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回复: 0

7种类型水肿及常用药举例

[复制链接]

6385

主题

18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63
发表于 2024-1-25 15: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西医治疗水肿一般选择利尿药,中医辨证施治用中药治疗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可适当参考中医水肿进行辨证论治。

水肿的临床表现

水肿刚开始多从眼睑出现症状,然后蔓延到头面、四肢、腹背,甚者全身。也有先从下肢脚踝部位开始,然后蔓延到全身的水肿。一般轻度水肿仅表现为眼睑或脚踝、小腿浮肿,重度者全身都可表现为水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唇黑,脐突、背平等症。中医按导致水肿的原因将其分为7类,我们详细看一下。

七类水肿的主要症状、选择方剂和治疗用中成药举例:

一、风水泛滥型水肿

【主要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选择方剂】:越婢加术汤(载于《金匮要略》)。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

中成药举例

①、肾炎解热片

【主要成分】:白茅根、连翘、荆芥、苦杏仁、陈皮、大腹皮、泽泻、茯苓、桂枝、车前子、赤小豆、生石膏、蒲公英、蝉蜕。

【功能主治】:疏解风热,宜肺利水。用于急性肾炎,见有头面眼睑浮肿,咽喉肿痛或口干咽燥,肢体酸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属风热证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二、湿毒浸淫型水肿

【主要症状】: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咽喉红肿,或乳蛾肿大疼痛,继则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原则】:宜肺解毒,利尿消肿。

【选择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载于《伤寒论》)合五味消毒饮(载于《医宗金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麻黄、杏仁、梓白皮(以桑白皮代)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

治疗湿毒浸淫型水肿要把握宣肺解毒、利尿消肿的原则

中成药举例

①、清开灵片

【主要成分】: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

②、八味石灰华丸

【主要成分】:灰华、红花、丁香、荜茇、绿绒蒿、石榴子、肉桂、甘肃棘豆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多种浮肿病,咳嗽气喘,疲乏无力,腿肿胀,尿少,食欲不振,特别是用于热性水肿效果甚佳。

【用法用量】:一次4~5丸,一日2~3次。

③、黄葵胶囊

【主要成分】:黄蜀葵花。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粒,一日3次;8周为一疗程。

三、水湿浸渍型水肿

【主要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选择方剂】:胃苓汤(载于《保婴撮要》卷七)合五皮饮(《华氏中藏经》)。胃苓汤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五皮饮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健脾化湿,行气利水。

中成药举例

①、肾炎消肿片

【主要成分】:桂枝、泽泻、陈皮、香加皮、苍术、茯苓、姜皮、大腹皮、黄柏、椒目、冬瓜皮、益母草。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通阳利水。用于急、慢性肾炎脾虚湿肿证侯。临床表现为肢体浮肿,晨起面肿甚,午后腿肿较重,按之凹陷,身体重困,尿少,脘胀食少,舌苔白腻,脉沉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四、湿热壅盛型水肿

【主要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数。

【治疗原则】:分利湿热。

【选择方剂】:疏凿饮子(载于《济生方》)。方中羌活、秦艽疏风解表,使在表之水从汗而疏解;大腹皮、茯苓皮、生姜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水;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热自消。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

中成药举例

①、复方穿心莲片

【主要成分】:穿心莲、路边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湿热泄泻。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②、三金片

【主要成分】: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下注证。

【用法用量】:一次3片,一日3~4次。

③、八正颗粒

【主要成分】:瞿麦、车前子(炒)、萹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灯心草、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五、脾阳虚衰型水肿

【主要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疗原则】: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选择方剂】:实脾饮(载于《济生方》)。方中干姜、附子、草果仁温阳散寒化气,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

中成药举例

①、肾炎舒片

【主要成分】: 苍术、茯苓、白茅根、防己、生晒参(去芦)、黄精、菟丝子、枸杞子、金银花、蒲公英。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怕冷、夜尿多;慢性肾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六、肾阳衰微型水肿

【主要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疗原则】: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选择方剂】:济生肾气丸(载于《济生方》)合真武汤(载于《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用水帝皇、酒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以滋补肾阴;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两药配合,则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开阴结,利小便,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

中成药举例

①、济生肾气丸

【主要成分】:车前子、茯苓、附子、牡丹皮、牛膝、肉桂、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

【功能主治】: 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喘咳。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3 次。

②、金匮肾气丸

【主要成分】:地黄、山药、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盐车前子。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g(20~25粒),一日2次。

七、脾胃虚弱型水肿

【主要症状】:遍体轻度浮肿,每天晨起时最严重,看起来头面部肿大明显,有时候站立时间长或者坐着的时间长了下肢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水肿,并且往往伴有面色萎黄,倦怠无力等症状。

【治疗原则】:益气升阳,健脾化湿

【选择方剂】:参苓白术散(载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山药、莲子肉助人参健脾益气,兼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恢复脾胃功能。

遍体轻度浮肿,每天晨起时头面部肿大明显

中成药举例

①、参苓白术散

【主要成分】: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 (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1-1.5袋)。

注意事项

1、水肿发作期应吃无盐饮食,水肿症状消除之后逐步改为低盐饮食,痊愈后恢复普通饮食。

2、水肿体质忌食辛辣、高脂高盐等食物,应戒烟戒酒,以免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

3、因营养障碍导致的水肿,适量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多样化合理化,加强蛋白质摄入。

4、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操劳,节制房室不纵欲,起居有时,预防外感,增强抵抗力。

一般轻度水肿只要及时治疗,合理调养,预后一般较好,不影响生活。如果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水肿则缠绵难愈。如果一旦发现水肿表现严重,比如嘴唇发黑,脐突、足下平,背平,或见心悸,唇绀,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甚至尿闭,下血等症状,要马上去医院诊治,尽快找清原因。切不可自行观察或者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部分中医药典籍关于水肿的论述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平治于权衡,去苑陈整,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水热穴论篇》:“勇而劳甚则肾污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驸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丹溪心法·水肿》:“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

《景岳全书·肿胀》:“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逐邪而暂愈者,愈出勉强。此其一为真愈,一为假愈,亦岂有假愈而果愈者哉!”

《医门法律·水肿》:“经谓二阳结谓之消,三阴结谓之水。……三阴者,手足太阴脾肺二脏也。胃为水谷之海,水病莫不本之于胃,经乃以之属脾肺者,何耶?使足太阴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手太阴肺足以通调水道于下,海不扬波矣。惟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是则脾肺之权,可不伸也。然其权尤重于肾。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