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86、蟋蟀温肾利水、性较温和
蟋蟀又名将军干,属蟋蟀科,性微温,味辛成。朱老指出:本品不仅有较强的利尿消肿作用,对膀胱麻痹之尿闭及慢性肾炎之尿少均有效,而且具有温肾壮阳之功,对阳痿、遗尿恒奏殊功。因其能对抗因碱性药和水分输入引起的液体潴留,所以对尿毒症亦有助益。
蝼蛄性寒而力较猛,蟋蟀性温而性稍缓;故蝼蛄多用于体质壮实者,而本品对于体气偏虚者亦可用之。
用量一般汤剂每日用1~2对,研细末吞服,每次1~1.6克,日2次,其效较胜。
(1)慢性肾炎水肿 慢性肾炎小便短涩不利,面肢浮肿,合并腹水者,用蟋蟀、蝼蛄(去头、足、翼)各30只,共研细末,分作30包,每日l包,分3次服;并以黄芪30克煎汤送服。阳虚甚者,加熟附片、仙灵脾各12克同服。寓攻于补,相辅相成,收效满意。
(2)慢性尿毒症 此乃肾病已久,肾气亏竭,浊阴内凝,逆而上干之危候,朱老除用汤剂内服与外用灌肠并施,以益肾降逆、通腑泄浊;如尿少者,常另用蟋蟀、琥珀各2克,沉香1.2克,研细末,分作2包,每服l包,日2次,有利尿、消胀之功。
(3)阳痿 凡肾阳不振引起之阳事痿而不举者,用蟋蟀一对,熟地黄、仙灵脾各12克,锁阳、淡苁蓉各9克,紫河车、甘草各5克,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6克,1日2次,亦佳。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87、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品。性微温,味咸,入肺、肾二经。是一味温补肺肾的佳品,朱老认为凡是久病虚损之疾,均可配合用之。《本草纲目》盛赞其功效;“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赢,功同羊肉。”所以诸如肺痿咯血,咳嗽喘促,久病体虚,面目浮肿,年老呃逆,消渴,经闭,阳痿,遗泄,腰痛折伤等属于虚寒症者,均可用之。
由于性微温,故凡阴虚肺燥,或肾经有湿热,或相火炽盛者,均宜慎用;或配合养阴药同用,始可制其偏。
人药多作丸散剂,每次量为0.3~0.6 6克,日2~3次。
(1)哮喘 朱老历年来,凡遇顽固虚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心脏性喘息),久而不愈,或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气促、面浮肢肿,呈现肾不纳气者,除有感染者外,均用“参蛤散”(甲方),每收佳效;其功能逐步稳定病情,以至少发或不发。处方:蛤蚧1对,红参、北沙参各20克,紫河车24克,麦冬、化橘红各12克,共研细末,每服2~3克,日2~3次;症情改善后,每日服1次。
(2)阳痿、滑精 本品擅于温肾助阳,兴阳起痿,固摄下元,故对肾阳虚衰而致之阳痿、遗精,均有良效。朱老常以蛤蚧为主药的“补肾丸”(蛤蚧1对,熟地黄、菟丝子、金樱子、巴戟天、淡苁蓉各45克,紫河车3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日2次)治之,奏效甚好。但如苔黄质红,下焦有湿热或相火炽盛者,则不宜使用。
蛤蚧的临床应用,可上溯至宋代。《开宝本草》谓其“主久肺痨,疗咳嗽”。《日华子本草》谓其“止嗽”。《海药本草》谓其“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均言其为治虚劳咳嗽之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蛤蚧的功用,有过精辟的分析,云:“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赢,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盖蛤蚧咸平,长于益肺气,又系血肉有情之品,能益肾精,不失为补肺益肾、收摄肾气之良药。故久咳虚喘亟宜用之。李时珍还指出,蛤蚧有“兴阳道”的作用,即因其能益肾精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的重量增加,证明其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朱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曾自拟“参蛤散”(乙方)一方,药用:蛤蚧2对,红人参、桃仁、杏仁、桑白皮、贝母、甘草各30克,共研细末,每服4克,1日3次。究其方源,则从宋代《圣济总录》治肺嗽、面浮之独圣饼(人参l株,蛤蚧1对为饼子),《太平圣惠方》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之蛤蚧丸(蛤蚧、贝母、紫菀、杏仁、鳖甲、皂荚仁、桑白皮)化裁而出。朱老指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患者,多系肺肾两虚,盖肺与肾为金水互生之脏,肺主气而司呼吸,肾主纳气而为呼吸之根,久嗽未有不累及肺肾者。人参大补肺气,蛤蚧大补肾精,精气足则喘平嗽止。然久病虽多虚,亦多兼夹痰瘀之邪,故扶正必兼祛邪,方能标本兼顾。杏仁下气宣肺,桃仁活血化瘀,桑皮、贝母清肺化痰,生甘草泻火止嗽,如斯则肺气得补,肾气得纳,痰热清化,瘀去新生,而奏标本兼顾之效。
蛤蚧入药,以尾部力量最强,故无尾者不用。用时须剔去细鳞,去头足,以黄酒浸透后烘干研作细粉,入丸散剂,作汤剂则效力减弱,且其气颇腥,易于作呕。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88、海马温肾壮阳、补肾固下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斑海马、刺海马、克氏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性温,味甘微成,入肾经。是一味温肾壮阳、调气和血、祛瘀生新的佳品,所以《本经逢原》认为它“可代蛤蚧”。《本草纲目》对其功效叙述最为全面:“暖水藏,壮阳道,消痛块,治疔疮肿毒。”《药材学》指出它能“温通任脉,用于喘息及久喘”。朱老认为这些论述,符合临床实际;因其有温肾助阳、兴奋强壮的作用,不仅能催进性欲,治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而且对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服之有转弱为强,振奋精神之功效。对于妇女临产阵缩微弱者,有增强阵缩而催生之功,故孕妇需禁用。妇女体虚带多质稀者,用之亦宜。
因其性温,凡非阳衰不振,而血压偏高,或有阴虚阳亢之征者,均不宜使用。
本品煎剂每日用3~6克,散剂每日用l~1.5克。
(1)慢性肾炎 慢肾时肿时消,肾功能损害,尿蛋白持续不消失,日久不愈者,用“海马健肾丸”有效,但高血压型者慎用。方剂组成:海马、党参、山萸肉、砂仁各30克,熟地黄、仙灵脾各90克。丹参、山药、茯苓各60克,薄荷叶15克,共研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日3次。
(2)阳痿、女子宫冷不孕 本品善于温壮肾阳、暖宫调经,故对男子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甚有效验。法取海马研极细末,每服2克,1日2次。(3)肾阳虚弱之夜尿频繁.或妇女体虚带多,本品配合补肾固摄之品如杞子、桑螵蛸、金樱子、蜂房等煎服,收效较佳。
(4)小儿暑疖、脓疱疮 本症多发于夏秋季,此起彼伏,并易复发。用海马4克与瘦猪肉100克一同煨服,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复发,一般服二三次后,即见明显好转,而趋痊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89、夜明砂清热散血、明目消翳
夜明砂为蝙蝠科蝙蝠之干燥粪便,性寒味辛,入肝、脾二经。
夜明砂是一味“治疗目盲障翳之圣药”(《本草求真》语),但《本经》对其功效只述及“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并未提到“明目消翳”之功。直至北宋《太平圣惠方》始有明目柏叶丸(柏叶、夜明砂)治青盲之记载,后世遂广为应用,成为治目病之专药。正如《本草经疏》所言:“夜明砂今入主明目,治目盲障翳。其味辛寒。乃入足厥阴经药,《本经》所主诸证,总属是经所发,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然主疗虽多,性有专属,明目之外,余皆可略。”可见药物之功用,是前人在实践之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的。因本品辛寒,清热以明目,散血而消积,凡由肝热血瘀而致之目盲障翳,朱老恒选用之,结合辨证,佐以他药,多收因其具有活血散结之功,又能下死胎,故孕妇忌用。一般煎剂用8~10克,丸散用2~3克。
(1)翳障 目生翳障是指眼内外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如白内障、角膜斑翳等均属之。有虚实阴阳之分,但后期均应采取明目退翳为主,夜明砂为首选之药,既长于清肝明目,又善于活血消翳,单用或配合辨治之品均可。朱老常采用《直指方》治内外障翳方:取夜明砂6克,研极细末,和鲜猪肝100克,煮食饮汁,坚持服食,有消翳明目之功。如结合辨证,或予滋养肝肾,凉肝明目,或予疏风清热,泻肝明目之汤剂,则收效更佳。
(2)雀目 即夜盲症,古称雀目内障、鸡盲。多见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雀目”。入暮或在暗处即视物不清,多由营养不良所致,责之肝虚脾弱,治当益肝健脾,杀虫消疳,以肥儿丸加用本品,或取夜明砂研细末,每用3克和猪肝50克蒸食,连吃2~3周,多能收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90、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桑螵蛸为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产于桑树枝上者为佳而得名。性平,味咸甘,入肝、肾二经。
本品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束带的常用药。《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别录》作了补充:“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泄、阳痿等症。所以李时珍说:“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人盛用之。”至于《本经》“通五淋,利小便水道”。则系指肾气不充而致者,肾阳得振,气化则能出矣;故既能缩尿,又能通淋利水。
本品有补肾助阳之功,故阴虚有火或下焦湿热而致之小溲短数,带下黄稠及阳强梦遗者忌用。一般汤剂每日用10克,丸散约1~2克。
(1)遗尿 小儿因体秉赢弱,下元虚冷,脬气不固,而需温肾固摄。朱老常取本品配合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山药),有较佳之疗效。成人因肾阳亏虚,下元失固而致之遗尿失禁者,亦可配合仙灵脾、覆盆子、金樱子、蜂房、益智仁等应用。
(2)阳痿 肾阳亏虚而致之阳痿,可取本品配合温阳益肾、振痿固摄之品如熟地黄、仙灵脾、甘杞子、巴戟天、淡苁蓉、蜂房等。
(3)遗精、虚劳盗汗 二者均需由阳虚而引起者始能用之;如系肾阴不充者,又当滋肾养阴,不可予此温肾助阳之剂也。《外台秘要》用桑螵蛸、白龙骨等分,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2次,甚为合拍。
(4)肾虚腰痛 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故肾虚腰痛,配合补肾壮腰之品如熟地黄、补骨脂、淡苁蓉、蜂房、鹿角霜、紫河车等,疗效较佳。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91、半夏生用止呕之功始著
半夏是可以生用的,而且用生半夏止呕,疗效优于法半夏。朱老之用生半夏,是得之章次公先生的亲传,而章先生之用生半夏,又得之江阴曹拙巢(颖甫)先生。曹氏指出:仲景书中。半夏只注一“洗”字,洗者洗去泥沙耳,故仲景所用半夏,皆生半夏(详见《金匮发微》)。朱老在实践中进而体会到:生半夏久煮,则生者变熟,何害之有!传统的半夏加工方法,先用清水浸泡十数日,先后加白矾、石灰、甘草再泡,不唯费时费功,而且久经浸泡,其镇吐之有效成分大量散失,药效势必大减,用于轻病,尚可有效,用于重病,则难以建功。
妊娠恶阻,其呕吐剧烈者,治疗较为棘手。朱老治妊娠恶阻,恶心呕吐不止,胸闷不舒,不能进食者,常用生半夏为主药,配茯苓、生姜、赭石、陈皮、旋覆花、决明子,作汤剂,煎成后每用少量频服。若脾虚者,去决明子,加焦白术、砂仁健脾助运;胃热者,加芦根、黄连清胃泄热,疗效卓著。
用生半夏人汤剂需注意煎法,一般用单昧先煎30分钟,至口尝无辣麻感后:再下余药。若与生姜同捣,然后入煎效更好。半夏古有动胎、坠胎之说,大约始于金代张元素,但仲景《金匮要略》治妊娠呕吐不止,即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后世方书《干金要方》、《外台秘要》,妇科专书如《妇人良方》、《女科准绳》治妊娠呕吐亦皆用半夏,可见其动胎、坠胎之说不能成立。笔者循朱老之教,三十余年来,用生半夏治愈妊娠恶阻甚多,从未偾事。
半夏所治之呕,多为水湿、痰饮,阻于中焦,以致胃失和降所致。以其为主药,偏寒加生姜、吴萸;偏热加黄芩、黄连,亦为临证处理之常规。此味为止呕要药,为人所共知,兼擅下气散结,则人所鲜知。何以能下气散结?以其味辛,辛者能散,生者其辛味足,故下气散结其功尤擅。朱老尝以生半夏为主的煎剂。治疗心下痞,即自觉胃脘部如有物堵塞,而按之无物,且无疼痛的症状,即取其下气散结之长。又如幽门梗阻,其病既因梗阻使食物通过有碍而呕吐反胃,又因饮食物不得下,停聚为湿为痰,正因为半夏能燥湿化痰,又能下气散结,故用之有效。
陈×,男.17岁,中学生。患者15岁时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因考试劳碌,而病反胃,经某医院钡餐透视,确诊为幽门梗阻,遂来就诊。症见:食后反胃,吐出物为未消化食物残渣及少许水液,舌淡、有齿痕,脉弱。此系痰瘀互阻、胃失和降所致。亟宜和胃降逆,行瘀散结为治。药用:
生半夏(生姜10克同打烂,先煎30分钟)、旋覆花、党参、丹参、桃仁泥各10克,茯苓15克,干姜、砂仁(后下)各6克,代赭石20克(打)。
服3剂,呕吐即止,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丹参、煅瓦楞子调理,至今数年未见复发。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92、巧用葱白鲜散外感风寒
葱白,辛温而润,是一味发散表邪、宣通阳气之佳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谓其“主伤寒寒热”。晋代葛洪《肘后方》载有葱豉汤,治伤寒初起,寒热无汗。方中豆豉功擅解表透邪,与宣肺通阳之葱白相伍,对外感初起寒热身痛者,不失为简约速效之良方。朱老用葱白治外感初起,有以下三法:一法,用葱白一握,和米煮粥,粥成,加人食醋,趁热食之,可迅速收发汗解表退热之效。此方又名“神仙粥”。盖藉米粥以助胃气,充养津液以益汗源,托邪外出,对老人、虚人之外感发热更为相宜。二法,婴儿感冒,不便服汤药者,用葱白绞汁,兑入母乳或牛奶中,然后放奶瓶中吮吸,服后得汗便热退身安。此用药之巧法也。三法,葱白、生姜各30克,同捣如泥状,临用加食盐少许,布包,对感冒发热患者,涂擦其前胸后背,1日2次,涂后盖被取汗,如适当加热后用,效果更好,此外治法也。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93、七叶一枝花与拳参
七叶一枝花又名蚤休、重楼、草河车,为百合科七叶一枝花及同属阔瓣蚤休、金线重楼、毛脉蚤休等的根茎,其味苦微辛、性寒,《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后世本草书根据这些记载和实际运用经验,总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熄风定惊,主治热毒疮疡等。
七叶一枝花尚有通便作用,此点鲜为人知,近贤章次公先生指出:“蚤休所以能定惊厥,无非通便而已。”这一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值得珍视。正因为其能清热、解毒、通便,故用于热病所致之风动惊厥有效,以热去则风熄惊平故也。有些本草书记载,本品一茎直上,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故有定风作用。从直观推理,而不是从药物固有的性能作解,不可从。
热甚所致之“惊痫”、“摇头弄舌”、“癫疾”(癫疾,泛指头部疾病),均为七叶一枝花所主。其治“热气在腹中”,即证明其清里热之作用。近贤恽铁樵先生制“一粒金丹”,用治小儿多种热病有良效,此方即七叶一枝花一味也。恽先生可谓善用此品的了。
朱老常用本品10~15克配伍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薄荷、大青叶、蒲公英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等,每获捷效。又据近代研究,七叶一枝花尚有止咳平喘之功,故呼吸道感染者,用之尤为适宜。至于疔疮、痈疡及急性阑尾炎初起未化脓者,朱老经验,常配伍紫花地丁、赤芍、白芷、天花粉、金银花、连翘等内服,另用七叶一枝花研末,醋调后,敷患处(阑尾炎患者加芒硝,敷于回盲部),其效亦佳。李时珍《本草纲目》蚤休条下引民谚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即言其效。
至于拳参,商品名称也有称为“重楼”或“草河车”者,二者经常混用。拳参系蓼科植物,其与七叶一枝花虽性味相近,而且也有清热解毒作用,但拳参尤以治疗里热所致之痢疾、肠炎为其特长,七叶一枝花则长于清肺泻热,疗痈疽疔疮,毕竟有所区别,故希望今后二者不要混用。又,现时一般皆谓七叶一枝花有毒,应慎用,其实其毒性甚微,不必畏忌。唯苦寒之品易伤中阳,故脾胃虚寒者用之宜慎而已。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94、野蔷薇根与白残花
药用之蔷薇,即野蔷薇,学名多花蔷薇。属蔷薇科植物。其根苦涩而凉,一般用于鼻衄、吐血、痔疮出血,以其有活血止血之功也。朱老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蔷薇花根为口疮神药”的记载,常用其治各种口疮(包括复发性口疮溃疡),其效颇佳,单用(10~15克)或配入复方中用均可。
野蔷薇之花朵,即白残花,亦可用于口疮及血证,兼有开胃、解暑、止渴、止泄之功,故为夏季伤暑,症见恶心呕吐、口渴、烦闷不食、泄泻之良药。消化道溃疡病人,用一般辛香理气药往往有顾忌,以香燥易于伤阴动血之故,唯白残花理气而不燥,且能止血活血,故用之颇宜。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95、鳖甲煎丸释义
鳖甲煎丸为仲景治“疟母”之方,《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云:“病疟,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瘕瘕,名日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朱老指出:此方配伍有下列三个特点,分述如次。
一是扶正祛邪同施。盖病久正气无不虚者,而疟邪假血依痰,结为瘸瘕,、又不得不攻,故仲景乃二法兼施,使“扶正即所以祛邪,攻邪即所以扶正”,相辅相成。方中人参、阿胶,一补气,一补血,是为扶正之需;而厚朴、柴胡之行气;葶苈、石韦、瞿麦、乌扇、半夏之攻痰;桂枝、丹皮、赤硝、桃仁及诸虫之活血,则为攻邪而设。选药精当,足以启迪后人。正是在此影响下,朱老拟定“复肝散”(人参、紫河车、地鳖虫、三七、姜黄、郁金、鸡内金等)一方,用于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化,用药虽异,立法则同,宜其屡奏佳效。
二是集数方于一方。病有轻重,故方有大小,药有多寡,此常理也。朱老指出,有人喜用小方,有人善用大剂。一般而论.病情繁杂,方小则难以中鹄;病情轻浅单纯,方大则散漫无当。此癌瘕已成,正虚邪实混杂,一方面有气血之亏虚,一方面有病邪、痰水、瘀血、气滞之交结,故用方不得不大。鳖甲煎丸方中,有小柴胡汤之柴、芩、参、夏;有大承气汤之硝、黄、厚朴;有桂枝汤之桂、芍;更有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廑虫)之全方。细考之,方虽杂而有序,非漫无纪律者也。
三是聚集数种虫药。如蜣螂、廑虫、蜂窝、鼠妇。虫药有人络搜剔之功,前人所谓“有血者走血,无血者走气,飞者可升,走者能降”。治疗有形之病理包块,非虫蚁不克奏功。 此外,朱老还对方中一些不常用或不大为人所知的药物进行了解释:
鼠妇即鼠妇科动物平甲虫,又名潮虫、地虱,此虫常集居在朽木、枯叶、石板下面,味酸性凉,无毒,人厥阴经,功专破血、解毒、止痛、利水,《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痉寒热,利水道”。《补阙肘后方》用鼠妇配豆豉为丸,治疟病。近世多用以治疗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蜣螂性味咸寒,有活血破瘀、通便、定惊之功。详见朱老《虫类药的应用》一书。
乌扇 即射干。为喉痹咽痛要药,性味苦寒,有降火、解毒、散血、消痰之功。《本草纲目》认为鳖甲煎丸用射干,是取其“降厥阴相火”,“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瘕瘕自除”。
赤硝即火硝,为芒硝加工之制品。芒硝以其加工方法不一,而有诸硝之名,其作用大致相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