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0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用药经验之玉竹
玉竹是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产于我国西南地区,以河北及江苏南通产者为道地,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玉竹参、山玉竹、葳蕤、玉参、尾参、女萎、萎莎、王马、地节、虫蝉、乌萎、女草、葳参、玉术、节地、青粘、黄芝、马熏、娃草、丽草、萎香、小笔管菜、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山铃子草、黄脚鸡、百药解、铃铛草、灯笼菜、山包米、山姜、黄蔓菁、荧、芦莉花、连竹、西竹、靠山竹、甜草根、肉竹,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归肺经、胃经、心经,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临床常用于治疗肺胃阴伤,燥热咳嗽,痰吐不利,干咳失血,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多食易饥,心烦便秘,体弱多汗、多尿、遗精,骨蒸劳热等。常用处方名为肥玉竹、玉竹参、玉竹、葳蕤、制玉竹、蒸玉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之药,李时珍云:“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有玉竹、地节诸名。”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亦食亦药,民间多用之配伍北沙参煲汤。
玉竹性纯,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凉而不寒,润而不滑,和而不偏,善补五脏之阴,滋养气血,又能清热息风,通风热阻络,利血脉,凡阴虚津枯、气血虚弱,热燔生风、燥渴消谷诸证,用之有良效。然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尤以肺胃燥热、津液枯竭、口渴嗌干、燥渴消谷、多食易饥属胃火炽盛证者有捷效。临床上玉竹常配伍北沙参、怀山药、薏苡仁等使用。①玉竹配伍北沙参:二者均有养阴润燥之效,且北沙参尚能清肺,二者相伍为用,有养阴润燥清肺之功,常用于治疗阴虚劳嗽、胃阴不足之舌干口渴等症;②玉竹配伍怀山药:玉竹养阴益胃,山药补脾胃之气,且养脾胃之阴,二者合用有益气生津之效,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纳呆等;③玉竹配伍薏苡仁:玉竹养阴润燥,薏苡仁祛湿排脓,二者合用有养阴排脓之效,常用于治疗肺结核之干咳痰稠或肺痈等。
临床上使用玉竹剂量宜大,每用≥30克,甚者500克/剂。近现代多用之治疗“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单用玉竹500克,每日1剂,分多次服下,治疗阴虚型高血压疗效显著。《辨证奇闻》载陈士铎选用生血起废汤(药用熟地黄、山萸肉、玉竹、当归、茯苓、白芥子)治疗血虚中风证,方中玉竹用量为2两。
《神农本草经》云:葳蕤“久服去面部黑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说明玉竹能润肺生机、养颜美容、轻身瘦体,据传赵飞燕以食用玉竹而身轻如燕。
《温病条辨》益胃汤: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冰糖适量,煎汤饮。方中各药合用,共奏养阴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咽干,舌干少苔。
《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治秋燥伤胃阴。
玉竹怀山炖鸽子
选材:生山药60克,玉竹60克,鸽子1只,盐巴、葱末、姜丝适量。 烹饪方法:① 鸽子宰杀后去毛、内脏,洗净;②将山药、玉竹装入鸽子肚子内,外用竹签封固,放入瓦煲内大火煮沸,小火炖至半熟时加入适量盐巴、葱、姜调味,继续文火炖熟,食肉饮汤。
膳方功用:健脾补肾,生津止渴。凡中老年糖尿病见多食善饥、消瘦乏力者皆宜。
久咳痰少,气虚乏力:肥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煲汤服食。
黄褐斑:肥玉竹30克,杭菊花15克,白僵蚕15克,蚕蛹15克,薄荷12克,轻症泡饮,重症煎服。
心律失常:玉竹30克,红参5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日一剂,适用于老年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者。
中风半身不遂:玉竹60克,熟地黄10克,当归10克,天花粉10克,紫丹参15克,广地龙10克,水煎服,日一剂,主治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属于气阴两虚者。单用玉竹30~90克,水煎服,常服,对于中风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玉竹为养阴润燥药,用于肺胃阴伤,津液亏损之证,功似麦冬,但治疗则以上焦为主。故风温、秋燥之咳嗽烦渴最为适用。阳衰阴盛,脾虚胸闷及痰湿瘀滞者均不宜服用,便溏者慎用(含多量粘液质)。近代药理学证实其能降低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在有些地区,有一些医师常将黄精与玉竹混用,虽然二者成份相似,但是其性状和功效各异,临床上不能混用。黄精和玉竹都是补阴药,都可以润肺,但黄精味甘性平,归肺、肾、脾经,功能润肺燥、补脾气、滋肾阴,主要用于阴虚肺燥、阴血不足和脾胃虚弱之证,现代还用于股癣、足癣等证(陈醋泡用,有抑菌作用);玉竹味甘性平微寒,归肺、胃、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临床主要用于燥热伤阴、热伤胃阴之证,现代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电图异常,常与丹参、党参、红花、桃仁等配伍。
玉女安神方(颍州修善堂药庄张氏验方):肥玉竹30克,女贞子15克(捣碎),百合仁30克,炒酸枣仁15克(捣碎),柏子仁10克,合欢皮30克,肉苁蓉30克,法半夏15~30克(捣碎),熟地黄30克,旱莲草10克,怀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紫丹参10克,炙甘草15克,生姜6片,大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主治阴阳失调,夜寐不安,辗转难眠,多梦易醒,情绪抑郁,躁烦不宁,舌红苔薄,脉弦细数者。
玉龙定喘方(颍州修善堂药庄张氏验方):肥玉竹30克,广地龙10克,北沙参30克,南沙参30克,紫河车6克(冲服),蜜百部30克,炒黄芩10克,紫丹参10克,川贝母10克(捣碎),红参片10克,蜜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穿破石30克,铁包金10克,五味子10克(捣碎),补骨脂10克(捣碎),制何首乌3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主治肺结核、哮喘、久咳,属于肺肾两虚、气阴不足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