6克,泽泻为30克,加党参15克。继服20余剂后血脂中甘油三酯1.25mmol/L,恢复正常,胆固醇2.45mmol/L;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继嘱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按: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此例患者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久之土壅木郁成本病。治疗时重在化痰健脾,兼以养肝疏肝。笔者体会,治疗痰湿阻滞型脂肪肝必须重用方中泽泻,方可起到明显疗效。泽泻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现代研究表明,泽泻含泽泻醇A及乙酰泽泻醇A酯、乙酰泽泻醇B酯均有降胆固醇作用,泽泻水提取物及苯提取物具有抗脂肪肝作用。故本病重用泽泻显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