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数
摘 要:鼻咽癌在经过放疗后,口干症是主要后遗症之一,中医药对其有很好的疗效,但因为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临床上并不能合理的运用,贾英杰救授将此证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总结了以“三焦辩证”法为基础的病理分型及治疗用药体系,将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的结合,疗效显著,现将一部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为放疗后口干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一点借鉴。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在肿瘤患者中,约有2/3的患者接受放疗,随着放射治疗疗效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放疗所致的放射性损伤也不断增加。在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中,因无法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射线对口腔黏膜及唾液腺的损伤,使得口干成为最主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导致患者咀嚼、吞咽功能障碍,影响味觉、言语和睡眠,同时也使得口腔组织易受损和患病。西医对放射后遗症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药物,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唾液腺替代法、硬糖法、抗菌冲洗法、氟化物及毛果芸香碱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甚理想。预防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方法有药物法、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因此,寻找对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药将有望成为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突破口。根据临床核医学研究以及核辐射的有关文献报道分析,射线具有高能、快速、穿透力强、热源性等特点。所以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是一种具有“火热”性质的毒邪,作用于人体导致热毒过盛,导致了一系列放疗后遗症的出现。鼻咽癌放疗后,射线损伤了毛细血管,导致局部循环障碍,黏膜表面充血水肿,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另外,黏膜下腺体受损害而致分泌障碍,故出现鼻咽干燥、吞咽有疼痛感。电离辐射作为一种热性杀伤物质,火热之邪消灼阴液,迫津外泄,使人体津液受损,进而炼津灼血,伤阴耗气。
贾英杰教授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运用中医药抗击肿瘤的第一线,对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治疗颇有研究。笔者有幸师从贾老师,获益匪浅,现将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三焦辨证
贾英杰教授在临床施治中,灵活运用吴鞠通之“三焦辨证”法,他认为,既然放射线具有火热毒邪的性质,就应与温热病体系相吻合,吴鞠通创立"三焦辩证”法时,将人体横向的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那么对于放疗后口干燥症的病理分期就应也分为3个部分。通过对百余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治疗和临床分析,贾英杰教授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划分体系,具体分为以下3型。
1.1 热毒炽盛肺阴耗伤 鼻咽癌本属积证范畴,贾英杰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而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内毒与外毒相交结,化为火热毒邪。热毒首先作用于照射部位,引起上焦热毒炽盛,并灼伤阴液,而肺脏首当其冲,为热毒所伤,肺阴损耗。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口干口苦,咽喉燥痛,口腔糜烂,鼻血鼻塞,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咯吐不畅,声音嘶哑,潮热盗汗,照射野皮肤红肿热痛,失眠心悸,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数或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如头痛加白芷、羌活、川芎;发热加黄芩、青蒿、连翘;口干咽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失眠怔忡加酸枣仁、五味子、莲子心;鼻血加仙鹤草、连翘;口腔溃疡、糜烂加白及、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赤芍;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加薄荷、射干、玉蝴蝶;张口受限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声音嘶哑加桔梗、僵羞等。
1.2 脾阳不振胃阴不足 放射线热毒间接的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可用现代医学解释为:因口腔黏膜及唾液腺的损伤,使患者唾液分泌严重不足,味觉丧失殆尽,出现咀嚼吞咽困难,进食如同嚼蜡,表现为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即“三焦辨证”法之中焦诸症。临床表现多为口干少津,食不知味,纳差食少,恶心干呕或呃逆,还有精神倦怠,消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无不是脾阳不振,胃阴不足的临床表现。故治疗时当以健脾益气,滋养胃阴为法则,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如出现腹胀加大腹皮、厚朴;纳差加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鸡内金、山药等;恶心呕吐加陈皮、芦根、生姜;便溏加薏苡仁、山药、白扁豆;气虚乏力及白细胞减少加黄芪、枸杞、补骨脂、骨碎补等。
1.3 肝郁血瘀肾精亏虚 患者本为毒瘀并存之体,气滞血瘀结于局部而发为鼻咽癌,又因放射治疗后诸多不适,饮食、睡眠、言语皆受影响,患者常常情志不舒,心情抑郁,更加重病情。且经放疗后,不仅肺胃阴伤,肾精亦有受累,津液被灼,不能上达以濡润口咽,出现了以肝郁血瘀,肾精亏虚为病理特点的下焦症候。临床常表现为口干而不欲饮,愁眉紧缩,善太息,腰膝酸软,面色黧黑,大便不畅,舌红少苔有瘀斑。治疗以活血化瘀,滋肾养肝为主,方用通窍活血汤合左归饮加减。便秘加瓜萎、牛劳子、大黄、枳实、厚朴;淋巴结肿大加黄药子、天南星、猫爪草等。
贾英杰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以上分型论治,将“三焦辨证”法与临床辨病相结合,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为鼻咽癌放疗后口干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福音。
2病案举例
郑某,男,2005年就诊,时60岁,吸烟史35年,饮酒史30年。患者于2004年发病,因颈部多处肿物,无疼痛,后头痛逐渐加重就诊于某医院,查鼻咽镜并取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KPS评分:80分。未行手术,确诊后化疗4次,药用顺铂、亚叶酸钙,同时予胸腺肽免疫治疗,并局部X线放疗,总剂量达2400Gy。2005年1月5日就诊时症见:口干咽燥,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偏头痛,颈部疼痛,纳食差,大便偏干,偶有溏泻,舌绛少苔有裂纹,脉沉细。辨证分析如下:患者放化疗后,为热毒灼伤,上焦热毒炽盛,故见口干、牙痛等症;中焦脾胃功能失调,脾阳不振,胃阴不足,故纳食不佳,大便时干时稀;舌脉亦是热毒与阴虚共存的表现,故贾英杰教授根据三焦分型法,将该证定为上中二焦并病,治以清热解毒,养阴润燥,健胃消食,祛风止痛。用药为:黄芩10g,生栀子10g,郁金10g,姜黄10g,白花蛇舌草15g,川芎10g,白芷10g,焦三仙30g,砂仁10g,鸡内金10g,慧苡仁15g,瓜萎30g,大贝10g,玉竹10g,天花粉15g,白芍10g。共7剂,每日1剂。患者于2005年1月12日复诊,自诉牙龈肿痛,偏头痛,颈部疼痛基本缓解,其他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考虑患者表邪已解,阴虚仍甚,中焦仍虚。故将前方去白芷、大贝,加入麦冬15g,天冬15g,川贝10g,生栀子10g改为焦栀子10g,以加强养阴益胃之功效。方共7剂,每日1剂。患者服药7日后,自觉效果甚好,故以原方再服7剂,并于2005年1月27日来诊,症见口干咽燥,四肢乏力,纳食欠佳,大便正常,舌红苔白,脉弦滑。治以理气醒脾,健胃养阴,清热解毒。改方用药为:陈皮10g,半夏10g,莱蔽子15g,枳壳10g,川芎10g,焦三仙30g,砂仁10g,白芍10g,天花粉15g,麦冬15g,黄精15g,玉竹15g,川贝10g,姜黄10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共7剂,每日1剂。服药后患者症状较前缓解,患者以原方又服药1月余,口干咽燥明显好转,纳食较佳,二便正常,期间未见其他明显不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