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3 07: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散临床应用五十法(下)
一方面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另一方面,肝不能疏土,而使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导致月经量少,甚至经闭。肝不藏血,则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崩中漏下,反之月经失调,常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脾气不舒。本法合胶艾汤,益在补血养肝,疏肝,止血调经安胎。
33、知柏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知母,黄柏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滋阴降火之功。适于肝郁化火,肾阴耗伤而致之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劳热便秘,舌红,苔干。脉数。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火伤津耗液,郁甚而火愈剧,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去生火之源,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能滋耗伤之阴。
34、百合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百合、知母而成。具有疏肝开郁,滋养心肺之功。
适于肝郁气滞,心肺阴虚,而见胸闷胁胀,烦热,咽干,失眠,舌红苔少,脉弦细者。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灼伤心肺之阴,必致心阴不足而心慌心悸,心神被扰而见失眠、多梦、心烦。肺阴不足,肃降失权,则干咳或咳痰胶结,咽干鼻燥,法当疏肝开郁,滋阴降火。以逍遥散疏其肝郁,而郁火不生,以百合汤滋其心肺而虚热能退。
《本草正义》云:“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能清泻肺胃之热而能调水道,泻郁热。”《中药辞典》谓其能治“病后余热未清,湿烦惊悸,神志恍惚。”
35、良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良姜、香附而成
具有解郁温中之功。于肝气不适,火郁于中,胃寒失煦,症见易怒,心烦少眠,胃中冷痛,食凉遇冷愈甚,舌红、苔白、脉弦者。
谢某,男,59岁,门诊号1813,患者1993年12月30日就诊。症见脘腹疼痛不舒,连及右胁肋,胀疼痛,大便先硬后溏,舌质暗淡,苔腻,脉弦迟。
证属肝郁气滞寒客于肠胃,治以疏肝解郁,温胃散寒,方以逍遥散加良附丸。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良姜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后,胃疼大减,大便转软,仍觉胁胀不适,上方继服三付。服药后诸证基本消失,嘱其忌生冷,调情志。继用三剂,以善其后。
36、六昧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六味地黄丸而成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喜伸恶郁,正常情况下,肾水充足,肝木得养“水涵木也”,故有精血同源之谓。
若肝血不足,一则可耗肾精,而致肾阴不足,二则肝体失养失于疏泄,而气机郁滞,反之,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其养,亦可疏泄不及,而使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六味益阴补肾,则木得水涵则叶茂,水因木达而源足。
37、二仙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二仙汤而成
具有温养肝肾,疏肝解郁之功。适于血虚肝郁,肾精亏虚。二仙汤为治疗肾阴阳虚之方。肾寓元阴元阳,肾气不足,水不涵木,则木郁不达,另一方面肝郁不舒,情志不遂,亦可暗耗阴精,病久阴耗及阳,而阴阳两虚,本法疏肝解郁,温阳益阴,肝肾同治,阴阳共调诸证而愈。
38、茱连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吴茱萸、黄连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之功。
适应证:肝郁化火,上犯于胃而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暖气,舌红苔黄,脉弦数者。肝气郁久化火,横逆犯胃,诸证烽起,单以逍遥散恐难折其势,但用黄连苦寒泄热,有恐难以顾其肝胃,故合黄连,配少许吴茱萸(6:1)意在以黄连之苦,寒以泻火,佐吴茱萸之辛,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且吴茱萸辛热,能人肝降逆,使肝胃和调,而疾自平。
孙某,男,46岁,患者1993年6月16日来诊。
患有胃病,吐酸病史,稍有不慎或情之不畅,即胃痛,吐酸加重,现胃痛嘈杂,食欲不振,伴有口苦,健忘,舌红苔少,少津,脉弦细数,证属肝郁化火郁热犯胃,洽以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为法,方用逍遥散合佐金丸,似黄连清热泻火,佐以吴茱萸从之,又能引药人肝胃二经,开郁化滞。
处方: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12克,黄连12克,甘草3克,薄荷6克,姜枣为引,五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胃痛呕吐大减,仍有胃脘不适,上方减茱连药量至茱萸1克,黄连8克,继进三付,自觉痊愈。
39、枣仁逍遥即逍遥散加枣仁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肝郁血虚,心神不宁而出现胁胁疼痛心烦不眠,或夜卧不安,舌红脉数。心主血脉而藏神,心血充足则神安;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喜伸恶抑,肝得血养则体健而疏泄正常,血少则失养而其易抑郁。血少,心肝俱不得养,在肝则疏泄失职,木郁不达,在心则心神不宁,夜寐不安。
逍遥散疏肝解郁,其中归、芍为养血益心柔肝,枣仁甘平,人心肝脾胆经,能养肝宁心安神,最宜于心肝血虚而卧不安者。正如《别录》“枣仁,主烦心不得眠,补中益肝气。”若再加阿胶,命为胶枣逍遥散,适应本证而阴血弱较甚者。
40、棱莪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三棱、莪术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破积之功。适于肝郁不适、气血郁滞而致之积聚,瘕瘕、心腹胀痛,痞食不消。
人们以此治疗诸多气结血郁之疾,均收良效,并用于因郁而治癌患者,经治疗缓解寿延,有险症化夷者,据.报道,方中所用莪术,具有抗癌细胞代谢作用,可使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脱落、萎缩、溶解及消失,而对正常组织无妨。
41、龙牡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龙骨、牡蛎而成
具有舒郁敛阴,涩精止血之功。适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思虑孤独而致的情志抑郁、耳鸣、健忘、遗精早泄、自汗盗汗、带下崩漏等症。
崔某,男,36岁,巩义市人,患者1993年8月30日初诊。症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耳呜、健忘、幻听幻觉、嗜睡、小便频数、色黄、时有遗精,时有恐惧感,舌红、苔少。
证属肝郁气滞,阴不潜阳,上扰清空,下扰精室,中扰心神,以逍遥散加龙牡治之。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龙牡各15克,甘草3克。六付,水煎服。复诊:药后耳呜大减,健忘系脑力不济之候,继用上方四付,另服填精益脑之膳,以养其后。
41、保和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保合丸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和胃之功适宜于脾虚肝郁,又治伤饮食而胁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苔腻脉滑者。本法以逍遥散疏解郁滞,以保和消食和胃,标本同治,则因郁食积之症可愈。
42、香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香附而成。
具有疏肝开郁,调理气血之功。适于肝气郁滞,气血不利而致胸胁胀满,月水不行,少腹胀痛,崩漏带下等。
人们临证运用本法,兼有胁肋刺痛,则加用元胡,名为香附止痛逍遥散。若因气郁血凝较甚,兼见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者,加用桃仁,名香桃理气逍遥散,若兼有食郁者,加用神曲,名香曲化食逍遥散,每每用之,病尽去也。
43、二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二妙散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清利湿热之功。适于肝气不舒,湿热内蕴而致,胸胁乳房胀痛,心烦发热。五心烦热,带下黄白等。
孙某,女,患者主诉胁肋疼痛时作,伴有阴部瘙痒,带下色黄,量多,烦渴喜饮,稍凉即便溏,舌质暗,苔微黄,脉沉弦。证属肝气郁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方用逍遥散加二妙散治之。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苍术12克,黄柏10克,甘草3克,6付,水煎服。复诊:阴痒可忍,要求带药回家服用,上方继用六付,嘱其少食油腻,忌酒辛。
44、三甲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鳖甲、龟甲、山甲而成。
具有疏解肝郁,软坚散结之功。适于气滞血瘀,癞瘕积聚之证。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皆生于郁”。情志怫郁,气机失畅,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横逆而乘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进而蕴塞气机,水湿气血停瘀蕴结,则多生瘢瘕积聚之证。
《金匮翼·积聚统论》云:“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人们以三甲逍遥散治之,以逍遥开郁,断结聚之根,以三甲软坚散结除癞积之症。根断苗枯,则病自解。
45、寿胎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川断、桑寄生而成。
具有疏肝理气,益肾安胎之功。适于妊娠肝气不舒,胎动不安,亦可用于肝肾不足,肝气郁滞,肾气虚损,而见胸胁乳房胀痛,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健忘失眠等。
肝肾对妇女经孕胎产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不养,则胎动不安。
《本草汇言》云:“续断,补续血脉之药也。大抵所断之血脉从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关节之非此不利,所提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气力,有补伤生血之效,补而不滞,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矣。”
寄生补肾益血安胎,复能除风湿之痛,故本法以逍遥合之,而能舒肝开郁,益肾安胎也。威德的传人们对兼有肝肾亏损及偏于阳虚者,以杜仲易川断,名固胎逍遥散,以其二药具有益肝肾,强腰脚,固胎气之功,合之更益其力也。
46、四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而成。
具有舒肝解郁,降逆理气之功。适用于肝气不舒,气逆上冲而引起的诸多症候,肝主升,主动,对气机的升降有调节作用,若肝血不足,肝气失于条达,易生郁滞,而致多怒易急,久气机失调而上逆。
本法以四香降上冲之逆,以逍遥解滞涩之郁,郁解则冲逆无根,气降则四体得畅,其中木香能“升降诸气和合五脏”,“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降,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是降气重剂。
时某,男,39岁,患者1992年6月22 日来诊。主诉:左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已四年,现觉胸肋闷胀隐痛,自觉痛处不定,喜压喜按,舌红、苔薄、脉沉无力。
证属肝郁气滞,气聚成痞,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散聚。方以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治之。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9克,小茴9克,木香6克,丁香6克,沉香3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痞聚觉散,仍有走窜感,而疼痛消失,继用前方,水煎服。三诊:患者基本痊愈,嘱其继进二付,以益其效。
47、醒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菖蒲、郁金而成。
具有解郁醒脑之功。适于平素情志抑郁不解,而致痰瘀蒙蔽清窍,出现癫痫,神昏,肢体麻木或不用,胸腹胁肋诸痛。气有推动血液运行,促进津液输布的作用,稍有郁滞导致血行滞涩,津液凝聚为痰,从而阻蔽脉道,不能上奉养脑,甚或遏滞清窍,而神志模糊,肢体麻木,或癫痫发作,肢体振颤,耳鸣耳聋等。
多见老年情志抑郁者,由于气郁痰结,血瘀脑络,故多致脑髓失养而出现神衰等老年证。人们认为,此证对人们衰老有极大的影响,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菖蒲、郁金涤痰化瘀,脑醒开窍,使脑髓得养,神不失用,则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一如其常,体健年寿。
张某,男,47岁,患者1993年4月26 FI就诊。症见神志呆滞,反应迟纯,语言蹇涩,询其原因,因心情不快,次日即见前症,伴有下肢麻木,酸困不适,舌红苔少,脉弦细。
证属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进而痰瘀络,神机失用而然也,治以涤痰化痰,脑络通达,脑得其养即为醒脑法也。逍遥散加郁金、菖蒲治之。
处方:当归18克,白芍15克,柴胡6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薄荷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一嘱其畅情志,戒郁怒,少思虑,慎起居。二诊:服药后略有蹇语,肢体已缓,药证相合,继进6付,水煎服。三诊:诸证显轻。自带处方(前方5剂)回乡调治。
48、甘麦大枣逍遥散即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而成。
具有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解郁之功。适于肝郁、脾虚、心神不安,而精神抑郁悲伤欲哭,不能自言,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者。
心主血脉,藏神,脾为气血升化之源,肝主疏泄而恶抑,若脾虚失健,气血化源不足,心肝血虚,心失其养,神不守舍,则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肝血亏少,失其疏泄,多致肝郁,而见情志抑郁,稍受刺激,则易伤悲生郁,本法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散郁。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同用,并治诸症。
49、熄风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羚羊角,钩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凉肝熄风之功,适于肝郁化火生风,而致头目眩晕,心烦少寐,肢体麻木,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舌红,脉弦者。
肝为刚脏,喜柔宜伸,恶抑忌怒,若素体肝阳亢盛,或久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生风正如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盖因情志不舒则生郁,语言不投则生,谋求过度则自竭,斯罢极之本,从中变火,攻冲激烈,升之不熄为风阳。”
50、肾着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肾着汤,治寒湿腰痛之兼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