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回复: 1

重用半夏治疗失眠

[复制链接]

6250

主题

180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562
发表于 2024-1-27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明和

笔者在临床辨证处方中,重用半夏,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半夏气味辛、平、有毒。能解郁和胃除痰,具有安神定志之妙,临床治疗失眠症,多获良效。

如治韩某,女,45岁,工人。因其丈夫检查出重病,以致烦躁不安,彻夜不能入寐1月余。来诊时,自述服西药镇静安眠药,中药汤剂等都无明显效果,仍不能入寐。神志恍惚、心悸、心烦,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滑腻微黄,脉弦滑。综观舌、脉、症,属气郁痰结,胃气不和所致。拟炙法半夏40g,百合15g,合欢花15g,获等15g,石营蒲12g,3剂,水煎服。

服后夜能入睡4~5小时,又原方续服2剂,睡眠正常,它症悉除。随访2月,未复发。笔者以重用半夏,治疗失眠30例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并疗效巩固。半夏有毒,用之当慎重,一般治疗失眠多用30~60g方效。

法半夏先用净蜂蜜炙后加入它药同煎30分钟,取汁30oml,徐徐咽下,其疗效卓著。治疗失眠,不用大量半夏不易取效。笔者有很多病例都是先用常用量不理想,再加大法半夏用量而获显效的。所以只要认症准确,亦可径用大量,略加炮制,不会有副作用,而且能缩短疗程。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法半夏对中枢神经有良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法半夏用蜜炙后,可去其毒性,保留其功效。本例用法半夏,解郁和胃化痰,配百合性甘微寒,以安神定志,

6250

主题

180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56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夏用于治疗失眠的神奇疗效
作者/韩晓音
半夏是中药里一味重要药材,听它的名字,大家都会觉得有趣,半夏半夏,好像是要到夏天过了一半才开始生长的。事实上的确如此,6月22日是夏至,古人将夏至分为三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因为半夏性喜阴,夏至一阴生,阴气开始发动,天地之间不再是纯阳用事,故而仲夏时节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才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半夏长于重阳转阴的时节即夏季之半,且喜欢生长在潮湿之地,古人取类比象来推论半夏具有降阳气的作用,半夏也是因此得名的。
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它有温肺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在这些作用的基础上以及它的降阳化湿功能,让它对失眠也有神奇的疗效。
半夏治失眠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令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 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读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半夏汤治疗失眠最早载于《黄帝内经》,其中主要用半夏之降阳化湿之功能治疗中焦痰饮、阳气不降导致阳不入阴的失眠症,后代医家多沿用此方,并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应用。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记载半夏汤:古代剂量:半夏(制,八钱) 秫米(二两,即俗所谓的高粮是也,古人为之稷,今或名为芦稷,如南方难得,则以薏仁代之。)
煎服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主治: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下焦篇第三十一条)
方义方解:此中焦阳气素虚之人,偶感温病,医以辛凉甘寒,或以苦寒清温热,不知十衰七、八之戒,用药过剂,以致中焦反停寒饮,令胃不和,故不寐也。《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寐。盖阳气交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故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故曰覆杯则寐也。
刘渡舟治疗失眠的医案。
马某,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两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故处方以:生姜12克 干姜3克 半夏15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7枚 服药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解说】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组方原则亦属于辛开苦降甘调之法,本方用生姜、干姜温阳散饮,消除停留在胃中的痰饮水湿。在《伤寒论》中有“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水气停留中焦,阻遏阳气下交之通路,所以重用半夏降阳入阴,并且半夏也有温胃化饮之功,帮助消除饮留湿邪。该失眠证一般还伴见胁下胀满疼痛、或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证,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的失眠证都可用本方加减应用。如果水气比较明显,还可在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水之效。
此方中用半夏引阳入阴,则阴阳和合,则寐至,失眠可愈,若仅仅只用一些利水化湿之药,只是起到水气消,但阳气不降,阳不入阴,神气不定,则不能起到安神入寐之效。
半夏降阳入阴治疗失眠,从古至今应用和研究者甚多,经过辩证论治加入应用,临床上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