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回复: 1

鹅掌风(手癣)医案

[复制链接]

6364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8
发表于 2024-1-25 21: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62岁,10月就诊。双手手癣10余年,每于秋季加重,干燥奇痒。

方药组成与用法:狼毒、冰片、硫黄各10g,研末,取凡士林软膏适量器皿内加热溶化,将以上药末加人搅拌文火煮匀,凉后待用。每晚临睡前用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患手15分钟后擦干,再涂上药膏,用塑料袋套扎患手,次日早上擦去药膏。治疗10天为1疗程。以上方治疗6天,症状明显。减轻。后隔天治疗1次,继治疗4次,共14天痊愈,随访4年末复发。

【杏林迷悟】体会:手癣是皮肤科疑难病之一,是手掌面皮肤真菌感染而致,病原菌多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须毛癣菌。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型。余对鳞屑角化型手癣以自拟狼冰散局部外用治疗,疗效肯定。

中医学将手掌部角化、肥厚、皲裂、脱屑之损害,统称为鹅掌风。认为多由感受风毒,凝聚皮肤,皮肤失养,或由接触传染所致。鳞屑角化型属邪毒凝聚,皮肤肌表气血阻遏,失于荣润,见角化、肥厚,病久津血失养则轶裂、脱屑。久病人络,不通则痛。狼毒有毒,功效杀虫散结,止血止痛。本药可抑制真菌,提高痛域。硫黄有毒,功效解毒杀虫。本药有软化表皮和杀灭真菌、疥虫作用。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本药对感觉神经刺激很轻,有止痛作用,体外对猪霍乱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上三药辛酸苦味,辛能发散肌表之阳气,酸能收敛肌表之阴津,苦能杀虫解毒止痒,局部外用,共奏杀虫解毒、散结止痛之功。邪祛正复,手癣自愈。

6364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鹅掌风的中医治疗

一、中医病机
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鹅掌风"与手癣相类似。如《外科正宗》记载:"鹅掌风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初起紫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本病的形成多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结皮肤,或由相互接触,毒邪相染而成。病久湿热化燥伤血、气血不能来潮,皮肤失去荣养,以致皮厚燥裂,形如鹅掌。亦可由湿脚气传染而得。
二、中医诊断
病初外感湿热毒邪,蕴结皮肤则见手掌起水疱,指间潮红,糜烂渗出;湿热燥盛,热伤营血。肌肤失于荣养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状如鹅掌。
(一)、风湿蕴肤
1、证候: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涠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
2、辨析:①辨证本型常见于汗疱型或指间型。以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或指间潮红,湿烂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内蕴湿热,兼感风邪,风湿相搏,蕴结于皮肤则见水疱如晶,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为风湿之征。
(二)、血虚风燥
1、证候: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淡红苔薄,脉细。
2、辨析:①辨证:本型相当于鳞屑角化型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干涸脱屑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风热化燥,伤及营血,阴液被耗,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肥厚、干燥、龟裂,干涸脱屑。舌淡红苔薄,脉细为血虚风燥之征。
三、中医治疗
(一)、风湿蕴肤
1、治法:消风除湿。
2、方药:消风散加减:防风1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苦参30g,蝉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血虚风燥
1、治法:养血祛风。
2、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2g,制首乌15g,红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四、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
(一)、组成: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炭)30g、蛇蜕(酒炙)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炒)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黄柏30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去皮炒)30g、防风15g、赤茯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炒)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酒炒)30g、忍冬藤30、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酒炙)15、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
(二)、成分分析
皮肤病血毒丸共由39味中药组成, 这39味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1、祛邪解毒类
(1)、滋阴润燥(祛燥火毒邪)生地,当归,桃仁等。
(2)、活血化瘀(祛瘀血毒邪)茜草,桃仁,红花等。
(3)、杀虫解读(祛虫伤毒邪)天葵子,苍耳子,苦地丁等。
(4)、祛风解表(祛风伤毒邪)防风,荆芥,蝉蜕等。
(5)、清热解毒(祛风热毒邪)银花,连翘,牛蒡子等。
(6)、清热利湿(祛湿热毒邪)土茯苓,天葵子,白藓皮等。
2、养血生血类
生地,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等。
另外,还有12味民间经验草药,与上述诸药配伍,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化痰利尿、消肿止痒、祛瘀止痛等作用,打通发汗、排尿和通便等三大排毒通路,全面清解血液中、肠胃道和体内毒素。
(三、)功能主治:清血解毒,消肿目痒,用于经络不和,温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温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