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5

控涎丹

[复制链接]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发表于 2024-1-30 1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人看了火神派的著作后,眼里只有阴阳,没有虚实。看什么人都是阳虚,都想用附子、干姜、肉桂等。以下病案,专攻痰饮,并不温化。又如:血府逐淤汤所治病症多达数十种。诸多实证,也是如此!岂能执一法而统万病?

   道理摆在眼前,只是此时刻悟:病分二类,以寒热为主证者,从阴阳论治;以虚实为主证者,从补泻论治!

   控涎丹,又名子龙丸,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其性峻猛,能搜肠刮肚,涤荡痰浊,顽痰伏饮之证用之,功效卓越!

   某小孩,头额面颊生疮,常流黄水脓液,屡经消炎及中药治疗,皆暂时稍安,尔后依然如故。医用控涎丹予之,服后痰涎泻下,每泻一次则病愈几分。数次之后,症状大减,后稍加调理即愈。顽痰粘涎,寻常消痰之法,消之一分,又聚一分,随消随生,缠绵不愈。控涎丹直拔病根,将浊物尽泻于体外,故速效。

     某老妇,哮喘多年,每发作时,倚息不得平卧,整夜喘咳,至天将明时,疲极而睡,也仅能睡二三个小时,而后病又发作,坐卧不宁,烦燥欲死,求医多年,效果不显。其舌胖苔腻,涎多。服控涎丹后不久,大便即下痰涎,如鸡蛋花,喘咳即减。当夜即多睡数小时,醒后极为高兴,后服此药,加汤药调补,病愈。

     某人,后背恶寒,但周身不冷,脚亦不冰。《金匮》有言:心下有痰饮,其人背寒如手大,即此证也。初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停苈子治之,病稍减,后改用控涎丹,泻下二次即愈。

     某人患胸膜炎,胸腔积水。因其友人曾患此病,住院二个多月,西医用抽取法,反复抽取胸腔积液,人即消瘦,且动则气喘、出虚汗,病虽愈,但费用颇高,费时也久,故问中医能治否?控涎丹每日一次,另: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  五味子3克、厚朴15克、大枣6个、停苈子15克,二周即愈。

     某人患慢性肠炎,日腹泻六七次,所服方剂达数十种,或温阳、或化湿、或固涩、或升清,遍用诸法,久治不愈。问其所泻何物?答曰:如涕、有白冻及果冻状物。此顽痰浊饮,内聚粘肠,如青苔附壁,故易于滑泻。意通因通用,以控涎丹搜肠刮肚,涤荡痰浊,而后再温补脾肾。孰料,大泻几次后,病即愈。停药观察数日,也未再腹泻。

      控涎丹中,甘遂、大戟为大毒之品,泻下水饮之力极强,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诸药相配,药少而精,药力强悍,夺关斩将,锐不可挡。医谚有云:越是大毒之品,越是治病良药;非常之病,当用非常之药;信然!中医所谓之毒,乃是药之偏性。治病本为纠偏,偏性越强之药,用途往往越大!有毒之药,若能合理用之,以药伤病而不以药伤人,则为至善。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是也。

---------------------------------------------------------------------------------------------------
附相关医案二则:

      1、李克绍:子龙丸消痰核稳妥可靠

      1957年我在威海市羊停卫生所时,一男孩,四岁。患舌下囊肿,经西医用针管抽出囊中液体,当时症状消失,但不久又肿胀如初,再抽再肿始终未能根治,某西医说,如需根治,需将囊肿摘除。但由于患儿太小,不能合作,逐将转至中医治疗。

       舌下囊肿,中医名舌下痰核,《医宗金鉴》主以二陈汤治疗。据我过去的经验,曾用二陈汤加味治一男性青年,连服四五十剂,痰核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始终未能根除。今此儿只有四岁,即使其父母不嫌麻烦,每日坚持喂药亦有很大困难,因此改用丸方,为配制子龙丸30克,丸如黄豆粒大,每日2粒,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结果共服药不到20克囊肿即消无芥蒂,以后未再发。

       以后余曾用此方治疗过三例漆关节和一例胸腔积液患者,俱系成年人,令其每次服1克,日2次,热姜烫送下。结果三例囊肿皆消失,积液患者经X光透视积液亦全部吸收。服药期均未超过一个月。

      子龙丸,陈无泽《三因方》名控涎丹,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研细,炼蜜和匀,作成小丸。

---------------------------------------------------------------------------------------------
     2、误服子龙丸三钱,痹证获愈

    子龙丸,即控涎丹,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性至毒烈,而治病收效也快。   

      1961年9,El中医院住院部万济舫医生治一痹证,关节肿痛,当时医嘱“用子龙丸一钱吞服99 9值班护士不知药之毒性,未经仔细查对医嘱,即称三钱给病人服。万医生关心病人服药否,查询护士,乃知错给药3钱,即三倍量。全科人员惊慌失措,怕出事故,有的建议急需洗胃,我不同意,因服药已近2小时,药已溶化吸收,亦容易增加患者恐惧心理,反为不美,嘱严密观察。结果至午后,患者毫无不良反应,大家乃放心。患者睡至半夜,腹泻一次,亦无其它痛苦。第二天痹证疼痛大有减轻,并逐步治愈。

     最后总结其教训说明:①子龙丸毒性不大,3钱并不致造成危害。②保护性医疗,如果当时惊慌洗胃,乱成一团,患者恐慌更甚,其后果不堪设想。③患者因祸得福,病得治愈,此中有经验,有教训,值得一记。

                                                              ------《章真如中医临床经验集》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控涎丹又名妙应丸,出自陈无择之《三因方》。其中甘遂、大戟皆苦寒峻泄之品,二者最能泄水逐饮,消肿散结,且可破血消症;白芥子辛温,善于祛散痰结,利气通络。三药合用,既有辛开苦降,温通寒泄之功,又具逐水祛痰、利气破血之力。且寒温同用,可监制药性之偏胜。因水饮痰毒所致的某些痼疾奇病,运用此方治疗均可获较好的疗效。

痰饮为病,极为复杂,因痰饮水湿同源异流,脏腑失调为本,气机逆乱为因,水湿痰饮聚积为病,或停于肺则喘咳胸肋引痛;凌于心则神迷怔忡;壅于胃则或痛或呕,甚则关格;聚于脾则溢于肌肤,或肿或胀;流入肠间则泻痢肠鸣;窜入经络则或痒或痛或麻木不仁;沮于筋骨则腐骨蚀筋发为阴疽;侵入血脉则痰血交结易成症积;客于肌腠或为痰核瘰疬或为流注等。见证千奇百怪、扑朔迷离。控涎丹为攻逐痰饮剽悍之品,或内服捣其巢穴,或外敷攻其坚结,运用得当确能出奇制胜。

一、喘咳肋痛

【案例1】张某,女,44岁。喘咳之病始于产后感寒,迄今已17年。初始喘咳之病入冬触寒乃发,春夏则缓,尚能劳作,嗣后愈发愈频,渐至终年咳喘,唯有轻重之殊而已。近几年又增右胁肋痛,剧时碍于呼吸,不能侧卧,常有低热。中西药迭治鲜效,求余为治。见其喘咳息短,面色晦暗略浮,口唇微绀,询之痰白而黏,味咸,右胸胁痛,纳尚可,脉沉弦,舌淡苔白偏滑。诊为寒痰冷饮冰伏肺俞,瘀阻络脉,肺肾两虚,病久邪痼已成窠囊。检阅所服方药,多系温阳化饮,祛痰利肺之药,方属对证然收效不显,殆痰饮久积,根深蒂固。

为处控涎丹30g分作10包,每日上午吞服一包。另处红参15g,紫河车30g,蛤蚧一对。共研细末,亦分10份,嘱每日晚服一包。上药服至第七日,胸胁已不痛,喘咳亦减,低热自退。服药之初虽泄泻数次,然正气未伤,令其将所剩3包服完,诸症又有进步,再为配制温补肺肾,益气健脾,化痰利肺丸剂一料,嘱其常服巩固疗效。经观察2年,除尚有轻微喘咳外,胸肋之痛未再作,已能操持家务。

[按]久患喘咳者,多呈现虚实夹杂、寒热互现的复杂病机,尤以痰饮凝固,肺肾两虚者为多见。此类疾病习惯治法,恒以温化痰饮,补益肺肾为主。张某之疾,诸医皆宗上法治疗多年,不唯喘咳未减且正气日惫。余经辨证确属寒痰冷饮凝结肺俞,瘀阻络脉已成窠巢,再循常法施治,难免重蹈覆辙,故径投精锐峻猛之控涎丹,虑其病久正虚,小其量用之,并辅以红参、蛤蚧、紫河车,温补肺肾之剂交替服用,老巢被毁,正气复归。

二、上石疸

【案例2】李某,女,19岁。左侧颈项生一肿块1月有余,经西医打针服药及外敷治疗,毫无效果。查肿块大如鸡卵,皮色如常,不红不热,按之坚硬如石。询知疼痛项强,顾盼维艰。表情淡漠,精神抑郁,面黄神萎,纳谷不甘,时有低热,两脉细弦,舌质淡苔白。良由肝气郁结,顽痰恶血凝结于少阳所过经脉,名曰“上石疽”。治宜舒肝解郁,逐痰破血,软坚散结,宗《医宗金鉴》之舒肝溃坚汤化裁。

药用柴胡、半夏、当归、赤白芍、香附、陈皮、僵蚕、昆布、生牡蛎、白芥子、夏枯草等出入为方,进药5剂,疗效不显。遂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30g,共研末分作5包,每取一包以陈醋调敷肿块,隔日一换,内服药停用。患者遵法施治。5日后来诊,见肿块明显缩小,令再配上药一料续敷;末药敷完,石疽已消散。

[按]用此方治疗阴疽、瘰疬、痰核,然多以外敷法取效,即使对红肿之阳痈尚未成脓者,早期外敷多能消而散之。

三、胸痹,肿胀

【案例3】马某,女,49岁。罹胸廓痹痛,心悸气短及颜面四肢肿胀,胃脘胀痛等症已缠身7年有余,经西医多次检查,患有冠心病、慢性肾炎、胃窦炎等多种顽固性疾病,常服西药治疗,少有效果,病情时轻时重,体质每况愈下。观其面色虚浮晦暗,四肢轻度水肿。自述胸廓憋闷,隐隐作痛,心悸气馁,动辄加剧,胃脘经常胀痛拒按,小便量少,大便不畅,初硬后溏,白带多,纳少头昏,脉沉弦,舌淡胖苔白润。病属脾肾阳虚,心阳不振,水湿不化,充斥上下,溢于肌肤;胸阳不运,宗气虚馁,阴乘阳位,痰水凌心。

宗仲景法,投栝楼薤白真武之类进30余剂,症状略有好转但不理想。遂改用控涎丹15g,令分作5包,嘱日服一次,5日后再观进退。复诊告称:服药期间曾出现腹痛,泻泄稀水样粪便10余次,肿胀逐渐消退,胸痹大减,胃中舒适,唯觉虚弱之感。再书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桂枝、陈皮、防己、附子、川芎等组方,又服30余剂,上述诸症大为改善。为巩固计,根据上方制成丸剂,嘱其坚持服用半年,随访2年,症状稳定,已能正常工作。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项、腰背、筋骨牵引灼痛,流注不定,或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偏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漏管;并治瘰疠贴骨,鱼口便毒,一切阴疽。又深得《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世医得效方》治疗痰涎伏膈等奇症的辨证之法。对李时珍引陈无择用“控涎丹”之论述,张石顽用“控涎丹”之论述,李士材用“控涎丹”治顽疾,王洪绪氏、魏玉璜氏用“控涎丹”甘遂去心紫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一3g,晨起以温开水送服。我的用法,研细,装胶囊,量病人年龄,身体强壮等酌用)。

功用:祛痰逐饮。主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胸背、颈项、股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呜,多流涎唾等。现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控涎丹与十枣汤皆为攻逐水饮之剂,主治水饮内停,形气俱实之证。从组方分析,前方是由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而成,并制成丸剂。白芥子味辛性温,善治胸膈痰浊及皮里膜外之痰饮,与大戟、甘遂配伍应用,则长于祛痰逐饮。改为丸剂,则攻逐之力较缓,治疗痰诞水饮停留于胸膈,而见胸背、手足、头颈、腰胯隐痛等证,历代相延为治疗悬饮之主方。十枣汤则以逐水作用迅猛的甘遂、大戟、芫花与甘缓补中,培土制水的大枣相配,使峻下逐水而不伤正,其功专逐水饮,其力峻猛。用于悬饮咳唾胸痛及水肿腹胀,二便秘涩者。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4: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先生广用控涎丹的经验

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发挥多妙法

朱师深究“控涎丹”方义,临床广为应用,如治疗癫疾,胁痛、颈项、腰背、筋骨牵引灼痛,流注不定,或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偏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漏管;并治瘰疬贴骨,鱼口便毒,一切阴疽。又深得《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世医得效方》治疗痰涎伏膈等奇症的辨证之法。对李时珍引陈无择用“控涎丹”之论述,张石顽用“控涎丹”之论述,李士材用“控涎丹”治顽疾,王洪绪氏、魏玉璜氏用“控涎丹”治外科顽疾,尤为欣赏。对李延、王晋三所述的方义更加推崇。朱师指出:“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荡涤经隧曲道中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证明,甘遂含有一种无水酸,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亢进,产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甘遂入药自神农本草至今2千余年,甘遂为主古方如仲景之“十枣汤”“大陷胸汤”,张景岳之“舟车丸”,王肯堂之“甘遂散”及三因方之“控涎丹”,以其狼虎峻猛之性攻逐王道之品所不能攻逐之邪,盖药过病所和微不济急,全在医者驾驭之能。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逐脏腑之水饮,亦能荡涤脏腑曲道之处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硷,与甘遂之作用类似。且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并横行经脉。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走上焦、白芥子能深入全身皮里膜外之经隧曲道,荡涤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对组织中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朱师妙用“控涎丹”有单用,合用其他成药,或配合汤剂,有日服1次,空腹服或食后服,有日服2次,以知为度。如曾治湿性胸膜炎,患者李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8C,头痛肢楚,继则咳嗽痰粘,两肋引痛,不能侧卧,西药2旬未效,朱师投“控涎丹”日2.2克,每早饭后服一包,并处以“香附旋复汤”为助,3剂服完,诸症向平,继服3剂以善其后。笔者亦遵师法,曾治湿性胸膜炎,大面积胸腔积水众多病例,均获速效。又治多囊肝腹水合并胸水患者郑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6C,咳嗽气喘,胁痛。腹水虽不严重,但中西医诸法未消,试投“控涎丹”次服3克,嘱清晨空腹生姜汤送服,配合“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共服10剂。诸症消失,X光,B超复查,胸水腹水均消失。历年来朱师用控涎丹治疗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颈部淋巴结核)湿性胸膜炎,急慢性关节炎,骨结核,湿脚气,痰涎壅盛之气管炎等众多病例,其屡屡应手取效之秘在于巧用。

2、审慎辨证分虚实,剂量斟酌分缓急

朱师指出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始获满意疗效,必须凭脉辨证,相体论治,权衡活变”。体气虚弱者应当慎用。慢性疾患,如瘰疬、流注、痰核等症,宜少量连续守服,一般每服0.9克,1日3次,守至中病即止,可谓十去七八或配合汤剂疗效更佳。急性胸膜炎,肺炎痰多气促,发热、咳嗽、胁痛、胸水、腹水等急实症,宜次服2.5~3.8克,每日服或间日服,以知为度,如服后隔半天,仍未泄下者,可续服1次。一般首次服后,应见泄下较剧,第二次即无剧泄之象。对症实,体气尚可,年龄较轻者,如类风湿关节变形之早中期患者,坐骨神经痛之急实者,尤其是形体丰腴,痰湿之体,控涎丹剂量可增至6~9克,服至中病后逐日减量或改为间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控涎丹配合朱氏“益肾蠲痹丸”久服无副作用,且能迅速纠正关节变形,配合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能迅速缓解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痛重酸木诸症。配合大剂量川草乌煎剂外用浸泡关节变形亦颇有佳效。笔者历年来遵朱师之法用控涎丹,所治病种、剂量略举如下,以作同道或后学者参考;治类风关节变形早中期控涎丹剂量日6克,分早晚两次服,配合汤药或“益肾蠲痹丸”。治形体丰腴闭经水肿症,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健脾利水,祛湿导痰,逐瘀通经之汤剂,一般连投5~10剂即中病。

再如治神经性呕吐症(食后),控涎丹剂量3克,配合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一般投剂即效,3剂即诸症如失。治喘咳胁痛,甚或不能侧卧,经年不愈,遇寒加剧,用朱师之“定喘散”配合“控涎丹”剂量日3克,旬日治愈。治形体丰腴,痰湿之体者长期失眠,惊恐不宁,幻视鬼神,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投“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温胆汤”5剂治愈。治湿浊阻滞阳明,土壅木郁,胸闷胁胀,宗筋无主导致青壮年阳痿,投控涎丹剂量日6克,配合“平胃二陈汤”旬日治愈。治外阴异常瘙痒,甚或连绵不止,带下黄秽,投控涎丹日5克。空腹服,配合“龙胆泻肝汤”5剂痒平。10剂后,诸症消失。治上石疽暨颈项生一肿块,大如鸡蛋,不红不热,肤色如常,按之坚硬如石,自觉疼痛项强,转侧较难,时有低热,脉象细弦,舌质淡,苔白薄,诊为肝气郁结,顽痰恶血凝结少阳之经脉,投控涎丹30克,碾细醋调外敷,配合内服“柴胡消瘰汤”外敷内服,旬日而愈。治阮性孩3岁喉风,痰涎闭喉,喘急抬肩,张口,鼻翼扇动,呼吸困难,气息奄奄,面色青晦,试以控涎丹粉合“猴枣散”0.3克,开水溶后毛笔点灌舌面,半小时吐痰盈碗,续以上法点灌,

3~4小时后泄下痰涎较多,继而热退喘平,调理而安。盖上吐下泻,胶痰分消,气机升降复位,诸症即平。以上略举数案,以举一反三,朱师用控涎丹之秘,已跃跃纸上,后学者得此贯通,即可洞中奥窍,适应无穷矣。

综上所述,控涎丹对水饮、痰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且药价低廉,朱师给吾辈指出了“控涎丹”治疗奇症,急症,慢性病,沉苛痼疾的秘窍。足证朱师于50年代初就索古探今,注重中医学祖传的丸散膏丹的开发,为中医学走出低谷,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前贤曾谓一药即是一方,二三味,三四味亦是一方,法度在,一药即可为方,法度失,虽十数味以至数十味亦只谓药。类似“控涎丹”的名方,古方中屡见不鲜,值此中医严重西化,解体,蒙难之际,笔者疾呼,勿使大好良药蒙羞,控涎丹虽属峻猛中药,但药性在天,巧用由我,活法在人,在医之善遣善用耳。

“控涎丹”市售已无,较难购到。笔者历年使用均系自制,用红糖水久煎制丸,炒用白芥子、甘遂、大戟均用生品,不需制用,制丸晒干封存干燥之“可乐饮料瓶”使用10年不坏,堪称奇迹,特公之于世,以奉献诸同仁。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4: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控涎丹

甘遂(去心)60克、大戟(去皮)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甚或10丸,痰盛体壮者,可适当加多丸数,临卧前淡姜汤送服。我在临床上用此方时,有的患者服10丸即感到大便稀泄,但也有的服至20多丸,尚无出现泄痰之效,故关于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需先从小量开始,慢慢增至见效的用量。药效也可能与选用的药品的质量有关,请多方面考虑应用。还要注意服用本丸时,不可再服用有甘草的药物,因甘草与大戟、甘遂相反。本方主用于治疗素有痰涎伏留在胸膈上下之处,令人忽然胸背、手足,腰部颈项等处的筋骨牵引疼痛、或隐痛不止,也可能游走不定,或手脚重着冷痛;或头痛眩晕;或神志困呆多睡;或胸闷少食,痰多流涎;或脚肿重痛,不能步履;或某个肢体重着顽麻不遂等等。此乃痰涎所致,不可误为他症。明代医家李时珍曾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灼痛;入皮肉则瘰疬痈肿”。本方由仲景十枣汤中去芫花、大枣,加入白芥子改为丸剂而成,为”治痰之本”的方剂。痰之本是:水湿受气火煎灼阻滞而结成,故以大戟逐泄脏腑之水湿,甘遂攻破经隧之水湿,白芥子驱散皮里膜外之痰气,三药共成攻逐痰涎、水饮之峻剂,对痰涎伏留之实证,可建奇功。但大便素日溏泄及体虚之人,不宜使用本方。

如两脚患湿脚气,肿痛沉重,顽麻颓软,不可步履,可加槟榔70~80克、木瓜50~60克、松枝60克、卷柏60克。

如惊痰为患,神呆易惊,失眠胆小,可加朱砂30克(水飞)、全蝎60~70克。如气郁受惊,久久不解,渐结痃癖病块,可加炙山甲60克、鳖甲70~80克、元胡60克、莪术60克。热痰证,可加芒硝60~70克;

寒痰之证,可加胡椒30~40克、丁香30克、干姜30克、肉桂20克。用量仍可从小量渐渐增至见效剂量。

本方与礞石滚痰丸比较,本方偏用于治痰涎水湿为患,礞石滚痰丸则偏用于顽痰、老痰所致癫狂疯痫等病症。

十枣汤偏用于水饮,尤其是悬饮较常用,乃攻泻水饮之剂;本方偏用于痰涎,尤其是痰涎所致之肢体顽麻重痛,腰背、颈项牵引疼痛更为常用,乃破泄痰涎之剂。

葶苈大枣泻肺汤偏用于肺痈胸中痰水胶结、喘咳不得卧,甚则头面浮肿等病症。主治胸肺痰结、气逆、作喘、作咳、作肿之证。本方则主用于痰涎留滞于脏腑经络之疼痛、牵引、重着、顽麻等证。

此方妙在加入白芥子。白芥子为除痰利气之药,其味辛性温,善行善通,利气豁痰,尤其善于祛除两胁及皮里膜外之痰。

把仲景先师十枣汤攻逐水饮之剂转变为破泄痰涎之剂,可见陈无择先生不但对仲景方有深入研究,而且对中药的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能把《内经》精神和病机病证及仲景辨证论治原则化为一体,而创出更广泛应用的新方,实属难能可贵,非常值得学习。

我在临床上用此方时,多配合应证的汤药。例如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时,常用五子五皮活瘀利水汤送服本丸8~15粒,一日2次。处方如下(自拟治肝硬化腹水经验方):炒苏子10克,葶苈子10克,大腹子(槟榔)10克,车前子(布包)15克,{水红花子}10克,桑白皮12克,冬瓜皮40克,大腹皮15克,茯苓皮30~40克,陈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木香10克,抽葫芦30~40克,泽泻20~30克,莪术6克,猪苓20~30克,白术6克,生姜3片,水煎服

李克绍控涎丹又名子龙丸,系甘遂、大戟、白芥子等份,炼蜜作小丸。《外科全生集》用以治瘰疬初起,并治横痃、贴骨疽等症。予不谙外科,但曾用此方治疗1例舌下囊肿及3例膝关节囊肿,俱取得彻底治愈的效果。本方价钱极便宜,疗效可靠,服用安全,确实值得推广,但目前各药房多不备此成药,用时必须自己配制,今举例并将服法介绍如下。

1957年在羊亭卫生所时,一4岁男孩,患舌下囊肿,经西医用针管抽取囊中液体,当时症状消失,但不久又肿又抽,始终不能根治。西医某大夫认为,根治须将囊肿切除。但患儿太小,不能合作,因劝其转中医治疗,病家当即找余诊治。吾想舌下囊肿,中医名曰舌下痰核,《医宗金鉴》主以二陈汤治疗。过去在烟台行医时,曾用二陈汤加味治疗一陈姓男青年,服药四五十剂,虽有效果,但痰核终未消除。今患儿只4岁,即使其父母不嫌麻烦,每日一剂,坚持服药亦有很大困难。因配制子龙丸30克,丸如黄豆大,嘱其从2粒开始,日服3次,开水送下。次日查其大便,如不溏,每日加服一粒,再不溏,次日又加服一粒,直至大便似泻而非泻为度,后即以此为标准量,每日接服下去。结果服药不到10克,囊肿即消失无芥蒂,后未再发。后以此方治疗3例膝关节囊肿,因俱悉成人,令其从3粒开始,逐渐加量,取得标准后,即连续服用至症状消失。皆获圆满效果,无一例失败者。 1974年春治一胸腔积液老人,西医透视,因积液太深,未行穿刺,转中医院门诊治疗。予嘱自配子龙丸,如法服用,1月后透视,积液全部吸收。

洪哲明: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正气可支者,均可用之。若久泻兼见痞满或血瘀征象者,可以附子泻心汤治之,效好:大黄10黄连10附子15。大黄黄连沸水渍过,浸一夜取汁,附子煎汁,合而服之。剧烈肩背痈病员:李某男54岁,2002年3月9日就诊主诉:当日晨起外出查看自己承包田,约半小时,7点钟左右返家洗脸全,将水泼到院外时,突然感到右肩背剧疼痛难忍,以至不能端脸盆,难以伸臂穿衣。立即来本院诊治,检查颈椎X片及右肩关节正斜位摄片,均未见异常,亦无软组织损伤之体征。察舌稍胖苔黄厚,脉弦。患者自诉可能昨晚睡觉受凉,但晨起时并无任何不适。根据发病情况考虑,不似风寒外袭,亦非扭伤瘀血作痛,患者有高血压史,慢性支气管炎,旧疾知其证属痰湿郁火之体,故分析此痛属于三因方所谓:人忽患胸背……筋骨作痛”的控诞丹证。于是处方以甘遂大戟白芥子各5克研末装胶囊每服3克,另以指迷茯苓丸改汤剂:姜半夏15克硭硝8克枳壳18克云苓20克生姜12克,二剂水煎同上药胶囊共服。3月11日复诊述当日服两次,下午6点钟疼痛即减轻,晚上7点半服第三次,次日清晨疼痛消失。子龙丸作散治疗一慢性结肠炎:接诊三十五岁妇女。初诊九月二日,患结肠炎仅三月。初诊用痢奇散加减,四付。病人服后症状已无,遂不遵医嘱,不再来吃药巩固。二个月后因饮食不慎发作,又用前方出入四付,好转后又于二十天后发作。后连续服药三十余付竟不能根除。观论坛上用子龙丸的贴子,遂以白芥子6克大戟6克制甘遂6为末,分成三份,每天清晨空腹时用十枣煎汤送服三分之一,再清粥自养。第一天,服后水泻四次,第二天服后水泻三次,嘱停服药粉。诸症皆清。后以柴桂姜汤五付善后。今年至今安然。此方脾胃虚寒不能用!一般达到剂量后90分钟左右出现或呕或泻的反映。子龙丸亦名妙应丸控涎丹趁痛丸 脱胎于仲景十枣汤古今医书多有记载 配方各异然总不离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因其性峻烈今人畏之现已绝少使用大戟甘遂药店多不配备益加限制该方使用但尚有不少民间中医仍在使用其效之快捷神奇实堪夸耀 。

余常以此丸治现代医学之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脂肪瘤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淋巴结肿大结核 肥大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风关节囊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支气管炎、顽固性毛囊炎等有痰瘀实邪身无大亏者虽不能十全但足以愈其六七。

腘窝囊肿一般方药常难收效,手术治疗耗费甚巨,每易复发,此乃痰瘀交结伏于筋骨之间,非消其痰瘀不能愈之也 ,予以炮甲益其中合制为丸每小量试服得微利便可日一次白水或姜汤枣汤于晨起空腹送服,多能于一月之内消瘤于无形 ,各种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都可以试用此法。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正实不亏者径以子龙丸下之得快下利三日一行轻者一二次重者三四次可消消后必辩证调理月余方能不发,否则移时便作。

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内无硬结未酿脓时其人不亏子龙丸一下可消 若脓已成其人体亏者慎勿下之

顽固毛囊炎多是痰火可以加味子龙丸收功并治气瘤 据说对神经纤维瘤有效可惜我没试过加味子龙丸配方另帖介绍。

类风湿这个朱良春擅长配合秘方益肾蠲痹丸效果神奇,常能使僵化关节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

癫狂西医所谓精神抑郁精神分裂之属不管是癫是狂急下之此病俗称痰迷 ,是痰作祟非涤其痰不可一般缓剂殊难达病 ,癫狂梦醒鲜有良效,非串药不效。

用子龙丸,关键在于剂量之多寡。莫道良将难驯,用之多寡方显奇,剂量如果自己不试,根本掌握不了,多一点点都会引起腹泻。少一点点,却啥事也没有,甚至一两天也不大便。

蜂蜜炼制及蜜丸制作

1. 制作中药蜜丸的炼蜜方法

2. 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优质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优质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

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这三种程度的确定,过去老一辈的中医是采取眼观、手捻、冷水测试等“看火色”的方法,没有多次的实践是难以掌握准确的。现在加用检测炼蜜温度的方法就容易了。

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中蜜适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多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较重的药物制丸。

2、丸块法系制作大、小蜜丸的传统工艺 在基层单位,非批量生产多采用此法。下面就小蜜丸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炼蜜不当炼蜜是丸块法制小蜜丸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要细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炼蜜偏嫩或偏老的情况。炼蜜偏嫩,在制作丸块、搓条、割丸等工序中,会出现黏腻、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粘表面亦不光洁。要避免上述问题,可先取少量炼蜜与少许药粉混匀(小样丸块),发现炼蜜偏老,亦会给其后的操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冬季,气温低,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此时,可在丸块中加入少量热开水重新混合均匀。 2 蜜粉比例不当即用蜜过多(可称伤蜜)或用蜜不足(习称欠蜜)。伤蜜时制得的丸块塑性好而弹性差,搓成的丸条,分割的丸粒容易变形和粘连,出现伤蜜有时是对药粉用量估计不足,但还是粗心所致。避免伤蜜可采用分次加蜜的方法。若已伤蜜,在没有药粉加时,可酌加适量。出现欠蜜时,不要勉强做下去,可在丸块中添加适量炼蜜重新混匀以求丸块的质量。

3 下蜜温度不当一般为粉多趁热下蜜,因炼蜜温度高,流动性好,渗透好,易于丸块的制作。但在有些情况下蜜温不可太高,如处方中有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等,蜜温过高可使这些药粉溶化,冷却后硬结或块(嫌称骨头)于搓条制丸及吞服均为不利。还有芳香药物亦不可下热蜜,以防有效成分的损失。上述情况下蜜温应当控制在60℃以下为宜。

4 胶类药物的处理有些处方胶类药物比例过大,影响制丸。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炒胶珠的方法解决。按照中医治病的要求,以补见长的胶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为宜。因此不能采用逢胶炒珠的办法。此时,可将胶加水溶化并进行适当浓缩,再根据药物的多少,加入适量炼蜜继续热溶,然后与药粉混合。但须注意,加入的炼蜜既不可过量,又不宜偏老。炼蜜偏老加上胶冷却后易凝固,搓条制丸是十分困难的。

5 草类药物的处理处方中草类药物过多,粉碎困难和用蜜量大是其弊端。可采用煎煮浓缩取汁的办法来处理这类药物。这样可便于粉碎,也可减少用蜜。

6 油脂类药物的处理此类药物制得的丸块在搓条、割丸时容易打滑,甚至形不成丸粒。此时,可采取临时脱脂法,即将搓好的丸条用湿毛巾盖至2~3min,使丸粒表面的油脂脱去一部分。如处方中油过多,则此法亦不能解决。

此外,有些处方中含有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梅片等,笔者常常取少许合格的药物细粉与炼蜜混合,在丸块即将形成时徐徐撒入贵重药粉,进一步混合均匀,制成合格丸块,再进行搓条制丸。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4: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上的脂肪瘤,长了十来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因为不痛不痒,一直也没去理它。去年六月份服用了一个月的荣卫返魂汤,大小实在是缩小了3/4左右,但数量没减少,因为不喜欢这药的味道,加上后来用药效果不明显,便停药了。

本来没准备现在开始试控涎丹,想在秋天再用的。但有网友JACKY颇为脂肪瘤所苦(他的瘤长得很大,热天快到了,怕不好看),想用荣卫返魂汤试试。我想,这荣卫返魂汤对我有效,但毕竟没有去根,数量没有减少。在他服用荣卫返魂汤期间,我再另找方法。在蒲辅周医案里找来一个外用方,试了几天,有一定的效果,但太麻烦,因为要外敷,要包纱布,睡得不方便,不过火辣辣的,让腰部很舒服: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自己再做一次白老鼠:用控涎丹!

控涎丹的原材料实在不好买,幸好有网络,在网上,买到了最重要的两味药:甘遂、大戟。因为是网购,人家少了不卖,便各买了一斤。大戟还不便宜。因为难搞到,也不在乎了。配好药,打成粉(留了个心眼,没有全部打。但同仁堂说量少了不打,便各打了150克。其实这也太多了,我自己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按原方,是要糊丸。到厨房找到的面粉,早已经过期(南方很少吃面食),虽说也能吃,但毕竟是配药,不想马虎。糊丸做不成,便做蜜丸吧。便用蜂蜜做,过程不细说了。大约是115克左右的药粉,做了两大盘小丸子,也没数到底多少粒。

今天早上7点起床,用生姜水送了三粒,称了一下,为2克。吃了下去,也没什么感觉,9点10分左右,吃了一碗小米稀饭。心想,是不是吃少了?2克的丸子,按药粉来说,也只是一克多一点。十点左右,肚子有反应了,十点半,上了一趟厕所,前面还正常,后面便稀了,最后,拉的是水样便。肚子也隐隐有点痛,回到办公桌刚坐下,没打几个字,又跑到厕所,这次,象水龙头一样,痛痛快快的不停的拉了一通,平时有点胀胀的肚子第一次觉得真是轻松了。看来甘遂、大戟逐水的功夫真不是吹的!

中午,不敢再吃这么多了,只吃了两粒,1.4克。看来,我做的丸 子一粒大约在0.7克左右。

这个控涎丹,真是不简单!中午虽然只吃了小小两颗,但是到二点时,还是暴泻一通,如雷鸣闪电。右胁下还有咕咕翻腾声。如此看来,晚上还要减量。

控涎丹之用,本人常年临床实际经验:此药往往起奇效,愈疴疾。

忆89年本人治疗胃病的时候,也曾经常常遇见很多患者诉心口窝胀满难受,感觉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刚开始也按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或左金加减或旋覆代赭石汤加减,始终无太大效果!在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勤读古书,偶阅控涎丹之用,于是买来制甘遂、制红牙大戟、白芥子各等份,单研细末混匀再研,蜂蜜炼然后混合上药末,做丸,每丸5克。嘱咐患者晨起空腹服一丸,告诉患者约半小时后会胃内如翻转小腹稍不适,一小时许必腹泻如水样便,泻3-4次后可以服稀粥一碗即可。次日患者果愈,真良方也!后治数十人均屡治屡愈!

91年因本人治疗胃病有佳效,患者介绍一病人,患者全身肿胀2年余,所有大医院检查都没有查到病因,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加大衣裤,鞋子,很是苦恼。因当时也从来没有治疗过这样的病人,但是根据控涎丹之用经验暂投一粒药丸试用。第二天患者兴高采烈的来复诊,诉昨天泻后全身舒畅,现已可穿以前的衣服,要求再口服。于是又用5粒后用参白术散调理病获愈,此案在乡间传为美谈。(每日早晨空腹服用,保持便溏,不要大泻。一天吃一次,坚持1-2个月,一般就会痊愈。)

本人以控涎丹治愈过不少疑难怪病,总的经验是用控涎丹可以泻身体十二水,凡水肿、痰瘀、血瘀皆可用,基本不用凭脉只需看患者舌苔,凡患者舌苔红绛、无苔者不可用;凡体虚极元阳不保不可用!另泻后必喝一碗稀粥以补脾胃之气!甘遂、红牙大戟必须制熟才不至呕!

切记!现在制甘遂、制红牙大戟已很难买到实乃憾事,国家谓此药有毒!长此以久中医必没落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