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回复: 0

哮喘治疗经验琐谈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21 09: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文鼎;整理/李兴培

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

一、初起哮喘证治

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术夏汤增损(麻黄、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五味子);胸腹胀满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痰饮较甚,喉间痰曳如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甚佳;寒包火者,迳用麻杏甘石汤或白果定喘汤;兼烦躁者,大青龙加重石膏;表寒里饮,咳唾白色泡沫状痰,小青龙汤最为合拍。

惟以上方剂中,举凡(干或生)姜、(细)辛、(五)味(子)配伍并用者,三药一定要等重量。若担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则其效立减。所谓“辛不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服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治病一定要考虑到病机和药物的升降开阖,仲景方中姜、辛、味的配伍,提供了范例。

二、中期哮喘证治

及至哮喘中期,有虚有实,即本虚标实。此时三拗汤、大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均不相宜,后世人参定喘汤、人参麻黄汤皆标本同治之方,不过均偏重在气虚者。

久病喘促之发,已不受季节气候之影响。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

予全真一气汤蜕化方:人参30-6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

余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远年哮喘患者,如一位年仅20岁,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此方治疗月余,竟获近期控制之良好疗效。余认为,人参小剂量应用其性上浮,大剂量应用则下沉。

半虚半实用人参定喘汤,乃人参与麻黄同用即此意。前人用人参每服达90克之多,我酌情用30-60克亦佳。《景岳全书》用贞元饮(熟地120克,当归21克,甘草12克),徐灵胎甚至主张用人参块。但实证用此法,要犯虚虚实实之戒。

三、后期哮喘证治

后期痰如泉涌之哮喘,可用桂附地黄汤,以温化痰饮,填补下元。久虚之体,每多中州运化失职,痰诞孳生不已。若不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渐至正气虚甚,则肾水上泛,龙雷之火上亢,终至毙命。

后期肺脾肾俱虚之哮喘,人参、熟地既治其本,亦上好之化痰药。久病暴喘,用蛤蚧尾0.2克研末,顿冲服,劫喘甚效。平素每日佐食蜜炙核桃3一5个,对治疗虚喘颇有助益。

病情得以控制后(静止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先投肾气丸加沉香、五味子以纳气归根;继用脾肾同治法,即先后天并重,晨服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丸,晚服肾气丸,以扶正培本,巩固疗效。

四、日常调养

“三分医药,七分调养”。哮喘亦概莫能外。一要知宜知避:预防感冒,以免外感引动内饮;盐哮糖哮之人,要忌食糖、盐。二要适其劳逸:过劳或久卧皆可伤气,故须劳逸度;久哮之人,尤应远房帷,以顾护本元。三要节其饮食:以清淡为佳,膏梁厚味足以导致湿热,皆宜节制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