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回复: 3

川楝子

[复制链接]

627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39
发表于 2024-1-30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名 金铃子、川楝实

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各家论述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疾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三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昔人以川楝为疝气腹痛、杀虫利水专药,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此言虽迥出前辈,然犹未达至治之奥。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更须察其痛之从下而上引者,随手辄应,设痛之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良非所宜,诸痛皆尔,不独疝瘕为然。

4.《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5.《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6.《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7.《纲目》:治诸疝、虫、痔。

8.《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

9.《本草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复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627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5: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1、胃病

川楝子有理气止痛的功能,止痛的效果优于延胡索, 用于胃痛,不论寒热虚实均无其弊。肝气犯胃者重用之,砸碎 煎之甚佳 。配入栀子干姜汤 中可治郁火 胃痛拒按、 口苦心烦 。 楝 子现 代临床 多用来治疗 胃病 、胆病,用 金铃子散 (楝子、延胡索)加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气滞,肝胃郁热 ,脾胃虚寒之胃脘痛158例 ,结果总有效 93.6%。同样应用金铃子散 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胃气不和 50例,结果临床症状痊愈率 81.6%,减 轻率 16.3%。

2、胁痛

楝子入肝经,临床常用于治疗胁痛,用于胆系病证 有较好的疗效。用楝子、枳壳、郁金为主,加大黄、芒硝、金 钱草等治疗胆石症气郁型 60例,结果痊愈 36例,显效 l5例, 好 转 7例 ,总有效率 96% 。用川楝子与海金沙 、柴 胡、鹅不食草 等治胆石症 23例 ,20d痊愈 17例 占 73.9%。

3、淋证

川楝子入肝、小肠及膀胱经,味苦性寒,善清肝、 小肠 、膀胱之火 ,既有导湿热下行之功,又有理气止痛之效。 有学者从临床治疗中观察到,川楝子对自觉尿道灼痛者更为适用,其消除症状和镇痛的作用,较其它中药更有效。临床主含川楝子的妇乐冲剂用于盆腔炎 、附件 炎、子宫内膜 炎等 引起 的带下、腹痛。

4、急性乳腺炎、乳痈

将苦楝子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 ,每服 9g,治疗急性乳腺未化脓者34例 ,服药 2~4 次 3d内均治愈。川楝子水煎液加入红糖、黄酒治疗乳痈30 例,27例痊 愈,2例好转 ,1例 无效。

5、带状疱疹

近年临床上以川楝子为主药治疗带状疱疹及 其发生前后 引起的诸般疼痛,收到 了良好的疗效。以四逆散加川楝子,水煎服治疗疱疹前神经痛,疗效良好且多年不再复发; 龙胆泻肝汤加川楝子,水煎服治疗疱疹期神经痛 ,11剂后皮损 基本痊 愈;以小瓜萎散佐以川楝子,水煎服 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 ,8剂后疼痛基本消除。

6、皮肤病

川楝子性味苦寒,是治疗寄生虫常用药。唐伟等 以之外洗治疗与螨虫、真菌感染有关的皮肤病 ,疗 效独特。 临床运用时应根据其发病部位 的不同掌握该药 用量及配伍 组成,如治疗面部毛囊虫皮炎、痤疮类病证,一般用量 10~20g, 并应配伍养血润肤,具有养颜美容之佳品当归、紫草之类。

7、男性睾丸疾病,前列腺炎

川楝子汤由川楝子配伍陈皮等 组成 ,临床用于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有较好的疗效。用川楝子配伍肉桂等治疗睾丸疼痛 60例,结果有效率 81.7%。有报道治疗缩睾证8例全部恢复原位。有报道使用复方川楝子汤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其 中 11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全部治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76例中,痊愈 41例 ,显效 26例,总有效率为 97.3%。如 治疗睾丸鞘膜积液 ,用川楝子配伍陈皮、车前子等 , 临床实验证明有较好的疗效。

8、毒性

川楝子性苦寒 ,有小毒 ,在 临床 应用 中常常可见 。大量使 用 1~2h内出现消化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症状 、腹痛 、恶心 、呕吐、腹泻 。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 肝大叩痛 。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神昏、嗜睡、烦躁 。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并可引起内脏出血 ,造成循环衰竭 ,肾脏亦可造成损害,出现蛋白尿等。症状严重可致死亡。曾有病例患者口服过量致中毒 ,常用量为 3~9g入汤剂 ,病例患者 超过极量达 20倍 以上故导致中毒 。对于川楝子的毒性作用, 有相关药理研究加以佐证 。

627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楝子治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常见于妇女产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中药川楝子疏肝郁,清胃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川楝子配以红糖,可防川楝子之苦寒伤胃,又可缓解川楝子的毒性,还可温经通络。

取川楝子2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水煎约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50克溶化,分3次服,每日一剂。或将川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取9克,加入红糖60克,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可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郭旭光)

川 楝 子(《本经》)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原植物生于坪坝或丘陵地带的湿润处。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荫蔽,海拔1000米以下均可生长,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临床用名有川楝子、炒川楝子、醋川楝子、盐川楝子。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名医别录》:有小毒。治蛔虫,利大肠。

《药性论》:亦可单用。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不入汤服。

《本草衍义》: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通利大便、小便。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平,有小毒。

《本草》云: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杵细用。

《珍》云: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本草发挥》:洁古云:楝实入心经,止下部腹痛。又云:味酸、苦,阴中之阳。心暴痛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甄权所言不入汤使,则《本经》何以有治热狂,利小便之及耶?近方治疝,有四治、五治、七治以法,盖亦配合之巧耳。

治诸疝虫痔。

得酒煮,乃寒因热用也。茴香为之使。

《本草经疏》:楝实禀天之阴气,得地之苦味,故其味苦气寒,极苦而寒,故其性有小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总因寒邪郁久,至春变为温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湿热郁积则内生诸虫,湿热浸淫则外为疥疡,得大寒极苦之物,则湿热散,故能疗诸虫及疥疡也。

简误: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楝音练实即金铃子,味苦,气寒。有小毒。主中湿伤寒大热烦狂,理膀胱小肠疝气吊痛。利小便水道,杀三虫疥疡。

《本草乘雅》:楝可浣衣,具清肃之金用。气寒味苦,具澄湛之水体。獬豸食之,火兽也,喜其洁。蛟龙畏之,木虫也,激其怒。怒则飞云弄雨,以消溽暑,此其功力。如三虫疝瘕,从蛰伏中,激之杀之,反其性耳。

《药性解》:金铃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入心、小肠二经。主温疾伤寒,理大热颠狂,利小便,通水道,杀三虫,愈疮疡,善除心痛。宜作浴汤。川蜀者佳。

按:金铃子苦寒,宜入心家,而小肠即其腑也,故并入之。疮疡诸证,何非心火所致,得金铃以泻之,洵可愈矣。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有小毒,阴也。能治伤寒瘟疫烦热狂躁,利小水,泻肝火,小肠膀胱湿热,诸疝气疼痛,杀三虫疥癞,亦消阴痔。丸散汤药任意可用,甄权言其不入汤使,则失之矣。

《本草备要》:一名金铃子。泻湿热,治疝杀虫。

苦寒有小毒。能入肝舒筋,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为疝气要药。亦治伤寒热狂热厥,腹痛心痛,杀三虫,疗疡疥。《夷坚志》消渴证有虫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浓煎,加少麝服,下其虫而渴自止。脾胃虚寒忌之。

《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病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温病之下,又续出伤寒二字,以温病原从冬时伏邪,至春随阳气而发,故宜苦寒以降泄之。其杀三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昔人以川楝为疝气腹痛,杀虫利水专药,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此言虽迥出前辈,然犹未达至治之奥。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更须察其痛之从下而上引者,随手辄应。设痛之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良非所宜。诸痛皆尔,不独疝瘕为然。近有一人,牙宣出血不止,诸治罔效,或令以楝实研细,绵裹塞齿龈即止。详血从内出,外治何能即应?因以少许置舌上,其苦直透诸龈,况有罅漏,安得不渗入于经也!

《本草求真》:[批]解郁热狂燥、疝瘕蛊毒。

川楝子专入心包、小肠、膀胱。即苦楝子,因出于川,故以川名。又名金铃子、楝实者是也。味苦气寒微毒。凡人冬时感冒寒邪,至春而发则为温,以致症见狂躁并疝瘕。热被寒束,症见囊肿茎强,掣引作痛,与夫寒热积聚,积由五脏所生,聚由六脏所成。三虫内蚀者,俱宜用此调治。有虫耗其津液而渴,须用此根叶加麝以投。以苦主有泄热之功,寒有胜热之义,故能使热悉除,而毒蛊瘕疝、亦得因其自心下降,由于小便而乃泄矣。但人止知此为除疝之味,而不知有逐热解狂之力,以致废而不治。即其治疝,亦不分其是寒是热,是偏是平,与夫偏有错杂多寡之异。其痛亦不分其所痛之处,是否自下而上,从上而下。治病要在辨症。惟计古方茴香、川楝,历为治疝千古俎豆。讵知疝属于热则痛,必见囊肿茎强,其痛亦必从下而上,用以川楝内入以为响导,则热可除。热疝必用。如其疝并非热,其痛自上而下,痛引入腹,且有厥逆吐涎,非用辛温不能见效,若以川楝同入,则于理不免岐而二矣。寒疝不宜用。然古人立方治疝,偏以川楝同投,其意奚似。盖缘邪有错杂,则治不得不尔,若以错杂之邪而概用以辛燥,不更使病相左乎。绣尝语诸同人,凡人用药治病,须当明其偏平,偏症偏治,平症平治。错杂多寡不一之症,则即当以错杂不一以治。括尽治病种类。昔绣治一族叔字次周阴疝,其症是偏不平,毫无一症混杂,乃有附城一医,必执古方,用以川楝,绣谓病症不杂,何须用是?然终谓其古方所用川楝,稽书何无一语活动,间有指属反佐,亦无一语申明,以致蒙混不解。书不尽言。绣只据理投服,随手辄应,而不为方所执。及阅张璐《本经逢原》,其辨川楝功用,分为阴阳二疝,及有错杂之邪必用川楝之说,始叹理道本同,而古人则先于我而获。绣益信已所治族叔之病,而不敢用川楝者,未始不有理存,而竟所揆而如一也。理终不易。否则几为古方所误矣。故凡疝因热邪,及因蛊虫内蚀,宜于川楝,若使脾胃虚寒,症属阴疝,则川楝其切忌焉。

《得配本草》:川楝子即金铃子。

苦,寒。有小毒。入足厥阴经。导小肠、膀胱湿热,引心胞相火下行,除伤寒大热发狂,止上下热厥暴痛。

得吴萸,疗气痛囊肿;得破故、茴香,除偏坠。配延胡,止热厥心痛。合川芎、猪胆,治五疳。

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

《本经疏证》:凡物耐寒者必畏热,耐热者必畏寒,惟楝实届夏已生,迄冬在树,故世俗之讪不甚长进不易倾覆者,曰楝树子。整年如此,是则其遇暑而不浥烂,逢寒而不拆裂,凝定宁正,遂可谓坚持元气之补剂欤?殆非也。夫楝实在则核嫩裹津,充满于壳,在冬则津消核敛,表里相悬,里津待暑,是布阴以使阳和,即其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也。敛核御寒,是戢阴以让阳通,即其利小便水道也。湿不混于热,热已化于水,水逞阳通而下行,曾何虫之不除,疥疡之不瘳耶?即后世专以之治疝,疝独非阴缚其阳阳困于阴乎?阴既戢而阳得伸,阳垂和而阴已布,亦无非赖小便之利,水道之通,与前义不相悖,即其止上下部腹痛义,亦岂能外哉!

《本草分经》:苦,寒。泻肝火,导小肠膀胱之湿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利小便,治疝杀虫。

《本草思辨录》:楝实苦入心,酸入肝,寒入肾,为心肝肾三经之药。苦寒清热下行而酸复迫之,故导上中之热,由小便水道而出,其势甚捷。

《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温疾伤寒即温病,大热而至烦狂,是热无所泄,缓则生变,故以此亟泄其热,非谓温病可全恃楝实也。

心痛腹痛之为热痛者,用之靡不奏效。即牙宣出血不止,以楝实末裹塞齿龈即止。其导热下行之速,真有可立待者矣。

疝有热有寒。《史记》太仓公治疝用火齐汤,热疝也。《金匮》治疝用大乌头煎,寒疝也。楝实为治疝要药,则于寒郁热者为宜。盖肝肾内寓真阳,阴锢之而阳不得达,则寒亦酿热。楝实酸苦,能入而涌泄之,即刘氏所谓导气达阳也。病本属寒,不能舍巴豆故纸等药而独建其功,用楝实治疝者,须识此义。

昔人治遗精如固阳丸、鹿茸益精丸、既济固真丹,治真阳上越气喘痰鸣如黑锡丹,皆其中有楝实,皆用楝实为从治。然其证阴中有阳,温其阴不得不退其阳,虽从治亦正治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如栗者是川楝子,他处楝子小而味苦,去核名金铃子;味微酸、微苦,性凉。酸者入肝,苦者善降,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恣,胆火炽盛,致胁下掀疼。并治胃脘气郁作疼,木能疏土也。其性虽凉,治疝气者恒以之为向导药,因其下行之力能引诸药至患者也。至他处之苦楝子,因其味苦有小毒,除虫者恒用之。

【现代药理研究】

1. 体外实验表明,川楝子对猪蛔虫、蚯蚓、水蛭均有较强杀灭作用,对阴道毛滴虫有轻度杀灭作用。

2. 川楝子对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玉隐球菌、铁锈色小芽孢菌、金黄色葡萄菌均有抑制作用。

3. 川楝子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4. 川楝子油所含印楝啶有明显抗炎作用。

5. 超声波检查显示川楝子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的作用。

6. 川楝子有兴奋肠平滑肌的作用。

7. 川楝子对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627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3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16: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楝子在脾胃系病症运用


龚士澄: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的方药中常用川楝子辨证配合它药,认为“川楝子能调肝木之横逆,柔润之品,能驯肝家刚悍之气,使津液得充,肝气条畅而病痛自除。”

《本草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近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楝子能提高胃液PH值,能抑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故川楝子为治疗溃疡病的常用中药。川楝子能松弛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故而临床常用于治疗胆石症、黄疸及胆囊炎。

溃疡汤方(刘绍武) :川楝子、广陈皮、杭白芍、西党参、败酱草、紫苏子各30克,北柴胡15克,川黄芩15克,五灵脂15克,川大黄、川花椒、生甘草各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空腹温服。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溃疡和应激性溃疡。复健散(刘绍武):黄芪、党参、陈皮、神曲各60克,郁金、丹参、人参、甘草、五灵脂、川楝子各30克,鸡内金120克,上药共研细末,分成300包,每日三次,每次一包,温开水冲服。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治疗。用药后反应:①绝大多数患者用药后有腹泻。泻是机体推陈出新的一种现象,陈除而泻自止。通常日泻3—4次,最多7—8次,多是软便,少数为稀水样。一般泻一周左右即止,但也有泻至一月,个别有至50多日者。泻之久者,说明机体陈腐之物多。②开始用药时一部分人有腹痛、腹胀、脘满、纳差等症状,不必过虑。③胃痛症状消失缓慢。服药后只有当机体功能有较大转变时,诸证才能逐渐消失。胃痛多在40剂左右消失,随着胃痛的消失,食欲大增,精神显著好转,越在此时,越要告诫患者不可“犯禁”,要坚持到疗程结束。

百合荔楝乌药汤(程绍恩):川楝子20克,生百合40克,荔枝核15克,乌药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空腹温服。适用于胃脘痛、腹胀、恶心、吞酸、食少纳呆等。

川楝子能理气止痛,止痛效果优于延胡索,用于治疗胃痛,不论寒热虚实均无其弊,肝气犯胃者重用之30克,砸碎煎之甚佳。配合栀子干姜汤可以治疗郁火胃痛拒按、口苦心烦。

川楝子配伍郁金,平肝止痛力增,可以治疗肝郁气滞化火,见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川楝子配伍白蒺藜疏肝和胃,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横逆反胃诸症。配伍延胡索,一偏于行气,一偏于活血,二药相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于治疗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的疼痛。配伍青皮,二药都能疏肝理气止痛,然而川楝子善于行气止痛,青皮善于破气消积,二者相伍具有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效,可用于气滞湿停之少腹胀痛、疝气腹痛等证。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使君子杀虫消积;槟榔导滞杀虫。三药伍用,共奏杀虫行气导滞之功,用于治疗虫积而有腹痛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