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76、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
黄明胶为黄牛皮所熬之胶,又称牛胶、水胶、明胶。此药从晋唐就有记载,《千金方》用干胶(即黄明胶)为末,酒和之,温服,治虚劳尿精;《食疗本草》用其治疗久咳不愈,吐血咯血;《肘后方》则用以治疗妊娠下血不止。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治吐血、衄血、下血、血淋、妊妇胎动血下”。《本草汇言》更说它是“止诸般失血之药”,“与阿胶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补”,更“宜于虚热者”。《医林纂要》亦谓黄明胶“补肺清金,滋阴养血”。朱老根据上述记载,在过去阿胶紧缺的情况下,径用黄明胶代替阿胶,用于诸般血证,及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其效不逊阿胶。其用法用量亦同阿胶,汤剂须开水或药汤乘热烊化,或火上炙黄,然后研末分次吞服。唯一般药房多不备此味,须于杂货店或建材处购买,以黄明胶多为木工熬化作粘合剂用也。
黄明胶还有一些特殊功用,则为阿胶所不及者:①治风湿疼痛:黄明胶烊化,人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白芷、冰片、赤芍末、姜汁适量,搅拌至匀,作膏药贴痛处。也可只用黄明胶、姜汁二味作膏药用,1日1换。对疼痛、麻木均有较好疗效。②治跌打损伤:用黄明胶焙烤后研末,温黄酒送下,成人每次服12克,1日2次。③治疮疖初起:用黄明胶烊化,和入食醋,敷于患处,疮疖初起,即可消散。如此观之,黄明胶又有活血散痈之功矣。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7、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
众所周知,大黄是一味攻下结毒、通利湿热之品,故《本草正义》谓其“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因之世人咸目之为峻厉之剂,而不轻用之。实则大黄不仅能攻病驱邪,而且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经》)之功。朱老以其亲身之体验,认为大黄确有推陈致新,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利胆消石之功。朱老过去一度血脂偏高,同时伴有冠心及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由于经常交替服用脾约麻仁丸和青宁丸,保持大便通畅,所以血脂一直正常,冠心病稳定,同时,精力充沛,看不出是耄耋之人,机体衰老现象,似乎有所延缓。临床以之施治有关患者,确收推陈致新,延缓衰老之功。兹举其应用大黄之经验数则如下:(1)利胆消石
朱老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症在辨证施治原则下,始终坚持加用大黄,其剂量视症情缓急而酌定轻重,急、实者重用20~40克,缓、虚者则用5~10克,或用青宁丸,每次3~5克,每日1次。以保持大便通畅为度,有泄化湿热、利胆消石之功。恒与柴胡、郁金、蒲公英、黄芩等伍用。
孙××,女,42岁,干部。宿有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经常发作,作则寒战高热,右胁放射至肩背部疼痛,呕吐,汗多。苔黄腻,质红,脉数。此湿热蕴于胆经,郁遏不泄之证,亟予清泄利胆之品。
生大黄20克,柴胡、姜半夏各10克,炒黄芩15克,广郁金、蒲公英、金钱草各30克,芒硝(分冲)4克,甘草6克。2剂。
二诊:药后得畅泄数行,寒热、疼痛显著缓解,自觉较适,前法损益。
上方大黄改用10克,柴胡改为4克,黄芩减为5克,余同前。续服4剂而临床痊愈。
继以青宁丸,每次2克,1日2次以巩固之。迄今观察半年余,未见发作,B超复查,结石影已见缩小,胆囊毛波已由(+十+)减为(+)。(2)延缓衰老
人体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又与血脂水平高低相关:因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血脂,降血脂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所以降低血脂水平也就成为延缓衰老的措施之一。其次,人到老年阶段,由于细胞衰老,器官功能减退,脂褐质在脑细胞中的积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褐质在细胞中阻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遏制细胞的正常活动,进而促进细胞死亡,促使人体衰老,直至加速死亡。因此,具有推陈致新、活血降脂作用的大黄,便是一味延缓衰老很有前途的药物。朱老通过亲身体验,证明它确实具有此作用,临床应用,获效亦同。习用青宁丸每次2克,日l~2次,或生大黄研极细末,以胶囊装盛,每次2粒,1日1~2次。一般1个月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持续服用,老年斑可逐步消退,精神振爽,思维敏捷,步履轻健,大有延缓衰老之功。但体秉脾虚者,可减小剂量。13)定乱致治
朱老盛赞杨栗山评价大黄之功:“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苦能泻火,苦能补虚。”可谓大黄之知音。大黄善于推陈致新,降阴中之浊阴,邪去正安,定乱致治。大黄对多种原因所致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因大黄善于降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既可内服,又可灌肠,屡用得效。
谢××,男,38,工人。患慢肾已年余,叠治未愈;近两月来,头昏困惫,纳呆,泛泛欲呕,晨起面浮,入暮足肿,溲少。经某院检查:尿素氮61.4毫摩尔/升(86毫克%),肌酐814.2微摩尔/升(9.2毫克%);肾图提示:两肾无功能。诊为慢肾、尿毒症。苔白腻质淡,脉虚弦。肾气衰竭,浊阴内凝,颇虑逆而上干,昏厥萌生。姑予益肾气,降浊阴。
①汤方:熟附片、姜半夏、泽兰、泽泻各10克。生黄芪、丹参、炒白术、六月雪、扦扦活各30克,另用益母草90克煎汤代水煎药。每日1剂,连服3
②灌肠方:生大黄15克,制附片10克,蛇舌草30克,丹参20克,加水煎至150毫升,待温点滴灌肠,每日1次,连用5日,如尿素氮、肌酐下降,可休息一二日再用5日。
二诊:药后得畅便,自觉较适,尿量亦增,此佳象也,原法继进之。5剂。
三诊:症情平稳,停用灌肠,继用汤方去半夏,续服8剂。
复查尿素氮降为20.0毫摩尔/升(28毫克%),肌酐降为366.8微摩尔,研(3.4毫克%),改予金匮肾气丸,每晨晚各服6克;冬虫夏草研细末,每服1.5克,日2次。以巩固之。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肌酐、尿素氮久久不降,病情危重,又无条件血透者,朱老每于辨治方中加用生大黄15~30克内服,灌肠方调整为生大黄、生牡蛎、蒲公英、六月雪各30克,制附片10克,丹参20克。煎取汁200毫升,点滴灌肠每日1次,直至好转。有一患者,每日内服及灌肠之大黄达85克,亦未见泄泻之象,患者甚感舒适,可供参考。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78、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
鱼腥草古名蕺菜,因其新鲜茎叶中有一股强烈的鱼腥气而得名。世俗每虑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能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药汁如淡淡的红茶,仔细品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并无苦昧及腥臭,对胃也无刺激。
鱼腥草性微寒,人肺经,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故前人用之为治疗肺痈要药。近年来,临床应用本品有所发展,常用于肺脓疡、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等疾患,兹将朱老临证中配伍使用鱼腥草治疗其他疾患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毒性肺炎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作用,多用于治疗肺部炎性病变,朱老临证除辨证用药外,亦注重辨病用药,他结合现代药理分析,根据鱼腥草抗病毒、止咳力强,有明显抑制流感杆菌、肺炎球菌作用的特点,配伍轻宣药物治疗病毒性肺炎,每有创获。
病毒性肺炎一般来势较猛,难以速愈,单用抗菌消炎之品不易应手。朱老如遇此症,无论证属寒热均加用鱼腥草30克(后下),因鱼腥草虽有清热解毒作用,但不是大寒之品,故只要配伍得当,即可使邪祛正复。不过数剂,就能见功。
张×,女,31岁,工人,1986年4月24日会诊。初诊,病毒性肺炎并发休克,正在抢救中,邀约会诊:始见形寒,继则高热,头痛咳嗽,胸痛,吐黄稠痰,有时带血,心悸气急,紫绀,汗多,脉弱滑数,舌尖红、苔薄根黄腻。症属痰热壅肺,正虚邪恋。先予清肺化痰,佐以扶正,逐邪外出。处方:
鱼腥草30克(后下),西洋参8克(另煎兑服),淡子芩、杏仁、前胡各9克,全瓜蒌、连翘、郁金各12克,桔梗、生甘草各6克,鲜芦根35厘米。3剂。
二诊:身热渐退,心悸气急渐复,咳嗽痰多,色灰白,已易咯出,胃纳差,脉细滑,苔微黄、舌尖红。余热未消,继当清化痰热,肃肺止咳。前方获效,原法出入。上方去鲜芦根、西洋参,加建曲9克(包煎),续服7剂。药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2)小儿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俗称“红屁股”,由尿布潮湿、粗糙、不洁引起。小儿皮肤娇嫩,湿毒乘虚袭人,发于臀部肌表,而见炊红、粗糙,重则有丘疹,甚则脓疱形成,小儿因之啼哭不已。朱老取鱼腥草功具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理,配伍他药,灵活用于治疗小儿尿布皮炎,屡用获效。此疾虽位于臀部肌表,“肺合皮毛”,皮疹_掀红,甚则有脓疱,均为湿热之象。而鱼腥草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正如《岭南采药》所言:“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祛湿热,治痢疾。”现代药理也证实了该药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临证中常用鱼腥草30克煎汤,于每次换尿布时洗一次(不宜久煎)。后用滑石、青黛按5:1比例研细和匀,扑于患处,一周左右即见痊愈。
潘××,女,2个月,出生近二十天时,臀部皮肤愀红,其上有粟粒状丘疹,致小儿终日啼哭不已。经用鱼腥草煎汤外洗,滑黛散外扑,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此法不仅可用于小儿尿布皮炎,对单纯性疱疹、疖痈初起者取单味鱼腥草500克煎取700毫升左右药液(不可久煎),局部外敷、熨洗,重症病例可加煎剂内服,多能获效。(3)湿热带下
带下病因甚多,其带下色黄稠、腥臭者,恒需参用清泄胞宫湿热之品,方可奏效。朱老多用鱼腥草、土茯苓这一对药。鱼腥草清热解毒见长,土茯苓利湿解毒功胜,两药合用,热毒可清,湿有去路,对带下秽臭异常者加墓头回12克,治疗湿热型带下,确属效佳。
洪××,女,48岁,工人。初诊:几月来有黄白带下,连绵不断,腰酸神疲,纳呆。最近带下增多,质粘,色微黄,有腥味。脉细而小数,舌质淡,苔薄白。此乃脾虚肾亏、湿热内蕴。姑予补脾肾、清湿热为法。处方:
鱼腥草(后下)、土茯苓各30克,炒白术15克,菟丝子、墓头回各12克,泽泻、炙蜂房各10克,生甘草6克。7剂。
复诊:服上药3剂后,带下已见好转,不仅量渐减少,且气味亦减,纳谷渐增。惟仍有腰酸肢软,久带后脾肾两亏,非调补两脏,清泄余邪,不能收功。处方以培补先后两天,兼清带脉余邪为旨,复进十余剂,证除告安。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79、全蝎熄风定痉、开瘀蠲痹
全蝎又名全虫,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肝经。乃治风要药,凡惊风、搐搦,必不可少;并擅窜筋透骨,对于风湿痹痛,久治不愈者,更有佳效。还有开气血之凝滞,解毒医疮,内消僵肿之功,近人用治癌肿、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均据此引伸而出。
蝎尾较全蝎之功力为胜,散剂吞服又较煎剂为佳。其用量一般蝎尾用l~3条,全蝎可用2~3克,研细末,分2次吞服,长期服用,无毒性反应,朱老曾治一骨结核患者,连服2年,病愈而无任何不适之感。但体虚者,需配合补益气血药同用。
朱老以善用虫类药,对于全蝎、蜈蚣等药,更是配伍灵活,得心应手,屡奏佳效。(1)偏头痛
本病相似于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病因虽多,但均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攸关;每因情志波动或气交之变、疲劳过度而引发。部分病例极为顽固,一般常规用药,殊难收效。朱老创订“蝎麻散”,不仅可以缓痛,而且可获根治。因全蝎长于熄风平肝,解痉定痛;天麻定风补虚,《大明本草》谓其“通血脉,开窍”;张元素更明确指出它能“治风虚眩运头痛”;又伍以补气血、益肝肾之紫河车,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宜其效著也。方用全蝎20克,天麻、紫河车各15克,共研细末,分作20包,每服1包,1日2次。一般服1~2次后,即可奏效,痛定后每日或间日服一包,以巩固疗效。有时单用全蝎末少许置痛侧太阳穴,以胶布贴之,亦可止痛。此法对肿瘤脑转移者之头痛,用之亦能缓痛。
【病案举例】
吴××,女,36岁,工人。右侧偏头痛已历三年,经常发作,作则剧痛呕吐,疲不能兴。经外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迭服中西药物均未能根治。顷诊:面色少华,疲乏殊甚,右侧头痛,时时泛呕。苔薄腻,质微红,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治宜熄风阳,益肝肾。予蝎麻散10包,每服1包,日2次,另以石斛、杞子各10克泡茶送服。
药后头痛即趋缓解,次日痛定。以后每日服1包。服完后再以杞菊地黄丸巩固之。(2)乙脑极期
在乙脑极期,呈痰浊阻塞气机,蒙蔽心窍,高热昏迷,惊厥频作,痰涎壅盛,声如拽锯而苔厚腻,有内闭外脱趋势者,用“夺痰定惊散”治之,多能转危为安。处方:
炙全蝎30只,巴豆霜0.5克,犀黄1克(人工牛黄2克可代),飞朱砂1.5克,雄精2克,陈胆星6克,川贝母、天竺黄各3克,麝香0.3克(后入,可用人造麝香0.6克代),共研极细末,瓶密储。
每服0.6克,幼儿0.3克,每日1~2次。鼻饲后3~4小时。排出黑色而杂有黄白色粘液的大便,即痰消神苏(未排便者,可续服1次)。此散熄风化痰,通腑泄浊之作用,十分显著,并可用于肺炎、中毒性菌痢、百日咳脑病、脊髓灰白质炎等痰浊交阻、痰鸣如嘶之症,既可免除吸痰之烦,又可防止窒息。
黎××,男,7岁。乙脑一周,高热昏迷,惊厥频作,痰鸣如嘶,时有窒息之虞。吸痰时导管插入气道,即气管痉挛,出现紫绀、气窒而中止吸痰,呈现危象。苔黄焦而垢腻,脉滑数。此乃痰热陷于心包,蒙蔽神明,肝风内动,肺闭痰壅之危候;除常规治疗外,另予夺痰定惊散0.6克鼻饲之。4小时后排出粘便甚多,痰壅顿释,昏厥渐苏,后调理而安。【3)流火
此乃丹毒发于腿部者,多由肝火湿热郁遏肌肤所致,常以辛劳或受寒而引发,十分顽缠,不易根治。蝎甲散(全蝎30克,炮山甲45克,共研极细末,每服4.5克,每日1次,儿童、妇女或体弱患者酌减,孕妇忌服。)对此具有卓效,一般服药第一次后,寒热可趋清解,随后局部肿痛及鼠蹊部之漱核,亦渐消退,多于三日左右缓解,乃至痊愈。此散所以奏效如呲迅捷者,主要是在于功擅解毒消痈的全蝎,又伍以祛风通络、散血消肿、化毒攻坚的穿山甲,故而效如桴鼓之应。
夏××,男,48岁,农民。两下肢患流火已多年,反复发作,作则寒战高热,两小腿红肿热痛,鼠蹊部旅核,恒周余始渐解,驯致两小腿肌肉壅肥如橡皮肿状,每以辛劳或受寒而引发。此次因劳累又发作,苔黄腻,脉数。血检曾找到血丝虫。给予蝎甲散,服药1日寒热顿挫,次日疼痛定。红肿退,3日趋复。继续巩固治疗而愈。
(4)肺结核
凡肺结核伴有空洞而久治不愈者,其病灶多呈僵化状态,非一般药物所能收效,常需给予开瘀消痈、解毒医疮之中药以。推陈致新”,始可促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痨散”.即为此而设,其处方为:炙全蝎、白及、紫河车各120克,炙蜈蚣、地鳖虫各60克,甘草30克,研为细末,每服4克,1日3次。
魏××,女,49岁,农民。患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已八载,迭经中西药物治疗,迄未奏效。面色晦滞,形体旭赢,咳呛气促,痰多而浊,偶或带血,胸痛隐隐,盗汗失眠。纳呆不馨。苔腻质紫,脉弦细而数。证属肺痨重候.乃肺体久损,痰瘀凝滞,邪稽不去,正虚难复之征。治宜开瘀解凝。培正补肺并进,子抗痨散一料,冀能应手。
药后精神较振,咳呛、咯痰均减,活动已不气促。盗汗、失眠已见好转,纳呆渐香。胸透复查:病灶明显吸收,空洞略见缩小。上方续服两料,诸象悉除,体重增加。摄片:空洞闭合,炎症吸收。已能从事一般轻工作。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80、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
蜈蚣味辛,性微温,有小毒,人肝经。本品善于搜风攻毒,是一味佳品,但世俗多目之为“五毒”之品,畏而不用,实为可惜。
《本经》早就谓其“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别录》以之“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日华子本草》强调“治痛癖”,《本草纲目》重点突出它“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瘘……”。近人张锡纯论其功效,最为全面,他指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撅.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这是张氏经验之谈,甚为确切。
朱老经常应用本品,其主要施用范围有四:①熄风定痉:凡风动抽掣或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诸药无效者,增用本品,多奏殊功。②开瘀解毒: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各种肿瘤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临床观察,有控制发展、改善症状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最能伏蛇”,民间蛇医亦称其为治疗蛇伤之要药。对于肺结核的潮热,也有缓解之作用。③舒利关节: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关节僵肿变形,拘挛不利者,能消肿定痛,舒利挛缩。④杀灭孕卵:因其有坠胎、’去恶血之功。所以宫外孕保守治疗时,其孕卵未终绝者,可以加用本品,每获佳效。
蜈蚣内服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增强体质,所以用此治疗骨结核时,患者在服用两周后,即食欲旺盛,面色红活,病灶部分肉芽增生;继服之,精神、体重均见增长,病情日见恢复。但大量内服,一次超过十条者,每致引起周身红色斑块,其斑块如黄豆大,压之褪色,以肘、膝关节部位多见,停药二三日后,可自行消失;可能为动物异体蛋白质过敏所致,因此剂量需注意掌握,一日量煎剂不宜超过八条,散剂不超过4克,孕妇须慎用。
朱老认为:人药不必去其头足,可得气味之全,否则反损药力。常用治下列诸病:
(1)癫痫、惊搐
复方止痉散(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各等分,研细末),每服2~4克。1日2次,有显著的熄风定痉之功,对癫痫经常发作者,坚持服药,可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对乙脑或高热惊搐者,用之可以缓搐定惊。
沈××,女,29岁,工人。患癫痫已十余年,迭治未愈,近年来发作频繁,每l~2周即作1次,作则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手足抽搐,甚则小溲失絷,历时5~10分钟渐苏。苔薄腻,脉细滑。此痫症也,多由惊恐伤及肝肾,脏气不平,而致风动火升,痰火上扰神明,癫痫以作o-治宜熄风定惊,化痰降火,以复方止痉散缓图之。药后颇安。连服2个月,未再发作,改为每日服1次以巩固之。(2)小儿消化不良
验方蜈蚣儿茶散(蜈蚣、儿茶分别研为极细末,6个月以下,每次服蜈蚣粉0.2克,儿茶0.125克;6~12个月‘每次服蜈蚣0.4克,儿茶0.35克;1~2岁每次服蜈蚣0.6克,儿茶0.35克,1日3次)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呕吐、腹泻、小便减少等症,在加强护理,脱水者补液的基础上,给蜈蚣儿茶散,多于短期内治愈。
《别录》曾提到蜈蚣“疗心腹寒热积聚”,说明本品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今伍以收敛止泻之儿茶,一温一寒,一开一收,共奏和调中州之功。如属脾虚者,又宜参用健脾运中之品,如白术、木香、砂仁之类。(3)慢性骨髓炎、骨结核
由于蜈蚣具有化瘀解毒,消痈散肿,推陈致新之功,对此两病,既可内服,又可外敷。以蜈蚣烘干,研极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2次。同时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1次,收效较为满意。
费××,男,57岁,农民。患骨结核已四年余,左腿有瘘管两处,脓水淋漓,终日不绝,行走困难。给予蜈蚣粉内服外敷,十日后瘘管分泌减少,瘘道逐步变浅,2个月而愈,患者极为欣忭。14)百日咳
亦称“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取蜈蚣、甘草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2岁用1.5克;3~4岁用2克,1日3次,一般连服5~7天可以痊愈。因蜈蚣解痉定咳,甘草润肺止咳,二者相辅相成,奏效较速。
钱孩,4岁。患百日咳已二十余日,其咳阵作,作则面红气窒,咳声连连不断,必呕吐痰涎始已。苔薄腻,脉滑数。予蜈蚣甘草散9包,3日分服。药后第二日即见咳势减缓,3日大定,续服2日而愈。(5)毒蛇咬伤中毒
蜈蚣是蛇医用治蛇伤中毒的主药之一,它善于克制蛇毒,并缓解因蛇毒而引起的局部剧痛、漫肿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目胀大如斗感、复视、四肢麻痹、抽掣、烦躁不宁,甚则昏糊谵妄等症。用蜈蚣粉每次2~3克,1日4次,多能转危为安。但如中毒严重者,尚需配合有关抢救措施始妥。
徐××,男,46岁,农民。在水稻田劳动,被蝮蛇咬伤左小腿,疼痛异常,并逐步漫肿至膝上,头胀目花,神烦不安。苔薄,脉细数。此蛇毒攻心,内风肆扰之征,治宜解毒祛风。予蜈蚣粉,每次3克,6小时1次。同时在肿胀部以粗针穿刺数处,引流排毒。
药后当日下午即痛减神安,次日肿势逐步消退,改为每次2克,1日3次,连用4日而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81、地鳖虫活血化瘀、疗伤化癜
地鳖虫古称廑虫,俗名土鳖虫、土元;性味咸寒,入心、肝、脾三经。是一味最平和的活血化瘀药,凡血瘀经闭,癌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凝痛,用之均有良效。其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长沙药解》说它“善化瘀血,最补损伤”。故虚人亦可用之,如治虚劳经闭的大黄廑虫丸,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以及疟母痞块的鳖甲煎丸等均用之。以其善于通络理伤,对跌打损伤,具有接续筋骨的作用,故伤科经常使用。咸寒能人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瘕瘕血闭诸症。朱老治经闭腹胀痛之实证,常与大黄、桃仁、红花、五灵脂同用;治跌打损伤,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伍用;治肝脾肿大,每与鳖甲、三七、郁金、莪术等同用;治腰部扭伤,经久不愈,其痛如刺者,可与当归、刘寄奴、川续断等同用;肾虚腰痛,则又需与熟地黄、蜂房、乌梢蛇等伍用。但如无瘀滞者及孕妇,则宜慎用。
181《1)疗伤定痛
以活地鳖虫为主药的“回生丹”(验方),有活血化瘀,疗伤定痛,通窍回苏之功,擅治跌伤、压伤、打伤、刀伤、枪伤、割喉,以及因吊、惊、溺而昏迷;如服后见大便下紫血状者,则效更著。据载:清道光十年(1830年)闰四月二十二日磁州(今河北磁县)地震,压毙甚众,以此丹救活不下百余人。“一·二八”抗日战争时,以此丹灌服治疗受重伤而昏厥者,活人甚多。处方:活地鳖虫(取雄性活地鳖虫,洗净,去足,放瓦上小火焙黄,研细末)15克,自然铜(放瓦上木炭火烧红,入好醋淬,片刻取出,再烧再淬,连制九次,为细末)9克,炙乳香(每30克用灯心7.5克同炒枯,共研细,吹去灯心,净末)和陈血竭(飞净)、飞朱砂、巴豆(去壳研,用纸包压数次,去净油,用净末)各6克,麝香0.7克(后人)。以上各药研极细末,储入小口磁瓶,密封备用。成人每用0.5克,小儿0.25克,酒冲服。牙关不开者,鼻饲之。严重者可连服2次。苏后宜避风调养。若苏后转心腹痛者,此瘀血未净,急取白糖60克,热黄酒或开水化服,自愈。此方经朱老实践证明,效果甚好,可广泛用于外伤性急救,有战备意义。
地鳖虫善治骨折损伤,能接续筋骨,促进骨痂生长,已被大量资料所证实。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地震,8月上旬部分伤员来南通治疗,市中医院亦收治了一批肋骨、骨盆及四肢骨折的伤员,除给整复固定外,均配合服用“接续筋骨合剂”,处方为:地鳖虫、续断、红花、赤芍各9克,自然铜、骨碎补、当归、川芎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其功效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加速骨痂形成;经治患者,多数在3~4周即骨痂增生而愈合。(2)消癌破坚
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胁痛隐隐,肝功异常,面色晦滞,症情缠绵,久而不愈者,朱老根据“久痛多瘀,久病多虚”及肝郁气滞,血瘀癖积的机制,拟订了以地鳖虫为主的“复肝丸”治疗此症,一般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可获效机。本方不仅能缓解胁痛,并可缩小肝肿,促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升高血浆蛋白总量,调整白、球蛋白的倒置。处方:地鳖虫、红参须各30克,紫河车24克,广姜黄、广郁金、参三七、炮山甲、鸡内金各18克,共研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糯稻根各120克煎取浓汁,与上药粉泛丸如绿豆大,每服3克,1日3次,食前服。
本方寓攻于补,攻不伤正,补不壅中,可使虚弱、胁痛、癌癖等症,逐渐减轻、消失。目1963年报道后,各地采用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均称收效满意。
丁××,男,4l岁,工程师。患迁延性肝炎已近两年,因工作关系,未能充分休息,而致病情缠绵未愈。目前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胁痛如刺,时轻时剧,肝在肋下3.5厘米,质贼,脾大2厘米。纳呆欠香,食后腹胀,夜寐不实,恶梦纷纭。苔薄腻、质衬紫,脉弦细。此正虚邪恋、肝郁气滞、血瘀瘫积、脾失健运之候,治宜活血化瘀、益气运脾、疏肝解郁、化瘢散结。以“复肝丸”消息之。
服完一料后,胁痛消失,肝大缩小为2厘米,纳谷增加,神疲渐复。续服一料,肝功正常,肝在肋下1厘米。脾触及。以后每日服2次以巩固之。
对于妇女因受寒、饮冷、淋雨等外寒侵袭、胞络瘀阻,而致月经闭止、腹部胀痛、苔白质紫、脉细涩者,当活血化瘀、散寒通经,可予地鳖虫、五灵脂、当归、制大黄、桃仁、红花、香附、艾叶、肉桂等品。
邓××,女,35岁,农民。月事来潮方一日,因在田间劳动,突遇暴雨,月水即停,嗣后腹痛而胀,腰酸腿软,纳谷欠香,月事届期而未行。苔白,脉涩。此寒湿闭滞胞络,瘀血内阻之闭经也。治宜化瘀通经,温宫散寒。
地鳖虫、全当归、五灵脂、桃仁、红花、艾叶各10克,制大黄5克,肉桂4克。5剂。
药服4剂,经即行,嗣嘱晨服逍遥丸,晚服归脾丸以调理善后。
地鳖虫对瘰疬具有卓效,《本经》谓其主“血积瘕瘕,破坚”,能软坚散结,对瘰疬不论已溃、未溃均有佳效。取鲜地鳖虫、陈瓦花(在屋上隔年者佳,瓦上煅存性)等分,同捣烂,用膏药贴,每2日1换,一般1~2周即获显效,直用至痊愈。
薛××,女,42岁,农民。颈部两侧敞核累累,共九枚,其中一枚已破溃,已历年余,迭治未愈。有肺结核史,诊为淋巴结核。苔薄,脉细。此瘰疬也,予地鳖虫、瓦花验方消息之。
药敷3次后,溃核分泌减少,坚核有松软之势;继用5次后,溃破处肉芽红活,稍见缩小,坚核已有5枚缩小,3枚消失。共敷12次而愈。
(3)活血散瘀
脑震荡后遗症多呈现头眩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因气血瘀
184滞,面色常见黧暗,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在辨证论治上,是属于“虚中夹实”之候;因其虚,必须“大补气血,滋养肝肾”;因其实,气血瘀滞,必须“化瘀活血”。据此,朱老拟订了“健脑散”:红人参30克(参须可代用),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45克,制马钱子、制乳没、炙全蝎各24克,川芎、地龙、紫河车、鸡内金各48克,血竭、甘草各18克。上研极细末,每早晚各服5克,开水送下。可连续服2~3个月。
【按】马钱子又名番木鳖,有剧毒,其炮制确当与否,对疗效很有影响。一般以水浸去毛,晒干,放在麻油中炸。但如火小则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火大则发黑而炭化,以致失效。因此在炮制中,可取一枚用刀切开,以里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李××,男,42岁,军人。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为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即出现血肿,神志不清达二十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去北京检查:脑组织萎缩四分之一。目前头昏痛。健忘殊甚,欲取某物,转身即忘;记不得老战友的姓名,不能作系统发言;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苔薄腻,边有瘀斑,脉细涩。此瘀阻脑府,灵窍欠慧,气血亏虚之候。予健脑散消息之。
服后一周,头昏痛即见轻减,夜寐较安,精神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个月,症情平稳,已能写信,讲话层次不乱;续予调补肝肾,养益心气之品善后。
还可用于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咯血,朱老拟制之“保肺丸”,具有佳效。处方:地鳖虫、紫河车各120克,百部180克,制首乌、白及各450克,共研细末。另以生地榆、律草、,黄精各18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9克,日2次。一般服用半月后即见效,潮热、咳呛、、咯血、盗汗,均显见减轻或消失,血沉下降;连服2~3个月,病灶可趋吸收或闭合。此方配伍精当,力专效宏。地鳖虫活血散瘀,推陈致新;百部润肺定咳,抗痨杀虫;制首乌滋补肝肾,《本草纲目》谓其“功在地黄、天门冬之上”。《本草再新》突出其“补肺虚,止吐血”。白及补肺泄热,敛肺止血,逐瘀生新,消肿生肌;地榆凉血止血,清热抗痨;蓰草清热解毒,消瘀抗痨;黄精补肾润肺,益气滋阴,并能抗痨。此方既辨证,又辨病;既治标,又治本,充分反映了朱老诊疗的思路,甚有启迪。
周××,男,43岁,木工。患肺结核已3年,因未正规系统治疗,迄未痊愈。右肺上叶有2厘米×3厘米空洞,伴有散在絮状阴影;形瘦神疲,潮热盗汗,咳呛纳呆;血沉38毫米/小时。苔薄质红,脉细弦而数。气阴两虚,瘀热壅肺,予保肺丸一料。
药后症情逐步恢复,3个月后复查,浸润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嘱其继续服用以巩固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82、白花蛇搜风通络、攻毒定惊
白花蛇乃蝮蛇科动物五步蛇(又名蕲蛇)或跟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又名金钱白花蛇),其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能搜风通络,攻毒定惊。蛇性走窜,善行而无处不到,朱老谓其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而透骨搜风之力尤强,被称为“截风要药”。凡疠风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惊痫抽掣,瘾疹瘙痒,症势深痼,而风毒壅于血分者,朱老均以其为主药,屡屡获效。例如: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俗称四大难症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缠绵,殊难奏效。朱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益肾养血,通督壮筋治其本,钻透剔邪,蠲痹通络治其标的原则,治疗类风关数千例,获得显效。其经验就在选药上,除选草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外,又藉虫类药搜风逐邪、散瘀涤痰,白花蛇即为必用之品。朱老采用“蝎蛇散”,专治类风关关节变形或骨质破坏而致剧烈疼痛者。处方:全蝎15克,金钱白花蛇20克,六轴子(即闹羊花之种子,剧毒)4.5克,炙蜈蚣10条,钩藤30克,共研细末,分作10包。每服1包,第1天服2次,以后每晚服1包,服完10包为1疗程。此方还对增生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甚则癌肿因肿块浸润、压迫而致剧烈疼痛者有著效。12)荨麻疹‘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谓之“瘾疹”、“风丹”、“痦瘾”,俗称风疹块。朱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虽多,但均与“风”(外风、内风)有关,故其治疗当以祛风为首务,其首选药物即为蕲蛇(或乌梢蛇),蕲蛇内通外达,其透剔搜风之.摄强。朱老云:“凡瘾疹瘙痒难除者,非此不除,故有截风要药之称。”常取白花蛇为主药(或用乌梢蛇15~20克),加僵蚕宣散风热,解毒镇痉;加蝉衣轻浮达表,凉散风热;加炒荆芥、生赤芍祛风凉营;佐以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更加乌梅抗过敏,诸药相配,共奏祛风清热,凉营止痒之功。临床上屡用效佳。朱老还指出:“本病若属胃肠湿热或热象重者,加人生大黄以清泄之,可以缩短疗程。风寒者当参用麻黄、桂枝、浮萍以温散之。妇女伴有月经不调者,可加入当归、仙灵脾、川芎等品以调冲任。气血两虚者,又当选用益气养血之剂如地黄、芍药、丹参、黄芪等。随证用药,断不可拘泥执著。”
(3)带状疱疹
蕲蛇不仅内服效佳,外用治皮肤疾患亦有著效。朱老常外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本病祖国医学称为“蛇丹”、“缠腰火丹”,俗称“缠腰疮”或“蜘蛛疮”。好发于背胁腰腹部,甚至面部,疼痛剧烈,服止痛片无效,患者颇为痛苦。此病多由肝经郁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朱老创“蕲冰散”,处方:蕲蛇30克,冰片3克,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为糊状,涂敷患处,1日3次。一般2~4天可愈。蕲蛇搜风解毒之力远较乌梢蛇为胜,故对重症顽疾须取蕲蛇;冰片散郁火,消肿止痛,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两者同用,共奏解毒祛风止痛之功。
(4)肌肉萎缩
本病之成因多由气血亏耗,不能濡养腠理、分肉与筋脉所致,在治疗上朱老强调在补益气血、温养肝肾的基础上要加入祛风通络之品,方能奏强壮起废之功。蕲蛇即为首选药物,<开宝本草》云其主治“脚弱不能久立”,朱老用其治瘫痪痿软之症,验之有效。处方:蕲蛇(可用乌梢蛇代之,用量加倍)、地鳖虫、蜂房、仙灵脾、全当归、制黄精、制首乌、杞子、肉苁蓉各90克,川石斛、生白芍、熟地、鹿衔草、僵蚕各6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另用稀莶草、生熟地、千年健、桑寄生各12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各服1次,每次6克。此方适用偏于阴虚者,如偏于阳虚者,可去石斛、白芍,加巴戟天、益智仁、鹿角霜、川桂枝各60克。如能辅以按摩、体疗则更好。
(5)乙脑后遗症
乙脑高热、昏迷、惊厥平息后,常遗留智力下降、健忘、不语、失明、手足拘挛、搐搦、瘫痪、流涎等后遗症,治疗比较棘手。朱老采用内服煎剂,配服散剂,外用吹喉等法,曾治疗18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李××,女,5岁。1973年7月中旬,高热惊厥,神志昏迷,经当地医院西医抢救十余天,体温下降,神识渐清,但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四肢瘫痪,时有抽搐,四十余天尚未恢复。8月29日来诊,确属“乙脑后遗症”。苔薄腻,质衬紫,脉细涩。症属痰瘀交阻、筋脉失养、络道痹阻,治宜化痰瘀、通痹闭、畅络脉,徐图效机。
①煎剂:蕲蛇、丹参、红花、广地龙、赤芍、僵蚕、川芎各6克,生自然铜、稀莶草、鸡血藤、伸筋草各9克,制乳没、甘草各2克。连服5剂后,接服散剂。
(触荆:蕲蛇30克,炙僵蚕24克,炙蜈蚣、炙全蝎、当归、化橘红、天竺黄、广地龙、红花各18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3次,开水送服。
③吹药:蕲蛇2.5克,制白附子、炮附子、陈胆星、石菖蒲、白芷各2克,麝香0.6克,上药研细末,后加入麝香再研匀,瓶密储。每取少许吹两侧扁桃体部,1日三四次。经上药治疗4天后,开始发音,l周后能爽利讲话,1个月后已能行走,惟左侧手足尚感欠利,嘱继服散剂,并活动锻炼,配合针灸,经随访已完全恢复。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83、水蛭破瘀消癍、抗癌利水
水蛭俗称马蟥,味苦咸,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早在《本经》即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癌积聚。利水道”。对其功用可谓阐述精辟全面。仲景抵当汤、大黄廑虫丸等均用之,是一味活血化瘀、消癌破结的佳药。近人张锡纯氏认为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人血分而不损气分”,评价甚高。但毕竟是一味化瘀的峻品,应予慎用。朱老在临床中观察到,对有瘀血癌积而体气偏虚者,连服数日,患者即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血检可见红血球、血色素及血小板数均有下降,呈现气血两伤之证。古人以为“有毒”,殆即由此而来。因而明确指出:“凡症属体气亏虚,而脉又软弱无力者,虽有瘀滞癞癖,不宜轻率使用,或伍以补益气血之品始妥”。
水蛭主要含有蛋白质,其新鲜唾液中含有水蛭素(Hiru—din),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阻碍血液凝固。水蛭分泌的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减退血液粘着力。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殆与此药理机制攸关。
水蛭可以化瘀利水,凡心、肝、肾引起的水肿,而体质壮实或有瘀象者,均可参用;其利水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有关。
因其善于“破血癌积聚”,近人用治良性或恶性肿瘤有一定
本品腥味甚烈,煎剂往往令人闻之欲呕,宜隔纸烘干(不能油炙,炙则效减),研细末,以胶囊装盛或吞服为宜。无瘀血停滞及孕妇勿用,虚人慎用。一般煎刺用3~5克,散剂用0.7~1.4克,分2次吞。
(1)逐恶血瘀血
①风湿性心脏病:本病相似于“心痹”之候,多因风、寒、湿之邪侵入经络,搏于血脉,以致心体残损,气血亏虚,血流失畅,瘀而郁滞,久则脾肾亦虚,症见心悸气短,唇绀足肿,舌有瘀斑,脉细结代。凡瘀血征象明显而体气不太亏虚者,应侧重活血化瘀,佐以温阳利水、益气宁心之品。处方:潞党参、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各15克,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各9克,水蛭粉17 5克(分吞),炙草5克。每日1剂。如体气亏虚较甚者,则又当先予温阳益气以扶正,而后再参用活血化瘀的水蛭。必须斟酌虚实施用,方不致误。
郭××,男,45岁,农民。5年前患风湿热,经治稳定;但后因受寒、劳累而数度复作,以致二尖瓣狭窄,诊为“风心病”。面色少华,两颧紫黯,稍事活动即感心悸、气短,甚则唇绀、咳呛;入暮两足浮肿加甚。苔薄腻,边有瘀斑,脉细涩而结代。病久致虚,心气不足,肺气失宣,驯致血瘀郁滞,脉气失利。心痹已成,不易根治。治宜益气养营,活血化瘀,以调心气而利脉道。予上方5剂。药后自觉胸次畅适,心悸、气短亦较缓;后继守原方损益,症情逐步稳定,舌边瘀斑日渐消失,遂以膏刺调治巩固之。
②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绝大多数的病人都有发热、舌红、脉弦数等“营血瘀热”征象,应予“凉血化瘀”。秦亮甫氏采用大剂量水蛭、虻虫、生地等药,取得显效,朱老甚为赞赏,并验证于临床,收效亦同。一般服2~4剂后血小板数即显著下降。此方破瘀之力甚峻,宜中病即止,毋使过之。
徐××,男,49岁,农民。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已三年余,目前呈脾亢现象,乃行脾切除术;术后7日,血小板数高达115.5×10’/L(115.5万/立方毫米);烘热头胀,口干,苔薄质红,脉弦数。此瘀热遏于营分之征.治宜凉血活血而泄瘀热。
生地黄20克,生蒲黄、五灵脂各15克,水蛭6克,桃仁、丹皮、地鳖虫、虻虫各9克,甘草6克。5剂。
药服3剂后,烘热、头胀、口干均见好转,血小板数下降至340×109/L(34 7)-/~方毫米);停药后有所回升,继服2剂而平。
(2)破血癌积聚
①癌瘕积聚:凡腹部癌瘕积聚,久而不消,诸药乏效者,参用水蛭,多获殊功。有人用水蛭粉(早晚用3克,黄酒送下)治输卵管、卵巢肿块有效,但用药时间较长,需2~6个月始可奏效。朱老采用张锡纯氏之“理冲丸”治疗脏腑瘢瘕积聚及妇女血瘀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而结为瘤瘕者,有比较显著的疗效。《卫生宝鉴》的“见睨丹”,气血兼行,通涩并举,亦擅治“石瘕”(即血癌)。吴鞠通氏的“化瘕回生丹”,诚如吴氏所说:“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久病癞结不散者,非此不可。”此方攻补兼施,药后无副反应,虚人亦可用之。二方均有水蛭,可以印证。此处所谓“腹部瘕瘕积聚”,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患。
张××,女,42岁,工人。近两年来,少腹左侧发现坚块,逐渐增大,月经量多而腹痛。苔薄白,质红,边有瘀斑,脉弦,尺沉涩。经妇科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属于《金匮》之“癌病”,可予张氏理冲丸以化瘀消瘢。
水蛭30克,生黄芪45克,生山棱、生莪术各15克。当归、知母、桃仁各18克。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6克,月经期暂停服用。
先后共服三料,坚块逐步软化缩小,终至消失。
②食道癌:本病在病理上有鳞癌、腺癌之不同;在辨证上有虚实之区分。早中期多表现为气滞、痰聚、血瘀、毒踞的实证;晚期则因病程缠延日久,进食困难,而致气阴两亏,虚实夹杂。在治疗上,必须审证求因,从因论治。朱老根据病机,曾拟订“通膈利噎散”(水蛭10克,炙全蝎、蜈蚣各20克,僵蚕、蜂房各30克,共研细末,每服4克,1日3次)治疗中晚期食道癌,部分能控制进展,部分可以临床缓解,延长生存期。因诸药均有消坚破结,解毒化瘀之功,冶为一炉,相辅相成,故能提高疗效。
谢××,男,56岁,农民。进食时有梗阻感。已三月有余;近日噎窒加甚,乃至某医院诊治,经食道钡透:中下段有2厘米×3厘米肿块,食道狭窄,有梗阻之征。嘱其作手术切除,患者胆怯不愿接受,遂来我院求治。根据钡检提示,已至中晚期,当告知其家属,保守治疗,难以有绝对把握,只能尽力而为。苔白腻,边有瘀斑,脉细弦。痰瘀夹癌毒阻于食道,噎膈已成,法当涤痰化瘀,解毒消瘕,予“通膈利噎散”一料。
药服3目,即感梗窒缓解,进食较前爽利。继续服用半月,症情稳定,乃予汤剂调理巩固之。钡检复查,肿块略有缩小,但并未全部消失。嘱其仍宜间断服用散剂。以防反复。
③颈淋巴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水蛭由于具有较强的活血散瘀、消坚化积之功,对此二症,均有佳效。凡颈淋巴结核未溃者及腮腺炎均可用水蛭、冰片等分,研细末,调适量凡士林外敷。
每日换1次,腮腺炎l~3日即愈;淋巴结核1~3周多数可以消失。如淋巴结核已溃破,可用水蛭研末,加少许冰片外掺于创面上,纱布覆盖,每日l换。颈淋巴结核患者体质较壮实者,可以内服水蛭粉,每次3克,1日2次,对已溃未溃者均可服用。体虚者,需适当减量,并配合补益之品同用始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84、守宫通络起废、解毒消坚
守宫属壁虎科蹼趾壁虎的干燥体,别名蝎虎、天龙;广东地区称其为盐蛇。味咸性寒。人心、肝二经。朱老认为它是一味善于攻散气血之凝结,祛风定惊以镇肝,通络起废蠲痹瘫,解毒消坚医疮瘤之佳品。本品一般人煎剂,但丸散剂用量既小,又可提高疗效,故以作丸散剂为佳。汤剂每日用6~12克,散剂用l~2克。少数病例服后有咽干、便秘之现象,另用麦冬、决明子各9克泡茶饮,可以改善。
《本草纲目》以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确有著效。凡中风偏瘫、手足痿废不用者,在辨治方中加用本品,多收通络起废之佳效。对各种顽痹久治不愈而疼痛较甚者,在蠲痹通络剂中增用守宫,可加强祛风定痛之功。《圣济总录》麝香丸(壁虎、蛴螬各3条,地龙5条,乳香0.3克,草乌3枚,木香15克,麝香3克,龙脑1.5克)治历节风疼痛不可忍,其功力较许叔微《本事方》之麝香丸为强。
由于本品善于攻散气血之凝结,又有解毒消坚之功,所以对于癌肿及瘰疬,均有良效。朱老曾创制“利膈散”治疗晚期食道癌有一定疗效,其处方组成为:守宫、全蝎、蜂房、僵蚕、煅赭石各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4克,1日2~3次,有宽膈、消瘤、降逆之功,能缓解梗阻,改善吞咽困难,延长存活期,部分食道狭窄减轻或癌灶消失。
张××,男,54岁,农民。进食时食道有梗阻感已三月_余,近日加甚,进食困难,有时泛呕饮食及痰涎;经当地医院钡检:食道中下段肿瘤,约1.5厘米×3厘米,食道明显狭窄,诊为食道癌,嘱其手术治疗,患者惧而不愿接受,由其子陪同前来诊治。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苔白腻,脉细弦。痰瘀交阻,噎膈已深,勉方图之。予利膈散一料,嘱其试服之。药服2日后,即感泛呕痰涎减少,已能进稀粥,自觉较为爽利;继续服1周,续有好转,能进软食,精神较振,其子前来述症索方,嘱其仍将原方配服。患者1个月后,精神渐复,饮食基本正常。钡餐复查癌块缩小,但未完全消失。3年后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此例说明利膈散有抗癌消瘤、软坚破结、降气利膈之功。
瘰疬用守宫治疗,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奏效满意。凡瘰疬未溃者,可用炙守宫50条,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3粒,日3次,小儿酌减。一般2~3周即见缩小或消失。已溃者,除内服外,另用炙守宫10条,切碎晒干,于清洁瓦上焙成炭,研细末,渗疮口上,每日换1次,一般2~4周可以收敛而愈。因其具有软坚散结,排脓生肌,促进组织生长之功故也。
至于其祛风定惊之功,亦甚显著,如著名成药“盐蛇散”(盐蛇、琥珀、朱砂、冰片、麝香、珍珠、牛黄)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痰壅,多有效验。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85、蝼蛄利水消肿、功力较猛

蝼蛄俗名土狗,为蝼蛄科的一种农业害虫,味咸性寒,无毒,入胃、膀胱二经。本品医者一般恒少用之,朱老认为它是一味极佳的利水通便药,对于各种水肿或术后尿潴留,甚有良效。《本经》只称其“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未言及有利水之功。迨陶弘景始指出它“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朱老经过实验观察,证实如需采用蝼蛄利尿,必须去其头、足、翼;倘整体人药,则毫无利尿作用。这说明中药炮制的重要,也充分反映了前人实践经验的可贵。

服用蝼蛄后1~3小时即开始小便,其量次逐渐增加,在服药后第3~5天时,利尿通便作用最为显著,而消肿也最明显。

本品性较峻利,故虚弱患者用量宜轻,或伍以补益之品始妥,诚如朱丹溪所言:“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煎剂每日用9克,散剂每次1~2克,日3次。

(1)水肿 各种水肿(营养性、心脏性、肝脏性、肾脏性、脚气性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水肿)均有效果。蝼姑(去头、足、翼)文火焙干脆,研细末,每服2克,日2次,开水送下。

李××,女,45岁,工人。患慢性肾炎已久,浮肿时轻时剧,近日转剧,面浮足肿,溲少而混浊。尿检:蛋白(++)红、白细胞各(+)。苔薄,脉细。此肾气久虚,水湿泛滥,精微不固之候。治宜温阳益气,渗化水湿。先予蝼蛄粉4包,每服1包,日2次。药后尿量大增,浮肿渐退,继予汤剂以治其本,调治而愈。

(2)肝硬化腹水 此症一般根据虚实论治,虚则从脾肾人手,实则清热利湿,而不宜猛峻攻逐;但如腹水较甚,小便欠利,则需攻补兼施。章次公先生尝用下方,屡收佳效,朱老极为推崇。处方:蝼蛄(去头、足、翼)、蟋蟀各2对,生黄芪10克,地鳖虫5克,研极细末,分4次服,1日2次。可以连续服用。

此方配伍极佳,蝼蛄得蟋蟀其利水消胀之功益著;地鳖虫活血化瘀,消瘀散结;黄芪补气利水,缓和上药,合而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3)术后尿潴留 蝼蛄用于腹部手术后膀胱麻痹引起的尿潴留,其效甚佳。宋代许叔微《本事方》用蝼蛄、蜣螂虫各7个,新瓦焙焦黄,研末,白开水一次送服,治二便闭结有速效。故朱老以之移治肠及膀胱麻痹而引起之二便不通,可以相互参证。

谢××,男,28岁,工人。患者在腰麻下施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小时少腹胀痛欲尿,历4小时仍不能排出,呻吟不已。给蝼蛄(去头、足、翼)20只煎汤1小碗顿服,1小时后排尿甚畅,腹胀痛随之缓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