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4

旋复花

[复制链接]

6364

主题

187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78
发表于 2024-1-30 15: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Xuán Fù Huā


性味 咸,温。

归经 入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②《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③《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又治目中翳蔑头风,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此能散之,头目自清也。"

④《本草经疏》:"旋复花,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加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眵蔑,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⑤《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鞕。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又饮消则脾健,脾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痪奇症;惊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⑥《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⑦《本草正义》:"旋复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奭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或谓旋复花降气,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且《本经》明谓其温,寇宗奭又以为辛,则疏散寒邪,正其专职。若其开结泄水,下气降逆等治,则类皆沉重下达之义,颇嫌其与轻扬之本性,不甚符合。按《本经》,旋复花一名金沸草,疑古人本有用其茎叶,而未必皆用其花者。考草木花叶之功用,不同者甚多,或升或降,各有取义,亦其禀赋使然,不容混合。且茎则质重,花则质轻,亦物理自然之性,况旋复花之尤为轻而上扬者乎。乃今人恒用其花,而并不用茎叶,竟以重坠之功,责之轻扬之质,恐亦非古人辨别物性之真旨也。且其花专主温散,疏泄之力亦猛,宜于寒饮,而不宜于热痰,石顽已谓阴虚劳嗽,风热燥咳,误用之,嗽必愈甚,是亦以其轻杨,升泄太过.正与降气之理相反。惟其轻灵之性,流动不滞,自能流通气化而宣窒塞,固非专以升散见长。若但以逐水导湿为治,似不如兼用其茎叶较为近理,《别录》称其根专主风湿,其意可晓然也。"

①《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②《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③《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⑤《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⑥《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⑦《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

⑧《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复方

①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②治积年上气:旋复花(去梗,焙)一两,皂荚(炙,去皮、子)一两一分,大黄(锉、炒)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汤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旋复花丸)

③治肝着,亦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旋复花汤)

④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粳者:旋复花、半夏、茯苓、青皮。水煎服。(《产科发蒙》旋复半夏汤)

⑤治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旋复花、枇杷叶、川芎、细辛、赤茯苓各一钱,前胡一钱五分。姜、枣水煎服。(《妇人良方》旋复花汤)

⑥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旋复代赭汤)

⑦治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眵蔑:旋复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为末,每晚服二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⑧治小便不行,因痰饮留闭者:旋复花一握,捣汁,和生白酒服。(《本草汇言》)

⑨治单腹胀:旋复、鲤鱼。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小便利,肿胀即消。

⑩治风火牙痛:旋复花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止。

⑾治乳岩、乳痈:旋复花二钱,蒲公英一钱,甘草节八分,白芷一钱,青皮一钱。水酒为引,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⑿治月蚀耳疮:旋复花烧研。羊脂和涂之。(《濒湖集简方》)


6364

主题

187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5: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旋 覆 花(《本经》)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均系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内蒙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行水消痰、降气止呕。临床用名有旋覆花、蜜炙旋覆花。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温。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药性论》:使,味甘,无毒。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日华子本草》:无毒,明目,治头风,通血脉。叶止金疮血。

《开宝本草》:味咸、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目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本草图经》: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覆代赭汤;杂治妇人,有三物旋覆花汤。胡洽居士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覆花丸,用之尤多。成无己言:硬则气坚,旋覆之咸,以软痞坚也。

《本草衍义》: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

《汤液本草》:气温,味咸甘,冷利,有小毒。

《本草》云:主补中下气,消坚软痞,消胸中痰结,唾如胶漆。脐下膀胱留饮。利大肠,通血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陷,旋复代赭汤。

胡洽治痰饮,两胁胀满,旋复花丸,用之尤佳。

《本草衍义补遗》:甘,微冷,刺有小毒。主结气胁下满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一名金沸草也。《衍义》云: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

《本草纲目》:旋覆乃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药也。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李卫公言:嗅其花能损目。

《本草经疏》:旋覆花,《别录》、甄权、日华子、寇宗奭,皆无毒。宗奭又加苦辛,而曰冷利。其禀冬之气而生者乎,故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加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眵 ,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简误:丹溪谓为走散之药,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冷利,大肠虚寒人禁用。

《本草蒙筌》:味咸、甘,气温。无毒。一云冷利。有小毒。治头风明目,逐水湿通便。去心满噫气痞坚,消胸结痰唾胶漆。惊悸亦止,寒热兼除,倘病者稍涉虚羸,防损气不宜多服。

《本草乘雅》:旋者周旋,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也。故主气无师帅,则搏结不行,致形层之肋,满闭从阖矣。若惊惶悸动,即君主位次,有失奠安,并可定神藏往来之寒热,与主决渎水液之向道,设非补中气司命,安能使诸气下伏从令乎?顾气味咸温,亦可为营血之师帅,咸能走血,温行经隧故也。

《药性解》:旋覆花,味咸甘,性温有小毒,入肺、肝、大肠、膀胱四经。主结气风气、胁下满、膈上痰如胶漆,利大肠,逐水湿。

按:旋覆花专理风气水湿,而肝主风,肺主气,膀胱、大肠主水湿,故均入之。丹溪曰走散之药,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

《药鉴》:味苦甘微辛,阴也,降也,乃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药。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本草备要》:一名金沸草。泻下气消痰。

咸能软坚,苦辛能下气行水,温能通血脉。入肺、大肠经。消痰结坚痞,唾如胶漆,噫气不除,噫,于介切,俗作嗳,胸中气不畅,故嗳以通之,属不足。亦有挟痰、挟火者,属有余。仲景治汗吐下后,痞硬噫气,有代赭旋覆汤。大肠水肿。去头目风。然走散之药,冷利、大肠虚者慎用。根能续筋。筋断者,捣汁滴伤处,滓敷其上,半月不开,筋自续矣。

《本经逢原》: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仲景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覆代赭石汤。《金匮》半产漏下,有旋覆花汤。胡洽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覆花汤,皆取其能下气也。但性专温散,故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嗽必愈甚。《本经》言补中下气者,甘能缓中,咸能润下,痰气下而中气安,胁下满结,寒热惊悸,水气皆除矣。

《本草崇原》:花名旋覆者,花圆而覆下也。草名金沸者,得水露之精,清肺金之热沸也。又名盗庚者,开黄花白茸,于长夏金伏之时,盗窃庚金之气。气味咸温,有小毒。盖禀太阳之气化,夫太阳之气,从胸胁以出入,故主治胸中结气,胁下胀满,太阳不能合心主之神气以外出,则惊。寒水之气动于中,则悸。旋覆花能旋转于外而覆冒于下,故治惊悸。太阳为诸阳主气,气化则不洗,故除水。五脏如五运之在地,天气旋覆于地中,故除水。五脏如五运之在地,天气旋覆于地中,则五脏之寒热自去矣。去五脏间寒热,故能补中。治结气、胁满、惊悸、除水,故能下气也。

《本草求真》:旋覆花专入肺、大肠。即《本经》所名金沸草者是也。其性虽兼辛温,凡阴虚痨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其嗽必甚。究之味苦而咸,性主下降,凡心脾伏饮,胁下胀满,胸上痰结,唾如胶漆,风气湿痹,皮间死肉,服之即能效。更能续筋敷伤。筋断,捣汁滴伤处,以滓敷上,半月即愈。时珍曰:凡藤蔓之属,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覆花藤细如筋,可啖,故能续筋敷伤。是以仲景之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覆代赭石汤。噫气即嗳气也。《经》曰:五气所病,心为噫。又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噫气多属胃气虚弱,三焦失职,清无所归,浊无所降。然亦有痰、有火、有食。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汗下后胃虚,内用人参、甘草以扶正;姜、枣以和中;旋覆花旋转阴中阻格之阳升而上达;赭石使恋阳留滞之阴降而下行。然后参、甘、大枣,可收补虚之功;生姜、半夏,可奏开痞之效。并《金匮》半产漏下,有旋覆花汤;胡洽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覆花汤,皆取苦能下气故耳。惟其性专主下,故书皆载病衰弱,大肠虚寒者切忌,以其不禁再下故也。

《得配本草》:苦、辛,温。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降心脾伏饮,去五脏寒热,除胁下气满,破膈痰如漆,止呕逆,平惊悸。痰水去也。

配地葱、新绛,治半产漏下;配赭石、半夏,治噫气痞硬。

气虚,大肠冷利,阴虚燥咳,三者禁用。

《本草经解》:旋覆花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咸有小毒,得地北方阴惨之水味,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温能散结,咸能软坚,故治结气,胁下满也。

水气乘心则惊悸,咸温下水,所以并主惊悸也。

去五脏间寒热者,五脏藏阴者也,痰蓄五脏,则脏阴不藏而寒热矣,咸温可以除痰,所以去寒热也。

补中者,中为脾胃,水行痰消,则中宫脾胃受补也。

下气者,咸能润下也。因有小毒,所以服之必烦也。

《神农本草经读》:旋覆花气温,秉风气而主散;味咸得水味,润下而软坚,味胜于气,故以味为主。唯其软坚,故结气胁下满等症,皆能已之。唯其润下,故停水惊悸,及五脏郁滞而生寒热等症,皆能已之。藉咸降之功,上者下之,水气行,痰气消,而中气自然受补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咸,温。主结气肋下满,惊悸,除中上二焦结闭之疾。除水,咸能润下。去五脏间寒热,五脏留结不通所生之寒热。补中下气。开气下达,皆咸降之功。

此以味为治,凡草木之味,咸者绝少。咸皆治下,咸而能治上焦者尤少。惟此味咸而治上,为中上二焦之药。咸能软坚,故凡上中二焦凝滞坚结之疾,皆能除之。

凡体轻气芳之药,往往能消寒热,盖寒热之疾无不因郁遏而成。《内经》云:火郁则发之。轻芬之体能发散,故寒热除也。

《本经疏证》:凡花梢露,本从根出而贴于上,以敌日暴,比之水从肾而布于五脏为五液者何异?其还滴得土而别生根,比之五液下注,而或渗于膀胱,或行于收气,或入于营气者何异?况黄通于脾,咸先入肾,恰合水随低洼而归壑,气由三焦而下行之义。以是则称之曰:补中下气,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讵不可也?第补中之物,必味甘性平,旋覆花则咸,咸者水之去而不返者也。故其为用,惟堪俾从小便出,所谓补中,不过为其必归于土,任土之宣布输送,不若甘遂葶苈辈一往无前,有伤中气而已。两肋者,阴阳之道路,升降之要枢,水不归土,而结滞于气道,则为鳖为悸,主结气及协下满惊即下气除水之功也。然则仲景以之治在上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在下之半产漏下,何也?盖水能从下行,则气道可畅,而参甘大枣,得以施其补中之力,气能下返,则血源遂裕,而忽与新绛,得以逞其通络之功,络通则血泽,气顺则痞除,原无甚深妙义也。

《本草新编》:旋覆花,味酸、甘,气温,无毒。一云:冷利,有小毒。误也。入心、肝、大小肠。治头风,明目,逐水通便,去心满、噫气、痞坚,消胸结痰涎,定惊怪,止寒热。此物不旋转乾刊之象,凡气逆者,可使之重安,但止可一用,而不可再用。至虚弱之人,尤不宜轻用也。

或问旋覆花治气逆甚神,为伤寒要药,但不识可于伤寒之外,而亦治之乎?夫气逆之症,不止伤寒,旋覆花之治气,尤于伤寒之外见奇。但伤寒气逆,不必加入人参,而杂症门中之气逆,非人参不能奏功,必须共用耳。或问旋覆花不可独用见奇功,有之乎?旋覆花固不可独用也,得代赭石,则能收旋转之功。凡逆气而不能旋转者,必须用之,下喉而气即转矣。二者不止能转气,而且能安气,亦必须人参尤奇。

或问旋覆花谓是走散之药,然乎?夫旋覆善转气,非走气也,故气逆者,得之而顺。岂气顺者,反用之而散乎。

《本草分经》:辛、苦、咸,微温。入肺、大肠。下气行水,软坚,消痰痞,通血脉,除噫气。绢包煎。

【现代药理研究】

1. 旋覆花有镇咳、平喘作用,其有效成分为旋覆花黄酮。

2. 旋覆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旋覆花中槲皮素磷酸酯钾(PQP)20mg/kg静脉注射,能增加猫的冠脉流量,对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均无显著的影响。小鼠ip PQP200mg/kg,能显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

3. 旋覆花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口服,可增加人胃中盐酸的分泌量。绿原酸还能显著增加大鼠、小鼠小肠的蠕动,提高平滑肌张力;还能增进大鼠的胆汁分泌。以旋覆花为主药的顺导冲剂灌胃能抑制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减少胃液和胃酸的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有较好的抗溃疡作用。

4. 旋覆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5. 旋覆花有抗菌作用,旋覆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抑制作用。

6. 旋覆花有杀虫作用,旋覆花内酯对阴道滴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7. 旋覆花有肾上腺素协同作用。

8. 旋覆花有保肝作用。

9. 旋覆花有抗炎作用。

6364

主题

187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5: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复花止咳却有奇效
前几日治疗一例久咳病人,处方3剂,隔数日相见,其言“这个方效果太好了!只服用一付就好了!”回家后翻阅病例,原来是半夏泻心汤合旋复代赭石汤!

男,50,久咳不愈,腹胀,打嗝,大便稀!

舌:边尖红。

脉:缓无力

辨证:此为太阴脉。阳明不降,

处方:半夏泻心汤汤(又名咸池汤)合旋复代赭石汤

半夏10,干姜10,太子参20,黄连4,黄芩4,甘草20,旋复花10,代赭石10,

分析:脉浮缓此为太阴脉,太阴虚弱故而便溏、腹胀,太阴不开故而咳嗽,舌红为阳明热盛不降,阳明不阖,故而久咳不愈。所以,用咸池汤,其中黄连、黄芩合阳明,半夏干姜、旋复花、代赭石降阳明。当时见病人腹胀、打嗝正合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之意。故而用此方。

后思:当时处方,凭脉而来,并未考虑到旋复花止咳之效,得到病人反馈后才想起,中医有一千古明方“金沸草散”出自孙思邈之手,专治各种咳嗽,经后世江尔逊老中医发扬之,其中此方之主药金沸草既是旋复花。不想,今天偶尔一用却有良效。

6364

主题

187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5: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旋复花配伍治头痛
旋覆花治疗头痛,历代医家应用颇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代,其治疗头痛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试对旋覆花治疗头痛的功用与配伍进行探讨。

旋覆花治疗头痛的理论

1.旋覆花既降且升 头为诸阳之会,清窍所聚之地。旋覆花行气,尤善降气,和中畅利气机,气降则浊降,故可以用于中焦失和,气机不利,清窍壅滞之头痛等病证。

2.旋覆花入厥阴经而上达巅顶,辛润通络 肝脉之支者上巅顶,旋覆花长于入足厥阴肝经,故可循经而上至巅顶。头痛与肝关系密切,《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春气者,病在头”。旋覆花入肝经而善疏利通络,故可以用于肝经瘀滞、肝络失和所产生的头痛诸证。

旋覆花治疗头痛的配伍

1.旋覆花配白蒺藜 白蒺藜体坚质硬多刺,秉金秋清肃之气最全,能疏肝气,平肝风,通肝络,而善止头痛。与旋覆花配伍,入肝经,既能走气,又能走血,平肝风,通经络,止头痛。

2.旋覆花配天麻 天麻平肝熄风,柔肝止痛,为治疗头痛之常用要药。旋覆花与天麻为伍,平肝通络,熄风止痛,可以用于肝风、痰浊、瘀血、气逆诸头痛。

3.旋覆花配白僵蚕 白僵蚕食桑叶而长,因病而僵,得桑之气,故能疏散风热,上行头目,平肝止痉,为肝经风热、肝风内动、痰热阻络诸证常用之品。与旋覆花配伍,外能散风,内能平肝,又能通络,故肝经风热,风痰阻络之头痛皆可配伍应用。

4.旋覆花配香附 香附善于疏肝解郁,利气活血,为肝经气郁之要药。香附与旋覆花配伍,较早见于《温病条辨》之香附旋覆花汤,两药配伍能疏郁结,散结气,通经络,可用于肝气郁结及气血郁滞之头痛;前者可加入越鞠丸中,后者则加入通窍活血汤。

5.旋覆花配薄荷 薄荷辛凉,疏风热,清头目,止头痛;又能活血散血。与旋覆花配伍,既能辛散走气而疏风,又能辛润通络而活血,入肝经而气血兼调,故肝经气滞、血瘀、络脉闭塞不畅,皆可配伍应用。

6.旋覆花配菊花 菊花疏风热,凉泄肝经郁热、郁火,善治风热、肝热、肝风、肝阳与肝肾阴虚所致头痛诸证。

7.旋覆花配当归 当归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润肠通便。治头痛常用风药,头痛因于风邪者颇多,当归养血活血,合于“治风先治血”之原理;当归润肠,旋覆花“利大肠”,二者配伍应用,对血虚、血滞,大便不通之头痛,堪称绝佳。清代名医叶天士倡导“久痛入络”,治当“辛润通络”,旋覆花、当归是其常用之品,二物配伍柔肝活血,辛润通络,散瘀止痛,为久病头痛,缠绵不愈之佳品。

6364

主题

187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5: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覆花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导读:小编比较孤陋寡闻,知道旋覆花应用最多的是《伤寒论》中的旋覆代赭汤,对于治疗咳嗽的金沸草散也是最近才知道。本文对于旋覆花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是篇好文,谈及了文献对旋覆花的认识,文献对咳嗽的认识,名医对旋覆花治疗咳嗽的经验和典型验案。
旋覆花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文献对旋覆花的认识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中国药典》2000版记载:“旋覆花味辛苦咸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之功能。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第5版《中药学》记载:“旋覆花功能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神农本草经》谓:“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本草汇言》曰:“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本草正义》曰:“旋覆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主。”《本草衍义》记载:“旋覆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别录》记载:“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本草正》谓:“旋覆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中国本草学》记载:“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

现代科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法。旋覆花所含的生物碱有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和松弛平滑肌的药理作用。旋覆花“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能与上述药理作用是分不开的。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一书中,就用旋覆花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证。“旋覆代赭汤”为古代名方,千百年来沿用至今。现代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嗽、胃溃疡、神经性呕吐等。

文献对咳嗽的认识

《内经》云:“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素问·咳论》提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张仲景亦云:“咳嗽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咳嗽》:“咳嗽之母,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刘完素曾说:“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清《医源》亦云:“总以气之未动者无扰,已动者得平,不碍其气之出入为治咳第一关键。”《医约·咳嗽》:“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

综合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风寒之邪袭于卫表,内舍于肺,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要病机,故调理气机实为治咳之首务。时令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多是余邪未净、肺失宣降、痰气阻滞、正气不足所致。治疗关键应以宣肺肃降法为主,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名医用旋覆花治疗咳嗽的经验

清末著名医家陈莲舫学验俱丰,其治咳师古而不泥,用药颇有特色。在《莲舫秘旨》所载咳嗽医案33张完整处方中,用旋覆花19次之多。他认为旋覆花性沉降,味辛咸,辛则能散能横行,故可宣散肺气达于皮毛;咸能入肾,故可纳气下行以归根,俾胃中之痰涎或水饮息息下行而从浊道出,不覆上逆犯肺,肺自清虚。此是一药之功,三脏戴泽,三焦通利矣,实为治咳之要药。陈氏用旋覆花,并不完全局限于治疗风寒喘嗽、痰多气壅等证,即便是肝肺不调之干咳少痰,或肺肾亏虚之劳嗽,亦屡用之,可见其运用之广。为加强宣肺、止咳、祛痰作用,陈氏还常加用杏仁、川贝、枇杷叶、款冬花之类,若痰多气逆则配用蛤壳、紫苏子等,以增化痰、降气之力。陈霭平曾以旋覆花为主拟旋覆止咳汤治疗咽源性咳嗽120例,取得良好疗效。余国俊亦以旋覆花为主的金沸草散治疗外感咳嗽,效果良好。金沸草散由旋覆花、白芍、生甘草、荆芥、苏叶、前胡、法半夏、杏仁、白芥子、桔梗组成。他认为金沸草散有疏风散寒、宣肃肺气之效,而其特异性在于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药的关键性作用。

古今阐释旋覆花者,大多以为其只有消痰降气之功,是囿于“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谚。不可否认,旋覆花肃肺降气、豁痰蠲饮之功是颇宏的,但其还有恢复肺清虚功能和肺主制节之权等功效。可见旋覆花一味药之功,能使肺胃肾三脏戴泽,上中下三焦通利。白芍配甘草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旋覆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故用金沸草散时,诸药均可损益,惟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是不可挪移之品。

典型病案

李某,女,54岁。半月前因外感风寒后开始发热,咳嗽,咳白痰。自服西药热虽清,但咳嗽、咳痰至今未愈。现有咳嗽气急、咳痰不爽,咳以夜间尤甚,咽喉痒有堵塞感,食纳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滑,脉细滑。证属内有伏饮,阴虚肺燥,肺气上逆。治以宣肃止咳,温肺降逆,寒温并用。组方:旋覆花10g,炙麻黄6g,杏仁10g,炙枇杷叶10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当归15g,白芍15g,玉蝴蝶15g,川贝4g,甘草5g。方中旋覆花与杏仁、炙枇杷叶能肃降肺气,炙麻黄、细辛温宣肺气,宣降恢复肺的宣降之职;同时,旋覆花与紫菀、款冬花、甘草相伍能止咳化痰;当归、白芍、玉蝴蝶、川贝、甘草可清咽润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止咳之功,5剂后咳嗽即止。

结语

俗话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运用旋覆花治疗咳嗽时,须根据临床兼证加减,往往收效甚捷。因旋覆花的花蕾有许多微绒毛,容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应用时要包煎。旋覆花临床应用多以生品入药,但结合历代本草、现代典籍所载,分析药材性质、炮制、功效的相互关系,有医家提出旋覆花应蜜炙后入药,并指出蜜炙后可增强旋覆花降气之力,不仅能助其润肺祛痰、止咳平喘,而且能补中降气,供同仁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