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8|回复: 0

太极六合针法图详解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0-16 14: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挂图共有14圈,现在我们自内至外一圈圈地将它加以理解。这个图犹如体育馆里中间凹周围高的大看台,中心的太极图就是底下用作比赛的运动场地,周围一圈圈放射形的线条便是一层层逐级而上的观众席。我们可以把这个太极图看作脐的底部,而周围的八卦图则分布于不同层次的脐壁上。我们看六合针法图时,要把它看成一个立体图,人站在底部,也就是以太极图的中心点向周围看,因八卦的爻是自下而上画的,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一样,都是从基础做起。

第1圈为太极图

太极图前文已经有详细论述,说得简单一点太极图就是天地日月的缩影。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一一二二,顺时左旋。一就是太极图周围一个大圆圈, 也叫太乙圈,表示整个宇宙,因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故也有的叫无极圈。还有一个一是分隔两条阴阳鱼的S形曲线。二二就是圆圈里一白一黑的两条阴阳鱼和两个鱼眼。太极就是道,天道左旋,故太极图是向左旋的。顺时针方向为左旋,逆时针方向为右旋,天道左旋为顺,地道右旋为逆,所谓顺生逆死,故六合针法布针时多取顺生格局。

太极之中有太极,八卦之中有八卦。太极图中间有五个点,是笔者加上去的,是把河图洛书的中五点移到了太极图的中心。这五个点在六合针法中表示三个内容:第一表示太极的天地之道,也表示太极含四象,中心的一点为太极含一气,其形圆象天;周围的四点为太极含四象,其形方象地。其二表示五脏,肝心肺肾为四象,震配肝,离配心,兑配肺,坎配肾。肝心肺肾居四正位,脾土居中。其三表示八卦方位,我们将太极图稍作旋转后,坤艮乾巽四个卦占定四隅位,中土不动,坤属脾,艮属胃,乾属大肠,巽属胆,四隅位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组方之一。

第2圈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这个图的方位与现在流行的地图方位正好相反,我们现在绘图的方位是面向北方,以北为天,以南为地,所以绘出来的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中国古代有“向明而治”的说法,视南方为光明之地,故绘图的方向以面向南视为基础,先天八卦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说法都是“天南地北”即天在上,地在下。太极六合针法图画的是后天八卦图,但其方位仍为上南下北,即南火北水,东木西金。请大家记住一点,这里所说的左右是以医生观察病人的方位为准,如为病人自己则正好相反,我们只要将六合针法图往墙上一挂,等于就是病人的方位。

第三圈为十二地支图

十二地支我想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十二地支即十二生肖,是古代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一种方法,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辰。在太极六合针法的应用中我们主要熟悉记时就行了。古代计时以时辰为单位,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一天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作代表。一个地支代表一个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已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一个地支时辰代表两个小时,每天的时辰从子时开始,与子时相应的时间是半夜23点—1点,丑时是下半夜1点-3点,寅时是凌晨3点-5点,卯时是早晨5点-7点,辰时是上午7点-9点,已时是上午9点-11点,午时是中午11点-下午1点,未时是下午1点-3点,申时是下午3点-5点,酉时是下午5点-7点,戌时是晚上7点-9点,亥时是上半夜9点-11点。

把十二地支与脏腑经络相配,一个地支时辰配属一个脏腑经络,地支从寅时开始,脏腑经络从肺(经)开始,一天十二个时辰循环一周,如寅时配属肺经,卯时配属大肠经,辰时配属胃经……等,依次类推。为便于记忆古人已编成歌诀:肺寅大(肠)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肠)未中;申膀(胱)酉肾心包戌,亥(三)焦子胆丑肝通。

十二地支配属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方位分布: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我们看它的分布规律,子、午、卯、酉(水火木金)分别占定四正位,其他八个地支占四隅位,而在五行属性中,每隔两个地支就有一个地支属土,取土为万物转化之源之意。

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中,十二地支的理论和内容主要为配合“有时间规律性发作的疾病”,因十二地支的方位分布与脏腑的经气循行有关,故取穴是根据时辰经气循行而定。具体应用方法为疾病发作的时辰和其所属脏腑经络相结合定位取穴,首先取疾病发作的地支方位,其次取该地支的对应脏腑,再取该脏腑经络的输穴。如有病人每于上午9时至11时发作偏头痛,上午9时至11时为巳时,我们可在内八卦巳时的方位上扎一针;巳时对应的脏腑为脾,而脾的八卦对应为坤,我们便再在坤位扎一针,然后在中八卦扎上导引针,那么在外八卦的配合上如何取穴呢?我们可根据《灵柩·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里的一句话:“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意即对于有时间性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可取五输穴的“输穴”。该例病人我们内八卦取的是脾经的坤位,而脾经的输穴是太白,我们便可在太白穴扎上一针。再如有慢性胆囊炎病人每于晚上11时至半夜1时发作疼痛,我们可在子时的方位先扎上一针,子时脏腑属胆,这在地支与脏腑的归属上相吻合,而胆的八卦对应方位是巽位,我们便在巽位再扎一针,胆的输穴是足临泣,便再扎一针足临泣,余可依此类推,如再配合病灶局部的纳气针疗效则会更好。布针顺序为时-卦-穴。

十二地支的另一个用法是时钟点进针法,将十二时辰看成12个时钟点,在治疗一些运动系统和体表的疾病时,可按相应的时钟点方位进针。

第4圈为洛书八方图

洛书的内容在《太极六合针法》一书及本文均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只要记住下面的四句话:“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这四句话有两个内容,一是表示后天八卦的卦序,因后天八卦源于洛书,故其八卦的卦序以洛书为基础,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再者就是代表人体的结构:九(离)为头,一(坎)为尾,三(震)为左腰,七(兑)为右腰,二(坤)为右肩,四(巽)为右肩,六(乾)为右足,八(艮)为左足。我们可以把洛书图看成人体的结构方位,主要用于治疗体表和运动系统疾病,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方位取穴法。说明一点,这里所指的左与右均为医生观察病人的方位,下同。

第5圈为八卦卦符

这个图是后天八卦图,八个方位里分别画了一个卦,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弄清每个卦的卦名,第二步要知道每个卦所归属的方位;第三步要熟悉每个卦的阴阳属性。一个卦是由三至六条阴阳爻画组成,奇数为阳卦,偶数为阴卦。以三爻来分,除乾坤两卦外,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依顺序来分,乾坎艮震为阳四卦,巽离坤兑为阴四卦。最后是熟悉每个卦爻的画法。

第6圈为八卦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和阴阳属性

八卦是代表自然界的八种现象,乾为天,五行属金(阳金),坤为地,五行属土(阴土),震为雷,五行属木(阳木),巽为风,五行属木(阴木),艮为山,五行属土(阳土),兑为泽,五行属金(阴金),坎为水,五行亦属水,离为火,五行亦属火。

第7圈:八卦与脏腑对应

乾卦:大肠 头首

坎卦:肾 膀胱 耳

艮卦:胃 鼻 手

震卦:肝 足

巽卦:胆 股 

离卦:心 小肠 目

坤卦:脾 腹

兑卦:肺 口

这一圈对应虽比较简单,但必须要熟记。

第8圈:八卦属性与对应。

属性即卦德,熟悉八卦的属性对临床组方很重要。

乾卦:属性健。对应督脉、脊椎、脑、髓、头首、骨、关节、胸部、大肠、右下腹、右下肢、精液、男性生殖器等。

坎卦:属性陷。对应三焦、任脉、脑、脊椎骨、背、腰、下腹部、会阴部、性器官、精液、血液、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艮卦:属性止。对应左下肢、手、手背、手指、脚背、足趾、腓肠肌、脊背、关节、乳房等凸起之处。

震卦:属性动。对应神经系统、筋脉、左腰、左胁肋、左肩臂、头发等。

巽卦:属性入。对应左胁肋、左肩臂、血管、气管、食道、肠道、头发、神经、肝胆系统、淋巴系统、前额等。

离卦:属性附。对应心包、中上腹、胸部、颈项部、头面部等。

坤卦:属性顺。对应任脉、肌肉、四肢、右肩臂、右胁肋、胃、肠等消化系统。

兑卦:属性悦。对应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右肩臂、右胁肋、口腔、舌、咽喉、颊骨、牙齿、肛门、尿道等。

属性即卦德,我们最好也能够熟悉一下,如了解艮卦的止与震卦的动是什么意义,其他各卦也稍作了解。

八卦卦德: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卦德即属性,说明八卦各自的性质。乾卦表示刚健勇猛;坤卦表示温和柔顺;震卦表示迅捷运动;巽卦表示无孔不入;坎卦表示险陷下塌;离卦表示美丽依附;艮卦表示为止为静;兑卦表示口说愉悦等。

第9圈:为全息反射区。

这一圈是用于掌针的。

乾卦:下腹区、大肠区、小肠区、直肠区、肛门区。

第五掌骨全息:生殖穴、脐周穴、肾穴、脾胃穴。

坎卦:生殖区、肾区、膀胱区、尿道区、盆腔区、前列腺区。

艮卦:心脏区、肺区、胃区。

第一掌骨全息:腰椎区、肩关节区。

震卦:肝胆区。

第二掌骨全息:肝胆穴、脾胃穴、十二指肠穴、腰腹穴。

巽卦:肝胆区、左肩区(医生观察位)。

第二掌骨全息:头穴、颈肩穴、上肢穴。

离卦:食道区、咽喉区、口腔区、鼻区、目区、头脑区。

坤卦:食道区、咽喉区、口腔区、鼻区、目区、头脑区。

兑卦:大肠、小肠、结肠。

第五掌骨全息: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

第10圈:八卦功效。

乾卦:功效:通调督脉、调气健脑、温经通阳、通调三焦、强脊壮阳、通阳散瘀、补肾益精、回阳固脱、固肠涩肠等。

坎卦:功效:补肾益精、滋阴降火、引火归元、调理冲任、清脑聪耳、通窍散瘀、调补肝肾、调和气血、泌别清浊等。

艮卦:功效:温补脾胃、清热化湿、消食导滞、调理肠胃、宣通腑气、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疏通经络、收敛止汗等。

震卦:功效:舒肝利气、平肝熄风、调补肝肾、解痉止痛、舒筋利节、强筋通络、祛风止痛、调和气血、止惊缓搐等。

巽卦:功效:舒肝理胆、清热开窍、通经活络、散风清热、疏解少阳、活络止痛;散风袪湿、解痉止痛;通关利窍等。

离卦:功效:清热抗炎、镇惊安神、温经活络、疏散风寒、安神宁志、通畅心络;清热明目,温经散寒、抗拮过敏等。

坤卦:功效:健脾和胃、通腑导滞、清热化湿、温中散寒、调理冲任、理气化痰、疏调六腑、理气润肠、健脾利水等。

兑卦:功效:宣肺解表、止咳平喘、肃降肺气、清热利咽、平气降逆、畅通气机、凉血止血、利水消肿、通利气道等

第11圈:主治疾病

乾卦:主治头脑、脊椎、大肠、结肠疾病,胸部疾病、肺与气管疾病、骨、关节、右足疾病、便闭壅结、头项强痛、硬化性疾病、肾气亏虚、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

坎卦:主治肾与膀胱、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病、遗精、肾虚、耳鸣聋、糖尿病、血液病、妇科病、免疫、病毒、头脑、心脏、腰、脊、背、水液、精、气、骨、髓、齿、发、二阴等疾病。

艮卦:主治脾胃、肠道疾病,痘症、过敏、肿胀凸起炎症、结石、气血不通、男性生殖器疾病、男女乳房疾病、淋巴、甲状腺、肿瘤、脱肛、牙齿、鼻、手、背、腰、骨、下肢、关节等症。

震卦:主治肝胆疾病,口苦、口干、气、血、水运行失常、胁肋、左腰、左肩臂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半身不遂、癫痫、惊吓症、暴怒气郁、各种妇科病、头痛、眩晕、多动症、腿足疾病。

巽卦:主治肝胆、食道、肠道疾病,风疹、中风、感冒、血管、淋巴管、大小肠、左胁肋、左肩背、坐骨神经痛、胯骨、胫骨、四肢疾病,咳嗽、哮喘、筋脉、神经、抽筋、风湿、皮肤病。

离卦:主治心脏、心包、小肠疾病,心烦失眠、火烫伤、日照病、肥大症、女性乳房疾病、妇科囊肿、各种炎症、热性病、血液病、胸膈、三焦、眼目、神志、血、脉、唇、面、舌等病症。

坤卦:主治脾胃消化系统病症,泄泻、痢疾、头痛眩晕、肌肉四肢、口唇疾病,便秘、肿瘤、浮肿湿重、皮肤病、血管硬化、高血压、眩晕症、失眠、妇科病、血液病、劳累疲乏、慢性病。

兑卦:主治胸肺气管疾病、口腔、鼻孔疾病、咳嗽痰喘、胸痞、食欲不振、尿道口、肛门疾病,鼻息肉、痔疮、性病、遗精、胃溃疡、低血压、气短、贫血、外伤、皮肤病、毛发等疾病。

第12圈:经络配穴、奇穴相应

乾卦经络配穴:三间、合谷、温溜、曲池、天枢、上巨虚、百会。

相应穴:腕骨 腕顺二 小海 

坎卦经络配穴:涌泉、太溪、照海、申脉、京门、石门、中极。

相应穴:大陵 神门

艮卦经络配穴:内庭、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中脘。

相应穴:鱼际 鱼肩 土水 灵骨 重仙 小节 尺泽

震卦经络配穴:大敦、行间、太冲、蠡沟、中都、曲泉、期门。

相应穴:三间穴 间谷 合谷穴 反后绝

巽卦经络配穴:足临泣、丘墟、绝骨、光明、阳陵泉、日月。

相应穴:二间穴 曲池穴 

离卦经络配穴:劳宫、神门、大陵、腕骨、内关、鸠尾、膻中。

相应穴:内关穴 曲泽穴

坤卦经络配穴: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章门。

相应穴:少府穴 液门穴 

兑卦经络配穴:少商、鱼际、太渊、列缺、孔最、尺泽、中府。

相应穴:后溪穴 腕顺一穴

第13圈:脏腑经络别通 

这一圈用于掌针。

乾卦:脏腑别通 大肠←→肝 

经络别通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

坎卦:脏腑别通 肾←→三焦 

经络别通 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

艮卦:脏腑别通 胃←→心包 

经络别通 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

震卦:脏腑别通 肝←→大肠 

经络别通 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

巽卦:脏腑别通 胆←→心 

经络别通 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

离卦:脏腑别通 心←→胆心包←→胃 小肠←→脾

经络别通 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

坤卦:脏腑别通 脾←→小肠 

经络别通 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经络交会

兑卦:脏腑别通 肺←→膀胱 

经络别通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

第十四圈:八卦与节气

八卦四分四至的季节变化说明阴阳消长过程,一日分白天与黑夜,黑夜为阴,白天为阳。一年有上下两个半年,冬至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故冬至为阴之极,夏至为阴之极。从冬至到夏至为阴消阳长,从夏至到冬至为阳消阴长。在周天三百六十度内,将夏至与冬至这两个极点作为界限,上下相连,就将周天分成左右两半,便为太极分两仪之象。如再将春分与秋分连一直线,将周天分成上下两半,便为太极四象图。

弥合子撰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