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回复: 11

谈谈脉诊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5-28 1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脉经,李濒湖的脉学。所谓脉书不厌百回读,而且不仅要熟读,还要烂读,烂,像吃的肉一样,必须烂,才不要嚼。这样,然后才可以谈切脉的道理。

二、关于呼吸定脉

初学脉时,要仔仔细细的以呼吸定脉,后来纯熟了,就不必数呼吸,而且要闭住呼吸,再细心听脉。切不要虚应故事,以为诊脉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三、锻炼看脉知病的方法

看脉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炼。有极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脉,一面问病人:头痛吗?胸痛吗?这样,便不会看见脉,所以学习脉诊,要先看脉,切莫忙着问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够体会脉象所反映的病症了。

四、脉学的基本精神

脉是两种相对的:有数,就有迟;有滑,就有涩;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长。从相对的当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机理,作为诊断和处方的依据。

五、平人脉和病时脉

常脉和病脉不同,以缓为平;以独为病。“独”是什么?“独”就是不同,如果五部脉皆相同,唯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所谓不同,是独大、独小;独虚、独实。

六、脉象可以反映生死和寿夭性情

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脉,病人有病人的脉,而且据脉断病,可知生死。七怪脉如出现,那多数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死脉,不能得生。久病的脉,有胃气则生。所谓有胃气的脉,是“婀娜缓若春杨柳”的一种感觉。六部俱如此,则俱有胃气。

尺为生命之根,尺部细微无力,尽管症状不重,而脉象提示的真实病情,则是岌岌可危的;若是两尺无力,而又浮散,那么生命不会超过三天。

据脉还可以知道情绪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脉浮大,心中有喜;六脉沉伏,忧思失志,无精打采,胃纳欠佳。

同时,还能从脉上征验一个人的性格:脉数疾 躁动的,性情急躁;脉柔顺 从容 和缓的,则人亦和蔼。

脉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够看出寿命的长短。人长-脉短,为大损,寿命只有30岁;人短-脉长,也是一种大损,寿命只有40岁;平人脉长,为长寿之征。

看脉既可以知寿夭,那么脉象表征病情的顺逆,不是不可能测验的。症实脉实为顺,症虚脉虚为顺;症实脉虚为逆,症虚脉实为逆。

七、脉象所表示的病症

有好多种脉象,表现病症很明显。例如中央空两旁有的芤脉,出血太多的病,常常见此。肺脉出现此脉,则为肺出血。如芤见于右关,则为胃溃疡。芤在关 尺,提示中下焦有出血,男子则为大肠出血(肠风),女子则为子宫出血;如这次未见出血,下次也不免要出血的。

高血压脉:寸部洪大数,脉势有力,犹如铁锤的打击。有的高血压病人,会同时出现尺部无力(上盛-下空。镇肝熄风汤 引火汤脉)。

风湿性关节炎,脉多弦硬。所谓弦硬,是弦中带紧象,因为有寒则脉状似乎拉紧了。不紧的也有,那便是出现弦濡;弦为风,濡为湿。

弦是少阳疟疾,它的寒热往来有一定的时间。无弦则非正疟,其寒热的形状因而也有不同。

弦 濡只见于关部,寸 尺无异状,独独关脉濡而无力的,必为胃病,胃口不好。

脉搏重按无力,同时兼弦象,为肝木克土,主腹泻或五更泻。

还有脉浮沉如平,中见乍大乍小,主腹痛症。

尺部见紧脉,为腰痛症,寒凝腰络。

上焦伤风,则寸脉浮大。

关脉浮,主风在中。

尺沉小,腰足酸痛。

八、动脉和散脉的脉形及病候

有些脉的形状要谈一谈,这里要提出动脉: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晃而动,寸尺则无此现象。所谓阴阳搏的阴阳,则代替气血。虚者摇兮胜者安的胜,指身体好,虽有动脉也无碍,只是因思虑太过而已。动与滑有所区别,滑脉如珠走盘,动则如按住珠子,而珠子仍欲走动,似有按不住它的情势。

散脉的形状也值得一提:这种脉按起来,有时这边有,有时那边有,有时中间有,散脉的脉体是无拘无束的,散散漫然也!

孕妇出现散脉,为坐产。若未足月而见散脉,则为流产之故。有一女人,因肠热症,热迫堕胎,奄奄一息,来邀请出诊,说是病情万分严重。问我这病会不会死?我说有一线希望。他的丈夫是做药材生意的,也拜过老师。可能刚才他的老师已经诊察过。他的丈夫认为我的诊断不对,说是久病脉散必死;因为她害肠热已一个月了。但是他不知道他妻子今早是流过产的。我诊病的时候也是在上午。流产脉散,所以仍是有希望,结果我替她治好了。

九、据脉象而定治疗的方法

左寸关脉弦浮大为肝阳上亢,肝风欲动。

尺小,为精气差。

两手尺部浮候好,中部差,沉候亦差,应该补肾填精,不能用太燥的耗散肾精的药。

长久的出血症,脉必芤,女人有这种脉,往往是血症延久,有的甚至拖到10个月以上。曾有一个乡村妇女,正月生了孩子,出血历时七个月。因为能吃能做,有时又好一些,所以一直迁延未治。此因日久出血,气虚不能升举之故,故血流不止。其脉芤而无力,结果用升补之法治愈。

十、据脉断症不误

某些病症,出现某类的脉象,根据它以推断疾病,可以无误。即使是情景万殊,而如果脉象不变,其病候也仍是不可改易的。记得在香港做医生的时候,有一个人本来是阑尾炎腹痛,看过脉后,说是有腹痛症。病人反问我说:你说什么?我说:你是右边腹痛。因为你右手脉象数疾。他说:你看错了,我是阑尾炎你都不知?其实既然诊脉知道他的右侧腹痛,也更可以据脉而运用攻泻的疗法。脉仍然是并未瞒我。

还有一件医案也是在香港时的事:香港有一位孕妇,名字叫赵琼芳,在月经停止两个月的时候,经西医张XX诊断,说是有孕,我的诊断亦同。后来到了五个月时,腹部并不大,又往张医生处检查,按腹摸不着,听诊也听不见什么。叫她回广州作详细检诊。她因为生产过一男一女,所以对于有孕无孕,也不在乎,只是想看看有没有妇科病。于是来我处复诊。我说:潮州人说的“饿不死胎不肥”,因此不会腹大。她问我用什么疗法?我说:“吃补药”。给予补中益气汤,重用归芪。第三天复诊。我看了她的脉,对她说:“你已经有了感觉了,是吗?”她说:“服了第一剂药,便有感觉了——胎儿能动”。这一个例子不仅仅在于说明凭脉知孕,而且说明连服药后的感应都能在脉上感知。根据脉情运用补药,把胎气托上来,脉气因而也随着胎气而增旺了;故而敢说你自己也能知道。这实在也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这位孕妇很兴奋的对我说:“我以前以为你们中医看脉,似乎不过是虚应故事,不如西医用听诊或按腹检查的可靠。而且我总以为三个指头在手上摸摸,这种诊断方法未免太简单太古老了,很有些看不起中医。现在看起来,真是令人佩服中医的脉学,不能不说中医也一样高明!”

十一、看脉知有胎无胎和月份深浅

凭脉知孕,上面已经说过。有的人可能提出:这不过是结合经期停止和恶阻等症候而互相参合,推演出来的诊断而已。这种提法我认为他只是看到一半。因为有孕无孕,遇到最复杂的情况时,若根据脉征,也仍旧是可以取决论定而不致贻误的。我现在举述三例如下:

1、月经净后和胎脉之别——有一个妇人已生过二女孩,未生过男孩,因已四五年未受孕,心很着急,想再生育孩子,刚好这次月经过期未至,于是要求我给予诊脉处断。我察过脉,说:“还看不出。再过二星期来复诊”。将近二星期,恰好她家人有人患病请出诊,她也就便搭诊。大家都不作声。我诊过脉便说道:“根本不是怀孕,没有胎脉”。她的家婆笑着说:“你上次看过脉后,第二天月经就来了。如果你这次说是有孕,那真要叫人笑出鼻涕来了。”

2、月经未到期,28天现孕脉——有新婚夫妇同来,女人求诊,左脉滑实。我说有孩子。她爱人说:“不对,月经还未到期”。其实一般经期当临而未至,只要逾期多过一两天,不必过期太多,仅仅31天左右,脉上也往往可以看出有孕。这位女人在命门脉中有一点涩的样子,虽有胎,但不很好,胎气不够牢固。后来这女人因落雨上晒台收衣服,下楼梯时还有四级,不慎跌下,因而子宫出血。初找西医打针止血,开始有效,但历时七天仍未止。后来又大量出血,有血块,于是要我诊治。这时胎脉仍在,渐渐的因体力日差,胎脉的脉气也降低了。大约过了半个多月后,渐有好转,可以步行来门诊。脉象方面,还是有孩子。他爱人说:“这是不是还是以前的胎呢?”我说:“以前胎脉是左边手,现在仍是左手,所以是以前的原封未动。”后过了八个月,生了一个男孩子。这一点,说明:第一,28天脉即表示怀孕;第二,跌后大量流血,安胎仍能有效;第三,脉象未变,虽有日久流血,胎仍保留,即使脉气低落,而胎脉未改,故仍能确诊其胎孕如前;第四,脉始终在左,故知其为男胎。

3、凭脉判断非葡萄胎——有位叫纪盘恩的,据说因为怀了孩子,子宫出血,经过妇科治疗,没有好,要施行刮宫,她不同意,请中医看过。青蛙试验第一次()性,第二次(-)性,西医的诊断是①流产先兆,②葡萄胎。经我诊视,我看她的脉象,是受孕。于是替她治疗,血干净了,还有多少白带;仍需要继续治疗。服药期中,胎气还未恢复正常,那女人去大便,用大力努责,竟连胎都下来了。护士来报告说:胎儿约有五寸长,头如鸡蛋大;证明不是葡萄胎。

4、葡萄胎的脉——就是所谓鬼胎脉,乍大乍小,尺不滑。一位潮阳人,有过两次葡萄胎,医生要她切除子宫,她不肯。但自己已认为受孕无希望。第三胎子宫又出血,医生还是说要把子宫切除,她仍不同意;于是找我看。据脉象确是受孕,便给予止血安胎的药。满足了10个月,往医生那里去生产,医生很惊讶。于是为她接生,产下了一个女胎。这女人认为这是破除迷信的胜利。我所以能知道她是怀胎,是从脉象上辨认出来的。

十二、诊脉知道妊娠和月份的深浅

妊娠一至三月,左寸浮大。

怀孕三到四月,尺部必滑疾。滑疾而散的,为三月。但疾而不散的,怀孕必在五个月以上。

此外诊断有孕的方法,是症状上见精神衰退,食欲不振,呕吐,但是脉象不病,或脉比平常更有力;这是人病而脉不病,也可以认出她是有孕的。

十三、有关月经之脉

女人不发烧,无外感表现,脉有数疾,但不是滑,此极可能是月经刚刚来潮的征状。这种脉诊准确性颇大,常常有些妇女病号笑起来:“你连我的月经来了都知道”!

如果月经来时,脉有时快有时慢,即是带点促状,或者沉细。这种脉形,提示她有经期腹痛。因为月经的来潮,好像泉水下流,流得畅快,就不致有腹痛。如果经水像泉水被阻,有时流得畅快,有时又不畅快,这时必然会有腹痛。

如果六脉细小,或微带涩状,或者是月经后期,或者是阻闭不行。脉波稍疾一点,那常常是月经先期。也有脉不快而先期的这属于体虚。色欲不节,也常是先期而至,来时必定血量过多,其脉必虚细,尺部无力;由于虚,故无法控制血行之故。

十四、毒瘤之脉

腹内有瘤之脉,其状不一定。有一个女人,脉左尺在搏动时,数至之中,有一至像勾端刺指那样。我说:“左尺其脉如勾,腹内左侧有瘤一块,是吗?”病人说:“对”!

十五、直上直下之脉

直上直下的脉,是思春脉,仓公传上说:“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我所体会的,和仓公传上说的是一样。

十六、学脉诊要靠自己去体会

脉书上所指示的脉诊,方法诀窍很多,但都只是一个大概,是一些规矩。良匠授人以规矩准绳,不能使人巧。所以学习脉学和锻炼脉诊,主要是全靠自己去体会,才能够领悟它,和不断的发现它。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二)

四诊中的脉学,是祖国医学中的最精细的诊法之一。有的人说是没有根据,以为寸关尺那样极小的一个部位,而且三个指头距离那样近,怎么会搞出三部九候的那么多明堂出来?尤其是在那样的短短的一点桡动脉的地方,却有脏腑阴阳和人体上中下那么变化复杂而且范围广泛的东西配属和分布着。简直是理之所无,事不可有。其实,我认为持这样的理由去非议脉学的人,他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而丝毫没有触摸到实质。如果以为短小的方寸之地,不能窥察内脏的全景图,那么,且试举一律请问:箫笛上面的六个音孔,不也是相距密迩吗?为什么吹一口气,六个指头按动,便演化出1234567各种音色和曲谱呢?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循,在经过桡骨动脉时,固然也和吹一口气在箫笛的管腔里一样的看似简单,然而问题究竟是不能仅从表面来把物理轻率简化的。

内经提出察脉和诊尺的诊术,扁鹊难经,独取寸口,其法更为精致。所以能在两尺部位做工夫,而知道病情怎样,这是诊法中的最上乘。千余年来,名医辈出,在脉诊的一点上,各人的体会和功夫各有程度上精和粗的不同,但由此却也说明了脉学是一种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蹴即就,和容易揣摩的。可是,它是应该加以揣摩,值得研究和发掘的。我个人几十年的经验,对脉学的体认如此。感觉到从脉诊上来断病,其正确性是很大的。

现在以诊妊娠的滑脉为例:女人有孕,两寸见滑。孕脉的滑,确确实实是如珠走盘。左寸滑为男胎,右寸滑为女胎。滑脉亦主有痰,凡膈上有痰的病,脉多滑象,但这种有痰的滑脉,不是像如珠走盘那样。在我多年的临床上,所见都是如此。

据脉可以断定生死,真可以说得上是“其言有征”的。看生死的脉,主要是看两尺(看生命之根怎么样):左尺肾水(精血),右尺肾火(命火)。若尺部无脉(男右-女左),必死。这是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可以征验。有这样的脉,即使言行、举动、起居如平常人,也是必死无疑。

有一个女病人,第一次患病接我出诊。她的丈夫抱她由房出厅,半途晕倒在地,苏醒后,扶持到厅上,当时病情严重,但左尺有脉,我说无碍,终于医治好了。后来第二次患病,症势较轻,坐在厅上言笑自若,但是左尺却没有脉,我判断她必死。结果,迟半日后,即告死亡。

还可以看脉象的彼此相生相克,以定生死。比如肺痨久咳的病人,出现数脉,甚至实大洪盛的,必死;因为洪数属于火脉,火克金,所以它不宜出现于肺痨久咳病人的脉象中。其他各脏病的生死脉,都像这样,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它。

还有一种思春脉:表现为左关特别的弦旺,这种弦脉,上贯寸,下贯尺。若发现如此形状的脉波,绝不能使用辛温升散的药剂;误用辛温,必发癫狂。见此脉象,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给予“滋水平肝”的疗法(镇肝息风汤生地30克)。

祖国医学的脉诊学,前人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一部分已被记载在医书里面。前人并没有欺骗我们。我们体会不到脉象及其有关辨识疾病的脉法,只是我们不能接受,不懂而又不肯虚心而已。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三)

脉象不仅可以知病辨证,而且可以判断生死。然而它的鉴别和辨析是十分精细的。在脉象的互相联系上,同一种脉象,结论也会有不同,生和死的区分也相去天壤。例如:啄指的死脉(是一种疾脉,肾精枯竭,元气外散也);但若在孕妇见之,即非死脉。

孕脉见于两尺部,滑利饱满,生机勃勃,其动搏指。所谓少阴动甚,谓之有子也! 因精气流溢,转相灌溉,加速了脉的转动所致;同时,左尺疾为男,右尺疾为女。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以脉息论:三个月的妊娠,脉的至数开始变化;三月多一至,四月多二至,五月以上多三至。

有孕脉的特征,是三部的脉至(波)有一线相连住。身虽有病,但无邪脉,亦为孕子,但脉下必有一线,方为有喜。左脉滑疾特甚,是重阳,是二个男胎;右脉滑疾特甚,是重阴,是二个女胎。重阳、重阴的意思,指脉势旺上加旺。

宫外孕的脉,虽然有啄脉,流利滑大,但这样的脉不调节,还会出现不足的现象,而见涩脉。结合色诊:在瞳人处及眼下胞下黄黯色。同时人中向外侧左右翻。

将产的脉,甚至离经,水下乃产。所谓离经,是离开了寸关尺的部位,而直上鱼际。


胃溃疡的脉象:右关多见弦大。浮中沉三部,随着这种脉形的出现,可以定其上中下胃脘的病变。

钟少卿

一、胃 根 神及寸关尺


脉象反应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里不重复脉学上的老生常谈,谈我个人的见解和经验。

脉象所反映的实,其意有二:一为正实,一为邪实。虚脉所反映的,是正虚。

脉象总以胃、根、神三者为最重要。胃是胃气,根是有根脚,神是脉的精神。三者不失,病虽垂危,犹为可治,三者一失,不论呈现何脉,总非佳兆。

寸关尺配合着五脏六腑,不是凭空想象。它能够表征内脏的病变与病人的“所苦”。

二、舍脉从症,舍症从脉

有一种病,病势很危重,而脉反和缓如常脉,若经验不够的医者诊之,往往断为“无虞”!可是不旋踵而患者即告毙命。这是一种回光返照,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病例。当医生离开病家还未走远的时候,病人即死。若医生对临床诊脉无体会,那就要发生误会。这是属于应该舍脉而从症的例。又有一种“外症”极危,而脉的胃、根、神三者均不失,或者独尺脉及踝中不歇,这是所谓树无叶而有根,有理由认为“垂死乃当更治”。所以这样的病例,每在投药之后,即可转危为安。

三、脉在季节上的诊法的运用:

脉的吉凶宜详为审辨,已如上述。而它与五行生克,犹为有关。在解放前,我曾诊过一例患肺结核的少妇,时值农历十月(冬令),脉象却洪大弦硬,绝无柔和之态。我对家属说:“今年可能会好些,到了明年夏至,病就会复发,那时便没有办法。”家属很不高兴,请了很多医生治疗。第二年一交夏至,病势复发,经好几位医生治疗,无效而死。我的诊断所依据的理由是:病人是肺金病,十月冬令属水。在水令出现了明年夏季火令的脉,如果脉象带柔和些,就是到了明夏也还可以医治。为什么呢?肺属金,金畏火刑;脉象洪大属火,硬而无柔和之象,为脾胃气行将告竭。倘使能够柔软些,柔软为土,土为万物之母,主生气;则为脉有胃气。同时,土能生金,故尚可治。另外,冬三月万物收藏,精气内敛,脉也应该收藏起来,而现在反现洪大而硬,说明少阴精气在持续外散,到第二年夏天,天之发散趋势更会加重这种外散,终致“精竭而亡”。

还有一个病例。是60多岁的老翁,身体很胖,能够吃饭。因为近些时饭吃得少些,胃口较差。他的儿子陪同他来请我诊察;脉象沉伏(阳气虚衰),又兼有弦细硬,没有丝毫的和缓之气(木来克土,土气败竭之象!)。这时正当农历九月,我对他儿子说:“这病交十月冬令必然会发肿,而不能治疗”。叫他趁早送回家乡去。他儿子不大相信,以为这不过是少吃些饭的小毛病。我的根据是:李濒湖说“沉潜水蓄阴经病”。果然一到十月,两脚发肿。他的儿子便带他回家,积极治疗,不久死亡。诊脉而知本病的预后不良,是因为秋有冬脉,而又无和缓之气,这表征胃气先匮,土不制水,而且水反侮土;加上胃纳不佳,所以知道它的后果危殆。

四、脉诊和时日的关系

不但是脉诊和节令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进一步时日和脉诊的瓜葛也值得注意研究。有一例慢性的全身水肿病人,喘促,脉沉而隐隐,几乎好像无脉,且无冲和之气。病家问我有没有希望痊愈?因为在病人面前,不便直言,就把我的诊断写在纸上,说是壬癸之日很危险。病家拿去给他的一位当医生的亲戚看,他的亲戚问:你请的是哪位医生?知道是我诊断的,便去查对日历。他告诉病家说:“如果钟老所说对的话,后天便会死,快备后事”。这人满身是水,脉呈心阳衰败,心是君火,肿为水病,水来克火,故脉象沉微而隐隐。壬癸为水胜之日,后天是壬癸。届期心阳一竭,危殆立至,这个诊断的提出是有理论根据的。

上面是脉诊和日干的配合,以下再举述一例时刻方面的“脉应”。有一次,有一个妇人患病,请了老医生看,患者平日身体不好,现在出现抽筋,认识是肝有火——老医生搞错了,用龙胆泻肝汤。服药后,舌变黑,不想喝水,脉来无神,脉波不整齐,没有胃气,病家邀请了我去他家诊治,我说这个病不好治。第二日我便要辞谢回家。病家很相信我的话。他们说家里人手少,希望不要再半夜出事故。我说不妨,是在白天死的。那天人忽然昏迷,竟然到次日中午才死。同道中有人问我的理由,我说脉学要深深体会。因为这是阴虚,服了龙胆泻肝汤,病势一变,阴虚则阳盛,半夜至平旦,为阴中之阳;由早到午,为阳中之阳;午到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半夜,为阴中之阳。这是阴虚的病症:夜属阴,白天属阳。当阴虚欲绝时,在阴盛之时可以不死;遇阳中之阳的午刻,必死。

有好多例子都是照这样相生相克来诊断的,很正确。证明中医的脉学传统是非常可贵的。

五、妊娠脉

孕脉的特征,主要是滑而有神。但妊妇身体极虚者,则脉不甚滑而神稍差,须从其他方面参详之。

曾诊一妇女,月经不到一月,尚未超期,因为脉象滑而流利有神,我说:你这个月不会行经了,断为怀孕。这女人不信,事后告诉女友说:“看脉说我有孕,你看好笑不好笑?”她的女友来看病时说起这事,我说:“等肚子大了,就不会骂我了。”后来四个月后,那女人来复诊,的确是妊娠,足月产一男孩。

又有一工作女同志,,月经超期三几天,因脉象流利有神,我诊断是受孕。她去做蛙检,阴性。第二次复诊,我说还是有胎。她又去做蛙检,阴性。第三次来复诊,我说是妊娠无疑。可是第三次蛙检仍然是阴性。化验室的通知笑道:“看是你脉行还是我的青蛙行?”结果是真的怀孕。青蛙三试而三现阴性,而滑脉流利有神,三诊无误!我的意思不是说现代科学的诊断不行,不是说不需要它。我是说前人在脉学上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他们的著书立说之精,确实值得去潜心学习的。

六、体检与脉诊

脉诊的好处,可补现代医学体检的之所未备,举一例。有一个患者,医生给他探热是37摄氏度,脉博72/分,医生说:“没有什么病”。他转到中医科来看。他的脉是右关弦,诊断是脾胃有病。问:“肚有痛吗?”他说:“对的”。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四)

一、耐烦脉诊

我过去诊脉很不耐烦,对于症状进行了解后,一按脉觉得脉和症比对,相差不多,便算了。张仲景早就批判过这种粗率的诊法,他说:“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所谓管窥而已。”这充分教育了我们,要认真的诊脉,反对粗枝大叶的作风。我奉行了仲师的垂训,批判了自己以往从事脉诊的过于草率;提出切脉必须按至五十以上,才能在脉象上发现“个中情趣”。

二、诊脉知症

中医的切脉,对于头痛、胁痛、胃痛的测诊,很准确。三部九侯的诊法,应该很好地体会。同时,脉学必须贯穿五行的理论。五行反映在脉学上,不是玄谈;事实上,脏腑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如果不联系起来,不贯穿五行,脉法就搞不通。而左右三部的脏腑配属也是有事实做根据的。左关脉弦,多为肝胆郁火,见头晕、头痛、口苦。右关脉弦,是肝气克胃,多有胃痛的征候。讲脉学,必须运用五行的理论,这是一个证明。同时辨证论治的辩,也不能离开这个道理。

三、脉学的规律

在脉诊上既要严格掌握它的普遍规律,也要注意到脉学中特殊性的一面,如:风热而脉反静,泄泻而脉反大。失血忌见洪数大脉,阳病忌见微脉。

在某种情况下,脉与证的矛盾,往往出现着特殊的形式。如乙型脑炎及夏秋季伏邪的症侯,呈现发热烦躁痉厥等阳性症状,但一面却表现沉伏的阴脉。又如热深厥深的手足厥冷,神昏痉厥而是属于阴性症状的,又出现数而有力的阳脉。还有新病呈现阳症,反见伏脉。这些脉学上的特殊性矛盾,就需要用辩证的方法灵活地去运用它,认真地作出分析,以求得统一(脉与症提高到理论上的两者之间的统一)。方书说:“大实有赢状,大虚有实侯,”这是一种物理的变化。乙型脑炎的潜伏脉,用犀角地黄汤后脉象往往会转为洪数;又热邪内伏,用四逆散羚羊钩藤汤,常可获得厥回而脉症相应的。这些规律有正面的和反面的,应该全面地了解它和分别的对待它。

四、治病必求其本------脉

有患者气急神扬,头摇目窜,汗出,神昏,症极危重,但细按其脉,中侯有神,尺部有根,并呈和缓柔润之态,当时诊断他:“脉有生机,其病必生”。

其他像重症肺结核或虚极之慢性病,推断何季何节何日而死,根据和中医老先生们的接触和临床摸索,发现有许多“历试不爽”的事实。这都是按所胜所不胜类推出来的。五行的推演是他的复杂化的一面,阴阳的归属则是简化的一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脉象上也必须存在着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互相维系,否则阴阳离绝,那就是亡失了“本”!

五、一根桡骨动脉的花样

一根桡骨动脉,分配不同的脏腑,从临床事实来看,它的科学性是很强的,问题是在于如何的发扬它,认识它。情况是这样的摆明:不论任何一个病者,寸关尺所见之脉,是不一致的。尺和寸相较,关与尺相较,各不相同。而且左右手的寸关尺,彼此也截然不一样。左寸和右寸,左关和右关,很少雷同。在一根脉管上的“方寸之地”(实际上还没有这么大),分配着那么多的脏腑,你说是胡闹吗?请试想一下经络学说,经络的距离不很大,为什么穴位就不相仝,而所主的症候及发病部亦复各异?经络的穴位,相隔一点,就是其他的穴位,足三里下一寸,其所主又便是另一些症状。

六、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

如果有舍脉从症的现象,而脉症始终不能统一时,那是属于生机已绝的症候范畴。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了舍症从脉和舍脉从症的论点,而限制了对脉学的深入研究,或以为脉诊有其很大的局限性而甘于浅尝即止。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五)

一、脉有阴阳

看脉要看一个“独”字,这是各位已经提到过的。而期间更应该注意脉征上的某部特殊情况(独)的特点,即是脉的属性:有偏阴偏阳,有属阴属阳。

二、阳病见阴脉的处治

有一例脑炎患者,阳病见阴脉,没有洪大滑数的白虎汤证的脉象,高热40—41度。寸口脉浮弦滑数,关濡濇,尺弦,时当下午二时,脉已属阴,病势正在进行。有的主张用白虎汤,我说:“以时论脉,就脉论症,不是完全的阳脉,是阳病而兼见阴脉的病候,应用犀角地黄汤合清震汤(李东恒:羌活、黄柏、升麻、柴胡、苍术、黄芩、防风、猪苓、麻黄根、蒿本、炙甘草、当归身、红花、泽泻),同时用石膏二两,煎水煮药。石膏和升麻、苍术同用,是把阳明的热邪赶出来,三两天就可以全部治愈”。服药后,热度就下降了。急性大病,脉象要多看,因为一时是一时的变化,所以一天要脉诊好多次,距离不要超过四小时。脉的关系很重要,上述病例能够治愈,是掌握了它的时间。

有一例刘姓女病人,患紫斑病,鼻孔出热,皮肤出血,只有关脉微细,其余脉搏都无,这种脉属于纯阴,是肝病之象。这样的脉,脉书上记载亦有不同。

三、脉象对于病症的预见性

病有未发,而脉已预见其机者,这种例子也常有。按照脉理,左寸浮主外邪,右寸浮主内伤。有一女人患紫斑病,病情好了很多。有一天我去查房,诊其脉:左寸独浮大,但体温和脉搏的跳数都正常:T37℃. &P 88/m 。我说:这是感冒。这时正是下午,她父亲来探望她,我把病情告诉了他。并且说明因为此刻情况还正常,所以我未开给方药。到了半夜,患者即发冷发热,体温升至39℃以上。她的出血症,刚刚才好,目前除发热外,还觉得心中不舒。但由于是失血病的患者,虽有表症,应该考虑到“不可汗”的问题,于是给于栀子豉汤,先降热;然后看具体情况如何,再考虑发汗。这时古书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疾脉对生与死的诊断

有一例病人脉极快,而浮,P 140/分,据脉诊病,是受惊后患感冒,经过检查,认为病情不妥,需要打强心针,我说不必打。病人家属很慌,我说:“再重些业不见得就有妨碍”。因为这是风邪乘惊,引动肝邪,掀起了阳明经之热。先把阳明经热解决(用布敷热水系于趺阳穴,引热下降)。兼用药表散其外邪,可以不成问题。

另一例脉跳120/分,经过诊断,说是要注意心脏的变化。我说:“疾脉须分新久,现在疾脉才出现二日,是新起的,否则危险更大”。

还有一例,脉来一息一呼一吸七、八至,这是难经说的“至数之脉,一呼四至曰夺精”。吕广说:“夫人纳五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今一息(呼)四至,乃阳气乱,故脉数,数则气耗,耗则精无所归,独加夺去,故曰夺精”。我断定这个病人不能治好,因为他是几年的病患,结果应验了我的话。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六)

要决定一个病,脉是不能舍开的。一条脉管分出很多部位,分主脏腑,分属各种病症,是很有根据的,因为在实践中可以有印证。先说那已经有人提出过的:病人将死,尺脉先绝。如果说一条脉管不能分出什么心、肝脾、肺、肾等,那为什么此处会先绝呢?这种情况,我觉得很多。

高血压脉象

不少的高血压病,是肝阳上升,由于是肝阳为病,所以泻肝、凉肝的方药不可少。但是,所有的高血压病,是否都一概可以使用黄芩、赤芍、石决明、杜仲或马兜铃根(青木香)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有左关亢旺,脉势上越时,才可以用镇肝息风方;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脉表现为两尺极虚,就应该用补肾填精方。

高血压的脉,多数脉体洪大宽大,如果兼有血管硬化的,必然兼见很显著的弦脉,往往脉象又洪大又弦硬,我每每见到这样血管硬化的患者,便力戒他不要饮酒、动怒。

孕脉脉波如何在指下冲过

孕脉为:少阴动甚;如珠走盘;这方面我在临床中有些体会:女子怀孕二月,有些人的尺脉,按重些即不来,随即冲过指下,而且有力,这便是怀孕的现象。

咽喉疼痛的病人,脉现浮洪而数,要考虑是否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据脉选方

流行性感冒,若脉现浮虚或兼有宿疾而体弱的病人,多是太-少两感,应该采用人参败毒散一类方剂,以达扶正驱邪的目的。

下痢发热者危,下痢脉大者危;这是前人经验之谈,临床体会,确是如此。在遇到久痢患者又有脉大现象时,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早为之计。因为这是古人所说的邪大盛-正大衰。

疾病的诊断,预后的测量,许多方面都是要靠诊脉来做最后决定的。而且,许多病症,都有它一定的脉象出现。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细意审察,病候是无可遁形的。

有力—无力

对于脉诊,主要是看有力-无力。例如:

温病,口渴、面赤 脉象浮洪宽大,直用白虎汤,石膏可以重用至三四两。

如果脉无力,提示不是一个单纯的阳明病,同时兼有太阴不足,白虎汤里要加人参。

如果脉浮而散,有虚脱现象,说明兼有少阴不足,就得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收纳之。

阳明里实证,见:口唇焦干,舌苔黄而干燥,脉体细(少阴阴液被劫,血容量不足),但若有力,仍当用承气汤,急下阳明里实,以保护少阴津液。

有的病人,见:出汗、口渴、发高热,和白虎汤见症相同;但饮水不多,气色无泽,带有暗涩,口唇淡白,舌苔白润,脉象浮大而软无力,这是太阴病,里虚--阴火外散证,当与当归补血汤、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加乌梅、山萸肉、龙骨、牡蛎。

我曾治一例,体温在39.0℃左右,脉浮大洪数,一息六至以上,似乎应当用凉药以解热,但是患者的右寸不洪,反浮涩虚弱,右寸浮弱为气分不足,涩弱为营卫不和。因此本例是一个太阴虚热症,处方用补气血药而愈(太阴阴火证)。所以我对脉诊的经验,认为最要紧的是有力无力,有力为阳,无力为阴。

二、结合四诊和诊孕脉

左寸脉流利,可以断为有孕。但是仅就脉来说,不敢断定十分,需要结合四诊。

三、据脉论症选方

①感冒的脉一般是浮,但感冒也有沉脉,为太-少两感证。

②泄痢之脉不能洪大,水肿不宜见沉细的脉。

③麻疹初起,脉象浮易治,适于清凉疏表;若初起脉沉,那便不好,症情是不顺的。

④吐血患者若出现浮洪躁动的大脉,那么,血不能止;如果这时血是止了,而脉仍洪,可以断定血仍未止,肯定还是要出血的。

四、真寒假热

有一个病例姓徐的,年50岁,初患感冒,吃了很多凉药,仍有发热。我诊察他:脉搏无力。同时唇不红,舌白润,我说是气虚,是一种假热真寒。有好多医生会诊,讨论着偏于凉药的处方;我极力主张不要吃。我说:我订一张处方吧,用附子理中汤,服半剂后,热度退了不少。我便对患者的儿子说:赶快接着再服一剂,不要只服半贴。这是热病用热药的例子。附子理中汤所以能够治好他,脉诊的根据是主要的。

五、怪脉和迟脉绝

怪脉是凶脉。我曾经历过一例汤沸脉,病人的脉如釜沸,我断为死脉。经过了中西医师诊治,挽救不及,结果死了。又有屋漏脉,时不时跳动一点一点。我也曾经过一个病例,亦告死亡。

如果脉象五部都好,但只有左尺部脉浮而散,犹如树木拔根,是一种危象。有一个病人,从乡下走了五里路来我诊所,我看他的尺脉出现浮散,没有结合四诊,我便预断他:过几天便要死。但是不便对他明说,只婉转告诉他:“你住在旅馆里没人招呼,服药也不方便。现在给你开一张方子,明天一早快回家去,护理得好,可以很快痊愈”。病人说:“我以前的病,是你医好的,必须留在这里多治些时”。我说:“病情前后不同,这一次的病必须配合护理,否则服药不会见效”。次日,病人改延西医诊治。随后回家去了,请了一位医生治疗。不到几天,便死了。

还有一例姓杨的病人,32岁,初起感冒,但是尺脉很不好。我叫他家多请一位医生来会诊一下。他家里的人说,刚起病不久,不见得有这样紧张。我说一定要会诊。后来请了一位姓曾的医师来,研究之后,议用复脉汤。可是服了二日,未见好转。于是叫他请刘、李两位西医会诊。我说:肾精已呈涸竭,我们已无办法。这次我动身来广州开会时,听说病人已经死了。

六、有胃无胃

脉书上所说的有胃无胃,怎样去看?大家也讲了一些。我的意思是:按脉浮取是表,中取是胃,沉取是肾。脉弦“若不食者,是木来克土,必难治”。但是脉弦有胃气者,不须害怕。若无胃气,则浮中沉都见弦,那就不好。

另一例脉跳120/分,经过诊断,说是要注意心脏的变化。我说:“疾脉须分新久,现在疾脉才出现二日,是新起的,否则危险更大”。

还有一例,脉来一息一呼一吸七、八至,这是难经说的“至数之脉,一呼四至曰夺精”。吕广说:“夫人纳五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今一息(呼)四至,乃阳气乱,故脉数,数则气耗,耗则精无所归,独加夺去,故曰夺精”。我断定这个病人不能治好,因为他是几年的病患,结果应验了我的话。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七)

临床真功夫的一环,是在切脉上。我们祖先,主张先望。例如天庭色黑,是阳气不够;下颏色黑,是肾气不够。落眼一望,医家心里已经有数。再在问诊时听察其声:咳声大,而痰不易出,是火咳;咳声细,而痰易出,是寒咳。这些技术上的功夫,较为浅易,不难掌握;脉诊的功夫最细致,所以排在‘望闻问切’的最后。我的看法,脉学不一定是可以孤立为用的,先有望、闻、问的底子提供了诊断的线索,最后脉诊则只是补充、修订,收尾的一种加工或者说是精工细作的功夫。

有一例胃溃疡患者,大便黑色,我给他诊察时,胃部正作剧痛,脉细微而芤,这是脉与证相符的病例。

凭脉只是知常

某种脉反应某种病,只是言其常。脉的本身就是在不停的变化;你如何去掌握它、限制它呢?我举一个例子:按照正常现象,发热而脉象浮数的,是外感;但脉也有不正常的,外感不一定出现外感所应有的脉象。有一个产妇,发高热39-40.0度,面红。但是在上午热度不高时我去看她,脉微细,完全无感冒的脉征。下午热度升高,脉才浮数起来,出现外感的常脉。如果单就上午的脉象来看,能不能肯定她是外感呢?还有,有的感冒患者,如果是贫血,还要再看看眼睑,有无贫血现象,才好结合采用当归补血及十全大补等汤剂。

舍脉从症

有一个病例,昨晚人还能够工作,今日忽然闭绝,不省人事,微热,问非所答,脉沉细。我观察他:面红而舌有微苔,不能起身,考虑是忽然间起病,断定是热入心包。别的中医同道说不是热入心包的症候。西医检诊,认为我的诊断,和他们的诊断意见相一致,于是由我诊疗,采用清瘟败毒散,重用石膏,第一剂服后,腹部作痛,大便臭秽不可闻。知饥,索粥;于是给服稀粥,即能够讲话。这是据脉而处方吗?很显然,这是舍脉从症的例子。

舍症从脉

有一个头痛很剧烈,初时脉浮数,清风散、白虎汤都吃过,没有效。改用清震汤,也不见好。我诊察他的脉微细,便不问症候,仅凭他是少阴虚脉,用附桂八味治疗,附子用量特别重。这种病是相火上僭头顶,因此,治疗应当壮命门之火,以引火归元。服此方后,头即不痛。这样的治法,在中医疗法上,是“病在上,求之下”。壮命门之火,即所谓求之下,为什么用温补?根据是脉象微细(少阴脉)。

据常而取效

什么样的脉,反映什么样的病机,依据这样的常规而用药,颇易应手。有一个渔民,男性,30余岁。久患肺结核。后患腹水,腹大,青筋暴露,按之有弹力;气促,鼻翼煽动;身瘦如柴;眼睑淡白;食少,懒言;小便短赤,大便数天一次。舌绛,两尺弦数,这是真阴亏损,相火亢旺的明征。这时候,如果给予攻坚逐水,不是病人所能耐受的,乃给予柴芍六味加地龙、鳖甲、制首乌;鳖甲、首乌重用一两。服数剂后,气促渐平。依原方加生脉散,继续收纳相火,服十余剂,小便畅利,腹胀由硬而软,逐步消退。

关脉定孕

在怀孕的外症上,有三项表现可以参考:1.项背部有微冷感觉;2.虽无呕吐,如想吃的东西闻之作呕;3.头时晕,四肢懒。

此外,看脉很重要,孕脉常常可见两尺滑数,注意,诊察两尺固然是关键,但关脉见弦数之象,则更为重要。为什么一定要看肝脉?因为肝藏血,有孕,肝脉一定会有变化。不须三个月,两个月也是可以看得出的。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八)

一、脉象反映病候的准确性

脉象反映病候,有时单纯易见,有时复杂隐晦。但是经验若多,就更能知道脉象的表现,是很准确的。

有一例感冒,头晕、发热,用百乃定及非那息定,没有好。后来叫我看,本来感冒脉多是浮的,但这个病例却是缓的,提示是感冒迁延而体气渐虚,给予桑菊饮党参(太-少两感),而得到治愈。

还有一例肠胃炎,初期症状不重,但脉沉涩,提示太阴素不足,是肠胃有炎性机转的脉征。患者唇色苍黄,口苦,而且大便不自在,有轻度腹痛,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愈。

因此,脉诊可补体检之未备。

二、胃下垂 胃溃疡

胃下垂的脉,常见浮细,重按无力,同时,关脉是空虚软陷的。

胃溃疡的脉,往往右关有弦象(木来克土也)。

三、孕脉男女反看

孕脉一般说是三月而滑,但事实上很多孕妇不是滑脉。怎样看呢?先论其常:男子寸脉大,女子寸脉小;如女子寸脉和男子一样,那就是孕。所以不应该教条主义,孕妇不一定个个脉滑。

中医的脉学,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看脉应分两个方面:1、一般的,如:浮、沉、迟、数。2特殊的,如寸浮、关浮、尺浮。脉的部位和在部位上彼此的交互关系,极为重要。

二、寸口和尺脉绝

两尺脉无,其人必死。但有的人并不是在短期内死,大约一般要经过二、三个星期。为何不会即死呢?因为尺只是代表肾,肾气虽绝,还有心、肝、脾、肺等脉代之。但气口却是脉之大会,寸口脉绝,死期最快,不等得三日之久。

三、代脉

看脉最少必须看到50至以上,“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这是张仲景所严厉批判的。同时,还要看代脉。我认为就是一个代脉也就细加分析。代脉的出现,也有轻重之别。出现代脉为时不久,关系不一定很大,如果是老病痼疾,体衰年暮的,出现了四、五个月或七、八个月之久的代脉,那便很紧要。

有一位老人87岁,右肩膊有些痛,病情很轻;但脉来20至即有一歇止,我说不好,果然如此。

有一例患湿温肠热的,时间约在第三个星期内,脉象沉迟,并有停歇不见的代脉。给用三甲复脉汤加人参:“脉有复回便不怕”,结果,应了我的话。

有一例中暑的病人,脉沉迟细微,亦兼代象;据脉察证,是真阴亏损,直传心包,我叫他卧着勿动,用大剂三甲复脉汤,即告脱险。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九)

1.腹痛脉沉紧

不论男女,腹痛时,左关脉一定是沉紧的。有一例腹痛,左关沉紧,尺中数滑;沉紧主腹痛,数滑属阳热,说明这是一个积热性质的腹痛,因此应用清凉导泻的方法。

2.慢性肝炎的弦脉

左关脉弦,可诊为肝病。比如慢性肝炎的脉,绝大多数是左关弦。

3.孕脉

弦出寸口,定为有孕。寸沉-尺滑(注意!),作为孕脉,我有过多次的体验。有一个女孩16岁,已婚,来就诊时,不说何痛,脉象寸沉-尺滑(注意!),我说根本无病,她硬说有病,原来两个月没有月经来。我不肯处方。第五个月,肚子已大起来了。

另有一例,结婚已两个半月,叫我诊察:寸沉-尺滑(注意!气血汇聚于下,营养胎儿),恶寒、头痛、呕吐,我说有孕。她不信,说刚病时,曾有经来,可是经量少些。七日后复诊,仍断为孕:她还是不信。第五个月,腹大了。

4.舍脉从症的说法错误

我曾治过一人,烦躁不得眠,六脉皆微细无力(少阴脉,少阴烦躁,也可予干姜附子汤),给予吴茱萸汤,连服两天,症状全失。不根据脉象,如何断病?没有脉诊确定方向,谁敢对烦躁失眠用吴茱萸汤呢?你说是症重要呢?是脉重要呢?可不可以舍脉从症去搞症候呢?我认为舍脉从症的论点是片面的,根本是反脉学的。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脉诊(十)

一、“脉-症”是统一的

脉象反映着一定的病候,病候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脉形——即使有时这种脉形是隐伏的,但是技术熟练的临床家,还是可以摸出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脉和症相符,大家已经讲过了。在“变局”的情况下看起来脉和症不相符,但是,这里却仍然是不够深入的看法,真正的把捉到它的话,毕竟还是彼此“并无刺谬”。

譬如热深厥深的真热-假寒症,他的脉象是潜伏的,用白虎、承气之类治愈。你说这是舍脉从症吗?其实,这时的潜伏脉和虚证的微脉、散脉完全不同,这个潜伏脉仔细感觉脉力必定是有力的。“脉象”与“症状”,应该是一种统一体的关系。在脉症合参的同时,应该注意脉学的突出意义。

二、无症从脉

临床上“舍症从脉”的时候最多,为用亦最为广泛。我说:不仅可以“舍症从脉”,而且可以扩大到“无症从脉”。在座的老先生林维镛医师曾提过:一例紫斑患者,体温39度,脉搏88/分。左寸独浮(注意!),诊察到她已感冒,结果半夜果然发起高热了。还有侯绍平老先生也说到的:吐血患者的脉象如果洪数不静,即使目前出血已停,仍然还会再出血(三黄泻心汤降火,火降则血下,火降则血静也!)

《伤寒论》太阳病篇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烦燥,脉数急着,为传也”。我曾诊治过一个文人,脉搏很快,热高40度,已卧病二日,我作感冒医治,一剂热已退清,37度,但是脉搏仍快,下午又发高热,我以为是疟疾,于是,替他做血片和血象检查,送化验所实验。第二天一早,实验结果尚未送来,脉搏已恢复正常,随之热也退了。

三、无症从脉

我的学生伍佩章,一天我同她讲脉学,她伸过手来要我看,发现,厥阴脉上冲而浮弦(肝阳上亢,镇肝息风方),我说:你别的没有什么,就是会头痛。她说:我没有感到头痛。她随后回家,一路也忘记了这事。到家后有客人来,谈话中忽然头痛起来了。第二天她告诉给我这件事,并表示对脉学发生了兴趣。我说:“这算得什么?这还只是粗浅功夫”。

荆同志的老师,精于脉学,荆同志要考验他。老师按了脉,说:“现在不要紧,没有病,下半天后会害喉咙痛”。老师的话终于兑现。

由此可见脉学对于诊断上是颇值得注意的,不应视为“不足观也”。

四、少阴病、厥阴病的脉

黄翠君医师说:烦躁不得眠六脉微细,是少阴病,兼肝家受风寒。究竟是少阴病呢,还是厥阴病呢?照脉论,是少阴病;原本是少阴病,肾阳素虚,又值厥阴受寒,阴盛逼迫元阳欲脱,上扰心神,故见“烦躁不得眠”。这种六脉沉细的情况,正是厥阴风寒随着督脉上行的脉象,因此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取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