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回复: 0

中医中药论治腹痛

[复制链接]

6367

主题

188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05
发表于 2024-1-23 08: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痛须分部位,慎用寒凉多行气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症因脉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凡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积滞、痰瘀内停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腹痛。人体腹部为阴,腹痛多偏于寒。从部位来说,上腹中脘属太阴,脐腹属少阴,左右为少腹属厥阴,脐下为小腹属冲任奇脉。诊治腹痛,首先应分清疼痛部位,结合病程久暂、寒热虚实以及在气在血的性质,加以辨证治疗。

脐腹痛

脐腹痛,痛时多在脐腹周围,或饶脐而痛,喜暖喜按,或伴便溏、肠鸣,舌苔白腻等。其暴痛多实,每由受寒饮冷引起,痛无休止,治宜行气散寒,用排气饮(藿香、木香、乌药、川朴、枳壳、香附、陈皮、泽泻),也可用天台乌药散(乌药、高良姜、小茴香、木香、青皮、槟榔、川楝子、巴豆),但巴豆慎用。至于夏秋之间,脾胃伤冷,大便溏泄,腹痛较甚,小便不利,舌苔白腻,寒湿中阻者,可用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加减,寒痛必用肉桂,此对缓解腹痛甚为有效。脐腹疼痛,时轻时重,腹部怯寒,大便不实,多由脾肾虚寒所致。久痛每用温养,常以附子理中汤(附子、党参、白术、炮姜、甘草)或加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化裁,治之有效。

少腹痛

少腹痛,多与肝气有关,部位属肝经分野,偏于下腹两侧,痛时的特征均兼作胀,或牵及胁肋,得矢气则舒。治以疏肝理气,可用加味乌药汤(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或正气天香散(乌药、香附、陈皮、苏叶、干姜)。另外,金铃子散(川楝子、玄胡索)和青皮、荔枝核等均可加用。若少腹疼痛较久,绵绵不休,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则属肝肾虚寒,宜用暖肝煎(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温补肝肾、佐以行气。寒甚加吴茱萸、干姜;气滞加香附、青皮。

小腹痛

小腹痛,每与女子痛经病证联系较多,常伴月事不调,胁部和乳房胀痛,或下腹绵痛下坠,腰酸,疲乏等现象。如属气滞、寒阻、瘀血内结者,治当温经散我:寒、活血化瘀,用调经饮(当归、香附、青皮、山楂、牛膝、茯苓)和延胡索散(延胡、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蒲黄、肉桂)加减。如属气血不足,不能固摄,则宜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甘草)加减。

总之,腹痛应审察部位,根据脏腑分经的不同,在辨证用药上有所区别。一般来说,胃脘疼痛,有寒有热,理气药多用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佛手、苏梗、香橼皮之类。而脐腹、少腹、小腹部位的疼痛,则寒证多热证少,理气药多用乌药、香附、川棘子、枳壳、槟榔、川朴等,温经散寒多取肉桂、小茴香、吴萸。治疗腹痛,“慎用寒凉多行气”,这是前人经验所得,录此以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