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3

仙鹤草治病神奇的妙方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31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鹤草原名龙芽草,因在夏天开黄色小花,故又称金顶龙芽,俗称脱力草、石打穿、泻痢草等,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温暖地区都有出产,以全草入药,性平,味苦、涩,归肺、肝、脾三经,功效较多,临床运用较广,若能灵活掌握,多收满意疗效。

(一)血证

仙鹤草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之功,其所含仙鹤草素能缩短凝血时间,使血小板计数增加,为止血之圣药,无论寒热虚实皆可运用。如肺结核咯血,石教授每以本品30—50g,加水一大碗,浓煎频服,出血立止。青少年鼻衄,则常以本品30g、 玄参10g、茯苓10g、山药10g、白茅根15g、藕节15g、生地15g、牛膝10g、地骨皮15g、天花粉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屡收佳效。消化道大出血,常以本品30g配伍归脾汤,疗效独特。曾治一消化性溃疡所致大出血者,共输血约3000ml,用洛赛克、立止血、垂体后叶素、云南白药等治疗,未见效,加上方1剂后出血停止,转危为安。血尿则常以本品30g,结合辨证汤药,取效较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以本品30g,伍以生地、玄参、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三七、连翘、紫河车等,随证加减,常可根治。

(二)痢疾、肠炎

《滇南本草》云其治“赤白血痢”,吾师石恩骏教授恒以本品30g配伍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等治疗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均疗效较好。一般认为本品有收涩之性,治疗慢性泻痢者为宜,其实不然,因其本身有解毒消肿之功,急性者用之,亦无闭门留寇之弊,可放心使用。

[病案举例]   

陈某某,男,18岁,学生。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2日,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滑数。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此湿热痢,当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白芍15g,黄连5g,黄芩9g,金银花15g,生大黄9g,木香6g(后下),枳壳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进3剂,诸症显减,继服2剂即愈。

(三)各种类型心脏病

《现代实用中药》谓仙鹤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施金墨对药》一书亦有“仙鹤草伍阿胶,善治各种心脏病变”的经验记载,认为阿胶以补血养心为主,仙鹤草以强心、调整心律为要,凡心脏病变有心阴不足见症者用之最宜。笔者试将其运用于临床,亦取得可喜之疗效。

[病案举例]   

金某,男,35岁,机关干部。发病6载余,多在劳累及情绪紧张时出现阵发性心悸,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用异博定及参松养心胶囊等治疗,均不能根治。某省城大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故特邀余用中医治疗,以冀转机,目前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口干,盗汗,睡眠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数而促。此系心阴不足之证,当养阴益气,宁心安神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阿胶12g(烊化),人参10g(另煎兑入),麦冬 15g,五味子10g,玉竹15g,柏子仁15g,丹参15g,苦参15g,茯神30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3剂,心悸,胸闷,气短,口干减轻,盗汗、睡眠如前。继以上方加浮小麦30g,夜交藤30g,5剂后,上症基本消失。为求彻底治愈,遂予柏子养心丸、苦参碱片作善后巩固,经随访已痊愈。

(四)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系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养失和所致,一般认为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为阴虚,然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机,因仙鹤草有良好的收敛固涩作用,故自汗、盗汗均可运用。一般病例仅以本品30-50g,大枣10-20枚煎服即可治愈。顽固病例,当结合辨证方药为妥。如阴虚者伍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加减;气虚者伍补中益气汤加减;营卫不和者伍桂技汤加减;邪热郁蒸者伍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病案举例]   

陈某某,女,38岁,护士。盗汗10年,中西医屡治乏效 ,求余诊治。刻治:夜寐盗汗,醒时如浴,五心烦热,口渴,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阴虚  旺证也,当滋阴降火,敛汗固表为治,予仙鹤草伍当归六黄汤加减。

处方为:仙鹤草30g,大枣10枚,当归12g,生熟地各12g,黄连3g,黄芩10g,黄柏10g,黄芪18g,煅龙牡各30g(先煎),浮小麦30g,麻黄根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盗汗减少,继服4剂而愈。

(五)久咳

吾地民间习用本品30-50g水煎服,治疗久咳不已,取得较好效果,一般认为与本品具补虚收涩之功有关。盖气虚正亏,正不胜邪,余邪不清,则久咳不已;而久咳不已则又耗气伤正,肺脾气虚,津液凝聚,痰湿内生,肺失宣肃,导致咳嗽更重。仙鹤草补虚有“赛人参”之誉,兼有收涩之力,扶正而祛邪,收涩而镇咳,用治上证,颇为合拍,则久咳当愈。

(六)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临床多以补肾强腰、祛邪活血为治。考仙鹤草一药,本身有良好的补虚强壮作用,且《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百草镜》谓其能“下气活血”。《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可疗“闪挫”。《植物名实图考》云其“治风痰腰痛”。现代药理学亦研究证实,本品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故时医用治腰痛,每有选用本品者。

[病案举例]   

任某某,男,52岁,教师。反复腰痛2年余,近因劳累过度而腰痛发作加剧,不能俯仰转侧,右下肢麻木,脉沉细,舌红苔黄腻。CT示:腰椎间盘脱出症。此肾虚督损,经络瘀滞之证,当补肾壮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熟地20g,桂枝10g,赤白芍各12g,骨碎补15g,当归12g,元胡30g,细辛6g,地龙12g,牛膝12g,制马钱子0.6g(分冲),制川草药各8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6剂,诸症大减,继服10剂,其病若失。嘱其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随访2年,未见复发。

(七)流行性腮腺炎

该病即中医之“痄腮”,属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学龄儿童较易感染,四季均可发病,然以冬春两季为多见。该病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胀为其临床特征,一般认为风邪外乘,湿热内蕴,毒壅少阳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多以清肝利胆,祛风解毒,软坚消肿为法。仙鹤草一药,《本草求原》云其能“消肿”。《湖南药物志》谓其可“祛风散寒,解热,祛湿”。临证时笔者每以仙鹤草入药,伍以龙胆草、黄芩、大青叶、蒲公英、柴胡、僵蚕、蝉衣、夏枯草、甘草、随证加减,常1-2剂收显效。此外,鲜仙鹤草捣烂配陈醋少许外敷患处,则疗效更著。

[病案举例]   

黄某某,男,8岁,学生。高热,两腮肿痛3天,咀嚼困难,神昏嗜睡,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痄腮,为风邪外乘,湿热内蕴,毒壅少阳所致,宜清利肝胆,祛风解毒,软坚消肿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龙胆草9g,黄芩9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柴胡6g,僵蚕9g,蝉衣6g,夏枯草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鲜仙鹤草捣烂配陈醋少许外敷患处,24小时换药1次,上方治疗3日,患儿症除病瘥。

(八)月经不调

《滇南本草》称其“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吾师石恩骏教授每以本品30g炒炭,配伍藕节15g,乌贼骨30g,治疗经间期出血、崩漏;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不定期则需结合中医辨证为妥。此外,对老妇行经,配伍旱莲草30g,女贞子15g,煅龙牡各30g(先煎),鹿衔草15g,大枣10枚等治疗,亦有佳效。对带下病,无论赤带、白带,均可选用。

(九)巨幼细胞贫血

该病系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为临床特征。现代医学除重视消除或纠正致病原因外,主要治疗方法是补充足够所缺乏的维生素--叶酸或B12。中医将其归为“虚劳”范畴,系脾肾两亏,精血不足所致,治疗以补肾填髓,健脾养血为主。仙鹤草一药,具补虚强壮作用,《文堂集验方》即有“龙芽草六钱,红枣五枚,水煎服”治虚损的记载,吾师石恩骏教授临证时每以本品入药,伍以人参、黄芪、紫河车、白术、鹿角胶、鸡血藤、连翘、熟地、附片等品,治验较多。

[病案举例]  

罗某某,男,53岁,农民。2年前在省城某大医院确诊为“重度巨幼细胞贫血”,经补充维生素、多次输血等治疗,均不能治愈,求治于余。刻诊: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促,头晕耳鸣,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细缓,此为虚劳证,乃脾肾两亏、精血不足所致,宜补肾填精,健脾养血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人参10g(另煎兑入), 炙黄芪30g,紫河车9g,白术15g,砂仁5g(后下),鹿角胶12g(烊化),鸡血藤25g,山药30g,制首乌15g,制附片5g,连翘15g,熟地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10剂,诸症明显好转。为求彻底治愈,即改为丸剂缓投。

丸方为:仙鹤草150g,人参150g,黄芪150g,紫河车150g,白术150g,砂仁80g,鹿角胶150g,鸡血藤150g,山药300g,制首乌150g,三七150g,当归150g,升麻80g,陈皮80g,麦冬150g,五味子 150g,甘草80g,制附片150g,连翘150g,共研末,炼蜜为丸,1日3次,每次服9g,服药3个月后,诸症悉除。嘱继服丸方3个月后即可停药,后经多次随访,已彻底康复。

(十)癌肿

“癌”之名称,始见于宋代《卫济宝书》,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邪毒,七情郁结,饮食起居失常,致脏腑气血失调或痰湿瘀毒等积聚而成,临床一般以清热解毒,培正固本,活血化瘀等综合疗法为治,亦有取效者。仙鹤草一药,有强壮补虚,清热解毒之功,已为患者共知,此外,尚具活血之力,如《百草镜》云其可“下气活血”,此一药之效,能囊括抗癌诸法于其中者,确不可多见矣!故时医治癌肿每有选用本品者。同时,现代医学亦研究证实,仙鹤草提取液对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日本《汉方研究》亦认为:传统的化疗药既杀伤癌细胞也杀伤正常细胞,而仙鹤草既可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属一种罕见的抗癌中药。由此可见,仙鹤草的抗癌作用中西药理均甚相吻合,值得进一步发掘。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胃癌 仙鹤草60克,龙葵、白英各48克,半枝莲、蛇莓、石见穿各24克 水煎服,日1剂。宜于胃癌之伴有黑便、贫血、消瘦、疲乏等症状者。继续服用能使肿块消散。
食管癌 仙鹤草30克,代赭石、急性子、蜣螂各21克,旋复花、姜竹菇、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沉香曲、石斛各12克,木香丁香、厚朴、当归、豆蔻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改善,饭量增加,体力恢复。
肝癌 仙鹤草、生地黄、石燕、半枝莲、瓦楞子各30克,漏芦、薏米各15克,当归、丹参、八月札各9克,白芍、陈皮各6克 水煎3次分服。结合放射治疗,能改善体力,缩小肿块。宜于早、中期。
宫体腺癌 仙鹤草30克,益母草、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牡丹皮、香附、陈皮各9克,茴香6克,艾叶3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流血、白带减少,疼痛消除,阴疲乏涂片检查癌细胞阴性。可结合放射治疗。
乳腺癌 仙鹤草30克,蒲公英、泽泻各15克,海灌、海带、半夏、当归、川芎、白芍、独活、青皮、象贝、红花、蛤粉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 水煎服,日1剂。宜于早期者,可获痊愈。
白血病 仙鹤草、鹿衔草各30克,凤尾草、紫珠各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代茶饮。另用:生黄芪、紫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党参、凤尾草各12克,山豆根、茜草各9克,当归、射干、生甘草各 6克,生马钱子1克,水煎并冲服牛黄粉0.6克。宜于急性各型,可获缓解。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血热咯血 鲜仙鹤草30克,鲜旱莲草12克,侧柏叶9克 水煎服。
咳唾脓血 仙鹤草、苇茎各30克,鱼腥草、茜草各15克,薏苡仁、冬瓜仁各12克,桃仁9克 水煎服。
湿热便血 仙鹤草、地榆各15克,黄芩、山栀、槐花各9克,黄连3克 水煎2次分服。
泻痢有血 仙鹤草30克 水煎,加红糖30克调服。
崩漏下血 仙鹤草30克,蒲黄(炒)9克 水煎服。
气虚衄血 仙鹤草、黄芪、土党参各30克,桂元肉、大枣各15克 水煎服。

(3)养伤退肿,用于损伤肿痛:

疔疮肿痛 仙鹤草适量 水煎,熬膏,涂疮肿处,日1次。
乳痈初肿 仙鹤草30克 酒、水各半煎服。
内外痔肿 仙鹤草适量 熬膏,调密外涂,同时内服。早、晚各1食匙。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9: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效神奇的仙鹤草(治糖尿病、肿瘤、汗症、肾炎、前列...

仙鹤草原名龙芽草,因在夏天开黄色小花,故又称金顶龙芽,俗称脱力草、石打穿、泻痢草等,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温暖地区都有出产,以全草入药,性平,味苦、涩,归肺、肝、脾三经,功效较多,临床运用较广,若能灵活掌握,多收满意疗效。

(一)血证

仙鹤草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之功,其所含仙鹤草素能缩短凝血时间,使血小板计数增加,为止血之圣药,无论寒热虚实皆可运用。如肺结核咯血,石教授每以本品30—50g,加水一大碗,浓煎频服,出血立止。青少年鼻衄,则常以本品30g、 玄参10g、茯苓10g、山药10g、白茅根15g、藕节15g、生地15g、牛膝10g、地骨皮15g、天花粉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屡收佳效。消化道大出血,常以本品30g配伍归脾汤,疗效独特。曾治一消化性溃疡所致大出血者,共输血约3000ml,用洛赛克、立止血、垂体后叶素、云南白药等治疗,未见效,加上方1剂后出血停止,转危为安。血尿则常以本品30g,结合辨证汤药,取效较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以本品30g,伍以生地、玄参、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三七、连翘、紫河车等,随证加减,常可根治。

(二)痢疾、肠炎

《滇南本草》云其治“赤白血痢”,吾师石恩骏教授恒以本品30g配伍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等治疗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均疗效较好。一般认为本品有收涩之性,治疗慢性泻痢者为宜,其实不然,因其本身有解毒消肿之功,急性者用之,亦无闭门留寇之弊,可放心使用。

[病案举例]   

陈某某,男,18岁,学生。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2日,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滑数。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此湿热痢,当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白芍15g,黄连5g,黄芩9g,金银花15g,生大黄9g,木香6g(后下),枳壳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进3剂,诸症显减,继服2剂即愈。

(三)各种类型心脏病

《现代实用中药》谓仙鹤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施金墨对药》一书亦有“仙鹤草伍阿胶,善治各种心脏病变”的经验记载,认为阿胶以补血养心为主,仙鹤草以强心、调整心律为要,凡心脏病变有心阴不足见症者用之最宜。笔者试将其运用于临床,亦取得可喜之疗效。

[病案举例]   

金某,男,35岁,机关干部。发病6载余,多在劳累及情绪紧张时出现阵发性心悸,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用异博定及参松养心胶囊等治疗,均不能根治。某省城大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故特邀余用中医治疗,以冀转机,目前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口干,盗汗,睡眠欠佳,舌红苔少,脉细数而促。此系心阴不足之证,当养阴益气,宁心安神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阿胶12g(烊化),人参10g(另煎兑入),麦冬 15g,五味子10g,玉竹15g,柏子仁15g,丹参15g,苦参15g,茯神30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3剂,心悸,胸闷,气短,口干减轻,盗汗、睡眠如前。继以上方加浮小麦30g,夜交藤30g,5剂后,上症基本消失。为求彻底治愈,遂予柏子养心丸、苦参碱片作善后巩固,经随访已痊愈。

(四)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系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养失和所致,一般认为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为阴虚,然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机,因仙鹤草有良好的收敛固涩作用,故自汗、盗汗均可运用。一般病例仅以本品30-50g,大枣10-20枚煎服即可治愈。顽固病例,当结合辨证方药为妥。如阴虚者伍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加减;气虚者伍补中益气汤加减;营卫不和者伍桂技汤加减;邪热郁蒸者伍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病案举例]   

陈某某,女,38岁,护士。盗汗10年,中西医屡治乏效 ,求余诊治。刻治:夜寐盗汗,醒时如浴,五心烦热,口渴,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阴虚  旺证也,当滋阴降火,敛汗固表为治,予仙鹤草伍当归六黄汤加减。

处方为:仙鹤草30g,大枣10枚,当归12g,生熟地各12g,黄连3g,黄芩10g,黄柏10g,黄芪18g,煅龙牡各30g(先煎),浮小麦30g,麻黄根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盗汗减少,继服4剂而愈。

(五)久咳

吾地民间习用本品30-50g水煎服,治疗久咳不已,取得较好效果,一般认为与本品具补虚收涩之功有关。盖气虚正亏,正不胜邪,余邪不清,则久咳不已;而久咳不已则又耗气伤正,肺脾气虚,津液凝聚,痰湿内生,肺失宣肃,导致咳嗽更重。仙鹤草补虚有“赛人参”之誉,兼有收涩之力,扶正而祛邪,收涩而镇咳,用治上证,颇为合拍,则久咳当愈。

(六)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临床多以补肾强腰、祛邪活血为治。考仙鹤草一药,本身有良好的补虚强壮作用,且《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百草镜》谓其能“下气活血”。《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可疗“闪挫”。《植物名实图考》云其“治风痰腰痛”。现代药理学亦研究证实,本品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故时医用治腰痛,每有选用本品者。

[病案举例]   

任某某,男,52岁,教师。反复腰痛2年余,近因劳累过度而腰痛发作加剧,不能俯仰转侧,右下肢麻木,脉沉细,舌红苔黄腻。CT示:腰椎间盘脱出症。此肾虚督损,经络瘀滞之证,当补肾壮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熟地20g,桂枝10g,赤白芍各12g,骨碎补15g,当归12g,元胡30g,细辛6g,地龙12g,牛膝12g,制马钱子0.6g(分冲),制川草药各8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6剂,诸症大减,继服10剂,其病若失。嘱其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随访2年,未见复发。

(七)流行性腮腺炎

该病即中医之“痄腮”,属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学龄儿童较易感染,四季均可发病,然以冬春两季为多见。该病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胀为其临床特征,一般认为风邪外乘,湿热内蕴,毒壅少阳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多以清肝利胆,祛风解毒,软坚消肿为法。仙鹤草一药,《本草求原》云其能“消肿”。《湖南药物志》谓其可“祛风散寒,解热,祛湿”。临证时笔者每以仙鹤草入药,伍以龙胆草、黄芩、大青叶、蒲公英、柴胡、僵蚕、蝉衣、夏枯草、甘草、随证加减,常1-2剂收显效。此外,鲜仙鹤草捣烂配陈醋少许外敷患处,则疗效更著。

[病案举例]   

黄某某,男,8岁,学生。高热,两腮肿痛3天,咀嚼困难,神昏嗜睡,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痄腮,为风邪外乘,湿热内蕴,毒壅少阳所致,宜清利肝胆,祛风解毒,软坚消肿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龙胆草9g,黄芩9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柴胡6g,僵蚕9g,蝉衣6g,夏枯草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鲜仙鹤草捣烂配陈醋少许外敷患处,24小时换药1次,上方治疗3日,患儿症除病瘥。

(八)月经不调

《滇南本草》称其“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吾师石恩骏教授每以本品30g炒炭,配伍藕节15g,乌贼骨30g,治疗经间期出血、崩漏;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不定期则需结合中医辨证为妥。此外,对老妇行经,配伍旱莲草30g,女贞子15g,煅龙牡各30g(先煎),鹿衔草15g,大枣10枚等治疗,亦有佳效。对带下病,无论赤带、白带,均可选用。

(九)巨幼细胞贫血

该病系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为临床特征。现代医学除重视消除或纠正致病原因外,主要治疗方法是补充足够所缺乏的维生素--叶酸或B12。中医将其归为“虚劳”范畴,系脾肾两亏,精血不足所致,治疗以补肾填髓,健脾养血为主。仙鹤草一药,具补虚强壮作用,《文堂集验方》即有“龙芽草六钱,红枣五枚,水煎服”治虚损的记载,吾师石恩骏教授临证时每以本品入药,伍以人参、黄芪、紫河车、白术、鹿角胶、鸡血藤、连翘、熟地、附片等品,治验较多。

[病案举例]  

罗某某,男,53岁,农民。2年前在省城某大医院确诊为“重度巨幼细胞贫血”,经补充维生素、多次输血等治疗,均不能治愈,求治于余。刻诊: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促,头晕耳鸣,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细缓,此为虚劳证,乃脾肾两亏、精血不足所致,宜补肾填精,健脾养血为治。

处方为:仙鹤草30g,人参10g(另煎兑入), 炙黄芪30g,紫河车9g,白术15g,砂仁5g(后下),鹿角胶12g(烊化),鸡血藤25g,山药30g,制首乌15g,制附片5g,连翘15g,熟地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进10剂,诸症明显好转。为求彻底治愈,即改为丸剂缓投。

丸方为:仙鹤草150g,人参150g,黄芪150g,紫河车150g,白术150g,砂仁80g,鹿角胶150g,鸡血藤150g,山药300g,制首乌150g,三七150g,当归150g,升麻80g,陈皮80g,麦冬150g,五味子 150g,甘草80g,制附片150g,连翘150g,共研末,炼蜜为丸,1日3次,每次服9g,服药3个月后,诸症悉除。嘱继服丸方3个月后即可停药,后经多次随访,已彻底康复。

(十)癌肿

“癌”之名称,始见于宋代《卫济宝书》,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邪毒,七情郁结,饮食起居失常,致脏腑气血失调或痰湿瘀毒等积聚而成,临床一般以清热解毒,培正固本,活血化瘀等综合疗法为治,亦有取效者。仙鹤草一药,有强壮补虚,清热解毒之功,已为患者共知,此外,尚具活血之力,如《百草镜》云其可“下气活血”,此一药之效,能囊括抗癌诸法于其中者,确不可多见矣!故时医治癌肿每有选用本品者。同时,现代医学亦研究证实,仙鹤草提取液对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日本《汉方研究》亦认为:传统的化疗药既杀伤癌细胞也杀伤正常细胞,而仙鹤草既可杀伤癌细胞,又有利于正常细胞,实属一种罕见的抗癌中药。由此可见,仙鹤草的抗癌作用中西药理均甚相吻合,值得进一步发掘。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胃癌 仙鹤草60克,龙葵、白英各48克,半枝莲、蛇莓、石见穿各24克 水煎服,日1剂。宜于胃癌之伴有黑便、贫血、消瘦、疲乏等症状者。继续服用能使肿块消散。
食管癌 仙鹤草30克,代赭石、急性子、蜣螂各21克,旋复花、姜竹菇、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沉香曲、石斛各12克,木香丁香、厚朴、当归、豆蔻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改善,饭量增加,体力恢复。
肝癌 仙鹤草、生地黄、石燕、半枝莲、瓦楞子各30克,漏芦、薏米各15克,当归、丹参、八月札各9克,白芍、陈皮各6克 水煎3次分服。结合放射治疗,能改善体力,缩小肿块。宜于早、中期。
宫体腺癌 仙鹤草30克,益母草、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牡丹皮、香附、陈皮各9克,茴香6克,艾叶3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流血、白带减少,疼痛消除,阴疲乏涂片检查癌细胞阴性。可结合放射治疗。
乳腺癌 仙鹤草30克,蒲公英、泽泻各15克,海灌、海带、半夏、当归、川芎、白芍、独活、青皮、象贝、红花、蛤粉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 水煎服,日1剂。宜于早期者,可获痊愈。
白血病 仙鹤草、鹿衔草各30克,凤尾草、紫珠各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代茶饮。另用:生黄芪、紫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党参、凤尾草各12克,山豆根、茜草各9克,当归、射干、生甘草各 6克,生马钱子1克,水煎并冲服牛黄粉0.6克。宜于急性各型,可获缓解。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血热咯血 鲜仙鹤草30克,鲜旱莲草12克,侧柏叶9克 水煎服。
咳唾脓血 仙鹤草、苇茎各30克,鱼腥草、茜草各15克,薏苡仁、冬瓜仁各12克,桃仁9克 水煎服。
湿热便血 仙鹤草、地榆各15克,黄芩、山栀、槐花各9克,黄连3克 水煎2次分服。
泻痢有血 仙鹤草30克 水煎,加红糖30克调服。
崩漏下血 仙鹤草30克,蒲黄(炒)9克 水煎服。
气虚衄血 仙鹤草、黄芪、土党参各30克,桂元肉、大枣各15克 水煎服。

(3)养伤退肿,用于损伤肿痛:

疔疮肿痛 仙鹤草适量 水煎,熬膏,涂疮肿处,日1次。
乳痈初肿 仙鹤草30克 酒、水各半煎服。
内外痔肿 仙鹤草适量 熬膏,调密外涂,同时内服。早、晚各1食匙。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9: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仙鹤草功效的拓展运用

一 治疗盗汗

1 转载于郭辉雄《中医杂志》

余临床用仙鹤草治疗盗汗颇收良效。如曾某,男,35岁。盗汗半个月,经用当归六黄汤、大补阴丸治疗无效。自诉睡觉则汗出,醒则觉汗湿衣襟,旋即汗止,深为所苦,伴咽干、心烦,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疏方:仙鹤草30 白芍15 甘草6 生地12 麦冬12 柏子仁15 茯苓10 大枣3枚,服用3剂后盗汗减少,再3剂而愈。

从此后,常以仙鹤草为主治疗盗汗,用量在30到50克。阴虚加生地、麦冬、当归、白芍、山茱萸、五味子、二至丸等;兼火旺加黄柏、知母、地骨皮、玄参等;气虚加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湿热者加茵陈、黄连、黄芩、栀子等;若症候不明显可只用仙鹤草30克,大枣10枚煎水频服。

2 组成:仙鹤草30 大枣20枚

主治:体虚之自汗、盗汗。

疗效:上海名医丁福保先生用上方治疗多例盗汗都有良效。安阳关思友验证上方治疗20多例虚证汗出屡用屡验。如赵某,63岁。黎明汗流夹背20余日,服用当归六黄汤不效,改玉屏风散也不效,细察形体消瘦,气短,畏寒,咽干,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辨证为阴阳两虚,投上方3剂汗止身爽。

二 心律失常

转载于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王庆军《中医杂志》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归心、肝、肺经,本品收涩作用较强,止血效果较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在辨证基础上加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疗效显著。

案例:李某,女,52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伴眩晕,耳鸣2年余,于2002年2月3日就诊。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经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患者体胖,舌淡红、苔薄腻,脉弦。处方:蒸何首乌20g,女贞子15g,川芎12g,清半夏129,夏枯草12g,泽泻15g,蝉蜕20g,丹参30g,土茯苓45g,生甘草5g,白蒺藜15g,仙鹤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5天后病情稳定,后在原方上加减治疗,随访1年未见发作。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河北省武安市中医院(056300) 白正学《中医杂志》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补虚。《滇南本草》称其可治“腰痛”,《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能疗“闪挫”。笔者在临床重用仙鹤草45~60g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例,疗效较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任某某,男,35岁,司机,2003年10月22日初诊。腰痛1年余,每遇劳累则加重。1月前于弯腰时突发剧烈腰痛,并向左下肢后侧放射,不能挺腰和活动,咳嗽、喷嚏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曾在某医院做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经休息及理疗,效果不佳,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涩。处方:仙鹤草50g,怀牛膝15g,生地黄8g,熟地黄8g,泽泻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O剂后,腰痛明显减轻,继续服药15剂,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等范畴。其发病,“虚”为本,“瘀”为标。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有补虚、强壮的作用,可用治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仙鹤草不但长于止血,而且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百草镜》云:“下气活血,颸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

实,仙鹤草有抗炎、镇痛作用。由于药证相投,故疗效满意。

四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金维(《千家妙方》)

王某,女,32岁.1975年3月12日入院,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紫癜一月,近日加重。查见急性面容,发育正常,神志清醒,pt:3.2万/立方毫米,治疗数月而病情反复,效果不满意。又经犀角地黄汤治疗10多日无效。6月16日改用“羊鹤合剂”治疗,7剂后鼻衄、齿衄均止,唯夜寐差,原方加减服用4剂,药后已无新出血点出现,病情稳定,于7月23日pt上升到21.8万,7月26日出院。

朱某,男,16岁。患血小板减少症2.8万,全身紫斑,下肢尤多,经过西药治疗一周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有新出血点出现,胃纳可,大便干,苔白粘,舌淡红,脉弦细数,辨证为热毒入血,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羊鹤合剂”加减:

羊蹄根30 仙鹤草30 岩柏30 水牛角30(先煎)旱莲草15 生地15

4剂后舌面出血止,再5剂四肢出血点减少pt:7.5万,服用20剂后病情稳定,出院后用羊蹄根30 水牛角30 大枣15枚每天一剂,一月后血小板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附“羊鹤合剂”:

羊蹄根30 仙鹤草30 岩柏30 连翘15 红枣15枚 夜交藤30 合欢皮15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仙鹤草

作者/张志远

仙鹤草又名龙芽、脱力草,苦涩收敛,固肠止血,有益气之功。

一、善医肠道疾患

临床验证,首则善医肠道疾患,断续性腹泻,如慢性、溃疡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里急后重,排脓血便。

投20~60g,水煎分3次用,便见其功。同黄连、白头翁、马齿苋、秦皮、穿心莲、金银花、木槿花配伍,吃大蒜、喝绿茶,收效显著。

二、治心律不齐

次则治心律不齐,脉搏间歇。

和人参、炙甘草、生地、苦参、桂枝、麦冬、冬虫夏草组方,亦有理想作用。

【病例】

1967年于莱芜县遇一40岁女子,心动悸,脉结代,时发时止,共历五年。授以《伤寒论》炙甘草汤20剂,病况不减,乃在方内加仙鹤草30g,又吃了25剂,而后据家属云,已愈,未再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