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注音 Lí Lú
别名 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
来源 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以根部或带根全草入药。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性味 辛、苦,寒。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孕妇忌服。不宜与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同用。
功能主治 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疥癣,灭蝇蛆。
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
复方
①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
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⑧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细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散)
⑨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⑾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⑿治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⒀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⒁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再服。
⒂误吞水蛭。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将水蛭吐出。
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1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症病人120例,痊愈10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休止期患者36例,痊愈33例,无效3例。
②治疗骨折
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藜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藜芦根须洗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素制成含量10毫克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毫克,日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
各家论述
1.《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2.《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3.《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
4.《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5.《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6.《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7.《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