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8219|回复: 31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复制链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发表于 2020-12-22 1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老师久已作古矣,爱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5: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方重,医奇疾

  蒋姓妇人,年48岁。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处方: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服3帖后,抽搐跳动及胃痛呕吐均已大减,虽冬至节降临,疾病亦未大发。药既对症,再用前法。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连服4帖,抽搐大定,胃仅隐痛,呕恶全止,心情愉快,胃纳增加,再续服上方4帖以巩固疗效。以后纵然发作,即以原药方照服3帖,病即霍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5: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徐姓,男,50岁。常居于潮湿之地,因饮食不节,突患痢疾,日夜泻数十次,腹部胀满,里急后重,红白相间,高热不退,迁延十余天之久,形瘦色晦,四肢疲乏,几不能行走矣。到处求医,皆云暑湿内伏,湿热弥漫,湿为黏腻之邪,非易速痊。又换一医诊治曰:“汝之病痢,除赤白之外,还有青黄之色,实为五色痢,而饮食入口即吐,又属禁口痢之类,脾胃已败,将无能为力矣。”勉处一方,嘱另请高明。徐君为人拘谨,闻此言语,病更加重,呻吟床褥,苦不堪言。经其戚友介绍至祝师处求治。患者呻吟叙述病况。师曰:“汝病本不重,因循贻误,致有今日,尚无恐也。”患者闻言,愁容为之略展,师又曰:“汝病由于中寒与食滞交阻,郁而成痢,应予温通,中寒得温则化,食滞得通即能下行。”处方:附子12克,熟大黄9克,槟榔9克,广木香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芍药12克。连服3帖,所下赤白之痢甚多,里急后重大减,精神增加,呕吐亦止,渐能饮食。师对诸生指示曰:“导气汤为治痢圣药,再加附子如锦上添花矣,今用之果然。”再为处方,以桂元肉包7粒鸦胆子吞服。赤白痢不见,大便转为黄色。患者徐君颇为欣喜,赋有谢师五言诗:“若非祝师明,安得起沉病,摆脱危险境,谢君应若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5: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脾惊,一语定

  唐儿年方4岁,身体瘦弱,面目清瞿,见之者皆曰,此儿将无长寿也。一日气候突变,受寒伤食,发热泄泻,日夜共达十余次之多。医以消食和中之剂不应,转请儿科名医诊治,泄泻发热,依然不减,四肢清冷,两眼露睛,夜来自汗不止,头额下垂,形神萎顿。该医告其家属曰:“此儿根基不固,阳气衰惫,况泄泻经旬,无以维持其正气,正气竭,命亦随之,此病极难医也。”勉为拟方:附子6克,炮姜6克,炒白术6克,黄连3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炙鸡金9克。连服2帖,病不少减。其戚睹其状,介绍祝师为其诊治。祝师诊之曰:“阳气衰微,中寒内阻,泄泻不已,两眼露睛,四肢清冷,略有抽搐,系属慢脾惊之重症,病势虽危,当竭力图之。”处方:附子12克,人参9克,炮姜9克,炒白术12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煨木香6克,姜半夏12克,连服2帖,泄泻止,头额不下垂,睡不露睛,精神好转。再服2帖,疾病逐渐向愈。该患唐君现已50岁,身体健康,尝曰:“余之二次生命,均为祝医生之所踢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潘君年七十有四,性情急燥,喜食酒肉,体格尚称强健,惟左腿忽然肿胀疼痛。疡医谓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况酒肉皆能化热,热聚毒壅成病。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9克,蒲公英15克,防风9克,野菊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甘草6克。共服3帖,不见起色,患处平塌硬肿,日夜呻吟,莫可名状。乃辗转至祝门求医,告其情况。师曰:“病虽重,可愈也。”诊其脉沉缓,视其患处,肤色灰暗,平塌硬肿,肿处有一白头,摸之则痛。师曰:“此病实为阴疽,而非痈也。属穿骨流注,缩脚阴疼一类之疾,为阴寒凝聚而成。”治以阳和汤温散之法。熟地12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鹿角胶9克,党参9克,茯苓9克。炒白术12克,炙甲片6克。此方仅服2帖,患处转为红肿,疼痛更增。病人信仰动摇,师嘱照前方续服2帖,患处化脓,脓赤白黏稠,肿痛立止,病人甚喜。祝师再度诊视之曰:“脓血已出,体更虚,宜从补字着眼。”处方:人参12克,附子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丹参9克,鹿角胶9克,桔梗9克,炒白术12克,云苓12克,肉苁蓉12克,陈皮6克,巴戟肉9克,红枣6克。连服5帖而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杜达是伊朗国人,身休虽魁梧,而有哮喘病史,心甚苦之。一次因气候突变,老病复发,连续咳嗽,气急痰喘,以致不能平卧。平时由其医药顾问治疗,注射、服药,即可缓解。但此次却毫无效果,痛苦不堪,乃电招其老友美国医药博士梅卓生医生,清其设法治疗。梅医生见其状,询问病情后,向杜建议曰:“余有至友祝味菊医生,学贯中西,善用中国古来经方疗奇疾,远近闻名,可一试之。”杜低首不答,梅问何故?杜曰:“余虽不是中国人,却是一个老上海,从来没有听说西医介绍病人给中医医治的,何况余又是一个外国人,适宜于中国古法医治否?”梅医生一再推荐,才勉强答应。由梅医生介绍病情,祝医生按脉察舌,诊断为肺有痰饮,肾阳不足。梅译告其意,杜同意服药。乃以张仲景小青龙汤法加参、附为方:桂枝9克,麻黄6克,白芍9克,炙细辛3克,姜半夏9克,淡干姜6克,五味子6克(二昧同捣),附片12克(先煎),人参9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白芥子9克,炙紫菀、炙苏子各9克。服药两帖,杜感觉舒服。汗多,咳嗽大爽,气急渐平。隔日即能平卧,便主动约梅至祝医生诊所继续求治。杜达向祝医生道谢,并赞扬中医是了不起的医学。祝在原方中将麻黄改为3克,另加黑锡丹9克(分吞),破故纸12克。嘱服5帖而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名医章次公尝曰:“危险重疾,在别人摇首却走的时候,祝先生却一力承揽,转危为安。古之名医,是不是为病家具结,来完成治疗任务,我在文献上,还役有找到,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在祝先生竞是家常便饭。兹介绍一例:
  上海国医学院学生徐某之弟,病伤寒甚剧,诸医束手。祝师当时在该院执教,徐某信仰其理论,征得父亲同意,邀祝诊治。徐弟高热两旬不退,神昏谵妄,前医佥谓热入心包,主用清宫。祝诊之,不能苟同。处方:附片12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麻黄6克,桂枝9克,生姜9克,朱获神12克,苏梗6克,郁金9克,姜半夏9克,生龙齿30克(先煎),酸枣仁15克。服后诸恙依然,翌晨又为处方如前。徐父慌乱之余,又延名医会诊,皆认为热药之误。一医且笔之于方案,谓邪入心包,误投温燥,法在不救。家中人更慌,皆出怨言。徐乃见祝师,祝问前方服后厥恙好转否?徐曰未也。然则能变否?答曰亦未也。祝曰:“不好不变,药力未及也,何用惊为。”徐以实告:“名医某某等皆谓服师药已无救矣。”祝遂与徐同往,其父蹙额相迎。祝问前方服否?徐父有难色曰:“顷间名医会诊,以为非是,未敢服也。”言下唏嘘不已。祝曰:“有斯哉!病以吾药而剧,吾不得辞其咎,然吾知此病不即死也。吾使人来侍病者五日,前所服之药过五日其药性当已消矣,其不及五日而亡者,药之过也,可毁我招牌,并鸣之于报端,为庸医杀人之戒。苟过五口而不死者,非吾之罪也,任令更医诊治。”徐父闻此而谢曰:“吾固深信夫子者,医生有割股之心。先生既知其不死,幸始终拯救之。”于是出纸笔,促之处方。祝曰:“无更只字,连服两帖,不分昼夜续进,明日不需延请,自来诊视。”次晨祝破扉而入,急问昨宵病人有变否?徐氏谢曰:“小子服夫子药,汗出热减,神静而得安寐矣,夫子真神人也。”复出纸笔请处方。祝曰无更只字,再服两帖。次日仍照原方又服两帖,诸恙大愈。因谓徐父曰:“向者一纸热药,即被断为杀人,今连服六剂而热退神清,是非明矣。”徐父谢曰:“倘非夫子真知灼见,小子其病毙矣,今而后始知名医之所以为名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刘老七十有四,禀赋素强,身体健康。一日突患伤寒发热,医投辛温之药,病不少减,而反增重。壮热烦渴,六脉洪实,谵妄无度,不可终日。举家惊慌,于是再请一医生为其诊治。医曰:“此为温病,虑其病入心包,有痉厥之变。”处方则银翘散之类,自夸轻可去实。服药2帖,毫无效果。病者不安,更为狂妄,于是又换一医诊治曰:“病者年高病重,慎防暴脱之变。”予潜阳之品,亦无效果。闻祝师之名,请其出诊。祝诊之曰:“病者禀斌素强,服桂枝汤而转入阳明,可用白虎汤法,如体质虚弱者,可加人参,即人参白虎汤。今迁延日久,所幸正气未虚,可以大剂速抑病邪。处方,生地30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犀角粉2克,羚羊角粉2克。家属睹其方,颇以为异。认为祝医生以用温药而传远近,今此病用此大凉之药,患者年老,是否有碍?祝曰:“余之常用温药者,因近人阳虚者多,刘君禀赋强,热度高,宜及时清热抑邪,可放心服之。”果然一剂热减,二剂热退神清,三剂能下床行走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肺结核何足优

  赵君年届五十,体质素弱,患肺结核后,体重大为减轻,低热不退,形削骨立,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当时无抗结核特效药,经西医诊治,不见起色。后改请中医诊治,某医诊之,按脉虚细而数,舌光红无苔,颧骨高而发红,两眼目光锐利。即对赵曰:“肺虚损之病,肾阴亏竭,肾为生命之源,值此春阳生长,将以何物以助其升发哉,清明一到,甚虞甚虞”。勉处一方:南北沙参9克,玄参9克,太子参12克,百部9克,甜杏仁9克,生地9克,石斛9克,阿胶9克,紫菀9克,枇杷叶9克,生谷芽12克,青蒿9克,嫩白薇9克,地骨皮9克,连服5剂不见效果。驯致精神更加姜顿,纳食更少。医曰;“肺结核为顽固之疾,能平安渡过,已非易事,所虑者冬至耳。冬至一阳生,于你疾病大为不利,现勉力图维,实无把握。”赵自思生命仅有数月,悲观失望。亲友来望病,赵以实告。亲友曰:余之同事亦患肺病,经祝医生医好,可往诊之。遂前往求诊。祝师按脉问症,细为检查。对赵说,保汝冬至不死,不要听信不负责的无稽之谈,相信对路药物可以起死回生。处方以大剂温补为主:附片12克,大熟地18克,桂枝9克,炒白芍12克,当归9克,黄芪18克,党参18克,炒白术12克,仙灵脾9克,紫河车粉3克,炒麦芽15克,淮山药12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光杏仁9克。连服6帖,精神稍振,思食。续服6帖,病情逐渐好转。再加鹿角12克,菟丝饼12克,以巩固疗效,连续服20余帖,咳少热退、体重得增,冬至到时,赵君不仅健在,而且已能做日常工作。嗣后每年冬季服紫河车粉100克。十余年健康如常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90

主题

665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7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蒋氏妇,年三十余岁,结婚十载,从未生育。月经或数月不转,或一月两次,面黄肌瘦,四肢疲乏。到处求医诊治,某医生诊为经血不足,冲任不调,始则治以汤剂,继而丸散,一过半年,毫无寸效。乃更医调治,医生认为干血痨,与养阴补血之药,30剂后,体力更亏,下午潮热,月经不潮,形瘦骨立,不思饮食,心悸汗多,动则气急,遂停药。后经亲友介绍至祝诊所求诊,按其脉虚细而弱,观其舌质淡红,走动困难,形容渗淡。祝曰:“气血两亏,阳气尤弱,阴精亦伤。夫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精所奉其人寿,阴阳两亏,非大补不可,方能鼓午正气,使阴平阳秘,恢复健康,或可生育。”处方:附片12克(先煎),大熟地18克,鹿角胶9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枸杞子9克,白蒺藜9克,活磁石30克(先煎)菟丝饼9克,炒麦芽12克,陈皮9克,鸡内金9充,炒白术12克。服5帖,胃纳好转,月经得转。后照原方服20余帖,另加龟龄集同服,面色红润,气急已平,月经按期而至,不久已怀孕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