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回复: 0

治疗嗅觉障碍-李凡成

[复制链接]

6342

主题

185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964
发表于 2024-1-26 2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嗅觉是如何产生的


中鼻甲水平面以上的鼻腔黏膜属于嗅觉区黏膜。空气中含有气味的微粒随着呼吸运动进入到鼻腔后,到达嗅觉区黏膜,被 嗅觉区黏膜所感知,并产生生物电的活动,经过嗅神经的传导引起大脑对嗅觉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鼻腔的通畅、嗅觉区黏膜的正常、嗅觉神经的正常、大脑中枢 的正常是保证嗅觉正常的四个关键条件。

二、嗅觉障碍的原因

1、各种使鼻腔阻塞不通的原因,都能引起嗅觉障碍,属于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因为鼻腔阻塞后,空气中含有气味的微粒无法到达嗅觉区黏膜,嗅觉区的黏膜就不能感受到气味的刺激,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嗅觉神经传导与嗅觉中枢的感知。使鼻腔阻塞不通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各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鼻息肉、鼻腔肿瘤等。

2、各种损害嗅觉区黏膜的病变,均能引起嗅觉障碍,属于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因为嗅觉区黏膜受到损害后,即使 有气味的微粒进入到鼻腔嗅觉区,嗅觉区的黏膜也不会将气克服微粒的刺激转弯为生物电的活动,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嗅觉神经传导与嗅觉中枢的感知。使嗅觉区黏 膜受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有毒气体的刺激、长期吸烟,使嗅觉区黏膜中生中毒损害;长期的鼻腔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使嗅觉区黏膜因长期消肿而变性坏死;萎缩性鼻炎,使嗅觉区黏膜上皮萎缩变性,等。

3、各种引起周围性嗅觉神经损害的病变,均可以引起嗅觉障碍,也属于末梢神经性感受性嗅觉障碍。因为周围性嗅觉神 经或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后,无法进行生物电冲动的传递。引起周围性嗅觉神经损害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病毒性感冒,损害嗅神经或嗅神经末梢;鼻部或头颅 外伤,损伤嗅神经。

4、各种引起中枢性嗅神经损害或影响到嗅觉中枢的病变,均可以引起嗅觉障碍,属于中枢感受性嗅觉障碍。此类病变在临床上较少,主要是颅内肿瘤、颅内出血、脑萎缩等。

三、嗅觉障碍的分类

1、呼吸性嗅觉障碍:

(1)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因鼻塞所致,鼻塞通畅后嗅觉可以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多见于感冒(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感冒后出现脓涕多)、鼻腔异物阻塞(小孩、成年人鼻腔手术后填塞物未取出),以及鼻腔或鼻窦慢性炎症。可以不必针对嗅觉进行特殊治疗,只以治好鼻病,嗅觉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2)非阻塞性呼吸嗅觉障碍:如气管切开术后,空气不进入鼻腔所致。

2、感受性嗅觉障碍:

(1)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因嗅觉末梢感受器(嗅觉区黏膜)或嗅神经末梢病变所致。此类患者鼻腔多通畅,若伴有引起鼻塞的病变,在解除鼻塞后,嗅觉不能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并多有嗅觉同一反应,即用不同的强烈气味刺激均能引起嗅觉,但不能分辨出不同气味。可见于萎缩性鼻炎、嗅神经炎、老年性退变,以及化学性(如有害气体刺激、长期吸烟)、病毒性(如流感后)或感染性(如长期慢性鼻窦炎)嗅神经末梢损害。

(2)中枢感受性嗅觉障碍:多因大脑钩回病损,嗅觉中枢损害所致。此类患者鼻腔正常,无嗅觉同一反应。可见于颅脑损伤、基底脑膜炎、脑炎、额叶脓肿或肿瘤、垂体肿瘤、脑血管疾病(栓塞、出血)等。

3、混合性嗅觉障碍:既存在呼吸阻塞性嗅觉障碍,亦存在末梢感受性嗅觉障碍。改善鼻塞后,嗅觉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4、功能性嗅觉障碍:可见于癔病、精神病患者。

四、嗅觉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1、必须了解引起嗅觉障碍的病因与病史,以便于明确是什么性质的嗅觉障碍。

2、有无嗅觉功能的测定:用香精、醋、樟脑油、煤油、水装在完全相同的小瓶内,检查嗅觉.其中水作为对照剂。病人手指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闻其每一个小瓶,说出嗅到的气味.以同样的方法测另侧。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测定有无而不能测定嗅觉丧失程度。

3、嗅阈测试法(稀释法):主要将气味刺激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检测对气味感知的最小刺激浓度。方法略。

4、嗅觉同一反应检测:对多种强烈气味均能感受到气味的刺激,但不能分辨出是何种气味。

五、西医如何治疗嗅觉障碍

临床上,对于嗅觉障碍需要针对性治疗者,主要是两类。

1、对于阻塞性呼吸性嗅觉障碍,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解除引起鼻腔阻塞的病变。

2、末梢神经感受性嗅觉障碍:可以考虑使用维生素(维生素B1、B12)、ATP、改善颅脑微循环的药物,如甲钴胺,血管扩张剂。

甲钴胺:主要作用机理为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如果用药1个月(按说明书剂量)后效果不明显,即停服。

血管扩张药:任选1-2种即可。①川芎嗪100mg/次,3次/日;②脑嗌嗪50mg/次,2~3/日;③地巴唑10mg~20mg/次,2~3次/日;④烟酸100mg/次,3次/日;⑤654—2每次5~10mg,3次/日。

五、中医如何治疗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不闻香臭”、“鼻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 嗅。”《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可见鼻闻香臭有赖宗气充沛,肺气和利。《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卷二十九说:“若风冷伤于 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东垣试效方·鼻不闻香臭论》卷五说:“若因饥饱劳役损 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又一说《难经》言心主五臭,肺主 诸气,鼻者肺之窍,反闻香臭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胃气失守,寒邪客于面,鼻亦受之,心不能为用而不闻香臭。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 之不利。洁古老人云,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明医杂著·鼻塞》卷三说:“鼻 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 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清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 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

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嗅觉的生理病理与肺、心、脾密切相关,因鼻为清气道,司嗅觉,为肺之系;心主五臭;脾主升清,清阳出上窍。故鼻为肺之体,脾之所养,心之所用。不闻香臭当治肺、心、脾为主,常有四法。

1、清肺通窍法

清肺通窍法多用于因反复感受风寒风热邪毒,久羁鼻窍,内舍于脏腑,肺气不清,阳明郁热,以致鼻窍失利,气血瘀滞, 不闻香臭者。本证多见于中青年体实阳盛,患有慢性鼻病之人。常表现为嗅觉明显减退或消失,鼻腔通畅时或有轻度好转,鼻腔干燥感,口微干微渴,鼻黏膜多暗红 肿胀,小便黄,舌红胖,苔微黄,脉弦或弦滑。

临证可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常用药物,葛根、生地黄、麦门冬各15g,白芷、赤芍药12g,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路路通各10g,升麻、甘草、木通、穿山甲各6g。

大便秘结加紫草,经其既清热降火,又通利大便,或加桃仁、火麻仁之类的通便亦可。

2、养心通窍法

养心通窍法主要适用于心血亏损或心脾两亏,窍络痹阻所致不闻香臭症。多表现为嗅觉减退或消失;或有鼻塞,鼻内干燥 感,鼻黏膜色淡或淡暗微肿,或鼻腔无明显异常;全身可见面色萎黄不华,乏力,睡眠欠佳,多梦,或有心悸怔忡;舌质淡或有瘀点,脉细缓或弦细等心脾亏虚之 证。若阴血不足,心火上亢者,可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尖红,脉细数等证。

临床可用柏子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柏子仁12g,枸杞子、麦门冬、玄参、丹参15g,熟地黄各15g,威灵仙、当归各10g,石菖蒲、炙远志、穿山甲、甘草各6g,

方中取玄参、麦门冬、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甘草滋阴生血养心;穿山甲、丹参、威灵仙活血通络;远志既可助柏子仁养心安神,又可助石菖蒲通心窍以司嗅觉。

加减:心火上亢者,加生地黄、黄连、阿胶之类滋阴降火,调和阴阳。若为心脾两亏者,酌加芪、术之类益气健脾,或用归脾汤加减。

临床上,不闻香臭而治以养心通窍之法者,当注意选加通心窍、通经脉药物,前者如远志、石菖蒲,后者如穿山甲、威灵仙、鸡血藤之类。

3、升清通窍法

升清通窍法主要用于因脾胃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正虚邪滞,鼻窍失利所致的不闻香臭症。《东垣试效方》卷五载: “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升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在临床上常表 现为嗅觉减退或消失,或伴鼻腔干燥,肌膜枯萎;或伴鼻塞流涕,肌膜肿胀,鼻腔通畅时嗅觉或微有好转;全身或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或淡胖,脉 细缓。

临床证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30g,党参12g,当归、陈皮、黄芩各10g,葛根12g,石菖蒲、穿山甲、炙甘草各6g。

方中以补中益气汤升清,因鼻属阳明,而葛根入阳明经,亦能升清,故以代柴胡;加黄芩味苦能泄,使升中有降;石菖蒲芳香化浊,开通鼻窍;穿山甲活血通经。

加减:若有鼻内肌膜枯萎者,加玄参、麦门冬、丹参、威灵仙之类养阴润燥,祛瘀生新;鼻塞有涕者,加苍耳子、石菖蒲、白芷之类化浊除涕通窍;大便秘结者,加枳壳行气通便。

4、活血通窍法

活血通窍法主要用于因鼻槁,阴血亏损,鼻窍肌膜失养日久,脉络闭阻,以致嗅觉功能障碍者。临床上凡因鼻槁病程日 久,鼻腔宽大,鼻甲萎缩明显、外伤等,伴有嗅觉障碍者。临床上,可用桃红四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尾12g,丹参20g,桃仁、川芎、赤芍 药、生地黄、乳香、没药各10g,红花、穿山甲6g。

加减:根据萎缩性鼻炎阴虚、气虚等辨证结果进行加减。气虚者,酌加黄芪、白术;阴虚者,酌加玄参、麦冬、木通。

医案(六则)

例1(李凡成医案)

陈某,男,23岁,农民。1986年3月12日初诊。经常性鼻塞二年余,近十个月来并有嗅觉明显减退,香臭难辨,鼻息通畅时亦然。现鼻塞轻微,有时有少许黏黄浊涕,食纳时好时差,二便尚调,无其他不适。

检查:两侧鼻腔黏膜暗红,下鼻甲轻度肿大,收缩反应好,经引流,鼻道无脓性分泌物。收缩鼻黏膜5分钟后,仍然闻不出香水气味,闻乙醇仅有刺激感。舌质红略胖,苔白黄微腻,脉弦滑,诊断为慢性鼻炎、嗅觉障碍。

治疗:拟清热泻肺,活血通窍。用加味升麻葛根汤加减:桑白皮20g,黄芩、地骨皮、赤芍药、茯苓、白芷、路路通各10g,葛根15g,升麻、石菖蒲、法半夏、陈皮、甘草各6g。

4月8日二诊:服药五剂后,鼻腔通畅,对香水、菜香、油气、臭气都能闻到,食欲转佳,按原方续服五剂。1987年4月回信谓嗅觉完全恢复,鼻腔通畅。

按:本例患者全身无证可辨,仅据舌脉及鼻腔体征,辨为肺经郁热,方药对证,以其津伤之症不明显,且苔黄微腻,食欲时差,恐内有湿郁,故原方中去生地黄、麦门冬之滋,复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石菖蒲化湿浊。患者病程较短,正当年青,自愈力强,而药中肯綮,故见效亦快。

例2(李凡成医案)

贾某,女,59岁。1987年4月28日初诊。自诉1976年8月感冒并引起鼻窦炎后,嗅觉丧失至今。近几月鼻窦 炎症状加重,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之类方药二十余剂,鼻已通畅,无脓涕,但嗅觉未恢复。现对花露水、汽油、煤气、乙醇、麻油、菜香、腐臭等各种气 味均嗅不出,偶尔可闻到生大蒜气味(不只是刺激感)。刻下:无鼻塞及鼻涕,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食欲素差,手足心热,咽喉及鼻腔干燥感,眼睛干涩,时 心烦,难入眠,早上口苦,二便调。有吸烟嗜好。

检查:双侧鼻腔黏膜色淡微暗,下鼻甲略大欠润,各鼻道无分泌物(一个月前照片有右侧上颌窦炎及额窦炎)。舌淡显暗滞,中心苔微白黄,脉细缓。诊断为右侧鼻渊(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

治疗:拟益气健脾,养心通窍。用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枸杞子、麦门冬、酸枣仁、穿山甲各10g,薏苡仁15g,陈皮、炙远志、石菖蒲、炙甘草各6g。七剂,并嘱戒烟。

6月20日再诊:上药服四剂即已见效,服完七剂,嗅觉满意,为巩固疗效,再要求续服原方七剂。

8月5日三诊:因未戒烟,于8月2日引起支气管炎发作,嗅觉又完全丧失如故,再按原方共服十四剂,并戒烟,嗅觉恢复甚感满意,未再反复。

例3(李凡成医案)

张某,女,45岁。1986年12月12日初诊。鼻腔、咽部干燥感多年,嗅觉完全丧失十余年。食纳一般,二便调,全身无明显其他不适。

检查:一般情况好,双侧鼻腔稍宽大,下鼻甲轻度萎缩,鼻黏膜干燥,左中鼻道及左总鼻道有少许黄痂,无臭气。咽部黏膜干燥少津,无明显萎缩。舌质淡红,脉细缓。诊为鼻槁(萎缩性鼻炎)、嗅觉障碍、慢喉痹(干燥性咽炎)。

治疗:拟补中益气,升清润燥。处方:黄芪、葛根各20g,当归、白术、玄参、麦门冬、桔梗、黄芩各10g,升麻、陈皮、炙甘草各6g,五剂。并服鱼肝油丸,外用复方薄荷油滴鼻。

12月18日复诊:鼻、咽干燥感明显好转,嗅觉无改善,无不良反应。续服上方十五剂。

1987年1月17日五诊:经服中西药与点鼻后,鼻、咽已无干燥感,嗅觉有恢复,对乙醇、大蒜气味、花露水等浓郁的气味可辨知,鼻腔无痂皮,鼻甲仍呈萎缩状。处方:原方加丹参15g,姜黄10g。共服药二十余剂,食物的香味多可闻到,嗅觉恢复基本满意。

按:本例患者证候不典型,从脾虚清阳不升,兼阴虚肺燥之证认识,故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玄参、黄芩、麦门冬以清肺润燥,加桔梗升提宣肺;以其病属鼻槁,故后加姜黄、丹参以祛瘀生新。

例4(李凡成医案)

肖某,男,28岁,教师,1986年4月21日初诊,鼻科医案45号。诉因感冒引起鼻不闻香臭七年,对各种气味均闻不出,鼻腔通气良好,微干感,无黏浊涕,无其他不适。

检查:鼻腔形态正常,舌暗红略胖,苔微黄腻,脉弦缓。诊断为嗅觉障碍。

治疗:辨证依据不足,以心主血脉,主嗅觉,脾主升清,从心脾不足,窍络痹阻论治。治拟补益心脾,活血通窍。柏子养心汤加减,处方:丹参30g,生地黄、当归尾、玄参、党参各15g,桔梗、茯苓、天冬、麦门冬、柏子仁、石菖蒲各10g,炙远志5g,五剂。

26日复诊:可以闻到脚臭气,舌淡胖,苔黄腻。上方加法半夏10g,六剂。

1987年2月19日三诊:谓药后嗅觉恢复满意,未再治。本月初感冒,嗅觉再度完全丧失。证见鼻塞,涕清量不 多,乏力,纳差。查见鼻黏膜色淡红不肿大,舌淡胖,苔白,脉弦缓。证属脾肺气虚,寒邪滞留,瘀痹窍络。治拟益气升清,行气活血,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黄芪20g,党参、当归尾各15g,川芎、柴胡、辛夷、石菖蒲、白术、陈皮各10g,远志、升麻、炙甘草各6g。

3月9日六诊:谓服上方五剂后,诸症好转,嗅觉有恢复,服完十六剂,嗅觉恢复满意,可闻到乙醇、汽油、香水、肥皂等气味。续以86年4月21日方加赤芍药15g,连服三十剂。

5月14日约诊:行嗅觉检查,与常人无异。至今效果巩固,虽感冒两次亦未复发失嗅。

例5(李凡成医案)

周某某,女,21岁,技术员,1986年4月21日诊,鼻科医案20号。诉鼻腔干燥不适,嗅觉减退三四年,近年 嗅觉消失。平时乏力,易感冒,食纳一般,月经调。自1985年10月以来,连续服用六味地黄丸、脾约丸数瓶,鼻干微好转,其他无改善。现有头晕心烦, 大便结,二至三日一行。

检查:双侧鼻腔顶有脓痂,鼻甲明显萎缩,干燥,鼻腔宽大,舌质淡红带紫,苔薄黄,脉弦。证属气阴不足,脉络痹阻。

治疗: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处方:当归尾、赤芍药、生地黄、丹参、黄芪、党参各15g,玄参20g,川芎、麦门冬、草决明各10g,水煎服。外以生地黄、丹参、赤芍药、苦参各10g,红花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每日2~3次。

6月14日四诊:服上方二十一剂,心烦减,无明显鼻干感,近有鼻内胀痛。查见两鼻腔黏膜红润,鼻甲略有增大,左侧鼻腔顶部脓痂消失,右侧之减少。续以上方去草决明,加枳壳、桃仁各10g。同时嘱服蜂蜜,外用药同前。

10月6日八诊:服上方二十八剂,嗅觉恢复,鼻已不痛,近来鼻腔干燥又增明显,鼻唇起泡而痒痛。查见双下鼻甲萎缩 较前有明显恢复改善,鼻黏膜干红,右鼻腔少许干痂,舌红,苔黄,脉弦带滑。本病因气阴两亏,用药清润不足,甘温太过,以致脾经热邪上熏,改拟滋阴清热,活 血通络。处方:玄参、葛根、生地黄、生黄芪、丹参各20g,当归尾、赤芍药各15g,牡丹皮、黄芩、路路通、木通各10g,升麻、甘草各6g,水煎服。连 服十剂。鼻内滴药同前。鼻唇疱疹处涂青黛散。

1987年6月26日邀复诊:嗅觉恢复正常,鼻干基本消失,已有涕可擤,鼻甲恢复正常,但偏小,大便仍干燥。再处以清润降火之剂,嘱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大便通畅。

例6(针灸专家王凤仪医案:录自王凤仪著,针灸医案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8)

潘x x,女,27岁,病志4922号。主诉 嗅觉障碍四年。现病史:于四年前开始嗅觉失灵,逐渐加重,现已闻不到任何气味。伴睡眠不好、头鸣。脉弱。此病多由肺虚,邪蕴于鼻,气血壅滞而成。治以宣肺 通窍。取穴:大推、肺俞、迎香、上星、百合、合谷、素髎、外关。方法:(1)肺俞、大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火罐15分钟,(2)迎香、百会、台谷。 (3)上星、素髎、外关,用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以上三组穴,每次选一组穴,每日一次,轮替应用,连续治疗1个月而愈。

附:嗅觉障碍的中成药治疗(配合性应用)

作用机制复杂,有可能改善嗅觉神经功能、促进嗅觉区黏膜上皮的正常恢复等。选1-2种即可。常用药物如:

银杏叶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都梁滴丸、复方天麻密环糖肽片、益心酮片、愈风宁心片、活血通脉片、抗栓胶囊、灯盏细辛胶囊、镇脑宁胶囊,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