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回复: 0

顾锡镇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

[复制链接]

6276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58
发表于 2024-2-1 1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春丽 王晓勇

【摘要】 重症肌无力(MG)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介导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表现为肌肉的波动性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晨轻暮重,其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为主。常出现耐药,病情加重,严重的副反应等情况。中医药治疗MG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顾锡镇主任对MG的中医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顾锡镇教授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脾、肾不足所致,故治疗宜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并从脾胃虚弱型、肝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脾虚夹湿型等证型辨证论治,以补中益气汤为主,配以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参苓白术散等,同时兼顾疏肝理气,解毒消瘤,固护正气,利水消肿等。并对患者进行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等指导,对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复发以及西药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介导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1],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临床表现为肌肉的波动性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晨轻暮重。其发病率约为8/10万,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80%以上的MG患者存在胸腺异常,10% ~15%的MG患者合并胸腺瘤。此病进展快,约有40%的患者可在两年内进展成全身性肌无力,表现为肌肉萎缩,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肌无力危象,危及生命。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及胸腺切除等方法,但这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故MG的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中医将MG归为痿症范畴,不同的病位则出现“睑废”“视歧”“吞咽困难”等诊断。顾锡镇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从医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MG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

1、病因病机

 顾锡镇老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与肝相关,本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元气虚衰。病因可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脾为后天之本,为“仓禀之官”,水谷之海,主运化水谷精微,“灌四傍”,濡养四肢肌肉。若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四肢五脏失于濡养,则筋骨失养,宗筋弛纵,肌肉消瘦。肾藏精,肾内寄元阴元阳,精血同源,脾运化生精微的功能需要肾阳的温煦,方能运化水谷精微,化为赤血。肾精亦赖于脾之水谷精微的填充方能源源不绝。精虚则不能灌溉,血虚则不能濡养筋骨。肝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若肝肾亏虚,精不生血,则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视歧。故本病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应特别重视脾、肝、肾的调理,不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

2 辨证施治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顾锡镇老师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脾、肾不足所致,故治疗宜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临床上常见证型有脾胃虚弱型、肝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脾虚夹湿型。

2.1 脾胃虚弱型

患者可见肢体萎软无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自汗,纳少便溏,食后腹胀甚,舌淡脉细。治以补益脾胃,常以补中益气汤主之,方中黄芪为君,量尤大,首次以40~60g起,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之功效。黄芪为补药之长,故名“耆”(俗做芪)。重用黄芪,一则取其补气以益脾胃之效,二则取其补肺气以充实腠理之功,三则取其升举阳气以温分肉之意。现代药理学亦表明,黄芪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复发次数的作用。但因脾胃虚弱型本就有纳差、腹胀症状,服用大剂量黄芪后此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故黄芪量从40g起,同时加砂仁、陈皮等理气之品,补而不碍胃。李东垣曰:“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升发阳气,以滋春生之和也。”又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故配升麻引阳明之清气上行,柴胡导少阳之清气上行,上达病灶,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益气健脾,陈皮化痰祛湿等。

2.2 肝肾亏虚型

患者可见复视,肢体软弱无力,肌肉萎缩,甚至可出现肌颤,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遗尿遗精,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治以补益肝肾、养精填髓,常以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此方中黄芪补气健脾,升提中气,地黄补益肝肾,养精填髓。山药平补肝脾肾,茱萸补益肾精,枸杞子补益肝肾,配合茯苓、五味子、覆盆子等诸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升提中气之效。

2.3 肾阳亏虚型

患者可见形寒肢冷,肌肉痿软无力,气短声低,或久咳不止,气喘,动则喘促;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五更泄泻,舌淡苔薄,脉弱。治以温补肾阳,常以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加减。方中大剂量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温补肾阳,养精填髓,桂枝温阳调和营卫。

2.4 脾虚夹湿型

患者可见肢体萎软无力,面色萎黄,纳少,咳嗽痰多,腹胀便溏,四肢肿胀,小便量多,舌淡,苔白腻,脉细。治以益气健脾,化痰祛湿。常以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方中黄芪、党参健脾;茯苓、白术、薏苡仁补气健脾,助脾运化;陈皮化痰祛湿,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当归养血,山药、莲子调和脾胃,滋脾涩精,固脾之精血。甘草调和诸药。若舌苔太过厚腻,恐黄芪补而碍胃,从而药效减半,可使用仙鹤草补虚补气[5]。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具有补虚的作用,尤其对于精神萎靡,肢体乏力,疲劳怠惰,懒言少气等症状,其效犹如“中药中的激素”。

3 临床心得

顾锡镇老师在治疗MG时多重脾肾治,然在治疗的同时需兼顾“肝”。原因有三:(1)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若肝肾亏虚,精不生血,则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视歧。故当疾病发展至肾时,需肝肾同治。(2)MG多以眼睑下垂为主要表现,肝开窍于目,《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3)MG为慢性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多数来就诊患者都是饱受折磨,故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的情绪伴随,伴有失眠等症状。故治疗时常加疏肝解郁、理气调脾之品。如合欢皮、合欢花,龙骨、牡蛎等。但疏肝理气之品,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多配白芍、绿萼梅等养阴柔肝之品。并嘱患者多休息,不过度劳作;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寒凉败胃之品;调节情绪,树立信心,避免忧思过度;预防外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MG患者多存在胸腺异常,10% ~15%为胸腺瘤。故在治疗时可加用一些抗肿瘤之品。如重楼具有抗肿瘤,消炎,抑制氧化应激等反应[6]。龙葵也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7]。MG患者免疫力差,体虚,常易外感,故方药中常加用玉屏风散固表,顾师使用漏芦、蜂房次数较多。漏芦除了本身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外,近代药理学表明其还具有抗炎,抗疲劳作用[8],天山雪莲也具有抗疲劳作用[9],蜂房具有一些免疫调节作用[10]。此类患者常可以出现鼻塞、喷嚏等过敏现象,可加用抗过敏药物,如辛夷、苍耳子、灵芝等。MG患者常用激素,多表现痰湿较甚,方药中常加用薏苡仁、白术、茯苓、茯神等。

4 验案举隅

例1:患者,女,37岁,因“双眼睑下垂5年”就诊,患者5年前突发双眼睑下垂,查胸部CT,发现胸腺瘤,手术后口服溴吡斯的明治疗。目前溴吡斯的明量为60mg,1次/d,泼尼松30mg/d,顿服。一周前偶感风寒,时有咳嗽,咳痰,痰黄,汗出较多,双眼睑下垂,上眼睑遮盖瞳孔2/3,时有四肢乏力,纳食差,小便正常,大便时干时稀,夜寐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此证为脾虚夹湿,兼有外感,治以补气健脾,固表除湿。方药如下:炙黄芪30g,太子参10g,醋柴胡5g,炒白术20g,升麻6g,天山雪莲8g,葛根30g,浮小麦30g,黄柏5g,浙贝母10g,炒薏苡仁20g,熟地黄10g,防风10g,茯苓10g,黄芩5g。7剂,水煎服。二诊,咳嗽,咯痰好转,汗出较前减少,左眼睑下垂较前好转,遮盖瞳孔约1/2,右眼睑无明显变化,但时有腹胀、纳差,舌淡红,苔薄,脉细。上方去浙贝母,加砂仁、蔻仁各6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黄芪40g。7剂,水煎服。三诊,患者腹胀较前好转,双眼眼睑遮盖瞳孔约1/3,四肢肌肉无力较前好转,纳食好转,时有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加茯神30g,酸枣仁30g,黄芪60g。7剂,水煎服。泼尼松减量为25mg/d。四诊,患者睡眠好转,四肢乏力感好转,左眼睑可逐渐睁开,右眼睑遮盖瞳孔1/3,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改黄芪80g,30剂。溴吡斯的明改为30mg,1次/d。继续治疗1年后,现患者双眼完全睁开且无疲劳感,四肢活动轻松,泼尼松已完全停用,溴吡斯的明15mg,1次/d。目前患者继续口服中药至今。

按:中医认为“目是脏腑气血之精华”,本病以双眼睑下垂为主要症状,后因胸腺瘤行手术治疗,1周前又感风寒,病情加重,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病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无力升举,故而出现眼睑下垂。治以补气健脾,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配伍太子参、白术以补益脾气,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同时予固表敛汗,化痰之类。等他症好转后,逐渐加大黄芪用量,同时加用砂仁、蔻仁、炒谷芽15g,炒麦芽15g等,使得补而不滞,预防大量黄芪引起的碍胃不适。全方气血生化有源,诸药之力均能上达病所,以达补脾气,益气血,升清阳之效,气血得以濡养胞睑肌肉,肌肉得以壮实,开阖得以有力。

例2:患者,男,57岁,因“四肢无力10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10年前突发四肢无力,胸部CT示胸腺瘤,手术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但四肢仍感无力,体虚,常有外感,现口服泼尼松60mg,溴吡斯的明120mg,每6h1次。1个月前患者外感后,发热,咳嗽咯痰,呼吸费力,考虑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经治疗后,肺部感染控制,但肢体无力较前严重,四肢肌力约4-级,呼吸费力,时有气喘,动则喘甚,面色白,腰膝酸冷,纳差,小便量多,大便溏,夜寐差,舌胖淡白,边有齿痕,苔薄白、薄黄,脉弱。本病为久病脾肾阳虚,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治以健脾温肾,兼清里热。方药如下:黄芪40g,黄芩6g,太子参10g,炒白术30g,防风10g,醋柴胡6g,山药30g,葛根30g,茯神30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金刚刺30g,阿胶10g,枸杞10g,熟地黄10g,砂仁10g,灵芝10g,浙贝母10g,仙灵脾10g,杜仲10g,薏苡仁30g,蜂房10g,漏芦10g。14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四肢无力、呼吸费力、气喘较前好转,可下地走路,但仍有腰膝酸冷,纳食较前好转,小便量多,大便尚可,舌淡有齿痕,苔薄腻,脉弱。原方去黄芩、浙贝母,黄芪加量为60g,升麻6g,当归10g,川芎10g,莲子10g,巴戟天15g。30剂,水煎服。三诊,患者仍有四肢无力,腰膝酸冷较前好转,夜寐可,但小便量多,舌淡有齿痕,苔薄腻,脉弱。上方黄芪加量80g,加蔻仁6g,加乌药10g,益智仁10g。30剂,水煎服。改泼尼松30mg/d,顿服。四诊:患者四肢无力较前好转,仍有波动,四肢肌力约4+级,小便较前好转,大便正常。原方改黄芪100g,30剂。溴吡斯的明减量为60mg,1次/d,泼尼松为25mg/d。此后患者继续口服中药,溴吡斯的明与泼尼松交替递减。目前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已消失,泼尼松已停用,溴吡斯的明,15mg/次,1次/d。

按:患者久病及肾,伤及肾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肢肌肉,导致四肢无力。同时兼有肾阳不足的一系列表现。本病治以温补肾阳,升阳举陷。以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为主方。阿胶补肺养血,熟地黄补肾阴,养精填髓,仙灵脾、杜仲温补肾阳。患者长期口服泼尼松,易感染,咳嗽痰多,予加用蜂房、漏芦等祛湿。全方补气为主,配以补肾益精之品,诸药散布四肢百骸,使得肌肉得以濡养,疾病渐愈。

助化疗后,慢性RE症状显著。患者自诉1d内大便无数次,不堪其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考虑其病为直肠癌肿,本在脾虚,结合舌淡红苔少,脉弦细,兼有泻痢日久耗伤气阴。故以大量益气健脾利湿药为伍,同时黄精、百合等益气养阴,扶助正气。《本经》言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名医别录》:“薤白可除寒热,去水气,温中……下重者气滞也,可四逆散加此,以泄气滞。”《本经逢原》:“佛手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故加百合、佛手、薤白行气除滞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并稍佐以黄连清利湿热。考虑其就诊时间为术后1年多,仍处于肿瘤高复发风险的阶段,故加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二诊患者大便次数改善不明显,且肛周糜烂似有加重,综合考虑,前方过多地顾及到疾病本身。结合最近的复查结果提示直肠癌并无明显复发转移表现,而疾病当下处于久痢的厥阴证阶段。即在肝阳虚馁的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因而形成了口渴、怕冷等寒热交错的表现。故前方过多的行气健脾除湿治法一时收效不显。《本经逢原》言黄精“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得配本草》中百合“肠滑者禁用,多服伤脾气,中气寒则下降”,故本方中用了大剂量黄精、百合稍有不妥。考虑患者当下的症状严重,故先解决当下之急。患者有肛门热痛,口渴,舌淡红苔少等热象,又有怕冷的寒证表现,脉弦细属肝,故改投乌梅丸。原方以调寒热,施补泻,急投其标,并兼顾根本,复诊症状有明显改善。四诊患者近日大便次数稍多,但整体状况已有改善,效不更方,故仅加石榴皮、马齿苋、薤白及肉豆蔻行气涩肠对症治疗。五诊诸症明显改善,大便次数也减为4~5次/d,考虑邪气已除,标证不显。患者虽处于无瘤阶段,但仍属于全身正气虚的状态,且经历手术、放疗、化疗,使素体更虚。故回归到疾病本身,以益气健脾为法扶正以固本培元。

4 结 语

随着放射线技术的日益精进,放射治疗成为越来越多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与之相关的RE发病率也逐年攀升[8-9]。吴煜教授认为直肠癌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肾亏,正气不足,标实多为湿、痰、瘀互结。在此基础上加之放射线热毒侵袭,形成了RE。并且主张RE的现代中医临证治疗,不可因循守旧,应注意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不可偏执一方,不可过分拘泥于一症或数症。乌梅丸方含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泻心汤等方之意,寒热并进,攻补兼投,补而不滞,尤其适用于RE慢性期证属厥阴阳虚,内有郁热者。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及挖掘其疗效特征,并观察其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