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1

麻黄何以破坚积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30 2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制“阳和汤”一方,大倡其用,才逐渐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本方温阳散寒,补血通滞,治疗一切阴疽、流注、贴骨疽、鹤膝风等证。后世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取本方麻黄配熟地之意,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等证,疗效颇彰。方中麻黄一物,一方面能开发腠理,发越阳气,宣散肌表血络寒凝郁结,一方面能消积化瘀,深入癥积,破阴祛疽。实乃治疗癥瘕积聚之良药。

《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于血相抟,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此言积之所生,但已包括癥瘕积聚形成之理。癥瘕积聚的形成大多因为感受外邪,循毫毛而入腠理血络,凝滞津液,壅遏血液,而致“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血液瘀结,留而不散,津血合并凝聚,遂致“积皆成矣”。然究其发病之脏腑,当以肺为主。《灵枢·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潮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一旦风寒之邪外侵肌表毛腠,肺气 郁,宣发肃降功能失职,无以潮动百脉之血,百脉应当包括经脉合络脉。经脉络脉之血无气以动,迟滞不行,加上寒邪凝泣,遂成寒瘀阻遏之势,壅于在表之皮毛血络或滞于四脏血络,日久而成癥积瘕聚。

《灵枢·百病始生》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灵枢·五变》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癥瘕积聚之发,多有阳气内虚在先,阳气不足,更易感受寒邪。《灵枢·本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寒邪外侵太阳膀胱腠理毛络,内通三焦,下达肾脏,闭阻肾阳上煦之路,耗损肾中真阳。此亦即《伤寒论》中太少两感之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闭肾阳,阳气不能温煦推动一身血络,而致诸络引急,同时肺气潮动诸络气血失职,故而癥坚积聚成矣。

麻黄“破癥坚积聚”功用,针对其形成机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宣肺气;二通血脉;三振肾阳;四散寒凝。麻黄味辛性温,入肺要药,开宣肺气,通达 郁,而使肺气得以舒展,潮动百脉之血,无使壅滞为瘀。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同时籍其轻扬宣肺达表之功,驱散肌表毛腠寒邪,诚如《日华子本草》所言“调血脉,开毛孔皮肤”。《本草崇原》言:“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至阴者,盛水也,阳气者,太阳也。”麻黄能够入肾,宣通肾中寒闭,发散外侵之寒,同时振奋肾阳,通达三焦,开发腠理,且其中空似络,入于络脉,活血通滞,解散寒凝,调畅血脉。如此肺肾阳气得以交通,天地之阳气交感,表里三焦寒凝血瘀散去,血络畅达。麻黄之用,正如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所言:“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以其迅捷之性,温通阳气,气通瘀散,则其病可去”。

麻黄用于“破癥坚积聚”,剂量宜大。临证防其量大发汗耗气伤阴,可以配伍熟地使用,诚如前人所言“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余国俊先生认为麻黄煮沸40分钟以上,即使用至100克,亦不会发汗,何来大汗亡阳之虑,大剂量麻黄经久煎之后,其发汗解表之功荡然无存,而通络活血之力分毫无损。况且仲景《伤寒论》亦有麻黄用至90克,取效甚捷。另外麻黄“破癥坚积聚”,服药时间比较长,但是只需配伍得当,亦无妨碍。田淑霄治疗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属于中医“癥瘕积聚”病证时,即喜用麻黄配伍熟地,长期服药,效佳。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2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
麻黄辛苦温肺膀,发汗水肿平喘良,
        消癥散聚温寒邪,寒痹痰瘀阴疽方,
        疏风通络止痛痒。慎用阴虚鼓汗疮。
注:参见《四百味歌括》口诀:麻黄味辛,解表发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去根节,宜陈久,麻黄根止汗。
麻黄2000年版《药典》别名:麻黄绒 麻黄草 草麻黄 木麻黄  西麻黄 卑相 卑盐 木贼麻黄 川麻黄 中麻黄。
别名: 炙麻黄 净麻黄 龙沙 木麻黄 麻黄草 西麻黄 卑相 卑盐 木贼麻黄 狗骨 川麻黄 赤根 草麻黄 中麻黄。
【性味归经】(指性能、味、归经。下同。)麻黄微苦、辛,温。归肺、膀胱经。重在祛肺中之邪,祛营中之寒。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降肺气上逆壅遏之实证而平喘,为治寒喘及肺气壅遏咳喘的要药。麻黄伍气药助散卫中之寒而得卫分之汗,伍血药助发营中之寒而汗;寒邪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必用麻黄、肉桂方可逐此类之寒,还可加伍附子。麻黄伍温药以助阳而逐阴凝之寒毒;麻黄配寒药以助阴则解炎热之温邪,为伤寒阴疟家之第一要药。
【应用】用量3~10克。麻黄先煎,去沫更宜。蜜麻黄(2~10克)辛、微苦、甘,温。能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伍石膏的比例常为1:3。古方用麻黄6两伍石膏18两治浮肿无汗,麻黄3~4两治咳喘无汗身肿,麻黄2两治脉沉紧无汗浮肿,伍附子,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据考证:古方1两约为现在的15.625克)。
①麻黄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的要药,能发汗解表散寒。用治风寒感冒表实证者,见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身热头痛,脉浮而紧,如麻黄汤。
②用麻黄提壶揭盖,宣肺利水开腠理,为解肺邪良药,故治肺癌,常伍细辛、杏仁。麻黄治风水浮肿初起,兼有畏风恶寒,脉浮者,能宣肺利尿,通腠理,调行水道,定喘利尿,麻黄5g加至50g可大大利尿。
用麻黄治风水水肿,使水从肌肤汗解而消水肿;小便增多而消水肿;使大便泄泻而消水(配伍泻药);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消水肿,此型水肿现代多属急性肾炎病,主要表现是上半身水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而兼有表证者,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甘草汤。即麻黄消肿从4个方面:1)、水从汗解,2)、小便增多,3)、大便水泻,4)、身有微汗,则尿量增加而消肿。
③麻黄能宣肺平喘,是治肺气壅遏咳喘的要药。治胸闷、咳嗽气喘,配伍杏仁(杏仁制约麻黄的刚烈而止咳平喘);若肺热喘咳与生石膏或黄芩、知母合用。有人用30克顿止暴喘。
④取麻黄温散寒邪的功用,祛营中寒,消癥散聚,温散寒邪,用于治风寒痹证、癥瘕积聚、痰核、癌症、阴疽等方药中。少量麻黄伍多量熟地开腠理而不滞、也不出汗,使脓液增多促阴疮快愈。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情志不舒,气机郁结者,不能宣泄而造成的气、血、痰、火、湿、食诸疾,治疗颇感棘手,用疏肝理气法为主治疗,效果不好时,在疏肝方中酌加麻黄6g以开提肺气,可提高疗效。
【注意】麻黄可治一些肝郁的疾病。麻黄碱是一种可缓解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对于肺病及过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麻黄可消炎、止咳,还可减轻体重,防止血栓的形成。麻黄素能治多种疾病,还能促进人体脂肪分解的状况。
麻黄含麻黄碱,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严重副作用可引发高血压、突发性心脏病、肌肉失调、癫痫、中风甚至死亡,故与升提药、风药、温热药合用时要审与慎。
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当炙用,麻黄用量2~9克,用治水肿宜10~15克麻黄,有时用麻黄至20~25克。麻黄发汗,消水肿妙在麻黄下行能利尿,但须先煎数沸去浮沫,以减少其烈性而无流弊。平喘与生石膏之比为生石膏2~3份,麻黄l份。麻黄超过20克,利尿、升高血压。
①应用存放3年以上的麻黄;麻黄绒。
②本品发散力强,凡阴虚,单臌胀,表虚自汗、盗汗之多汗,外感风热多汗,肾不纳气的虚喘,痈疖疮肿者均当禁慎用。避麻黄毒用香薷代替。生麻黄发汗解表强,炙麻黄平喘止咳好。麻黄伍苍术1:1大发汗,1:2小发汗,1:3利尿,1:4不发汗而湿自化。
③麻黄伤肝,不单独使用,常伍白芍。有人说麻黄发肺里津液,桂枝发肠胃的津液,可作参考。
④经方中麻黄用量大于桂枝。用麻黄祛实热、湿热、痰热使汗泄而湿泄之后,最好要连用至腻苔退去后才能热退效稳。热重者麻黄伍石膏,肺痰湿重者伍杏仁,脾虚湿重者伍附子、苍术、白术,表卫不固者不要用桂枝而加龙骨、牡蛎。喘而多汗者用麻黄伍麻黄根。天热季节发喘者仍可用麻黄。
【常见配伍】“关节炎液加白芥,(即关节炎、关节积液加炒白芥子),麻黄地龙咳喘康,乳痈消肿配牡蛎,宣肺运脾白术良,燥湿宣肺跟苍术,整肠止泻前胡酿,理脾消食随菖蒲,麻黄麦冬顽咳方,中风痰阻经络证,配伍葛根熟地黄”。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苦温而迅升可发汗,桂枝辛甘温而固表而制节麻黄之厉,为相须配伍。
麻黄为主伍杏仁为辅则功在伤寒发汗,亦袪伏邪。杏仁为主伍麻黄为辅能宣降肺气、调畅气机,用治新久咳嗽,实喘虚喘均宜(虚喘宜蜜炙),但应注意额汗津津,心动应衣,息微,有脱证预兆者则不宜用麻黄。此组配伍能提壶揭盖,可用治肺气不宣之癃闭、水肿、腹满、音哑、耳咽管阻塞之突发性耳聋有恶寒头痛流涕者、中风偏枯等。再伍炙甘草强心,防外邪逆传心包,故麻黄可救逆。
麻黄配葶苈子治寒热错杂之喘,肺肾虚喘用麻黄伍熟地、枸杞子、当归、甘草,麻黄配壮阳药可温助肾阳而开通经脉治阳痿。麻黄伍细辛有类睾丸素作用。
麻黄配地龙为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能宣肺通络、止咳平喘、利尿。①用治外感内伤之喘咳效佳,能宣肺敛肺、止痉缓解支气管痉挛,用治变态反应或其他过敏刺激因素所致的支气管哮喘,此组配伍再加石韦则祛痰平喘的作用更佳;②用治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③用治水肿、癃闭有肺气不宣通、血脉瘀滞者;现代用治急性肾炎水肿,前列腺炎或增生等。
蜜炙麻黄伍木蝴蝶、白蒺藜、首乌治球麻痹(延髓麻痹)。
麻黄合甘草能宣肺平咳喘而不耗散肺气,治疗表实证(无汗恶风而喘)。麻黄伍牡蛎治乳痈初起。麻黄伍葶苈子能宣降肺气止咳喘,用治寒热错杂之喘证。麻黄伍麦冬或沙参、或白薇能开泄温化,润清反佐治顽固咳嗽,再配仙鹤草则疗效更好。
麻黄配细辛解表散寒,温经止痛,驱肺络顽痰,平喘消水肿,用治胸水、腹水、脑水肿、心包积液、迷路水肿,肿瘤骨转移癌症疼痛等。
麻黄伍射干能宣肺利咽、畅气道,用治咳喘并伴有咽喉紧窄症状者,或肺气肿炎症发作时见肺小泡破裂成肺大泡呈痰鸣声如溪吼者。
麻黄伍升麻可宣肺解毒,防邪内陷,将外邪阻止在太阳之表。麻黄配五味子能宣敛肺气止咳喘,调肺固肾治遗尿。
炙麻黄配银杏能宣敛肺气止痰喘,用治小儿哮喘,此组配伍还可改用麻黄配麻黄根,或麻黄伍胡颓叶。
麻黄伍熟地黄能温通血脉,增强消散阴凝、宣肺补肾,用治阳虚气血不足、阴寒内盛、痰凝血滞,滞着于筋骨肌肤所致诸症,如痈疽、痰核、流注、鹤膝风等,还用治久喘者又急性发作,此组配伍中麻黄与熟地黄之比例为1:4为妥。
总之,麻黄气味轻清,温通发散,能疏通腠理、温通经络、散化痰积凝血之痰湿淤阻,故可用麻黄以活血通络、活血祛风、活血调经、活血止痛、疏肝理气,故用治郁症、梅核气、肝病等引起的痒、痛、涩、胀、积。
据报道:麻黄能开腺体,兴奋兴奋腺体和交感神经,即可还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