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回复: 9

名医治疗哮喘验案集锦

[复制链接]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发表于 2024-1-19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家常用化痰类中药分类与总结

痰与六气相兼

1、湿痰——法半夏、 厚朴、 陈皮 、天南星 、白附子 、草果、 薏苡仁;

2、寒痰——生姜 、皂荚(顽痰)、花椒 、白芥子 、紫苏子、 牡荆子(老痰);

3、燥痰——川贝母(散痰结)、款冬花 、瓜蒌仁 、冬瓜子 、天花粉 、南沙参、 天冬(治顿咳痰黏)、紫菀 、百部、 玄参;

4、热痰——射干 、山慈菇、 桔梗、 竹茹 、竹沥 、黄药子 、浙贝 、川贝 、海浮石(软坚散结)、海藻 、海蛤壳 、牛蒡子 、瓜蒌(涤痰)、瓜蒌皮 、甘草 、胆南星 、胖大海 、虎杖 、车前子 、金荞麦、 马兜铃 、鱼腥草 、黄药子(化痰药软坚)、 天竺黄 、冬瓜子、 夏枯草、 枇杷叶;

5、火痰——天竺黄(豁痰、) 竹沥 、礞石(顽痰)、牛黄(痰结胸膈)、大黄(破热痰结);

6、风痰——僵蚕 、胆南星 、天竺黄、 白附子、 白蒺藜。

痰与其他病因相兼

1、气郁生痰,理气化痰——佛手 、梅花(痰结)、陈皮 、香橼 、枳实(破气) 、槟榔(破气)、橘红 郁金;

2、降气化痰——前胡(清热)、旋覆花(微温)、白前(温而不燥)、紫苏子 、莱菔子 、枇杷叶;

3、泻下祛痰——牵牛子、 大戟 、大黄 、巴豆霜 、甘遂 、芫花 、泽泻、 葶苈子 、枳实;

4、食积生痰——麦芽、神曲、莱菔子;

5、软坚化痰——贝母、 海藻 、昆布、 夏枯草 、海蛤壳、 牡蛎(痰核、瘰疬);

6、祛风湿化痰——威灵仙 、穿山龙;

7、补气化痰——刺五加 、沙棘 、灵芝 、绞股蓝;

8、补阳化痰——冬虫夏草;

9、活血化痰——紫金牛 、沙棘 、鬼箭羽。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仲才哮喘验案

周××,男,34岁。

初诊:1976年1月24日。

主诉:婴儿时期曾患奶癣。四年前开始哮喘,每逢春秋必发,且逐年加重,常持续两三个月不见缓解。平时特别怕冷,易感冒,不欲饮水。此次发病起于去秋,迄今时轻时重,曾用多种西药包括激素等治疗未能控制。

诊查:半夜后哮鸣气急,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证属外寒内饮,久病体虚,气阳不足。

治法:治当助阳解表蠲饮,标本并图。

处方:生麻黄6g 桂枝6g 生白芍9g 生甘草6g 苏子12g 姜半夏9g 陈皮6g 炙细辛3g 熟附片12g(先煎) 磁石30g(先煎) 14帖

另方:黄芪片100片,每日3次,每次5片。

二诊:2月7日。药后哮喘缓解,日来喉间稍有哮喘,胸闷气短,有痰。原方改生麻黄9g 加局方黑锡丹6g分吞。7帖。

另方:胆荚片(猪胆汁、皂荚、草河车)两包,每日3次,每次5片。

上方药服后哮喘基本控制,咳痰亦轻,嗣后改用丸药,予附桂八味丸温肾扶阳为主,并加用黄芪片、地龙片吞服。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世纶:经方治小儿哮喘案
作者:董兆珵 北京中医药大学

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多年,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多年来,潜心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发表多篇论文,其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刘某,男,6岁,2015年7月18日初诊,哮喘病史5年。患者父母代述,该症状发于2010年11月,每年发3~5次,多发于6月和秋冬季,多因感冒引发。本次发于6月12日,每周发作一次,服汤药有效,但仍反复发作。周身皮肤如蛇皮,输液治疗后,面部以鼻周明显。平素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盗汗。刻下症见:无咳,无咯痰,咽部有不适感,面色黯黑,肌肤甲错、干燥,伴鱼鳞脱屑,周身痒,下肢明显,汗出不多,口干渴,大便秘结而质溏,4日1行,纳差,眠可,无盗汗,舌淡红,苔白,脉细弦。

六经辨证:患者咽部不适,脉弦属于半表半里证,因无明显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症状,非厥阴证(半表半里阴证),故辨为少阳证(半表半里阳证)。口干渴,大便秘结,4日1行,纳差,属于阳明证。粪质虽溏,属于《伤寒论》第321条所描述的“自利清水,色纯青”,但并非太阴腹泻,因为阴证腹泻不应当兼见多动、烦躁等热性症状。肌肤甲错,干燥,周身痒,病变反映于表,同时未见恶寒、手足凉等表阴证,故辨为表阳证。故六经辨证为三阳合病。

患者面色黯黑、肌肤甲错,为瘀血所致,虽患哮喘,但刻下无咳,无咯痰,暂不辨其水饮,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蝉蜕治疗。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攻下阳明;蝉蜕解太阳表邪;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蝉蜕5克,生姜3片,大枣4枚,4剂。

二诊:哮喘未作,大便日一行,但是父母代述早起喉中痰鸣,晚上思饮,蛇皮症减,苔白,脉细,故于上方加熟大黄5克。

三诊:喉中痰鸣减,晚上仍思饮,苔白,脉细,遂去熟军,加茜草10克。

2015年9月6日,患者于搬家后哮喘发作,症状较轻,多动症稍有好转。刻下症见:早起喉中痰鸣,无咳嗽,肌肤甲错减,入眠有汗出,大便日一行,早起喉中有痰鸣,苔白,脉细。

辨六经同前。虽大便日一行,但仍烦躁、多动,且入眠有汗出,辨为三阳合病。

患者证属三阳合病挟瘀证。大便秘结已解,但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加蟅虫治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重镇阳明;蟅虫作大黄蟅虫丸意,活血祛瘀。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茯苓16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熟大黄5克,蟅虫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7剂。

二诊:患者咳或喘,咳嗽有痰声,右鼻塞。肌肤甲错明显好转,多动缓解。早起腿软,大便日一行,苔白,脉细。

辨六经同前,为三阳合病挟瘀证。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桔梗治疗。

处方:柴胡12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姜半夏15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熟大黄5克,自备生姜3片,大枣4枚,6剂。

三诊:患者小腿拘紧一个月,汗出不多,咳较多,无盗汗,舌淡红,苔白,脉细弦。

六经辨证:患者咽部不适,脉细弦,属于少阳证。小腿拘紧,咳多,是太阴水饮所致。故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

小腿拘紧,类似于“身瞤动”“身为振振摇”“两胫拘急”,皆是水饮证的表现,故辨为少阳太阴挟饮证,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半夏治疗。四逆散和解少阳;当归芍药散温太阴、利水饮;半夏降气止咳。

处方:柴胡12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苍术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姜半夏15克,6剂。

四诊:咳无,晚上蹬被子减,大便正常,肌肤甲错明显好转,小腿拘紧无,苔白,脉细,故于上方去姜半夏,加桃仁10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作桂枝茯苓丸。

五诊:咳未作,近一周便秘,大便2日一行,就诊前一天夜里呕吐一次,纳差,口中和,无汗出,苔白,脉细。

处方:生白术50克,莱菔子10克,郁李仁10克,姜半夏15克,桃仁10克,3剂。

六诊:大便2~3日一行,肌肤甲错减轻,多动减,注意力不集中缓解,能基本自控,苔白,脉细。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生白术50克,火麻仁10克,水蛭6克,7剂。

七诊:患者肌肤甲错基本痊愈,面色黯黑无,已转为暗黄,无明显多动吵闹,注意力能够集中,能自控,喘半月发作一次,干咳,口干,无咽痛,无鼻塞,无流涕,大便溏2~3日一行,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太阳太阴证,用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炙杷叶、杏仁、桃仁治疗。

处方:姜半夏15克,茯苓12克,苏子10克,炙甘草6克,炙杷叶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生姜3片,7剂。

按:患者多动、肌肤甲错、哮喘等症状虽多且杂,临证要始终围绕六经八纲辨治,切忌被繁乱的症状所困扰。辨准六经,准确用药,必能使诸多症状得到缓解。

本案用药有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半夏、半夏厚朴汤等。从中不难看出,患者证属瘀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活血药,在诸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半夏,基本上每个处方都必不可少。半夏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半夏止咳喘,以调气为主。冯世纶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干咳,疗效显著。后世用杏苏散,即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去厚朴加前胡、枳壳、陈皮、杏仁、大枣,治疗凉燥咳嗽,正是通过调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明确指出其对“神”的调节。本案患者兼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故所用处方中大多皆有茯苓。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医大师张灿玾治疗 咳喘 缠连不愈

慕××男中年荣成官前泊村

少年时,因染感冒并发咳喘,未及时治愈,遂留此遗患,时常发作,近日时觉气短心悸,动则气高,微咳,体虚乏力,二便正常,食欲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无力。此皆始时外邪犯肺,缠连未愈,痰热内郁,肺气不宣,损伤气道,肺气既损,则真气不能布达,久则损心,肺心两损,气血难以布化,则喘、悸作矣,当以补益心肺为本。

处方:炙黄芪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当归三钱柴胡二钱陈皮二钱升麻一钱麦冬二钱五味子二钱天冬二钱川贝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去核)水煎温服。复诊:服上方二剂,喘、悸俱缓,脉虽浮而无力,但已缓和,此心肺功能有所增强,继服四剂,病已大好,然因无力再服,遂停药。

按此类病,昔曾多见,多因经济条件较差之家,不能坚持治疗而遗患终身。上方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另加麦冬、五味,则已具生脉散方,故可心、脾、肺三脏兼顾;又加天冬与麦冬,以强化润肺益气之功,加川贝以化痰。是则可多方兼顾,而不失其本。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喘咳医案

男,1岁零8个月。10月20日初诊。半月前,患者受凉感冒发热,肌注退热针2天,热退后出现咳嗽,继之喘息,喉中有痰鸣声,不吃饭,阵阵哭闹不安,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静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细辛脑7天,效不明显。诊见:精神差,阵阵咳嗽、喘息,夜间咳嗽、喉中痰喘较重,无发热,纳差,无汗,二便可,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腻滑,望食指络脉浮露暗红,未超过风关。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喘鸣音和痰鸣音。

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兼太阴痰饮上逆之证。方拟射干麻黄汤加味。

处方:射干,炙麻黄,细辛,冬花,清半夏,紫菀,五味子,茯苓,干姜,红枣(掰),生姜。3剂,日1剂,水煎取汁1日分数次服完。

二诊:咳嗽、喘息痰鸣明显减轻,欲食,哭闹明显减轻,继服2剂,痊愈。

按:本案患儿因外感治之不当,表证未罢,里又停饮,泛而为痰,寒饮郁肺,痰阻气道而为诸症。故方拟射干麻黄汤解表散寒,降逆化痰止咳。加茯苓“主胸胁逆气”(《神农本草经》),以加强化痰饮、降逆气之功。加干姜是因为患儿夜间咳痰喘较重,又不欲饮食,为阳虚饮重之象,干姜既能温中阳,又能温上焦肺阳而散寒化饮,加之使寒饮化,不致上逆则咳喘止。由于小儿喂药困难,可以想办法频频喂服,一天之中能将1剂药服完就可以达到目的。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广祥治疗哮喘经验拾萃

国医大师洪广祥是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呼吸病治疗。洪广祥通过多年对哮喘的防治研究,提出了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形成了哮喘防治新概念,对临床治疗哮喘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扶正固本补而不壅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由生黄芪、防风、白术、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药组成。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其中前4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3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机壅滞,有利于提高扶正固本的效果。洪广祥全程使用该方,临床效果良好,能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减少感冒,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益气护卫凉血祛风

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免疫球蛋白(IgE)检查多为阳性,过敏原检测发现,有的患者对粉尘、屋尘、螨虫,或一些食物,花草之类的过敏,经常因接触过敏原诱发哮喘。有些物质可以避免接触,而有些物质只能说尽量减少接触,在接触这些物质后,患者经常表现鼻痒、眼痒、咽痒、唇红、舌红、皮肤湿疹或风疹、哮喘发作。洪广祥认为此类患者气阳虚弱为本,血分郁热,热极生风为标象,因此常在温阳益气护卫汤的基础上,选用凉血祛风止痒之品,可达到标本兼治效果。临床证实益气护卫可增强患者呼吸道免疫力,降低对过敏原的敏感性。有关益气护卫汤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可以降低哮喘豚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延长豚鼠卵蛋白雾化引喘潜伏期的作用;可抑制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并认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抑制Th2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IL-4、IL-5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浸润;降低IL-4/IFN的比例,减少体内IgE的合成,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的症状或减缓哮喘的发作,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洪广祥使用凉血药时惯用牡丹皮、赤芍、紫草;祛风止痒药惯用枳实、苏叶、双钩藤、白蒺藜、千里光、乌梅、蝉衣、地肤子、白鲜皮等药。

复法合方推陈出新

《素问》曰:“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可以理解是病机复杂的疾病需要多种治疗方法,也是对高明医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治法的要求。从哮喘的发病观可以看出,哮喘的发病是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阳虚弱和痰瘀伏肺为本,外感六淫为标,这是主干,治疗上都是遵循“三因”立法处方。但是临床症状千变万化,有标本轻重缓急之分,必须始终坚持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切不可生搬硬套,思维固定。洪广祥认为法随症变,方从法出,只有复法合方,病症结合,联合用药,才能标本兼治。具体如下:①缓解期常法以益气护卫,涤痰行瘀,予以温阳益气护卫汤合蠲哮汤加减,阳虚怕冷明显,加用葫芦巴、补骨脂。②发作期则多是祛邪散寒,涤痰行瘀,小青龙汤合蠲哮汤加减。③外感风寒,寒痰郁热。兼有痰热出现口干、黄痰,以小青龙汤合麻杏石膏汤加黄芩、鱼腥草等;热重以厚朴麻黄汤合蠲哮汤加减。④阳虚兼有寒邪束肺,据阳虚程度轻重选择用药。气阳虚轻用小青龙汤合温阳益气护卫汤温肺化饮,益气平喘;里阳虚重以芪附汤合小青龙汤、蠲哮汤加减益气温阳,散寒利气平喘;阳虚寒凝,痰瘀阻滞用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蠲哮汤加减以通阳散寒,利气平喘;兼有痰瘀化热,气阴两伤,以芪附汤合麦门冬汤礞石滚痰丸、千緍汤加减温阳益气养阴,涤痰行瘀泄热。⑤过敏体质,表现气阳虚弱,湿热郁肺,热入血分,以温阳益气护卫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苏叶、枳实、千里光、钩藤、牡丹皮、赤芍、紫草益气护卫,宣肺泄热祛湿,凉血祛风。

典型医案

王某某,女,41岁。2008年4月15日首诊。诉幼时曾患哮喘,8个月前病情明显加重,时有喘息,稍动则喘,夜难安卧,咳嗽不止,两次因吸入平喘药无效而急诊入院抢救。现症见:喘息夜甚,咳嗽频作,痰白量中,大便偏干结,舌质红暗、苔白腻厚微黄,脉细弦滑、右寸脉浮。查体:双肺可闻及多量哮鸣音。

诊断:(外寒里饮型)哮病(西医称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治则:散寒宣肺解表、利气涤痰平喘为法。

药用小青龙汤加味: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干姜10g,小牙皂6g,葶苈子15g,卫茅10g,天浆壳15g,生大黄6g(后下)。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剂,患者喘息减半,夜能安卧,咳嗽减2/3,痰滞咽中、色白质黏,痰出则咳喘减,大便偏干结、1次/日,舌质红暗、苔白黄厚腻,脉弦细滑。

4月29日二诊:外邪已除,痰瘀阻塞气道征象突出,治以涤痰行瘀、行气平喘为主,方用蠲哮汤合千缗汤出入:葶苈子15g,小青皮15g,陈皮10g,白芥子10g,卫茅10g,牡荆子10g,生大黄10g(后下),生姜3g,小牙皂6g,法半夏10g,青礞石20g,黄芩15g,鹅管石20g,水煎服,1次/日。服用2周后咳喘大减,稍有咳嗽,咽痒、遇风及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咳易作,咳剧则喘,哮喘发作后可滑,治以“标本兼治”为则,法以扶正固本、抗敏御风为主,方用温阳护卫汤为主,或加蠲哮汤涤痰行瘀平喘,或加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丹赤紫草汤清热祛湿抗敏,或加温肺煎散寒解表止咳,配合服用咳喘固本冲剂(院内制剂)调治6个月。患者咳喘未发已3月余,平素怯寒易感冒、背心寒冷感等症状明显缓解,抗寒能力显著增强,素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多次复查血常规均示血小板计数正常。现仍坚持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难杂病治验录”之三拗汤病案三则
一、李某,女,48岁

1963年5月7日初诊

自诉:哮喘已三年,遇冷发病,遇热、过劳亦发病。发病时,喉中痰鸣,气息欲断,呼气易,吸气难。初病时,每发一次距再发时间较长,后渐缩短,发展到每日发作,不堪其苦。经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过氨茶碱、扑尔敏等药,初有效,以后则效不佳。改请中医治疗,服药30余剂,病未减。又去某医院治疗,服药打针,能去一时之苦,停药则不能支持。遂来求治。

检查:诊脉寸部浮而实,尺部沉微,舌淡不荣,无苔,面色不华,肌肤不泽,但嗽不咳,痰少色白易出。发病时但坐不能卧,两手撑于桌上,肩息,头汗如雨,胸闷,气急,痰鸣,小便不禁,痛苦异常。发作之后,一如常人,唯感异常疲倦而已。

辩证:上实下虚,肾不纳气

治法:宣肺平喘,补肾纳气

处方:三拗汤合参赭镇气汤加减

麻黄9g 杏仁9g 射干9g 潞党参12g 炒苏子12g 代赭石24g 怀山药18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生芡实18g 山萸肉9g 甘草3g 四剂

5月12日二诊:病人上方服至第三剂时,方见显效;四剂服完,哮喘已平,但行动尚觉气喘。

处方:原方去麻黄、杏仁、射干,再服四剂,并以金匮肾气丸善后。嘱其多服数盒,庶几巩固。

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实喘责之在肺,虚喘责之在肾。病者寸部脉浮而实,是肺气壅实,不得宣降。尺部脉沉微,为下元不固,肾虚不能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故呼气易吸气难,痰阻气道,故胸闷、气急。上逆之气与痰相搏,故喉中痰鸣。发病时小便不禁,乃肾气不固之征。舌淡不荣,面色不华,肌肤不泽,均属虚象。故方中以麻黄、杏仁、射干、苏子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代赭石降逆气,坠痰涎,与党参合用,能使党参补益之力,直达下焦;与山萸肉、山药、芡实、龙骨、牡蛎等合用,则补肾纳气之力更著,故四剂哮喘即被控制。并以金贵肾气丸巩固疗效。

二、梁某,男,49岁

1963年12月5日初诊。

自诉:咳嗽气喘十余年,倚息不得卧,喉中痰鸣,咳吐黄色稠痰,痰多不易咳出,动则喘甚,气息欲断。某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多方治疗,均无结果,现已休息治疗半年,亦无起色。

检查:诊脉寸部脉数而实,尺部脉沉微,重取乃得,舌苔黄腻,口苦,胸闷痛,形瘦,面黧黑。

辩证:痰热壅肺,上盛下虚,肾不纳气

治法: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三拗汤加味

麻黄9g 杏仁9g 射干9g 生石膏31g 黄芩12g 胆南星9g 桔梗9g 瓜蒌霜31g 冬瓜仁31g 鱼腥草31g 车前仁12g 百部18g 甘草6g 二剂

12月8日二诊:病人口苦止,黄腻苔大退,痰在减,已易咳出,喉中哮鸣音消失,咳亦减,喘如故。治当补肾纳气为主,继续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 代赭石31g 生龙骨31g 生牡蛎31g 瓜蒌霜18g 山萸肉12g 炒苏子9g 鱼腥草31g 怀山药31g 麻黄9g 杏仁9g 胆南星9g 黄芩9g 二剂

12月11日三诊:病人黄腻苔退净,黄色稠痰消失,咳嗽基本停止,胸闷痛大减,气喘渐平。痰热已清,治当补肾纳气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 代赭石31g 芡实18g 怀山药31g 生龙骨31g 生牡蛎31g 炒苏子9g 山萸肉18g 五味子9g 白芍12g 二剂

12月14日四诊:病人气喘已平,求善后之方。予人参蛤蚧散巩固疗效。

按:本例与前例同属上盛下虚,所不同者,前例为肺气壅实,故宣肺平喘与补肾纳气并用;本例为痰热壅肺,必须先清化痰热,方可补肾纳气,否则必至偾事。

三、张某,男,53岁

1981年2月18日初诊

自诉:患哮喘已十五年,秋冬即发,冬季为重,发作时间都在半夜12点或1点左右。发作时不断喷嚏,流清涕,随即胸闷,气紧,呼吸有声,喉中痰鸣漉漉,痰多不咳,一咳即出,状如白色凉粉,4月前加重,当地治疗无果,经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检查:脉浮弱,苔薄黄而滑腻,头昏,口苦干,双目为脱,面色灰暗,精神疲惫,形体肥胖。诊病中使用喷雾两次,咳痰若干次,自觉胸中满闷,纳呆食少,夜多小便,病剧发时有小便失禁情况。

辩证:素体阳虚,脾失健运,积湿生痰,日渐积累,由中焦而上干于肺,肺为痰壅,不得宣畅,气机失利,而成此症。近日又兼外感,故哮喘日夜俱作,且有头晕、口苦等证。

治法:解表宣肺,祛痰平喘。

处方: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10g 杏仁10g 射干10 苏子12g 莱菔子12g 白芥子10g 黄芩10g 半夏10g 黄芪30g 磁石30g 四剂

2月28日二诊:病人服上方四剂后,即停用西药和喷雾剂,因又服四剂。现在白天已不发病,晚上发作亦很轻微,不必坐起,移时即止,痰量大减,头昏,口苦干等症俱消失。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已见初功,治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

处方: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复花10g 代赭石30g 潞党参15g 清半夏10g 莱菔子12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磁石30g 炒苏子10g 十剂

蛤蚧党参膏5瓶,按说明服

3月21日三诊:病人服上方七剂后,哮喘已止,仍将十剂服完,病继续服蛤蚧党参膏。自觉身体较前为好,最近感冒一次,哮喘亦未诱发,要求善后之方。嘱其再服蛤蚧党参膏5瓶,以后继服金匮肾气丸。

按:本病例乃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外邪、痰浊壅阻肺气。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则不键运,积湿生痰而为生痰之源;肺虚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而为贮痰之器;肾虚不能温煦,釜底无火,水泛成痰。急则治其标,故先用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加黄芪固表,以防麻黄过汗;因外感有化热入里之势,故用黄芩;用磁石纳气归肾,兼顾其虚。既见初功,即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又以蛤蚧党参膏善后。哮喘既止,欲求长治久安之计,答以此病异常顽固,极难根除,除继续坚持服药一段时间期外,还应注意锻炼、营养、预防感冒等。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难杂病治验录”之三拗汤病案三则

一、李某,女,48岁

1963年5月7日初诊

自诉:哮喘已三年,遇冷发病,遇热、过劳亦发病。发病时,喉中痰鸣,气息欲断,呼气易,吸气难。初病时,每发一次距再发时间较长,后渐缩短,发展到每日发作,不堪其苦。经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过氨茶碱、扑尔敏等药,初有效,以后则效不佳。改请中医治疗,服药30余剂,病未减。又去某医院治疗,服药打针,能去一时之苦,停药则不能支持。遂来求治。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检查:诊脉寸部浮而实,尺部沉微,舌淡不荣,无苔,面色不华,肌肤不泽,但嗽不咳,痰少色白易出。发病时但坐不能卧,两手撑于桌上,肩息,头汗如雨,胸闷,气急,痰鸣,小便不禁,痛苦异常。发作之后,一如常人,唯感异常疲倦而已。

辩证:上实下虚,肾不纳气

治法:宣肺平喘,补肾纳气

处方:三拗汤合参赭镇气汤加减

麻黄9g 杏仁9g 射干9g 潞党参12g 炒苏子12g 代赭石24g 怀山药18g 生龙骨24g 生牡蛎24g 生芡实18g 山萸肉9g 甘草3g 四剂

5月12日二诊:病人上方服至第三剂时,方见显效;四剂服完,哮喘已平,但行动尚觉气喘。

处方:原方去麻黄、杏仁、射干,再服四剂,并以金匮肾气丸善后。嘱其多服数盒,庶几巩固。

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实喘责之在肺,虚喘责之在肾。病者寸部脉浮而实,是肺气壅实,不得宣降。尺部脉沉微,为下元不固,肾虚不能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故呼气易吸气难,痰阻气道,故胸闷、气急。上逆之气与痰相搏,故喉中痰鸣。发病时小便不禁,乃肾气不固之征。舌淡不荣,面色不华,肌肤不泽,均属虚象。故方中以麻黄、杏仁、射干、苏子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代赭石降逆气,坠痰涎,与党参合用,能使党参补益之力,直达下焦;与山萸肉、山药、芡实、龙骨、牡蛎等合用,则补肾纳气之力更著,故四剂哮喘即被控制。并以金贵肾气丸巩固疗效。

二、梁某,男,49岁

1963年12月5日初诊。

自诉:咳嗽气喘十余年,倚息不得卧,喉中痰鸣,咳吐黄色稠痰,痰多不易咳出,动则喘甚,气息欲断。某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多方治疗,均无结果,现已休息治疗半年,亦无起色。

检查:诊脉寸部脉数而实,尺部脉沉微,重取乃得,舌苔黄腻,口苦,胸闷痛,形瘦,面黧黑。

辩证:痰热壅肺,上盛下虚,肾不纳气

治法: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三拗汤加味

麻黄9g 杏仁9g 射干9g 生石膏31g 黄芩12g 胆南星9g 桔梗9g 瓜蒌霜31g 冬瓜仁31g 鱼腥草31g 车前仁12g 百部18g 甘草6g 二剂

12月8日二诊:病人口苦止,黄腻苔大退,痰在减,已易咳出,喉中哮鸣音消失,咳亦减,喘如故。治当补肾纳气为主,继续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 代赭石31g 生龙骨31g 生牡蛎31g 瓜蒌霜18g 山萸肉12g 炒苏子9g 鱼腥草31g 怀山药31g 麻黄9g 杏仁9g 胆南星9g 黄芩9g 二剂

12月11日三诊:病人黄腻苔退净,黄色稠痰消失,咳嗽基本停止,胸闷痛大减,气喘渐平。痰热已清,治当补肾纳气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 代赭石31g 芡实18g 怀山药31g 生龙骨31g 生牡蛎31g 炒苏子9g 山萸肉18g 五味子9g 白芍12g 二剂

12月14日四诊:病人气喘已平,求善后之方。予人参蛤蚧散巩固疗效。

按:本例与前例同属上盛下虚,所不同者,前例为肺气壅实,故宣肺平喘与补肾纳气并用;本例为痰热壅肺,必须先清化痰热,方可补肾纳气,否则必至偾事。

三、张某,男,53岁

1981年2月18日初诊

自诉:患哮喘已十五年,秋冬即发,冬季为重,发作时间都在半夜12点或1点左右。发作时不断喷嚏,流清涕,随即胸闷,气紧,呼吸有声,喉中痰鸣漉漉,痰多不咳,一咳即出,状如白色凉粉,4月前加重,当地治疗无果,经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检查:脉浮弱,苔薄黄而滑腻,头昏,口苦干,双目为脱,面色灰暗,精神疲惫,形体肥胖。诊病中使用喷雾两次,咳痰若干次,自觉胸中满闷,纳呆食少,夜多小便,病剧发时有小便失禁情况。

辩证:素体阳虚,脾失健运,积湿生痰,日渐积累,由中焦而上干于肺,肺为痰壅,不得宣畅,气机失利,而成此症。近日又兼外感,故哮喘日夜俱作,且有头晕、口苦等证。

治法:解表宣肺,祛痰平喘。

处方: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10g 杏仁10g 射干10 苏子12g 莱菔子12g 白芥子10g 黄芩10g 半夏10g 黄芪30g 磁石30g 四剂

2月28日二诊:病人服上方四剂后,即停用西药和喷雾剂,因又服四剂。现在白天已不发病,晚上发作亦很轻微,不必坐起,移时即止,痰量大减,头昏,口苦干等症俱消失。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已见初功,治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

处方: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复花10g 代赭石30g 潞党参15g 清半夏10g 莱菔子12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磁石30g 炒苏子10g 十剂

蛤蚧党参膏5瓶,按说明服

3月21日三诊:病人服上方七剂后,哮喘已止,仍将十剂服完,病继续服蛤蚧党参膏。自觉身体较前为好,最近感冒一次,哮喘亦未诱发,要求善后之方。嘱其再服蛤蚧党参膏5瓶,以后继服金匮肾气丸。

按:本病例乃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外邪、痰浊壅阻肺气。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则不键运,积湿生痰而为生痰之源;肺虚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而为贮痰之器;肾虚不能温煦,釜底无火,水泛成痰。急则治其标,故先用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加黄芪固表,以防麻黄过汗;因外感有化热入里之势,故用黄芩;用磁石纳气归肾,兼顾其虚。既见初功,即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又以蛤蚧党参膏善后。哮喘既止,欲求长治久安之计,答以此病异常顽固,极难根除,除继续坚持服药一段时间期外,还应注意锻炼、营养、预防感冒等。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偏方治好了亲戚的哮喘

  我的亲戚今年65岁,患哮喘十余年,吃了很多药,打了许多针,喘的是越来越重.去年我从一老人口中得到一偏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亲戚用了,结果很奏效.直到近日又见到他,问其,说已不喘近一年了.

  偏方 很简 单,只有三位药,一是清柿子一斤,二是53度白酒一斤,三是冰糖半斤.加工法是,先将柿子切片放于大口瓶中,到入白酒合冰糖,加盖密风,埋于土中一月,每次先含饮10到15毫 升,日三次,连用四到五瓶柿酒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青柿子具有清肺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左翼冰糖加强化痰之力,白酒温中 化饮。

6362

主题

187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方子治哮喘,打遍天下无敌手

俗话说,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但是我临床中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哮喘,绝对是立竿见影,应手而效,方法如下:

    1,穴位注射:取定喘(双),肺腧(双),天突。针头刺入穴位轻轻提插捻转,使局部有酸胀感,有的患者可以感受到向胸部放射,立刻有轻松感,胸闷和喘促立即缓解。定喘,肺腧各注射1毫升药液,天突注射0.5毫升药液。通过此治疗,患者绝大多数在3---10分钟内缓解。这是治疗急性期的第一步,不在急性期则不必要。

   2,接下来是中药内服。外寒内饮型,小青龙汤。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型,定喘汤。
                                       上盛下虚型,苏子降气汤。
                                       肾不纳气型,人参蛤蚧散或人参胡桃汤。

只要掌握这几个要领,开一个专门的哮喘专科,定会名声大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