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37、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

口疳俗称口疮。由于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故口疳常与心脾两脏相关。若心脾之火熏蒸,则口疳作矣。但火有虚实之分,病有常变之异,临证岂能一例衡之?属心经邪热者当泻心导赤;属脾经积热者当泻脾泄热,此实火论治之大略。若虚火论治,又当随症立法:思虑劳倦,损伤脾气,症见运化无权、虚火内生者,当补土伏火;劳心过度,阴液暗耗,症见口干口苦、心烦不寐者,当泻南补北,交通心肾;长期反复发作,阴伤及阳。虚阳浮越者,则温养下焦,引火归元。
朱老治疗脾经积热之口疳,以苦泄为重点,参用解毒、护膜、生肌之品,常应手收效。可用芦荟,配合决明予、马勃、木蝴蝶、甘中黄等。芦荟苦寒,人心、肝、脾三经,除善折肝火外,擅泻脾经积热,《儒门事亲》曾以其配合使君子治疗小儿脾疳。决明子能清肝、和胃、通便,朱老历验其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效药,并引伸于治疗口腔溃疡,它与芦荟相伍,诱导下行,使淫热从下而泄,遂不致炎上为患。马勃、木蝴蝶同用,清泄郁热,保护溃疡面,加速其愈合。甘中黄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一般服此类方药后,大便每日恒增多1~2次,此积热下泄之证也,毋需过虑。
王××,男,38岁,工人。口疳已起十余年,时轻时朋,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显效。口唇内及舌侧可见3枚黄豆大小溃疡.痛楚较甚,咽喉干燥,口中有秽气,夜间烦懊难寐,二便尚调。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滑。脾经积热熏蒸,虽为患已久,仍当先夺其实。处方:
芦荟、木蝴蝶各6克,决明子、生苡仁各15克,马勃5克,甘中黄8克,元参10克,生麦芽20克。
服上药5剂,口疳明显好转,口中秽气亦减。停药十余日,口疳又作,足见邪热未除,继进上方5剂,口疳渐愈。转予养阴泄热,护膜生肌,予决明子、玉泉散、川石斛、生地黄、北沙参、炙僵蚕、木蝴蝶等。连服5剂,多年夙疾遂告痊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38、温补镇摄法疗顽固失眠

不寐一症,原因甚多。清林矾琴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证诸临床,不寐确以阴分亏虚、心火偏亢、阳不交阴居多,而养阴敛阳一法,较为常用。但由于禀赋的差异、病程的久暂以及施治的失当,阴阳的偏胜偏衰常互相移易,遂有徒执此法无效者。不得不为之通变。朱老指出: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言生理之常;但阴阳互根,若卫阳偏衰,失于燮理,又当予温补镇摄之法。然而无论养阴敛阳,或者益阳和阴,无非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而已。
参用温阳药治失眠,先圣近贤,名论迭出。如章次公先生云:“有些失眠患者,单纯用养阴、安神、镇静药物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一类兴奋药,每收佳效。”历代治失眠的名方,着眼两调阴阳者不乏其例,比如交泰丸,黄连泻心火之偏亢,降阳和阴;肉桂温肾化气,蒸腾津液,终成水火既济之功,而擅治心肾不交的失眠症。从此意扩充,不少具有燮理阴阳作用的方剂均有安寐之功。例如《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为虚劳病“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但桂枝与芍药、龙牡相配,兴奋与抑制结合,故能调节神经功能的紊乱,朱老引用以治疗失眠症,确有交恋阴阳,安神定志之功。若偏于阴虚者,适当加入百合、生地等,获效亦佳。
凡失眠久治不愈,迭进养阴镇静之品无效者,朱老恒用温补镇摄法以补偏救弊。常以黄芪、仙灵脾、五味子、灵磁石为主药,补气、温阳、益精、潜镇,动静结合,益气而不失于升浮,温阳而不失于燥烈,随症化裁,屡获佳效。同时对长期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症,亦有使其脑力渐复之功。
王××,男,45岁,干部。患失眠症已近一栽,经常彻夜难以交睫,记忆力减退,头晕神疲,周身乏力,心悸阵作,夜有盗汗。曾间断使用西药谷维素、利眠宁等。并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乏效。脉虚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精气亏虚,阳气浮越,当予温补锁摄。处方:
炙黄芪20克,仙灵脾、甘杞子、丹参各12克,五味予、炙远志、炙甘草各6克,灵磁石15克(先煎),茯神10克,淮小麦30克。
服上方3剂,夜间即能入寐。连服10剂,夜能酣寐。后嘱其常服归脾丸以善后。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39、刘寄奴治瘀阻溺癃
刘寄奴味苦性温,人心脾二经,为活血祛瘀之良药。凡经闭不通、产后瘀阻作痛、跌仆创伤等症,投之咸宜。而外伤后血尿腹胀,用之尤有捷效。《本草从新》载其能“除癌下胀”。所谓“下胀”者,因其味苦能泄,性温能行也。而“除癌”之说,殊堪玩味,经验证明,此物对“血癌”、“食痛”等症均可应用。所谓“血瘸’,盖因将息失宜,脏腑气虚,风冷内乘。血气相搏,日久坚结不移者也。在妇女则经水不通,形体日渐赢瘦,可予四物汤加刘寄奴、牛膝、红花、山楂之属。引伸之,肝硬化腹水用之亦有佳效。而“食癌”,则因饮食不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积于腹中而成。此物民间用于治疗食积不消。凡食癞已成,或食积长期不消,以致腹中胀满,两胁刺痛者,以此物配合白术、枳壳、青皮等,见功甚速,大可消食化积,开胃进食。其“消瘢”之说,确属信而可证。
刘寄奴亦可治痢,《圣济总录》载:“用刘寄奴草煎汁服”。治“霍乱成痢”。历代医家沿用之,《如宜方》即以其与乌梅、白姜相伍,治“赤白下痢”。今人用其治疗菌痢颇验,想亦赖其化瘀消积之能也。此外,还以之治疗黄疸型肝炎,不仅可以退黄疸、消肝肿,并能降低转氨酶及麝浊。
朱老对刘寄奴的应用,不仅如上所说。常告我辈日:“刘寄奴的活血祛瘀作用,可谓尽人皆知,而其利水之功则易为人所忽略,良药被弃,惜哉!”《大明本草》虽有其主“水胀、血气”之记载,但后世沿用不广,以此品直接作利水之用者,当推《辨证奇闻》“返汗化水汤”。此汤“治热极,止在心头一块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处,又复无汗”,药用:茯苓30克,猪苓、刘寄奴各10克。并云“加入刘寄奴,则能止汗,而又善利水,而其性又甚速,用茯苓、猪苓,从心而直趋膀胱。”这是对刘寄奴功用的另一领悟。朱老认为,刘寄奴由于有良好的化瘀利水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瘀阻溺癃症,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引起之溺癃或尿闭。所谓溺癃,指小便屡出而短少也,久延可致闭而不通。而前列腺肥大则与瘀阻相关,凡瘀阻而小便不通者,非化瘀小便不能畅行。李中梓治“血瘀小便闭”,推“牛膝、桃仁为要药”。而朱老则用刘寄奴,其药虽殊,其揆一也。
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溺癃,常见于老年患者,其时阴阳俱损,肾气亏虚,气化不行,瘀浊逗留,呈现本虚标实之症。若一见小便不利,即予大剂淡渗利尿,不仅治不中鹄,抑且伤阴伤阳,诚为智者所不取。朱老治此症,抓住肾气不足,气虚瘀阻这一主要病机,采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以益气化瘀;配合熟地、山药、萸肉补肾益精;琥珀化瘀通淋,沉香行下焦气滞,王不留行迅开膀胱气闭,组成基本方剂,灵活化裁;如瘀阻甚者,加肉桂、丹皮和营祛瘀;阳虚加仙灵脾、鹿角霜温补肾阳;下焦湿热加败酱草、赤芍泄化瘀浊,收效较著。
张××,男,68岁,患前列腺肥大症已五载余,曾使用有关西药治疗,收效不著,病情时轻时剧。半月前,突然尿闭不通,当即住院治疗,经导尿并注射雌二醇等,病情有所缓解。顷诊面黄少华,腰酸肢楚,小溲频数而不畅,夜间尿次尤频,一般每夜有10~15次,惟量少而涓滴不尽,小腹坠胀,舌上有紫气、苔薄,脉细弦、尺弱。肾气亏虚,失于固摄,故小便频数;瘀滞留阻,水道不畅.故小便量少而涓滴。亟宜益肾化瘀,以展气化。药用:
生黄芪30克,刘寄奴、淮山药各20克,大熟地15克,山萸肉、丹参、丹皮、泽兰叶、王不留行各10克,肉桂5克(后下),沉香片3克(后下),琥珀末2.5克(分吞)。
连进5剂,小溲渐爽,尿次减少,诸症大减,续予原方出入,共服三十余剂,排尿接近正常,精神转振。嗣后间断服药,一切正常,并以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以巩固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40、白槿花泄下焦瘀浊
白槿花又称木槿花,其性味诸家本草所说不一。李时珍以为甘平、无毒,但尝其药汤有苦味,用之又可清热,似以甘苦、微寒较当。此物以擅治赤白痢著称,《冷庐医话》载:“自槿花治赤痢甚效,……凡是赤痢者,以花五六朵,置瓦上炙研,调白糖汤,服之皆愈。采花晒干,藏之次年,治痢亦效。”验之临床,信不诬也。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能清热解毒,一也;能人血分,活血排脓,二也;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三也。惟用于热毒痢较佳,寒湿痢则不相宜。可配合白头翁、秦皮、苦参、白芍、山楂之属,随症治之。此物亦可用于湿热泄泻。凡肠间湿热逗留,泻下溏垢臭秽者,即可应用,朱老常以之与蛇莓相伍,收效较彰。若慢性泄泻,脾气亏虚,肠间湿热未清者,则在补脾扶正方中,参用泄化湿热之品。朱老常以仙鹤草、桔梗、白术、山药、自芍等,配合白槿花以治之,曾创订“仙桔汤”,用治慢性痢疾及泄泻,屡奏殊功。
朱老精研本草,他从《本草纲目》关于本品能“利小便、除湿热”的记载中,受到启发,因而广泛应用于下焦湿热证,其中包括淋病、痢疾、泄泻及带下等疾患。先生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常以此品配合生地榆、生槐角、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每收捷效。若肾盂肾炎,先生则以滋肾阴、泄湿热为主要手段,采用知柏地黄配合自槿花、生地榆、生槐角、血余炭等,因症活用。至于此证久延,阴伤及阳,而湿热未清者,先生把握主次,明辨标本,其制方一面用仙灵脾、仙茅、生熟地、山药等培补肾阴肾阳,一面用白槿花、白花蛇舌草、茜草根、乌贼骨等泄化下焦瘀浊,其效可操左券。
基于白槿花能泄化下焦瘀浊这一特定作用,朱老恒用其治疗肾炎,苟辨证确切,应用得当,即可见效。
一张姓女孩,6岁,患急性肾炎,已延三月余,长期使用青霉素,并配合益气、养阴、利尿之中药,尿检蛋白长期逗留在+~++之间,红、白细胞少许,症见周身轻度浮肿、尿色淡黄、脉细、苔薄。揣度病情,乃余邪未清、瘀浊逗留、肾阴亏虚之候,鉴于前曾多次使用培本之剂无效,爰以清泄法徐图之。乃予白槿花、龙葵各30克。研极细末,每日早晚各服3克,服药5日后复查,尿检正常,周身浮肿尽消,嘱其将药末服完,遂告痊愈。至今四栽余,一切正常。
由此可见清泄法亦有降低尿蛋白之功,值得深思。一般说来,尿蛋白的出现,多系脾肾亏虚,不能固摄精微所致,但若湿热瘀浊蕴结,肾气因病而虚者,非泄化瘀浊不为功。但无论或补或清,均应吻合病情,绝不可一见尿蛋白,先存成见,即投补益,而废弃辨证论治的精神。至于白槿花与龙葵并用之意,朱老指出:“二物性皆滑利,滑可去着,能祛肾间湿热,排泄瘀浊毒素,邪去则正自安也。”二物祛邪又不.伤阴,非淡渗之属所可同日而语。此例用药确当。故建功甚速,是白槿花之功,亦朱老善用白槿花之功也。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41、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瘕积聚
慢性胃疾和癌瘕积聚有其共性:由于久病耗气损精,而致气衰无力,血必因之瘀阻,因之常呈气虚血瘀之候。朱老认为此类病症应选益气活血、化瘀生新之品,方能奏养正消积之功。《本草汇言》谓:“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王执中《资生经》曾载:“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蓬莪术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又有理冲汤用黄芪、党参配三棱、莪术之例,彼指出:“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瘢瘕,此其所以效也。”朱老对此颇为赞赏,并加发挥,他常用生黄芪20~30克,莪术6~10克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脾肿大及肝或胰癌肿患者,颇能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使某些溃疡、炎性病灶消失,肝脾缩小,甚至使癌症患者病情好转,延长存活期。朱老临床具体运用这两味药物时,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灵活掌握其剂量、配伍,如以益气为主,黄芪可用30~60克,再佐以潞党参或太子参;如以化瘀为主,莪术可用至15克,亦可加入当归、桃仁、红花、地鳖虫等;解毒消瘕常伍参三七、虎杖、蛇舌草、蜈蚣。I临床实践证实,凡胃气虚衰、瘀阻作痛者,以二味为主,随症制宜,胃痛多趋缓解或消失,食欲显著增进,病理变化随之改善或恢复正常,可见其大有健脾开胃、扶正祛邪之功。朱老指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莪术善于行气、破瘀、消积。莪术与黄芪同用,可奏益气化瘀之功,病变往往可以消弭于无形。因为黄芪得莪术补气而不壅中,攻破并不伤正,两药相伍,行中有补,补中有行,相得益彰。再细深究,《本经》首言生黄芪善医痈疽久败,能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可用之。性虽温补,而能疏调血脉,通行经络,驱风运毒,生肌长肉,以其伍蓬莪术,恒收祛瘀生新之功。故临床运用可使器质性病变之病理性变化获得逆转。”
高××,女,60岁,退休工人。胃疾二十余载,经治而愈。去年因连续食用党参煨桂圆而致口干咽燥,乃致胃疾又作。近五月来,食欲显减,胃脘胀痛不适,形体消瘦,便千如栗,三日一行。苔白腻,边有白涎,质衬紫,脉细小弦。证属气血亏虚、痰瘀互阻、中运失健,姑予益气血,化痰瘀,运中土,徐图效机(1981年10月胃镜检查:浅表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处方:
生黄芪20克,太子参、全当归、桃仁、杏仁各10克,戈制半夏2克(分2次冲),蓬莪术、鸡内金各6克,生麦芽15克,绿萼梅8克。
进药5剂,食欲增进,脘痛已缓。仍以上方出入加减,共服药62剂,诸恙均除,胃镜复查未见任何异常。
姚××,女,53岁,工人。右上腹疼痛已数月,全身乏力,口干欲饮,纳可。苔薄白,质淡红。脉细(某医院检查:巩膜无黄染,眼球血管弯曲显著。心肺正常,腹部稍隆起,肝肋下8厘米,质Ⅱ度,脾未触及。肝功能:S(胛正常。ZnTT 19单位,T丌6单位,7一GT47单位。超声波:肝肿大8厘米,肝区波型活跃度差,较密一密集中小波)。肝经疫毒已久,气血凝聚,结而为瘕;但恙延既久,正气亏虚,宜软坚扶正并进。处方:
生黄芪、虎杖、生麦芽各20克,莪术6克,太子参、紫丹参各15克,参三七末(分吞)2克,鸡内金8克,川石斛10克,甘草5克。
进药6剂,腹胀已除,惟夜寐不实。苔薄,脉细弦。今日复查:肝大明显缩小,肝下界于右肋下5厘米处扪及,超声波波型明显改善,此佳象也。效不更方,原方继进之。又服中药10剂,肝肋下3厘米处可扪及,自觉已无所苦,嘱服原方20剂。目前,症情稳定,精神颇爽,调理善后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42、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
余师愚《疫病篇》云:“疫毒发疮,毒之聚者也。初起之时,恶寒发热,红肿硬痛,此毒之发扬者……总是疮证。”又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日:“风温毒邪,始得之,便身热口渴,目赤肿痛,卧起不安,手足厥冷,泄泻,脉伏者,热毒内壅,络气阻遏,当用升麻、黄芩……之属,升散热毒。”对疮疡痈肿、温热疫毒之病症作了具体论述,并指出其病因,乃是外感风湿、湿热,内有蕴毒凝聚肌肤、侵及脏腑而成。因此,清热毒,化湿浊,乃其治疗大法。朱老临床常选僵蚕配蝉衣,治疗此类疾患,每获佳效。朱老谓:“僵蚕其功能散风降火,化痰软坚,解毒疗疮,故于风热痰火为患之喉痹喉肿:风疹瘙痒、结核瘰疬等症均适用之,且对温邪感染最为适宜,是故杨栗山之《寒温条辨》首推本品为‘时行温病之要药’。蝉衣体气轻虚而性微凉,擅解外感风热,并有定惊解痉作用,为温病初起之要药。清代温热学家杨栗山氏称其‘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有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之功,故《寒温条辨》治温热病的主要方剂中,有十二首均用之”。其所以奏效之理,诚如邹澍在《本经疏证》中所说:以其疏泄,故“阴中之清阳既达,裹缬之秽浊自消”。《本草纲目》曾述蝉衣,主疗一切风热之证。朱老认为,两药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可拔邪外出,发散诸热。且僵蚕有化顽痰之功,对于长年痼疾,夹有痰瘀者甚效。朱老临床应用,甚为广泛,常配伍银花、紫地丁、赤芍、野菊花等施治。临床观察,两者配伍还有抗病毒之作用,常配伍银翘、豆豉、苍耳子、羌活治疗病毒性感冒;配伍芩、连、石膏、银花治疗病毒性腮腺炎;配伍炙蜂房、稀莶草可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转。
钱××,男,42岁,农民。恶寒发热,体温38.5℃。小腿皮肤掀热肿胀,疼痛较剧,色如丹涂。舌红苔微腻,脉象弦数。此乃热毒炽盛。发为丹毒。拟方清热解毒。
炙僵蚕12克,蝉衣、黄柏各6克,黄芩、银花各10克,革薜15克,土茯苓20克,生甘草5克。药服5剂而愈。
王×,男,28岁,工人。神疲肢乏.肝区隐痛.纳谷不馨,大便时溏,症历月余,舌苔白腻,舌质偏红,脉象濡滑。体检:肝脾未及。肝功能:SGFrr 96单位,呱Ag阳性。此乃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治宜健脾化湿、疏肝解郁。处方:
白僵蚕、炒白术、川楝子、车前子(包)、炙蜂房各10克,软柴胡6克,淮山药、生麦芽各20克,蝉衣、生草各5克,稀莶草30克。
10剂药后谷丙转氨酶正常,唯H3sf吨仍阳性,上方去川楝子、车前子,继服45剂后,复查两次H强吨均阴转。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
土茯苓甘淡性平,人肝、胃两经,功可解毒,除湿利关节。古籍谓其擅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诸疾。近代又有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报道。朱老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其为治疗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之头痛及痛风之要药,或可补前人之未逮也!
头痛病因纷繁。土茯苓所主之头痛,乃湿热蕴结、浊邪害清、清窍不利而作痛。若延之日久,经脉痹闭,则痛势甚烈。斯时祛风通络之剂难缓其苦,惟有利湿泄热,祛其主因,配合祛风通络之品,始克奏功。而朱老独到之经验,在用量上突破常规,一般每日用60~120克,随症配伍多可获效。
至于痛风疾患,朱老云:“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此证确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朱老治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屡收佳效。
孙×,女,40岁,工人。1981年5月6日就诊,头痛宿疾已历六载,痛无定时,痛剧如裂,常觉口干,苔薄黄腻,舌质衬紫,脉象细弦,此乃湿热瘀阻,清窍不利。治宜清热化湿,祛瘀通窍。处方:
土茯苓60克,蔓荆子、川芎、菊花各10克,甘草5克
服10剂。头痛未作。乃继予10剂。间日服1剂以巩固之,迄今未复发。
周××,男,28岁,工人。1979年8月9日就诊诉:10年前右足趾因不慎扭伤之后,两足趾关节呈对称性肿痛;尔后约五年,两手指及膝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肿痛。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年7月下旬发现右手拇、食指有多个结节,且液化溃出白色凝块及淡黄色液体[后查血尿酸952微摩尔/升(16毫克%),病理活检确诊为“痛风石”。x片提示双足趾跖关节第5跖骨头外缘有半圆形掌齿状小透亮区。诊断为“痛风”]。嗣后两上肢、指关节、髋、膝、踝关节疼痛,每气交之变增剧。平素怯冷,面酰无华,形瘦神疲。曾服西药“别嘌呤醇片”,因胃肠道反应停药。苔薄舌淡,脉象细数(体温37.5℃,血沉32毫米/60分钟,尿检:蛋白+)。乃湿浊留滞经脉,痹闭不利之咎。治宜化湿浊,通经络,蠲痹着。处方:
土茯苓60克,全当归、革薜、汉防己、桃仁泥、炙僵蚕各10克,玉米须20克,甘草5克。20剂。
1979年10月25日:60刺后,复查血尿酸714微摩尔/升(12毫克%),血沉12毫米/60分钟,尿检正常。患者手足之结节、肿痛渐趋消退。药既获效,嘱继服。1979年11月25日,又服药30剂,惟感关节微痛,肿胀、结节已除,复查血尿酸357微摩尔/升(6毫克%),嘱再服10~20剂,以善其后。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44、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
茅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二经,为燥湿健脾、解郁辟秽之要药。朱老受许叔微用苍术丸治“膈中停饮……,已成癖囊”之启示,遂用苍术饮治胃下垂,竞效如桴鼓。朱老认为,《本事方》所云“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确有至理。盖脾虚之证,运化失健,势必夹湿,湿浊不得泄化,清气岂能上升。而胃下垂多属脾虚中气下陷之候,故恒嘱患者每日以苍术20克泡茶饮服。服后并无伤阴化燥之弊,盖以其能助脾散精也。【病案举例l】
孙××,男,33岁,干部。1979年1月25日来诊。宿有胃疾,形体瘦长,肢乏神疲,得食脘痛,且感坠胀,漉漉有声,平卧稍舒。消化道钡餐透视:胃下垂,胃小弯在髂髀连线下11厘米。苔薄舌淡,脉象细软。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处方:
①苍术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饮服。
②炙黄芪20克,淮山药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炙升麻、柴胡各5克,茯苓、炒白芍各12克,炙草5克。7剂。
二诊(2月1日):药后自觉脘部稍舒,精神亦振,纳谷渐馨,余无特殊,苔薄脉细。药既获效,率由旧章。上方继服10剂,嗣即单服苍术50剂后,诸恙均除,消化道钡餐透视:胃小弯在髂骨夸连线下3厘米。
秦××,女,62岁,家庭妇女。1980年8月2日诊:恙延半载,脘腹坠胀,纳减便难。消化道钡餐透视:胃下垂在髂骱连线下7厘米。苔薄舌红,脉象细弦。证属中虚气滞,胃阴不足。治宜补中行气,兼益胃阴。处方:
②炙黄芪15克,淮山药30克,川石斛、火麻仁各12克,炙鸡金、刺猬皮各10克,甘草5克。10剂。
共服药45剂,症情平复。消化道钡餐透视:胃小弯在髂翳连线下2厘米。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45、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
枸杞子甘平,滑润多脂,为滋肾养肝、益精生津之妙品。其止血作用,方书记载甚少,仅《本草述》提及“诸见血证,咳嗽血”。朱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此品具有止血之功,对慢性肝病所见牙齿出血尤为适合,每日用30克煎汤代茶,连服数日,齿衄常获控制,临床症状亦随之改善。朱老常谓:“血证病因,千头万绪,约言之,缘阴阳不相维系,若阴虚阳搏,宜损阳和阴;若阳离阴走,宜扶阳固阴。但肝肾精血交损所致之失血,非偏寒偏热所宜,枸杞则为当选之佳品。”不仅齿衄,举凡鼻出血、咯血、崩漏等症见精血内夺、肝不藏血者,在辨证论治方药中加用枸杞,可以提高疗效。
此外,枸杞子不仅入肝、肾二经,《要药分剂》指出,还兼入肺、胃二经,同时,王好古说它:“主心病嗌干、心痛。”此处之心痛,多指胃痛而言,这是枸杞子治胃痛之滥觞。因为本品善于滋肾补肝,润肺养胃,所以对胃阴不足或肝气横逆犯胃之胃痛,用之有益。朱老对溃疡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见口干、苔少舌红,脉弦细者,均加重枸杞子之用量,恒收佳效。有时单用本品,每次10克,嚼服或烘干研末吞服,1日2次,食前服,对萎缩性胃炎亦有佳效。
孙××,男,36岁,工人。患慢性迁延型肝炎已四年余,迭治未愈,经常头眩、神疲、牙龈渗血,时多时少,心悸胁痛,夜寐不实,多梦纷纭。苔薄质红,脉弦细。此肝阴亏损、虚火上炎、疫毒未靖之征,治宜养肝阴,戢浮火,解疫毒。
川石斛、金铃子各10克,旱莲草、制黄精、川百合各15克,甘杞子、蛇舌草各20克,夜交藤30克,甘草6克。10剂,每日1剂。
二诊:药后诸象均见好转,牙龈渗血亦止。苔薄,脉小弦。再予原方5剂以善后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46、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
露蜂房不仅有祛风攻毒作用,而且有益肾温阳之功,治清稀之带下为朱老之创获。凡带下清稀如水,绵绵如注,用固涩药乏效者,朱老于辨证方中加用蜂房,屡奏良效。朱老认为:“带下清稀,乃肾气不足,累及奇经,带脉失束,任脉不固,湿浊下注所致。利湿泄浊之品,仅能治标;而温煦肾阳,升固奇经,才是治本之图。”朱老用蜂房,每伍以鹿角霜、小茴香等通补奇经之品,即是此意。若带下因湿热下注,又有肾阳不足见症者,亦可在清泄湿热方中加用蜂房,全在临证时化裁变通。
张××,女,53岁,工人。腰痛如折,带下频多,质如稀水,面黄形瘦,体倦乏力,脉细、尺弱,苔薄白、舌质淡。曾服补脾化湿及固涩束带之品,多剂罔效。此肾阳不足、累及奇经之候也。治予通补奇经,固任束带:
露蜂房、全当归、云茯苓、巴戟天各10克,鹿角霜、绵杜仲、菟丝子各12克,小茴香6克,怀山药15克。
连进5剂,带下即止。嘱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此外蜂房尚有两种功效,世人多忽之,朱老特为指出:一是用治阳痿不举及遗尿,具有佳效。因其温肾助阳之功,殊为稳捷。治遗尿单味研末,每服4克(年幼者酌减),1日2次,开水送服即可,一般4~7日奏效。至于阳痿者,除肝经湿热遏注不泄,致宗筋痿而不举者外,凡精血亏损、下元不足而致之阳痿,创订“蜘蜂丸”(花蜘蛛30只,炙蜂房、紫河车、仙灵脾、淡苁蓉各60克,熟地黄90克,共研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治疗此症,收效甚佳。现花蜘蛛难觅,改用锁阳90克亦可。
岳××,男,34岁,干部。由于工作过度,紧张劳累,体气日见虚弱,近三年来,阳事痿而不举,神疲腰酸。苔薄质淡,脉细尺弱。此肝肾亏损,宗筋失养,故瘘而不举,可予蜘蜂丸一料消息之。药服一周即见效机.继服而愈。
二是治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不已,不仅高效而且速效,真是一味价廉物美的止咳化痰佳药。蜂房治咳,仅《本草述》提到“治积痰久嗽”,余则甚少见之,但民间亦相传其有治咳定喘之功,乃验之f临床,信不诬也,殆亦温肺肾,纳逆气之功。每取蜂房末3克(小儿酌减),鸡蛋l枚(去壳),放锅内混和,不用油盐炒熟,于饭后一次服,每日1~2次,连服5~7日可获满意之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