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4

偏头痛医案集锦

[复制链接]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发表于 2024-1-26 09: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顽固性偏头痛

李某,男,38岁,住北京市朝阳区。

患顽固性偏头痛2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患者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

葛根汤: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病案来源: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

按:本案为太阳病表邪内迫阳明之头痛。正是葛根汤所主的太阳阳明合病,是因为邪郁肌表,内迫阳明,病势偏重于表,其症状既有项背强几几而恶寒、无汗、发热、脉浮紧之表证,又有前额及眉棱骨痛,此虽无自下利的里证,然其疼痛之前额及眉棱骨属阳明经部位。病属表里同病而偏于表寒,凡表里同病之表证急者,当以解表为主,表解头痛亦除。

刘会向来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临证之际,既重视脏腑辨证,又重视经络辨证。本案使用主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除患者整体种种症状外,其中“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亦是其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之葛根汤证的依据之一。

本文摘自《刘渡舟验案选》,闫云科著。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09: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偏头痛5味药小方,8年偏头痛两剂显效再未复发!

导读:一剂仅5味药组成的名方,药味精简,用量却很考究。附3篇病案,想治偏头痛的朋友不妨收藏吧~

救脑汤治疗偏头痛举隅
“救脑汤”一方,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录》头痛篇中,谓可治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之“真头痛”。该方由当归、川芎、细辛、蔓荆子、辛夷花五味组成,其中当归、川芎重用至30克。

偏头痛一证,疼痛或左或右,目胀似脱,用药一般不外养血祛风、潜阳定惊、祛痰开窍一类,往往收效甚微。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陈氏救脑汤一方,大凡诸药不效而以血虚生风为其因者,虽兼有它证,而以此方加减,投之辄效。其中奥妙之处乃当归、川芎各用30克,取其养血祛风之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诸药相配,相得益彰。兹摘录数例,窥其一斑。

例1:血虚生风头痛

卢某,女,28岁,工人。初诊:1982年2月2日。

偏头痛十年余,产后六年来发作益甚,或左或右,发则头痛如裂,目胀似脱,甚则抱头大哭,痛不欲生,每每持续数日不解,每月发5-6次,月经前后痛必加剧,非止痛药数粒不解。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十年来服药六百余剂,观其方药,多为化痰祛风定惊养血之剂,但收效甚微。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而血藏于肝,肝血不足,虚风内生,上扰清空之府,发为巅顶之疾,所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下虚者,精血不足也,上实者,风阳扰于上也。故养血以实其下,祛风以泄其上,仿救脑汤意加味。

处方: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潼白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

服药二剂,适逢经行,头痛未作,唯觉头昏重胀,但未服止痛片,续服原方出入廿余剂,疼痛已除。停药观察至今,未再发作。

按:内伤头痛,或因于风,或因于痰,或因于精少。血虚生风,上扰巅顶,可致头痛,头为清旷之区,最忌阴浊之邪,脾虚气弱,运化乏权,痰湿内生,上泛巅顶,肾虚精少,脑海失养,均可致痛。而偏头痛一证,因于风者居多。患者偏头痛十余年,几经图治,未见起色,前医用药,亦曾用归、芎之类,然其用量均在5-10克之间,岂知病久日深,非轻剂可解;巅顶之上非平剂可达。今仿陈氏救脑汤加减,用当归、川芎各30克获效。

例2:血虚夹湿头痛

张某,女,50岁,干部。初诊日期:1982年3月11日。

头痛8年余,逐渐加重,以致每日痛不休,服止痛药不断。每月平均有两次大发作,甚则头痛如劈,目胀似脱,恶心呕吐,饮食不进,大便溏泄,面色少华,神萎不振,舌质黯红,苔薄白腻,脉细。证属血虚生风,上扰巅顶;脾虚生湿,胃失和降。宜养血祛风,化湿健脾为治。

处方:当归30g,川芎30g,辛夷花10g,蔓荆子10g,细辛5g,白芷10g,苍术10g,荷叶顶10g,升麻10g,木香10g,苏梗10g,生甘草5g。

上方续服廿余剂后,头痛虽未大作,但有时仍有小痛不舒,需间服止痛片,后改当归40g、川芎40g,又服9剂,疼痛方除。

按:患者年已半百,且病程日久,气血本虚,然夹痰湿,故养血祛风治其本,化湿健脾治其标,辅以清震汤加味,升清降浊。服药廿余剂,大痛未作,小痛稍有,证治相合,然病久日深,正虚邪实,非轻剂易解,故改当归40克、川芎40克,加大其量,重可去实。再服九剂,头痛已除,至今未作。如遇病久恙深顽固反复者,归、芎可再加重其量,确能收药到病除之功。

例3:瘀血头痛

孙某,女,48岁,工人。初诊日期:1982年5月21日。

患者旧有偏头痛之疾,经治已愈,1月前跌倒,左侧着地,头、面脉络受伤,血溢脉外,故左侧头面青紫肿痛,气血阻滞,痛如针刺,脉细,苔薄白,质黯红。细谛其因,乃瘀血为病耳,当以活血为治,加上患者面色少华,此乃气血不足之象也。故于活血祛瘀法中加入养血祛风之味,冀其新血渐生,瘀血得去。

处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地龙10g,川牛膝15g,自然铜15g,白芍10g,酸枣仁15g,莪术10g,僵蚕10g,生甘草5g,生山楂15g。

共三诊,计服药八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旧有偏头痛之疾,经医治头痛虽除,然血虚之根未杜,外伤后,头面脉络受伤,血液外溢,阻于肌表,瘀血停滞,脑海失养,头痛又作。故取川芎活血之功,当归养血之效,辅以地龙、川牛膝、自然铜、莪术、僵蚕、山楂活血化瘀之品,白芍、枣仁柔肝养血以安神,服之面部青紫退,头痛除,寐转佳,纳食增。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0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生雄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头部一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轻微的偏头痛经休息后大多能够自行缓解,但是一些特殊的顽固性偏头痛往往缠绵难愈,一旦发作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等神经激惹症状,致使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工作、劳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这种病的病因大体有: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大多与家族史遗传有关,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多数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易发作,这与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外因和寒冷空气的刺激、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经常熬夜、睡眠不佳等有关。

     2013年9月16日邓州市文渠乡农民,郝某某突发右侧额颞部偏头痛——坐卧不能痛苦难耐,急到公疗医院检查脑部无器质性病变,开了几天药吃后不缓解,又到本村诊所输液、吃止痛药3天,偏头痛还是断断续续的发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故转来我处中药治疗。

     分析:患者这次发病正处农忙时节,其种了几十亩庄稼偏偏天公不作美时阴时晴的,所以非常担心即将到手的果实烂在地里,忧心忡忡、食不下、睡不好再加上早出晚归、感风冒寒地抢收忙种,故没多久他这个偏头痛的老毛病就发作了,这次的发病与以往不同:以前发病时吃几片止痛药睡上一觉就好了,这次似乎要严重得多,怎么治疗也不缓解并且越来越重,痛的干不成活,想着地里的农活患者是痛在头上急在心里,越是挣扎着想去干活越是痛的厉害,这种精神刺激无形中加重了病情。

     考虑患者既往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史,肝藏血、调畅情志,这种肝血亏虚的内因就会导致筋脉失养,神经缺乏营养从而使其支配血管的能力下降——神经就好比中医上讲的“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再结合风寒侵袭——寒性收引主痛病灶处的神经受寒会冷缩而痉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休息不好的外因及其“头为诸阳之会”肝阳上扰阳位这些因素就会导致血管神经性偏头痛。

     治疗:(1)患者的首要症状是痛的受不了,所以我们就有必要用川芎、细辛、白芷、白芥子、白芍这些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急止痛的药物来止痛;(2)用生地、黄芩来滋肾阴清胆火并可防止上述温燥药伤阴;(3)用酸枣仁、当归、丹参、夜交藤来养肝、宁心、安神;(4)用石决明平肝潜阳;(5)偏头痛属于少阳经的循经路线,所以用柴胡引药入经,佐甘草与黄芩暗合小柴胡汤之意,从而起到疏利少阳枢机的效果。

     处方:川芎30克,细辛10克,白芷15克,白芥子8克,白芍30克,生地40克,黄芩15克,炒酸枣仁30克,当归15克,夜交藤30克,丹参30克,石决明3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

     三剂,一剂大轻,三剂后基本治愈,继服三剂巩固治疗。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0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右侧头痛如锥刺一剂痊愈不复发

    秘方:土茯苓120g,川芎30g。白芍30g,柴胡10g,白芥子10g,炙远志6g,白芷6g,葛根3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杨某,女,38岁。右侧头痛反复发作八年,一至两个月发作一次,发时痛如锥刺,前额和眼眶胀痛,右侧面部发红,伴呕吐稀涎。服麦角安、卡马西平可以缓解。笔者接诊时,察其舌质暗红,边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考虑为气郁痰滞络阻,用清·陈士铎《辩证奇闻》所载散偏汤加减,服三剂头痛渐止。后头痛复发如前,用上方加土茯苓。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一剂止痛,迄今三年余,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四至六个月发作一次,症状逐渐减轻。每次发作均用土茯苓120g水煎服,均一剂止痛。

    方解: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之功。主治偏头痛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余国俊 四川国家级名老中医。

7356

主题

254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6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0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室秘录》头痛方治疗偏头痛

黄某某,女,44岁,患偏头痛几年,常服中西药治疗,但头痛仍时止时发,甚为苦恼。一朋友向她推荐一方:川芎30g,沙参30g,10g蔓荆子,细辛3g,黄酒300ml。将前4味打碎,加水1000m1,煎至700m1,再加入黄酒调匀备用。每次服50m1,1日3次,7日为1疗程。结果:服用3天,头痛明显减轻,1剂未服完,则头痛完全消失。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偏头风”等范畴,类似于现代的慢性神经血管病,此症多因肝阳偏亢或肝经风火上扰所致,其发病特点是: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痛止则如常人。治疗偏头痛多采用平肝、祛风、活血之法。
图片

上方见载于清代《石室秘录》。方中川芎味辛性阳,气善走窜,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是治头痛必用之药,《神农本草经》载: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细辛辛温,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作用,主治风寒、风热等头痛。蔓荆子味辛微寒,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既治风热感冒头痛,又治肝热引起的目暗不明、头胀头痛。沙参甘润,本为补肺阴、润肺燥之药,但用于头痛也自有妙处。古代有医家认为,头痛常是“因脑阴之虚,风得留之而不去”。正如清代名医傅青主说:“用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入脑中。夫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痛自愈,头痛亦除矣。”本方沙参补脑阴,补阴而制阳,能使风不稽留于脑,有助于他药更好地达到祛风止痛之效。黄酒活血止痛,有一定补益作用,又是引药,与它药合用有增效、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故本方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止痛之效,对阴虚引起的脑疼(脑内空痛),也有不错效果。

提示:药液宜放冰箱保存,每次取服50ml。如兼高血压者,可不加黄酒。
文源: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蒲昭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