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回复: 1

藁本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4-14 10: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Gǎo Běn

别名 香藁本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

归经 归膀胱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备注 (1)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此外,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朮、羌活等配伍应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2.《药性沦》:治恶风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痛。

3.《日华子本草》:治痫疾,并皮肤疵皯、酒渣、粉刺。

4.《本草经疏》:"温病头痛,发热口渴或骨疼,及伤寒发于春夏,阳证头痛,产后血虚火炎头痛,皆不宜服。"

5.《别录》:"辟雾露润泽;疗风邪亸曳,金疮。"

6.《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

7. 李杲:"治头面及遍身皮肤风湿。"

8. 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9. 《纲目》:"治痈疽,排脓内塞。"

10.《本草正》:"疗风湿泄泻,风痫雾露瘴疫。"

11.《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

复方

①治寒邪郁于足太阳经,头痛及巅顶痛:藁本、川芎、细辛、葱头。煎服。(《广济方》)

②治一切风偏正头痛,鼻塞脑闷,大解伤寒及头风,遍身疮癣,手足顽麻:川芎、细辛、白芷、甘草、藁本各等分。为末,每药四两,入煅了石膏末一斤,水和为丸,每一两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后薄荷茶嚼下。(《普济方》白龙丸)

③治胃痉挛、腹痛:藁本五钱,苍术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⑤干洗头屑: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掺发内,明早梳之,垢自去。(《便民图纂》)

⑥治鼻上面上赤:藁本研细末,先以皂角水擦动赤处,拭干,以冷水或蜜水调涂,干再用。(《鸡峰普济方》藁本散)

临床应用

治疗神经性皮炎,用50%藁本注射液于病损处皮下注射。一般每个病损每周注射2次,每次5~10毫升;如病损较多,或范围较大,可每日轮流注射,以便每周内每个病损均能注射2次。每次注射后的晚间,局部可用热敷,避免形成硬结。经治139例,观察1~4个月,痊愈(皮疹全部消退,不痒)46例,显效(皮疹2/3以上消退,无明显痒感)44例,有效(皮疹部分消退,仍有一定痒感)4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5%(其中6例曾并用少量0.5%氢化可的松乳剂)。一般在注射2~4次后痒感减退,逐渐好转;病损较小者8~10次可痊愈,最多达20次。在治程中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个别有过敏现象,或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有的注射部位发生肿胀疼痛,可对症处理。发生过敏者应停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08: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藁本临床治验录

藁本 断面黄白纤维状,外皮棕褐皱根痕,气味极似当归闻。

沈丕安老师在《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一书中记载藁本具有显著抗炎、解热、显著镇痛、镇静、抑制或松弛平滑肌、显著而短暂降压、抗多种皮肤真菌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显著抗炎作用

(2)解热

(3)显著镇痛作用

(4)镇静

(5)对平滑肌作用

①明显抑制肠肌;

②抑制子宫平滑肌,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张力升高;

③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6)显著而短暂降压作用

(7)抗多种皮肤真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感冒、上感之关节痛加重。

(3)治疗神经性头痛。

临床思悟

(1)关于治疗头痛

感冒发热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头痛、高血压头痛,均可运用。

(2)关于治疗风湿痛

上感后全身酸痛以及原有类风湿关节炎者上感后关节炎复发或加重者,藁本可与羌活、细辛配伍。

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亦可运用藁本。

不良反应

无毒,常规剂量、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剂量过大(>12g)可导致胃部不适恶心反应,个别可能有过敏性皮疹。

临床治验

1.罗止园——《止园医话》头痛方

组成:连翘15g、菊花15克,桑叶15g、黄芩10g、薄荷10g(后下)、苦丁茶10g、夏枯草15g、藁本10g、白芷10g、荷叶边15g、鲜茅根30g。

加减:失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各15g;心经有热,舌质红赤,加柏子仁15g、莲子心5g;睡眠易惊醒,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g;舌苔白腻,加石菖蒲、炙远志各10g。

功效:清利头目,散结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

方解:《止园医话》是当代名医罗止园所撰写的经验集,此方出自《止园医话》“头痛与眩晕”篇,罗氏从自身患偏头痛说起,罹患数年,服用中西药治疗,时发时止,后每至午后,体温升高,偏头痛更甚,急以此方治疗,一剂奇效,病减大半,三剂大效,六剂痊愈。文中还有一例治验,女性,50岁,患习惯性眩晕,服用此方数剂,数年未发。罗氏说:“此方治偏头痛极灵,屡试屡验也。”岳美中先生曾用此方治愈其女儿剧烈性头痛。本方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妙品,菊花、薄荷清利头目,消散上焦之风热,桑叶搜肝经络脉之风邪,黄芩清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热郁,荷叶边疏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佐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直达头顶,以除风邪。共奏祛风散热之效,以治风热上攻之正偏头痛。

2.风湿头痛“湿三药”

藿香、苍术、藁本

3.蒲辅周

藁本,足太阳经药,祛风寒作用很好,主治风寒及头巅顶疼痛,脊强、疝瘕、阴中寒肿痛亦治之。治头屑,取藁本、白芷等份为末,夜擦日梳,头屑垢自去(用食盐水,每晚洗一次亦效)。

4.张志远(《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

(1)久治不愈的神经性头痛:藁本、白芷、川芎、羚羊角、蔓荆子、全蝎、蜈蚣、丹参配伍,效果显著;

(2)风寒外袭头痛、身痛:藁本、细辛、荆防、羌独活、麻黄、生姜为伍,效佳;

(3)感受风邪,头项强痛,颈部活动不适:藁本、葛根、川芎、白芷、麻黄、天花粉、桂枝配伍;

(4)治疗神经性疼痛,时发时止,常见于中年妇女:藁本、川芎、白芷、全蝎、蜈蚣、僵蚕配伍,效果较佳;川芎用量不宜过多,其气雄味浊走窜力强,不宜长期应用。

羌活 外皮棕褐根痕瘤,断面裂隙放射状,外加显眼朱砂点。

独活 皮部灰白油室棕,木部黄色有气香。5.梁秀清——治头面浮肿方

组成:苏叶120g、柴胡120g、羌活45g、藁本30g、黄芩30g、蝉蜕30g、栀子30g、荆芥穗(炒)30g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12g,葱白煎水送服,日二次。

按语:服此药后只是上焦(头面、胸、上肢)潮潮出汗,且非大汗,下半身不出汗。曾治愈8人,一般服一料即愈,甚者用两料。

6.贵州名医王希仲——王氏安神汤治疗失眠(《石恩骏临床经验集》)

组成:柴胡15g、五味子10g、延胡索15g、川芎10g、法半夏20g、白芷10g、细辛6g、藁本10g、炒酸枣仁20g、陈皮10g、合欢皮10g、玄参15g、黄芩10g、炒白术15g、山茱萸10g、首乌藤3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睡前1小时当服1次。

按语:本方为贵州名医王希仲所撰,为石氏常用于神经衰弱之安眠效方。初观此方,16味药品中安神者数量较少,而兴奋强壮之药反较多,不解其安神之功。

失眠病理并非一端,然阴阳偏颇,失去平衡,两相不能互济,以致心肾不交者最为常见,王氏安神汤立方之意即针对于此。石氏认为凡神经衰弱者所致失眠者多有肝肾气血之虚损,复有肝气之郁滞,又有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部血运最为丰富,稍有阻滞,即难安眠,此亦心肾不交之别论。

柴胡、藁本、川芎、陈皮、法半夏、延胡索、白芷、细辛诸药多有疏肝解郁,流动气血之力,可以清除脏腑中郁滞之结气客热,自能使陷于阴分之清气上行;

首乌藤、山茱萸、五味子、合欢皮、炒酸枣仁补肝肾,养气血而强阴,五脏上浮之余气自然潜藏;

黄芩清头目之余热;

白术固中焦之脾胃。

元神与脏腑之气血相结无隙,阴阳之气机自然升降有序,流行无碍,自可心安神定,睡眠趋于正常,且失眠所伴随之头痛、眩晕、肩背四肢不适等症也多有缓解。

延胡索性味辛温,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明显而作用部位广泛,持久而无毒性,是常用止痛药,然其止痛作用正来自其安神镇静之药理,故服用其以止痛者,多有昏昏欲眠之感受,川芎、藁本、细辛、白芷也具辛温之性,均可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头痛证多用之,也有安神镇静之作用。此五味药物若与炒酸枣仁、五味子、首乌藤、合欢皮等同用,则直接镇静作用大为增强。

石氏用此方法半夏常用至30g,谓其可以除膈上痰,和胃气,安元阳之神,若苔明显厚腻者可用至60g,并加薏苡仁60g,谓其也可清痰和胃,安眠作用因之明显增强。常加广栀仁15g,此药为贵州植物山枝茶之种子,系安眠镇静、交通心肾之良药。

若烦躁头痛,内有郁热,加知母、百合养阴镇静;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珍珠母、生石膏平肝清热;

若舌有瘀及脉涩,加桃仁、丹参、红花发其血分之郁;

若思虑劳倦太过,食少纳呆者,加山药、砂仁补脾胃而养心血。

半夏 类球形根痕针眼状6.姚树锦中医世家祖传秘方——玉贞散主治偏头风(《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组成:明天麻6g、白附子6g、藁本5g、土茯苓30g、白芷6g、芥穗炭5g、生龙骨12g、川芎6g、生地黄12g、牡丹皮6g、磁石12g、蔓荆子6g。

功效:祛风养血,镇惊止痛。

主治:偏头风,证见头痛欲裂,或左或右,甚者失明,心慌汗出,精神不安、烦躁,或有寒热,舌质红,脉沉涩。

附注:本方原只南星、防风二味,加羌活、白芷、天麻、白附子以治破伤风,加减化裁以治偏头风。方中生地、丹皮、川芎、土茯苓、蔓荆子养血活血,清热祛风;天麻、白附子、藁本、白芷、芥穗搜风止痛;龙骨、磁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用于阴虚精神不安之偏头风者,甚为妥当。

蔓荆子 表面黑色皱缩纹,切面四室基部白。7.镇脑宁胶囊组成:猪脑粉、细辛、丹参、水牛角浓缩粉、川芎、天麻、葛根、藁本、白芷。

功效:息风通络。

主治:用于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耳鸣;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见上述症候者。

禁忌:外感头痛者忌用。

药理毒理:头为诸阳之会,镇脑宁胶囊主要由以上善治少阳、厥阴、太阳和阳明等经络的地道中药材配方组成,具有疏散风邪、和畅清阳、清解内热、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除烦安神、安脑止痛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镇脑宁胶囊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镇静、解痉作用,因而可有效用于头痛的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