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激流 男,本科学历,院长,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平顶山市医学会副会长,平顶山市医学会消化暨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河南省优秀医院院长、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在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消化内镜开展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方剂,由麻黄、石膏、杏仁、甘草四药组成,为治伤寒协热,或寒郁化热之肺系疾病的名方。临床应用随证用药很是效验,体现了经方应用的广泛性,现将临床应用体会综述于下:
1.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证治
体弱之人,常随气候变化而咳喘,且反复发作,故此类咳喘,固表止汗为治疗之当务,所以配补气、固表、止汗之玉屏风散可起到预想的疗效。证见:发热自汗,咳喘气急,甚则鼻翼扇动,口渴,舌淡红苔薄或黄,脉浮缓。
例一:张某,女,50岁。1986年1月1日就诊。发热一周,平素体弱,1周前,受凉后恶寒发热,鼻流稠黄涕,头疼,自汗,舌红苔黄,脉浮数。原有慢支病史10余年。此乃体质素弱,卫外不固,受六淫侵犯而发咳喘。治以补气固表,清热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炙麻黄9克,杏仁12克,石膏60克,炙甘草12克,黄芪12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党参20克,黄芩20克,滑石20克,百部15克,陈皮12克3剂服完诸症轻,守上方加卜子20克,又服用2剂而痊愈。
按:此患者属于气虚卫外不固,感寒入里化热,所以重用石膏,加黄芩以清肺热,佑以滑石利水通淋,热从小便而解,使邪有出路。营卫固,肺热清而咳喘自止。
2.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证治
脾胃失运,湿聚为痰常上犯于肺,而致肺道壅塞,阻碍气机升降,郁久化热,热烁痰聚而致顽痰咳喘。证见:咳嗽痰多,质稠色黄,胸满灼热,口唇发绀,头眩心悸,舌体胖大苔黄滑,脉數。治疗宜燥湿化痰,清热宣肺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减。
例二:王某,男,54岁。1986年11月2日初诊。咳喘10余年,加重伴发热2天。慢支病史10余年,常反复发作,2天前,当风而卧以上症状再发,伴发热,咳喘痰多不易咳出,胸闷灼热,面白稍浮肿,平卧则喘甚,坐位稍轻,胃纳差,舌质淡苔厚腻且黄,脉细数有力。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药用:1)石膏60克,炙麻黄9克,杏仁12克,炙甘草15克,陈皮15克,桔梗15克,瓜蒌20克,苏子12克,卜子20克,白芥子10克,百部15克,鱼腥草30克,黄芩30克3剂水煎服。2)大黄60克,用清香油0.5kg将大黄炸焦黑,捞出大黄,用香油煎鸡蛋,每日1-2,常吃。服5剂,咳喘轻,守上方加党参20克,黄芪30克,杞子20克,又服3剂,咳喘止,胸中畅通。
按:本患者为脾胃虚弱,聚湿生痰,痰阻肺道,郁而化热之本虚标实之咳喘。故先用大量寒凉之品黄芩,鱼腥草以清肺热,又佐以桔梗、瓜蒌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同时又食用存大黄之性的鸡蛋,取其下热存阴。痰化则气道通,下通则上不壅。故治疗收效满意。
3麻杏石甘汤对肺痈的证治
肺痈的形成主要由于热邪犯肺,内蕴不解,壅滞肺络以致血败肉腐致。临床上以发热,咳嗽,胸痛,咳痰量多,气味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特征,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基础,根据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而灵活用药。治疗以麻杏石甘汤加桔梗,甘草,鱼腥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白茅根为基础。
例三:范某,女,40岁,1997年4月初诊,发热,咳嗽,胸痛1周,在当地诊所治疗不佳来诊,来诊时高热,咳嗽,吐脓痰,腥臭带血,胸痛,舌质红绛苔微黄,脉细弱无力,胸部正位片示:右侧肺脓疡。诊为肺热灼津之肺痈。治以清肺热生津,解毒排脓。药用:石膏120克,麻黄9克,杏仁12克,炙甘草2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公英30克,连翘30克,全瓜蒌20克。连服9剂症状消,继续服用5剂临床治愈。
按:本患者为肺痈成痈期,方中重用石膏120克意在清肺生津,用连翘公英配石膏清热解毒,更用意米,茅根全瓜蒌祛痰排脓,药味虽少但药物对症,用量轻重适宜,故疗效较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