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7|回复: 11

土 茯 苓(《本草纲目》)

[复制链接]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发表于 2024-1-31 16: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块茎。主产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原植物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林缘或山坡阴处。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均宜生长。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临床用名土茯苓。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皱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骨利,故诸证多愈。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而愈。服轻粉而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惟忌茶、肉、法面,房劳。盖秘方也。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乘雅》:土茯苓者,九土之精气所钟也。一名禹,续平水土,有如神禹;言余粮者,食之当谷不饥耳。味甘淡,气平和,性无毒。故主调中止泄,黄中通理之为用乎。若健行不睡,强筋骨,治拘挛,利关节,此阴以阳为用,应地无疆,自强不息矣。若疮痈肿,侵淫筋骨,以耽淫人,火炽水涸,水位之下,藉土承之,承则化,化则肾火归,而肾水溢矣。

《景岳全书》:一名仙遗粮。味甘淡,性平。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分水道,止泻痢,治拘挛骨痛,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尤解杨梅疮毒,及轻粉留毒、溃烂疼痛诸证。凡治此者,须忌茶、酒、牛、羊、鸡鹅,及一应发风动气等物。

《本草备要》:通,祛湿热,补脾胃。

甘淡而平。阳明主药,胃、大肠。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杨梅疮,古方不载。明正德间起于岭表,其证多属阳明、厥阴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劫剂,其性燥烈,入阳明劫去痰涎,从口齿出,疮即干愈。然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养,变为拘挛痈漏,竞致废痼。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争,名搜风解毒汤。瘰疬疮肿。湿郁而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经云:湿气害人,皮肉筋脉是也。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甚妙。忌茶。

《本经逢原》:土茯苓古名山牛,入胃与肝肾,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时珍云:杨梅疮起于岭南,风土炎热,岚瘴熏蒸,挟淫秽湿热之邪,发为此疮。今则遍行海宇,类有数种,治之则一,属厥阴、阳明。如兼少阴、太阳、阳明,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头角。盖相火寄在厥阴,肌肉属于阳明,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结毒,遂成痼疾。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忍冬、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次,忌饮茶、烧酒,及牛、羊、鸡、鹅、鱼、肉、麸、面、盐、酱,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痊愈。

《本草求真》:[批]消水除湿,尤解杨梅结毒。

土茯苓专入胃、肝,兼入肾、肠。甘淡气平,功有等于萆,治能除湿消不,去清分浊,然此尤解杨梅疮毒。盖杨梅疮多由岚瘴熏蒸,与淫秽湿热之邪交互而成。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蓄积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证多属阳明胃、厥阴肝,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两角。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拘,发为结痛,遂成痼疾。时珍曰: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骨失其所养,营卫不从,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痼疾。须用此一两,外用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剂。时珍曰:用此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健,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症多愈。又云,此名搜风解毒汤,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忌饮茶、酒、肉、面、盐、醋,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方愈,取其湿热斯除,而浊阴得解矣。

《得配本草》:忌铁器、发物及牛羊鸡鹅鱼肉、烧酒、法面、房劳。

甘、淡,入足阳明、厥阴经气分。理浊分清。去风除湿。专疗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恶疮,即杨梅毒疮。

《本草分经》: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治杨梅疮毒。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现代药理研究】

1. 土茯苓有解毒作用,土茯苓可拮抗汞毒性及祛汞作用,又对棉酚毒也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粗黄酮类。

2. 土茯苓有抗肿瘤作用。

3. 土茯苓有利尿作用。

4. 土茯苓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情况下,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因而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土茯苓有镇痛作用。

6. 土茯苓有β-受体阻滞样作用。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并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在豚鼠左房肌条实验显示,其可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其作用形成与普萘洛尔相似。

7. 土茯苓有保护心肌作用。赤土茯苓甙给小鼠灌胃,可降低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改善心肌超微结构。

8. 土茯苓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9. 土茯苓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影响。土茯苓水提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抑制Pi-Cry Chloride(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趾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作用较强。土茯苓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至的耳壳及蛋清所至的小鼠足趾炎症反应。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
土茯苓配制大黄仙鹤草治肠澼

《玉楸药解》指出:“土茯苓……最养脾胃,甚止泄利。燥土泄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制大黄泻热通便以排毒,泻火消瘀以活血;仙鹤草收敛止血,涩中有行,兼有补虚强壮之效。三药相配,化湿以健脾,通腑以排毒,通中有补,补中无留邪之忧。

杨某,男,51岁,1996年11月7日初诊。主因腹泻血样夹带粘液便13年,加重一周。病初之时每日大便3~5次,近3年反复发作,有时每日9~20次。一周前因食油腻之物腹泻加重。曾经某市级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药物治疗罔效。刻诊:腹泻日6~8次,大便量少,色赤有黏液,肛门坠胀,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腹痛绵绵,面色萎黄,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纳谷不思,舌质淡,苔中根部白厚腻,脉濡弱。证属脾肾阳虚,湿毒内蕴,治宜温补脾肾,化湿解毒,佐以止泻。处方:土茯苓40克,制大黄5克,仙鹤草30克,制附片10克,马齿苋30克,党参20克,怀山药30克,炒莱菔子12克,三七粉3克。上方服14剂后,腹泻大减,便血已少,食欲已增。继上方加减服一月余,大便每日1次,便已无血及黏液,后改用香砂养胃丸,以资巩固。
(魏文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外治小儿皮肤病
作者/胡献国

针对中药味苦难咽,小儿服用困难的特点,笔者10余年来采用中药土茯苓外用治疗小儿皮肤病,疗效甚佳,介绍如下,供同道验证。

1、治疗小儿疖肿:将土茯苓研为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如患儿谷某,男,3岁,颜面多发性疖肿,曾多次口服中西药物及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好转,但停药后不久又复发。此次又发3天,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口臭食差。取本品外涂患处,每日数次,3天后疖肿尽消,未再复发。以后每遇小儿疖肿者,均用此法获愈。

2、治疗小儿暑痱:将土茯苓30克水煎取汁,候温,用干净手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天3~5次,另取适量兑入温水中洗浴,每天1次连续3~5天。如何某,女,5岁,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1周,曾用六神花露水等方法治疗,疗效不显,改用本法治疗5天,诸证消失。

3、治疗婴儿湿疹:将土茯苓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续5天。如王某,男,3月,头面及颈部皮肤潮红,渗液1周,伴瘙痒难耐,便秘尿黄,夜间吵闹不安,求治于余。取本品研末外敷患处,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生长,1周后痂皮脱落而愈。凡遇婴儿湿疹者,笔者用此法皆获良效。

——《民族医药报》,2000年06月16日,第003版。作者/胡献国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治疗黄褐斑
作者/贾天如

黄褐斑为面部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没有简易有效方法,我院采用单味土茯苓煎服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治疗方法:土茯苓10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二日一剂,服五剂为一疗程。

一般治疗可用一至三个疗程。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日晒。

——《山西中医》,1987年06期。作者/贾天如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治疗梅毒
作者/佚名

处方:土茯苓二斤,银花一斤,甘草八两,毕介八两(小编注:此药考虑为萆薢),泽泻八两,当归四两,白芷四两,黄柏四两,五加皮四两

制法:以上各药切碎,加水熬膏六斤。

服法:成人每次服五钱至一两半,一日三次,连服24日为一剂,晚期患者服一剂半至二剂即可。

疗效:我省金寨县用此方治疗33例,有25例体征完全消失,4例明显进步。

——《中级医刊》,1959年03期。作者/佚名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治疣效果好
作者/唐秀萍

土茯苓属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块茎,功能清热解毒除湿,笔者曾用其单味煎剂内服,治疣数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例1:陈xx,男,待业青年。自诉右手背部长有黄豆大的赘生物2个,中间有凹,质硬粗糙,呈灰褐色,曾用鸦胆子外敷,用化学药物烧灼等方法均未消除,反而在其周围又长出一些赘生物,微痒,诊为“寻常疣”,治以土茯苓500g,每日100g煎汤代茶频服,连续用药1000g后,全部“疣赘”自行脱落,除原来经药物灼烧损伤的部分残留痕迹外,均如正常皮肤。

例2:刘x,男,4岁。其母代诉患儿于半年前右耳前及颧部有绿豆大赘生物十余个,因生于面部没敢轻易外治用药,近1周来逐日增多,簇集成群。诊为“扁平疣”,试投土茯苓300g,每日50g煎服代茶饮,加白糖少许,服用2个月以后,患儿母亲欣然告知笔者,疣疾全除,衷心感谢不已。

药土茯苓内服,经济方便,疗效尤佳。究其原理其解毒作用是否能直接杀灭人类乳头瘤病毒,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外治方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味甘、淡,性平,除具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外,笔者认为亦有止痒痛之功,以本品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颇佳。
汗疱疹:土茯苓6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至皮疹消退。

急性湿疹:据皮损大小,取土茯苓、白鲜皮,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日2~3次。若丘疱疹破溃渗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凉湿敷,待渗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炉甘石细粉撒扑,清湿热止痒效佳。

足癣:土茯苓60克,金银花30克,穿心莲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湿疹样皮炎:视皮损大小,取土茯苓、黄连、薏苡仁适量,水煎待凉后湿敷,至渗出停止后,取土茯苓粉撒于患处。

带状疱疹:土茯苓30克,炉甘石粉15克,青黛粉5克,入蒸馏水200亳升中摇匀,涂搽患处,每日数次。

肛周湿疹:土茯苓5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熏洗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临床新用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等作用。经临床实践,土茯苓还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土茯苓100克,水煎后滤出汤液300毫升左右,早晚分服,每日1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土茯苓60克,猪蹄甲30克(洗净、晒干)。加水600毫升,米醋2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慢煮60分钟。每日1剂,分早晚内服,30剂为1疗程。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土茯苓40克,小蓟40克,大蒜30克,水煎熏洗坐浴。3~5天为1个疗程。 

血栓性浅静脉炎 以土茯苓20~30克,水煎每日1剂顿服。同时急性期红肿甚者以五味消毒饮合二妙丸加减;疼痛甚者加炙乳香、没药。临睡前用土茯苓50~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200毫升。纱布浸湿热敷患处30分钟。 

婴儿湿疹 土茯苓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用5天。 

偏头痛 土茯苓120克,水煎服,每次发作均1剂止痛。 

小儿慢性胃炎 土茯苓、乌贼骨两药以41的比例混合,研成细末内服。每次2~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土茯苓20克,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儿两足涌泉穴,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1~3次即效。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配防风白芷治乙肝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2)

土茯苓甘缓淡渗,性平偏凉,清热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李某,女,34岁,1998年3月21日初诊。患者于1983年患乙型病毒肝炎,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但两对半仍为大三阳。刻诊:近来神疲乏力,胃纳尚可,大便略干,夜寐不佳,苔薄白,脉细略弦。证属肝脾两虚,湿毒内恋。治宜健脾调肝,化湿解毒。处方:柴胡10克,焦白术12克,云茯苓12克,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土茯苓30克,防风12克,白芷10克,败酱草20克,炒麦芽30克。上方加减共服6月余,HBeAg转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诸症消失。 (魏文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7866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茯苓配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治痤疮
姜良铎用土茯苓经验(5)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杨梅毒疮。生苡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上清肺中之热,祛痰排脓以清肃肺气;下利阳明之湿,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善清阳明经之毒邪,利湿排毒。

王某,男,26岁,2001年4月23日初诊。面部痤疮已7年,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迭用中西药口服或外用,无明显疗效。刻诊:颜面可见散在油脂样丘疹,大小不等,有脓点,大的红肿疼痛,挤则溢出脓性分泌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属阳明湿热,上壅头面。治宜清阳明湿热,解毒消肿。处方:土茯苓40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15克,黄连12克,生地30克,升麻10克,粉丹皮10克,赤芍15克,蒲公英50克。上方加减共服21剂,痤疮已愈。嘱其多食清淡食物、水果;忌食油腻、鱼虾、各种肉食。1年后随访未复发。(全文完) (魏文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