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验方汇总

[复制链接]

6282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82
发表于 2024-2-2 2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验方汇总

《时方妙用》为清代陈修园撰。该书叙理简明,选方适用。所列痛风一病,论理精湛,见解新颖,用药稳妥,至今仍为临床所遵循。

痛风为痹证的一种,又称“白虎历节”。由于疼痛较剧,故被视为痛痹(《医学正传》)因疼痛游走不定,又被视为风痹(《景岳全书》、《张氏医通》)。

该病系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陈氏概括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肢节走痛”,治疗“宜审其寒热而治之”,主张将痛风分为虚证、实证两大证型论治,这是陈氏集历代医家之所长,并融会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沿用至今。

实证痛风

实证痛风是风寒湿乘虚而入,流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为新受之邪。症见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常兼“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等。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陈氏针对病因病机,主张用五积散治之。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中散寒,共除内外之寒;苍术、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以除内外之湿;当归、川芎、芍药活血通络,枳壳、桔梗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以使气血流畅,使以甘草和中,配合芍药并能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有除湿散寒、调气活血之功,故能用于实证痛风患者。笔者临床验证效佳。

一樊氏男性病人,患痛风3月余,经多方医治,凡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等治法,无不尝试但效差。我按陈氏之法,用五积散加减,服药4剂,汗出痛减,后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调理而愈,至今未见复发。

虚证痛风

虚证痛风多因素禀不足,或痛风病久失治,致气血亏虚,经脉失养,络道不利所致。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偏血虚则常兼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手足拘挛,舌质淡,脉细等症。陈氏主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用四物汤加黄芪、防风、秦艽、桑枝、红花、炙甘草等品养血熄风,通络止痛。

偏气血俱虚则常兼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恶风,舌质淡白,脉沉细弱等症,宜益气养血,和络止痛,方予十全大补汤加桑寄生、防风、竹沥、姜汁。

此种痛风,非大补气血而不能奏效,故陈氏指出“痛风久不能愈,必大补气血之本,切不可徒用风药。”

化热、生痰、伤阴三大变证

痛风经久不愈,必导致邪气闭阻,气血凝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即“久痛入络”证。陈氏归纳有化热、生痰、伤阴三大变证。

化热:风寒湿三气郁而不得发泄,郁久则化热,症见关节疼痛,或局部红肿灼热,多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治宜泻热,可选加金银花、木通、钩藤、刺蒺藜等配合主方治疗。

生痰:热则灼津为痰,痰浊阻络,症见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治宜化痰清热,可选加制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贝母等配合主方治疗。

伤阴:若素体阴虚,复为外邪所侵,或痛风日久,过服辛热之药伤阴,致肝肾阴虚,筋骨失养,症见疼痛反复发作,腰脊酸软,上肢不能高举,下肢不能抬起,全身无力,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或头晕耳鸣,舌质红,脉细数。

治宜补肾填精,柔肝熄风,陈氏主张选用黄芪、玉竹、黑芝麻、当归、菊花、潼蒺藜、阿胶、炙甘草之类。

附:《时方妙用 · 痛风》

肢节走痛,《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宜审其寒热而治之。脉宜浮数,忌虚弱。

痛风,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为新受之邪,宜五积散。(四十二)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宜四物汤。加生黄、防风、桂枝、秦艽、桑枝、红花、炙草主之。(九)

痛风久不能愈,必大补气血,以为胜邪之本,切不可徒用风药,宜十全大补汤,诸药各一钱。加真桑寄生三钱为君,再加附子、防风、竹沥、生姜汁为佐使。(十一)

痛风久不愈,以痛久必入络也。诸方俱宜加入金银花、木通、红花、钩藤、刺蒺藜之类。

又痛久则郁,郁而泻热,热则生痰。必加入制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贝母、竹沥、姜汁之类。

又桑寄生、虎骨,俱为要药。以桑为箕星之精,风从虎之义也。

久服辛热之药不效者,宜用玉竹、黑芝麻、直僵蚕、生芪、归须、菊花、蒺藜、阿胶、炙草之类。为柔润熄肝风法也。



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与痛风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虽《内经·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之分。而深究其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

盖以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闭,闭则郁滞而为痛,是痹不外寒与湿。而寒与湿亦必假风以为之帅。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说也。

《内经·寿夭刚柔篇》曰:在阳者命曰风,在阴者命曰痹。以此分别,则两症自不混治矣。若胸痹及脏腑诸痹,又当别论。《医门法律》分别甚详,宜参阅之。

——痹症之实者,宜五积散。(四十二)

——《金匮》治血痹。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用黄芪五物汤。

黄芪、芍药、桂枝各三钱,生姜六钱,大枣四枚。水煎服。一日三服。愚谓为痹症属虚者之总方。

邓运明

邓运明,1953年生,江西省樟树市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国医名师。精研骨伤疾病,擅长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各类骨折,及运用经方辨证治疗骨伤疾病,对内、外、妇、儿亦有涉猎。

组成:苍术15g,白术15g,薏苡仁30g,黄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15g,金钱草15g,土茯苓15g,车前草15g,萆薢15g,徐长卿15g,重楼10g,蒲公英10g,山慈菇15g,清风藤15g。

用法:日服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消肿。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方解: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四药合用为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读》,专治湿热下注之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白术为健脾燥湿要药,《本草汇言》言:“白术,扶植脾胃,散湿除痹。”土茯苓甘、淡、平,解毒、健脾除湿,通利关节,《本草纲目》言其“健脾胃,利关节”,《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白豆蔻芳香化中焦之湿浊。金钱草、车前草导湿热从小便而去。萆薢主泌清别浊,渗利湿热,祛风除湿。徐长卿、清风藤祛风止痛,活血通络。山慈菇、重楼、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证化裁

疼痛日久不去者,加蜈蚣2条、地龙10g、鸡血藤30g。

缓解期热毒虽解,但湿邪未除,湿性黏滞,痹阻经络关节,缠绵难愈,此期治疗宜缓则治其本,在痛风清消汤基础上去徐长卿、重楼、黄柏、蒲公英、山慈菇、清风藤等清热解毒之品,加用黄芪15g、党参15g、陈皮15g健脾益气为基本方。

间歇期以此基本方煎汤代茶饮用,或采用中药颗粒剂泡水代茶饮用,促进体内尿酸排泄,避免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方可达到减少痛风发作次数或不发作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