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回复: 0

土大黄桔梗汤祛瘢痕,去掉肚子上剖腹产的瘢痕

[复制链接]

6342

主题

185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964
发表于 2024-1-13 2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这篇文章,第一反应就是剖腹产的妈妈们有福了!土大黄、桔梗两味药即可平复手术瘢痕,这可以解决多少人的烦恼呢?大家试试,然后不要吝啬发表感想啊!

治瘢痕方,是从一位草医郎中那里得来的。这位草医郎中水平很高,在当地远近闻名,老师提酒给他拜年三次,看到老师的诚意,传给老师一个民间验方。

皮肤创伤及手术后瘢痕:桔梗、土大黄各30克煎水,坚持每日涂擦患部。数十日后,瘢痕就会消退,恢复正常皮肤。
   
有个医药公司送货的人,经常给老师送中药,一次与人打架,脸上被对方抓破,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疤。结了疤后,那皮肤就留下一条突出来的瘢痕,治了一周也没治好,就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就给他开了土大黄和桔梗熬水,平时擦脸部,一周多,那鼓起的瘢疤,原来高于皮肤,居然平下去了。瘢痕虽然平下去,可瘢面还有淡淡的色素,老师又给他配了点黑布膏,由五倍子、蜈蚣调和蜂蜜组成,又用了一周,那些淡淡的色素也吸收了。
   
土大黄和桔梗相配消瘢痕,是什么道理?老师说,医生处判方药,往往跟文人吟诗作赋有相似之处。
   
吟诗作赋靠的是灵感,处判方药更加少不了灵感。好的诗词,可以传后世。好的方药,可以利千秋。

以前有位游走江湖的郎中,他到了一个地方,看到有位妇女为她脸上的瘢痕而担忧不安。郎中看到当地盛产土大黄,就随口说,你回去搞点土大黄和桔梗擦擦,试试看吧。这妇人就按照郎中说的照办了。几个月后,这郎中又重新回到这个地方,看到妇人脸上的瘢痕消退干净了,这妇人很是高兴。这个方子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那方子的机制是什么?

桔梗归肺经,为舟楫(船和桨,一个是动力、一个是可漂浮向上)之药,往外宣通,往上面走。土大黄归大肠,往下走,既能活血化瘀,也能清热解毒。土大黄的泻下作用比大黄还要强,它们对瘢痕都有活化修复作用。皮肤上会有瘢痕,就是因为皮肤表面那些败浊之物,外不能发散于上,内不能沉降于下。这些瘢痕就是一团垃圾,你要把它们代谢走,就要靠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瘢痕在皮肤上留着不去,是因为它不升也不降,经过桔梗一升,土大黄一降,桔梗一透发,土大黄一疏通,那力量就相当大了。这小方里面,原来也蕴含着巨大的升降道理,治疗这个小皮肤病,用的是这个升降道理,治疗大病,还是用这个升降道理。
   
中医不是用药去治病,而是用理法。什么理法?《黄帝内经》说: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桔梗就代表着清阳之气,往腠理往四肢往上面外面散。这土大黄就代表着将浊阴之气往五脏往六腑下面排。

皮肤上会有瘢痕,就是因为皮肤表面那些败浊之物,外不能发散于上,内不能沉降于下。老师说,这些瘢痕就是一团垃圾,你要把它们代谢走,就要靠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瘢痕在皮肤上留着不去,是因为它不升也不降,经过桔梗一升,土大黄一降,桔梗一透发,土大黄一疏通,那力量就相当大了。
   
这小方里面,原来也蕴含着巨大的升降道理,治疗这个小皮肤病,用的是这个升降道理,治疗大病,还是用这个升降道理。
   
《医学求是》说:“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可见,调理气机的升降运动,不仅能治疗一般常见疾病,而且对那些疑难杂病,往往也能从大处入手,从高处着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何伤科骨折后,首先用的是麻黄、荆芥、防风这些祛除皮肤表邪的药,要么就是用大黄、红藤这些通导大肠积滞的药。很少直接就用补精髓、接骨的药,这叫见骨不治骨,那些有经验的骨科医生都知道这么用,为什么呢?
老师说,道理也在这个升降里面,那些伤科的疾病,很多碰到天气变化,那伤损的地方就会痒,甚至会痛。这是因为恢复过程中,还有风邪在里面,没有祛除出来。这时,用热灯烤,或者用拍打,可以帮助解决。
   
可如果能在治疗的时候,首先就想到用一些祛风的药,把风邪排出去,不要郁在里面,那就非常有利于恢复了。你看荆芥,它就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它能够把气血提到肌肤表面,抗邪于外,使邪气不得进来。同时也能够把已经进来的邪气透发出去。可见,伤科刚开始用风药,是取其升阳透邪之功,如果不把这些邪气透发出来,以后就会留下后遗症,或痒或痛,或麻或痹。
   
而用大黄、红藤这些呢?除了它们本身活血的作用,更重要还在于它们能够降浊,推陈出新,把败浊之血从大肠通导而出。而复元活血汤中用到大黄就是取这个降浊推陈出新的象,身体跌打后留下的淤积要往下降,往下顺。表皮的风邪要往外透。一透发升散,一降浊下泄,就是在恢复身体升降的功能。

升降功能一恢复,那些有经验的骨科医生,就会掌握好时机,再对病人进行调补。可见治疗伤科也一样,不能见伤治伤,要先调其升降。诚如《黄帝内经》上说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收藏” 没有升降,身体那些气血津液也补不进去,升发不起来。

土大黄,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贵州、江苏、福建、湖南等地。根和叶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功效。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10月采叶,随用随采。

金不换在中药领域的学名叫做土大黄,为蓼科酸模属植物钝叶酸模的根,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成熟植株高约1米,它的根茎是黄色的粗壮块根,茎部与叶片同为绿色,叶片形状似牛舌,厚重而弯曲,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牛舌草。

形如其名,它的上半部分十分不起眼,就如一般的野菜,晃眼间就会忽略,下半部分埋在土里的根系才是这个草药的主要药性所在,土大黄的根系呈土黄色,被人戏称是含有黄金,这也是它的学名土大黄这个称呼的由来。

土大黄对湿润的环境很是青睐,耐寒也耐干旱,生存能力极强,而且对于土质也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河北、山东等地。

土大黄作为草药,有着固定的挖采时节,一般在每年的9-10月是它最为成熟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把土大黄连根采挖,虽然根系更为重要,但其实全草和根部一样都能够入药使用,味酸、性寒,能够凉血、止血、清热通便、利尿、杀虫等,对于吐血、便血、目赤等都有一定的效用。
所以人们在采摘后不会丢弃它的任何部位,会整株一起采下炮制,故最初被记载下来的也是它的全部植株的特性。

土大黄之名最早见于宋代药物学家苏颂主持编撰的《图经本草》中:”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治疗疥瘙,甚效,出生苗叶如羊蹄……亦称为土大黄。”其中记载了在最初,土大黄名叫羊蹄大黄,是因为它的幼苗形状似羊蹄,除此之外,还和它的“近亲”大黄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二者同属蓼科,血缘关系的原因,无论性状、化学成分,以及功效都有相似的地方。大黄自古就是中医学上大名鼎鼎的“将军”,常有外号“马蹄儿”、“驴蹄儿”。而土大黄虽然名气不及大黄,但因为名字、形状相近,所以宋代的草药学家们便赐予它“羊蹄大黄”的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