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回复: 2

牛皮癣的中医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6385

主题

18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63
发表于 2024-1-19 0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皮癣(白庇)

屑病即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具有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白疤 )”,又名“蛇虱”。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大致认为与遗传、寒冷潮湿、精神刺激、感染等方面有关。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一般夏季减轻或缓解,冬季加重或复发。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 毒热伏于营卫;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腥味发物动风之品,脾胃失和,气郁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若病程日久或反复发作,阴 血耗损,气血不和,化燥生风或经络阻滞,气结血凝,肌肤失养而致本病。

【临床表现】皮疹初起为淡红色点状斑丘疹,逐渐扩大或融成斑片, 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干燥的白色鳞屑,刮除表面鳞屑,露出一层淡红发亮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为细小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以上为本病的两大临床特征。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 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小便溲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 苔薄白或黄, 脉弦滑或数。

辨证分型

1、 血热:新出皮疹不断增多,皮损潮红,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鳞屑覆盖不住红斑。鳞屑刮除后,有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常伴有口渴咽干、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热证。舌红苔薄白,脉弦滑或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白茅根、紫草、生地黄、板蓝根、生石膏、赤芍等)。

随症加减:热盛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生玳瑁粉等;而热毒偏盛者,宜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加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等;并酌情静点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等;有红皮症倾向者加西黄九(西黄、乳香、没药、麝香)等。成药则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栀子、生地、当归、木通、黄芩、甘草)、泻肝安神丸或复方青黛九等。若皮损的出现与妇女经期、怀孕、分娩有密切关系,并伴有神疲乏力、心烦失眠、口干舌燥、潮热盗汗等临床症状,则为合并冲任不调之证。治则调和冲任,理气和血。方用一贯煎加减(女贞子、早莲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柴胡、枳壳、香附、益母草等)。伴有更年期综合征者加坤宝丸。

【病寨举例】

某女,25岁,因全身起疹,奇痒半个月就诊。患者半个月前患“急性扁桃体炎”,约l周后全身出现点滴状红色丘疹,瘙痒明显,皮疹逐渐增多。曾在外院给予皮质类固醇药膏外用,未见好转,皮损泛发全身,遂来诊。

刻下症:咽痛,口干口渴,瘙痒难忍,烦躁不安,大便不爽,小便短赤。

查体:头皮、躯干、四肢散在点滴状、米粒至黄豆粒大小红色斑丘疹,表面附着少许银白色鳞屑,鳞屑强行剥离后基底可见筛状出血点。下肢部分皮损融合成片,沿抓痕处可见同形皮损。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略数。

陈氏处方:紫草10 g,白茅根15 g,板蓝根15 g,茜草10 g,元参10 g,北山豆根6g,胖大海10 g.土茯苓15 g,槐花15 g,生地黄炭10 g.银花炭10 g,丹皮10 g,赤芍10 g.白鲜皮10 g,熟军6g,百合30 g0 21剂,水煎服,每日l剂。

二诊:服用上方21剂,皮疹全部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斑。

【按语】

该患者因卫表不固,复感风热之邪,邪气上犯,故咽痛;表邪人里化热,则证见口干口渴,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数;热迫血分,外发肌肤,则证见红斑、鳞屑;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袭表,则皮疹瘙痒。陈氏辨证属血分郁热,兼感外毒,发于肌肤之证。因血分郁热又复外感六淫邪气,而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毒热壅滞肌肤而发病。血热盛,则气壅血凝或郁滞成瘀,使气血不畅。瘀血闭塞,经脉阻滞,热瘀互结,故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养阴通络为大法进行治疗。方中紫草、白茅根、茜草、生地黄炭、银花炭、丹皮、赤芍凉血话血不留瘀,板蓝根、北山豆根凉血解毒,槐花、土茯苓除湿解毒,元参、胖大海利咽解毒,白鲜皮疏风止痒,百合养阴安神,熟军泻热通便。诸药协同使热去毒清,益阴活血,脉络得通而皮疹消退。

3.血燥型

主证:皮损淡红,鳞屑较多,可以覆盖住红斑。原有皮损部分消退,皮损干燥脱屑。伴口干咽燥。舌淡红苔少,脉缓或沉细。

治则:滋阴养血,话血润燥。

方药:养血解毒汤加减(当归、何首乌、黄精、丹参、鸡血藤、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等)。成药可用润肤丸。

【病案举例】

某男,30岁,固身起疹3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及肘部起疹,搔起白屑,后皮疹逐渐增多,逐渐发展至躯干及四肢。

刻下症:口干咽燥,偶有瘙痒,便干溲赤。

查体:头皮、躯干、四肢散发淡红色浸润丘疹,皮损干燥脱屑,上覆盖稍多鳞屑。舌淡红苔少,脉缓。

处方:麦冬10 g,沙参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枸杞子10 g.何首乌10 g,丹皮10 g,丹参10 g,鸡血藤10 g,桑叶10 g,黄芩6g,当归6g,菊花10 g,白蒺藜10 g。14剂,水煎服,每日l剂。

二诊:服用上方14剂,皮损中心出现消退趋势。

三诊:原方续服28剂,皮疹全部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斑。

【按语】

陈氏认为血燥型银屑病乃因阴血内耗,夺津灼液,阴血枯燥而难荣子外所致。故以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何首乌益肾养阴,桑叶、黄芩、菊花疏风清热养阴,丹皮凉血,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白蒺藜疏风止痒。诸药台而养血和血、益阴润肤,肌肤得以荣养,脉络通而皮疹得以消退。

【治则】调理气血,清热祛风,止痒。

【取穴】委中、耳背青筋、膈俞。

【剌法】委中、膈俞、耳背青筋均可用锋针点刺放血。

【病案举例】

例1 石某某,女,17岁。

主诉:四肢、躯干起皮疹,瘙痒已月余。

病史:患者既往有牛皮癣史 , 一月前原因不明,全身起皮疹,渐增大如斑块状,皮肤红,瘙痒,口苦咽干,不欲饮,大便秘结,夜眠不安,烦躁气急。

望诊:舌尖红,苔薄白。

切诊:脉弦细。

查体:四肢、躯干部均有斑状皮损,搔之脱屑,皮肤红。

辨证:血分郁热,风邪侵袭而发病。

治则:调理气血,清热疏风。

取穴:委中、膈俞。

刺法:以锋针缓剌委中放血;以锋针点刺膈俞出血后拔火罐,以使出血充分。

患者每周治疗两次,2诊后痒减,7诊后皮损消失,临床痊愈。

例2 张某某,女,20岁。

主诉:全身起皮疹3年余。

病史:患者于3年前腹部起丘疹,渐扩大到全身多处,搔之脱屑,但发病位置以腹部及腋下为重,稍痒,知觉不敏感,纳食一般,二便正常。

望诊:舌质红, 苔黄。

切诊:脉弦滑。

辨证:气血不调,肌腠失密,风邪侵袭。

治则:调和气血,祛除风邪,润肤止痒。

取穴:委中、耳背青筋。

刺法:以锋针缓刺放血。

患者每周治疗两次。放血治疗3次后,刺痒减轻明显,6次后鳞屑减少,共计治疗12次,丘疹完全消失,痒止,临床痊愈。

【按语】牛皮癣,银屑病均为西医病名。此病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白疤 ”,又名“蛇虱”。关于中医所称之牛皮癣一病, 其描述“状如 牛领之革,厚而且坚”的皮损,并非是此病,而是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记载和描述较详,如《外科大成》说:“白 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呼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外科证治全书》中说:“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 ……。”从中医文献记载看,白疕 即西医的银屑病,其发病原因多由血燥化风所致。

此病由气血不调、营卫空虚、腠理不密、外感风邪所致,如因病久血中郁热,血燥亦可生风,故本病与风有直接关系,又有内外之别,然所生之风皆与气血失调有关,故气血失调为患病之内因,临床上以委中、膈俞、耳背青筋等放血,是调和气血而疏风也。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放血疗法配合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患者12例。 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14岁到50岁之间,其中14-30岁8人,占2/3;30-50岁4人,占1/3。病程在1年以内3人,1-5年3人,5-10年1人,10-20年4人,20年以上1人。其中进行期7人,占58%;静止期3人,占25%;还有1人为消退期,另1人为亚急性期。

2.血瘀型

主证:病程日久,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可伴心情郁闷,腹胀,女性有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软坚。

方药:话血散瘀汤加减(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枳壳、陈皮、黄芪等)。

随症加减:若皮损面积大,久治不愈,皮色暗红者尚可加藏红花、三七粉等。成药可选用银乐丸、话血消炎丸等。

【病案举例】

某男,35岁,因全身起疹10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10年前患“咽炎”,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经“抗感染”治疗后,很快消退。后每于秋冬季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迁延。此次发病迅速,皮损为泛发点滴状,色鲜红,全身弥漫性红斑,大量鳞屑,阵发性剧痒。伴有急性扁桃体炎。

刻下症:身热咽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黄。

查体:头皮、躯干、四肢散在鲜红色丘疹、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融合成片,为浸润肥厚的斑块,颜色暗红,上覆多层较厚银白色鳞屑。手指甲有顶针样凹陷。舌紫暗,脉涩。

陈氏处方:白茅根15 g,板蓝根15 g,生地黄15 g,紫草IO g,茜草10 g,丹皮10 g,赤芍lo g,羚羊角粉0+6 g,沙参10 g,麦冬10 g,当归6g,金银花10 g,土茯苓15 g,槐花15 g,生薏苡仁15 g,熟军10 g。水煎服,每日l剂。

二诊:患者鲜红色皮疹变为淡红,部分皮疹边缘消退,出现色素减退斑。而仍有部分皮损较肥厚,浸润稍著,鳞屑稍多。舌暗红,苔略少,脉弦滑。

陈氏处方:紫草10 g,板蓝根15 g,白茅根15 g,生地黄15 g,当归6g,丹参10 g,川芎6g,三棱6g,莪术6g,鬼箭羽6g,全蝎3g,乌梢蛇10 g,女贞子lo g,旱莲草10 g.枸杞子10 g,黄苠lo go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四肢及肩背皮损大部分变薄,颜色变淡,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但小腿胫前皮疹仍较肥厚。舌红少苔,脉沉。

陈氏处方:桃仁6g,红花6g,当归6g,生地黄15 g,白芍10 g,川芎6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枸杞子10 g,黄苠lo g,板蓝根15 g,牛膝10 g。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上方服用2周,皮疹大部分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斑。继续巩固疗效。

【按语】

陈氏认为该患者起病较急,皮疹泛发全身,皮疹鲜红,并伴一派热象之候,为血热内郁,郁久化毒,毒热壅滞而外发肌肤,表现为实证、热证、毒证,其标表现为热毒。但该患者病程较长,已近10年,病势缠绵,又有热毒郁内,易耗液伤津,而致气血瘀阻,皮损浸润的“虚、瘀、毒”本质,故需注意到其本为血瘀。在把握住清热、凉血、活血大法的同时,宜适时给予养阴、益气、解毒之品。

初诊:以热毒为主,一方面处以白茅根、茜草、丹皮、赤芍、当归、金银花、羚羊角粉等凉血活血之品,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研究证实锒屑病与超抗原的理论密切相关,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以紫草、板蓝根、土茯苓、生薏苡仁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也要顾及热盛伤阴,则不仅要凉血活血,还要护阴、救阴于未涸之时,投以生地黄、沙参、麦冬等清热养阴之药。治疗中需注意到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一味只强调凉血,则可能导致血行不畅。故在毒热之证予以控制,而“虚、瘀¨之证显露之时,适当予以益气养阴通络之品以免此弊。

二诊:以血瘀之证为主,陈氏以活血散瘀汤加减。在紫草、板蓝根、白茅根等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的力量,又因病程日久,皮损肥厚,舌苔白厚而加全蝎、乌梢蛇。并予以黄芪益气,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滋阴补肾,培补正气。

三诊:皮损尤以胫前多皮、多筋、多骨、少气、少血的部位难治,陈氏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合用牛膝引血下行,用以活血化瘀散结,并加以益气通络之法,从而取得良好效果。该例病程较长,因热毒郁内而致气血瘀阻而发病,缠绵不愈,时轻时重,“虚、瘀、毒”为其发病之本;又因急性扁桃体炎骤然发展至全身为其标。所以开始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数日后标象已解,遂改用活血化瘀、养阴益气之剂,收到良效。陈氏认为这一病例不但说明了银屑病的血热、血瘀两型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也说明了在治疗时需重视标本先后和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刺血治疗:

足背:耳背青筋,大椎,膈俞,足三里,阴陵泉,委中,尺泽。

配穴:根据相应部位加穴:头面部加太阳和百会,血热加心肺,血燥加心腧和肝腧,湿热加肝腧和脾腧。

二部:肾上腺,肾,耳背。


针灸治疗:

主穴:曲池,血海,足三里,膈俞,白庀(胸椎神道穿灵台结节点留针45)。

配穴:

血热:大椎合谷,外关。

血燥,照海,合谷。

血瘀,内关,关元,三阴交。

血热,湿热,注意饮食,辛辣,温热。

治疗方法

1.放血疗法:

全部12名患者均用此方法,每周放血1次,12 次为一疗程。

(1)放血穴位

主穴:曲泽、尺泽、曲池、委中。

随症加减:头部皮损顽固,可选加大椎、率谷、百会、太 阳、印堂。

多次放血效果不显者可加膈俞。

顽固皮损有肘膝以下者可加手足十二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隐白、大敦、厉兑、窍阴、至阴、涌泉)。

(2) 放血疗法具体操作:将塑料布铺在治疗床上,取四肢穴时取卧位,取头颈及手指穴时病人取坐位。

放血的穴位,要用2.5%碘酒消毒,然后以75%酒精脱碘;消毒后 将弯盘放在穴位腔体下接血,穴位近端扎上止血带,放血后针刺穴位处要用消毒棉球遮盖,用胶布貼好。

(3)注意事项:三棱针进针不宜过深,过深则易穿透对侧血管壁造成瘀血,不易吸收,而局部肿硬疼痛,影响下次治疗。

血流不畅,不宜用手推挤,可用拔火罐协助。

放血时,如有喷射性出血量较多而血不止者,可将止血带放松,血量可当即减少,血色多由深变浅。

针曲池、曲泽、委中穴时放血,应尽量在穴位附近选取血管刺之。

大椎、膈俞穴、点刺放血后,多需拔罐协助,使出血充分。手足十二井穴多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量即可。

对于素有凝血不好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 太长,针刺的不宜过深,血变而止,出血量不宜太多。

2.内服药物:12人中间,除1人外均服药治疗,以服白疮1号为主,占8人;其余服白疮3号1人,服除湿丸1人,尚有1人曾自服 一段时期灰黄霉素。

3 .外用药,除2人外,均用一般外用药。

疔效判断标准

1.基本痊愈:自觉症状与皮损基本消失,仅残留数小块皮损。

2.显效:自觉症状显著消退,原有皮损大部分消退,留有少数薄的鳞屑斑。

3.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皮损鳞屑变薄,基底炎症消退,皮损有部分消退。

4.无效:主客观症状均无变化,甚者仍有新皮疹发生。

疗效分析

1.治疗结果:疗程治疗结束后,基本痊愈者3例,占25%; 显效3 例,占25%,好转6例,占50% ;1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占100%。

2.放血次数与病情开始好转的关系:放血治疗4次时,3例好转,占1/4;放血5次时,4例幵始好转,占1/3;放血7次时,6例好转,占 1/2; 放血10次时,全部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好转率为100%。

3.病情开始好转与进行期和静止期的关系:进行期患者放血治疗 4-5 次后,好转7例,静止期患者为0, 静止期患者好转需经6次治疗后,方逐渐好转,故说明进行期患者疗效优于静止期患者,从而说明放血疗法对进行期患者效果较好。

6385

主题

18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6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辨证治疗9种类型的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多数患者在冬季加剧,夏季减轻。中医认为致病包括内外因两方面,内因以血分为主,其中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为内在发病基础;外因以六淫侵袭、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致病条件。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血虚风燥、气滞血瘀、湿热蕴毒等型,治疗采取分型论治。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一、清热利湿,和营通络法

本法适应于湿热蕴积型。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以及身体的屈伸部位,皮肤红斑糜烂浸渍流滋,瘙痒难忍或掌部脓泡,在阴雨季节或潮湿时加重,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妇女带下增多色黄,阴部发痒,苔薄黄腻,脉濡滑。治宜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药用土茯苓、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萆薢、泽泻、猪苓、金银花、丹参、泽兰、滑石、车前子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二、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法

本法适应于风热、血热型。临床可见皮损不断增多,颜色掀红,筛状出血点明显,鳞屑增多,皮肤瘙痒难忍,每于春夏季加重,秋冬减轻,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药用土茯苓、桑叶、菊花、生地、赤芍、丹皮、知母、黄琴、生石膏、白鲜皮、板蓝根、草河车、甘草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三、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法

本法适应于儿童及初发病例或关节炎型。临床可见皮损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较厚,抓之易脱,每逢天气变冷或冬季加重,夏季天气变热时减轻或消失,怕冷,关节疼痛不舒,搔痒不甚,舌淡苔白,脉濡滑。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药用荆芥、防风、土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独活、蝉衣、桂枝、白芍、乌蛇、白及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四、祛风润燥,益气养血法

本法适应于老年患者。其病史较长,病情稳定,皮损不扩大,或有少数新发皮疹,皮肤干燥裂口,小腿前侧肥厚,或苔鲜样改变,在关节伸侧可有破裂疼痛,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治宜祛风润燥,益气养血。药用黄芪、当归、生地、赤芍、玉竹、首乌、红花、鸡血藤、僵蚕、乌蛇、甘草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

本法适应于病久不愈,反复发作者。症见皮肤紫暗,部分色素沉着,鳞屑较厚,有的呈蛎壳状,或关节活动不利,苔薄,舌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用丹参、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蝉衣、刺蒺藜、白花蛇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六、补肝益肾,滋阴止痒法

本法适应于皮损红斑色淡者。其鳞屑不多,颜色灰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皮肤发痒以夜间为甚,舌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宜补肝益肾,滋阴止痒。药用沙参、山药、丹皮、泽泻、获荃、生地、丹参、麦冬、白及、黄精、苦楠皮、天花粉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七、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法

本法适应于脾虚湿盛,痰热互结型。临床可见双下肢皮损大片融合,鳞屑色白,紧附于皮损之上,且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日久不愈,身困乏力,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濡数。治宜清热化痰,健脾利湿。药用苍术、厚朴、陈皮、山药、扁豆、车前子、泽泻、黄柏、牡砺、土贝母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八、疏肝解郁,利湿清热法

本法适应于肝气郁结,湿痰较盛的患者。症见皮肤发红,溃烂流水,痰痒难忍,以腰部、胁下为重,急躁易怒,精神压抑,多愁善感,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利湿清热。药用当归、白芍、柴胡、白术、郁金、龙胆草、滑石、蝉衣、白花蛇、栀子等。

中医治疗牛皮癣之九、健脾益气,温阳补肾法

本法适应于脾肾阳虚型。症见皮肤色淡白,有少量脱屑,病情稳定,发痒较轻,面色无华,腰膝肢冷,阳痰遗精,或妇女妊娠时皮疹消失,产后皮疹出现加重及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健脾益气,温阳补肾。药用生地、山药、仙茅、附子、香附、当归、白芍、乌蛇、白及、黄精等。

6385

主题

18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16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验方治愈牛皮癣
(1)复方狼毒胶囊

组成:狼毒90克,苦参60克,三七粉30克,麝香1克。

用法:将诸药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3克。成人始用药的5天,每天1次,每次1粒;再5天,每天2次,每次1粒;之后每天3次,每次1粒,直至痊愈。此药宜饭后服用。但应注意,狼毒有大毒,须严格控制剂量,最多一次不超过3粒。服药2周后,可能出现轻微恶心、腹痛、腹泻等副作用,一般不需治疗。

个别瘙痒严重者可配合外用“癣消液”(紫荆皮、大黄各15克,蛇床子、百部、花椒、冰片各10克)。用白酒500克,将上药浸酒内,3天后取汁涂患处,每天2~3次。

疗效:共治疗250例,临床痊愈190例,显效27例,进步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随访半年,复发7例,占2.8%。

(2)黄芪桂枝汤

组成:黄芪50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防风15克,连翘15克,甘草10克。

加减:进展期加生地、金银花、花粉;静止期加丹参、赤芍、薏苡仁、花粉;瘙痒甚加白鲜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212例,临床痊愈172例,显效19例,进步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7%。平均治疗24天。

(3)复方土茯苓汤

组成:土茯芩25克,补骨脂25克,莪术25克,牛蒡子25克,山楂25克,丹参25克,乌梢蛇15克。

加减:血热加白鲜皮;血燥加何首乌;皮损以头部、上肢为甚加白芷、藁本;下肢为

甚加独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用药渣洗敷效更好。

疗效:共治疗200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57例,进步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5%。对痊愈者随访5年,复发6例,占5.7%。

(4)大黄合剂

组成:大黄9~12克(后下),乌蛇肉、鸡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鲜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